司馬遷為什麼要黑偶像孔子

(文|周紹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某一天,在西漢的國都長安,一位50來歲的老粉絲在手機上敲下——不,在竹簡上寫下了這行字。

「終於編完了偶像的傳記了。」放下手中的刀筆,他抬起了頭,削瘦的臉上清潔無須——沒有鬍鬚不是因為練了啥,而是得罪了漢武帝,從而慘遭宮刑。

沒有誰敢就此而嘲笑他。他的名字,叫做司馬遷,江湖人稱「太史公」,是後世文史作者、歷史學者、歷史學家的共同偶像。

司馬遷的偶像是孔子。

司馬遷小時候,也就是他還在老家韓城和小夥伴們搓泥巴的時候,京城學界流行的是黃老之術。

那時,微博上的大V是安丘生、淮南王、王生、黃生這些人,朋友圈裡的高逼格的文章是討論老子的——寫《道德經》的那個老子,如「《老子》註疏集·第一章(1)第一句句讀及釋義」。

討論的主題是「無為而治」,換個詞說,就是「不折騰」。

當然,小司馬不懂這些,但他老爸司馬談懂。身懷黃老絕技的司馬談,卻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兒子去學黃老的死對頭——儒家的東西,並勉勵他做第二個孔子。

這是親爹。

我們想像一下,清末民初的遺老們自己還在搖頭晃腦作古文,卻把兒女送入新式學堂說白話文。兒女放學回來後,可能還得遭受他們的嘲笑——

「老爸,你Out了!」

這種苦澀,只有做父母的才能坦然受之。

所幸,司馬遷很理解老爸的良苦用心。

在漢景帝晚年,儒家已有暴走的跡象了,取代黃老指日可待。只有棄黃老習儒術,他才有可能接任太史令,從而完成老爸的未競之業——為海內一統的強漢修一部包舉古今的偉大史書。

司馬遷學的很認真。十歲開始跟著當時的儒家大V孔安國學古文《尚書》,後來又接著學儒家的其他經典,學六藝。

天性飛揚的司馬遷接受古典精神的浸潤後,慢慢地對儒家——尤其孔子,開始了解,繼而欣賞,終於膜拜。

在司馬遷26歲的時候,他老爸被漢武帝氣死了。

漢武帝要去泰山封禪,沒有帶上太史令兼星相專家司馬談。對於傲嬌的司馬談來說,這種奇恥大辱只有用老命去洗刷。

在對父親的懷念與哀思中,司馬遷接承了作一個大歷史家的使命。

此後,父親的遺命時常在他腦海里迴旋著:

「自周公死後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後到現在五百年,有能繼承清明之世,正定《易傳》,接續《春秋》,意本《詩》、《書》、《禮》、《樂》的人嗎?」

用時下的話來說,五百年必有牛人出,兒子你骨骼精奇,是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以後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等等,著史與維護世界和平有一毛錢關係嗎?

有。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歷史的裁決可以規範世人的揖讓進退。

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比之於《春秋》,他將自己心氣注入《史記》一書。這是一部有溫度的史書。

書中對自己的偶像孔子,司馬遷各種膜。

說田叔,就用「居是國,必聞其政」,說萬石、張叔,就用「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是文藝膜。

有時自己不作判斷,直接引用孔子的話,如「殷有三仁」,「吳太伯可謂至德」。這是暴力膜。

褒貶呂不韋的時候,只用了一個「聞」字——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簡直膜得猝不及防。

檢閱《史記》,司馬遷引用、化用孔子的話,難以計數。他膜過《春秋緯》里的梗,膜過《禮記》里的梗,更多的是膜《論語》里的梗,有些甚至不知道他膜的是哪個梗。

一句話,他把孔子當成唯一可以印證的權威。

我孔威武!

請收下我司馬小子這個腦殘粉的膝蓋。

司馬遷完成《孔子世家》的那一刻,彷彿完成了一個久遠的心愿。

在西漢這個用樹葉擦屁股的年代,以偶像的是為是,非為非,寫了一部被後世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偉大史書,順便編好偶像的百度百科,把偶像的地位拉高一個檔次(其他諸子都是列傳,唯獨孔子是世家),讓他垂範後世,堪稱頂級膜了。

這一輩子,值了。

讀到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腦殘粉如何膜拜偶像。

但高潮才剛剛開始。

時節如流,一千兩百年忽焉而逝。到了金代,有一個叫王若虛的猛男,嚴重懷疑司馬遷給孔子編的百科有問題,「孔子世家,不足觀也!」這篇文章啊,壓根兒不值得看。

又過了幾百年了。清代乾嘉年間,一個考據猛男輩出的時代。到底有多猛?如果他們願意,他們能把大頭兒子考成是隔壁老王的種。全祖望、林春溥、崔述等大V,就認為《孔子世家》中的兩個地方有問題:「陳蔡兵圍」和「楚昭議封」。

先說「陳蔡兵圍」。

這事《孔子世家》里說得很清楚。打個比方說吧,兄弟你對朝鮮和韓國都看不順眼,帶著一群小弟在兩國邊境瞎轉悠。這時美帝聽說你很有才,想把你挖過去當參謀。朝鮮和韓國一聽慌了,兩國的高級官員坐在一起商量,最後聯合派兵把你給圍住了。

這也太不靠譜了,韓國和朝鮮是死對頭,兩國官員怎麼會坐在一起喝茶,又聯合派兵呢?韓國又是美帝的小弟,怎麼敢明目張胆攔住老大想要的人?

再說「楚昭議封」。

這事大意是說,你被朝鮮和韓國的聯合人馬給圍住了,派了個小弟去美帝搬救兵,奧巴馬同志調了軍隊來接你。你到美帝後,奧巴馬打算把新奧爾良劃給你,讓你玩玩。這時,希拉里對奧巴馬說,這傢伙的小弟個個都是將帥之才,觀海你這麼干,我大米國危矣。結果,你做酋長這事就這麼黃了。

事實上,奧巴馬同志此時正與普大帝在敘利亞杠上了,哪有閑工夫管你這破事。

由此可知,《孔子世家》確實不怎麼靠譜。

我們可以質疑司馬遷的人品,但不能侮辱他的智商。

司馬遷「十歲則頌古文」,後又「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一個十歲就讀古文《尚書》,後來又把西漢國家圖書館的書給輪了一遍的超級學霸,怎麼會對這兩則存在明顯漏洞的史料都看不出來?

只有一種可能,司馬遷是故意的!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了表現偶像孔子有經天緯地之才,牛到楚昭王想用卻不敢用?如果是這樣,反而好理解,腦殘粉為偶像編百科的時候,多少干過這種爛事。

接下來,司馬遷放了一個大招。

為了避免翻譯出錯,還是引用原文吧——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樂其以貴下人』乎?」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

孔子56歲的時候,終於大權在握,開心之餘,順便把魯國大夫少正卯給剁了。

這事發生在400年前,司馬遷怎麼知道?

他的依據是《荀子》,因為最早記載這事的是荀況。

這事是真的嗎?

不是。

最早提出質疑的是孔子的另一個腦殘粉朱熹。朱熹認為這是「齊魯陋儒」造的謠,如果真有這事,《左傳》為什麼不提?

接著,王若虛、尤侗、閻若璩、崔述、江永、梁玉繩等古代大V紛紛表示這是謠言,梁啟超、錢穆、唐君毅等近、當代大V也認為這事不靠譜。

理由有以下幾點:

1、時間對不上號,孔子56歲的時候根本不在魯國。

2、那時沒有名字中含有「相」字的官位,「行攝相事」中的「相」,不是後來的丞相,而是相禮之相,說穿了,孔子的職權僅限於處理一些禮儀上的事。

3、這事在《論語》、《孟子》、《春秋》、《左傳》等同時代的書中都沒有記載,偏偏在晚出100多年的《荀子》中橫空出世。

4、這事不符合孔子以往的言行。

司馬遷知道這些嗎?

問這個問題,實在是有辱他的智商。

強行插入一段,荀況挖了這麼一個坑,坑了後世不少V。

有人說,殺的好,對於亂政者就是要殺。

有人說,殺的不好,儒家一朝權在手,就充當專制的幫凶。

有人說,殺這個行為好,對待階級敵人就是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但對象弄反了,孔老二這個破落的奴隸主階級代表,居然殘忍了殺害了新興地主階級代表少正卯同志。

有人說,孔子沒殺少正卯。

孔子沒殺少正卯,這種聲音最小,也是事實。

司馬遷既然知道偶像沒有殺人,又為什麼要將這個段子編入到《孔子世家》中?

第一種可能,司馬遷認為孔子誅少正卯是對的。

正如荀子所說,死讀書不知變通、不遵禮法的人,是「陋儒」。荀子的主張,有點法家的傾向了,這正是朱熹繞著彎子罵荀子的原因,你丫就知道殺殺殺。不過,孔子的偶像周公也誅殺了管蔡,這並不妨礙周公被後世尊為聖人。

如果是這樣,那麼司馬遷膜的孔子,其實是他心目中的孔子。

第二種可能,司馬遷用春秋筆法來隱藏他真正的觀點。

西漢的太史令是從西周的巫史演變而來的,巫史作為天子和上天溝通的媒介,代表天意,有權訓御君王的言行。換句話說,神棍的權力大得很,平時噴噴天子不在話下。所以說,那個時候的史書——《尚書》有一說一。

用史官來監督天子,只有堯舜禹湯這種聖王才能接受。三家分晉,禮崩樂壞,由此聖王不復。而「鳥生魚湯」們很難忍受一個糟老頭子天天在耳邊嘰嘰歪歪。所以說,《春秋》文約意微。

司馬遷意識到了這種「古今之變」。社會進步了,裝神弄鬼這套玩意Hold不住皇帝老子了。迫於壓力,他不得不把「孔子誅少正卯」這個開啟終端之爭的事件編進《孔子世家》,但作為太史令,他身上又留存了巫史監督天子的一些遺澤。

如何是好?只好運用偶像的春秋筆法——故意留下了這麼多破綻,等待後人來破解。

如果是這樣,那麼真不愧是腦殘粉,這種花式膜,簡直了。

(小老虎讀歷史 TigerHistory)


推薦閱讀:

史聖司馬遷
禇遂良司馬遷妾隨清娛墓誌
司馬遷
褚遂良楷書《司馬遷妾隨清娛墓志銘》
司馬遷被宮刑所為何來?

TAG:偶像 | 孔子 | 司馬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