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收緊「自由行」繞不開經濟難題
中國日報網2月27日綜合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公開表示,來港旅客人數增加對市民生活造成壓力,會繼續向中央政府及大陸、香港部門商討是否有收緊目前自由行政策的空間,限制、減少大陸居民來港人數。那麼若「自由行」政策收緊後,香港與大陸將受哪些影響?下面跟著小編回顧一下事件的過程,看下專家們如何解讀的。
自由行帶來的經濟紅利有目共睹
一般簡稱的「自由行」指港澳個人游,是自2003年起實施的大陸居民赴港澳地區旅遊的政策。自由行對香港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拉動作用。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從2003年7月開放內地自由行以來,到2013年10月,香港一共接待了1.24億名內地自由行旅客。僅2013年1到8月份,內地赴港遊客2682萬人次,佔全部訪港人數的75.4%。自由行帶來的經濟紅利有目共睹。
香港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通過經濟預測模型,假設香港政府年內「一刀切」,把內地自由行旅客人次減少20%,香港2014年的GDP增長將由原本增長3.3%下降至1.4%,損失近393億港元,其中服務出口將大幅減少,內部消費也可能下跌;失業人數則預料會上升0.27%,按照新股380多萬的勞動人口計算,將有1萬多人因而失業。
融合摩擦被一些香港激進政治團體利用
近期大陸遊客赴港購物,尤其是利用「一簽多行」的出入境方式赴港大量採購引發的水貨客問題,造成兩地居民矛盾再度加劇。這種寬鬆的簽證允許旅客每日隨意往返深圳香港,政策訂立的初衷是為了在香港有家人或是業務的深圳居民提供便利,但卻意外地引來了水貨大軍。
水貨大軍帶來的矛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兩地融合的加深。當然也出現摩擦和融合之痛。在有關是否限制自由行的討論中,正反兩方面的聲音都有各自的考量。
不可否認,自由行對香港經濟意義重大。因此,「擬縮減大陸遊客自由行人數」這一議題在香港相關部門展開討論,卻最終未有成型政策出台。
對於只有780萬人口香港來說,大量湧入的訪客帶來最直觀的感受是生活不便和成本增加,有些牢騷和抱怨的聲音實屬正常。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磨合過程中的陣痛卻被一些香港激進政治團體利用,挑起兩地的矛盾。
香港繼續需要自由行是不容置疑的,但抑制大陸遊客過快增長也確有必要,這兩種需求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香港的社會問題都歸咎於自由行是衝動和輕率的,如同大陸互聯網上有人呼籲「抵制香港游」一樣荒誕不經。
梁振英:「兩會」期間要商討「自由行」政策
過去數周香港多個地區出現居民示威,矛頭直指大陸遊客,香港政府已數度表示目前是檢討「自由行」政策的時機。
香港特首梁振英24日在舉行行政會議前主動澄清,中國大陸居民赴港旅遊的「自由行」政策沒有放寬,現時仍然維持大陸49個城市。他強調基於香港的接待能力及壓力,將赴北京爭取收緊遊客赴港政策的空間。
梁振英表示將於3月參加「兩會」期間,與中央商討是否存在收緊現行政策的空間,使到港人數的自然增長趨勢受控。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建議中央採納將「一簽多行」改為「一簽若干行」的建議。另一位港區人大代表田北辰建議將「一簽多行」封頂至30至40次之內。
李嘉誠談話引發經濟擔憂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於26日在「長和系」年度業績發布會談及了大陸自由行(個人游)旅客的問題。「如果今天說我們不需要自由行,全部不需要,我相信股票會跌1000點以上。香港最大的得益就是有大陸很多方面的支持。」他同時建議自由行可以安排得更合適、秩序更好,稱自己看好香港經濟,認為香港最大划算的是有大陸大市場作為「靠山」。
而新浪財經香港站站長彭琳認為,香港從來沒有停止融入大陸,中央也從來沒有停止支持香港,只是回歸十多年來,這種融合必須「升級」和更加深入,不能也不必停留在自由行的淺層次上。在「後自由行」時代,香港將不再接受大陸經濟「輸血」,而是要發揮自身的專業和人才優勢,為大陸的開放和國際化提供助力,也在此過程中挖掘自身更強大的內生動力。
與此同時,受到中國大陸大力反腐及整體經濟表現放緩影響,訪港遊客消費也隨之放緩。有分析人士說,部分香港本土派近年的反大陸居民言行及表現,導致大陸消費者尤其是高端客流赴港消費意願下降。特區政府公布,2014年全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為4933億港元,同比下跌0.2%。這同樣是推出「自由行」以來,香港零售業增速首次下跌。
(綜合證券時報網、參考消息網、光明日報、人民網等)
推薦閱讀:
※「明朝為何會走向滅亡」?這個難題終於有答案了
※你是屬靈人,超越眼前的難題!
※讓這個119㎡老房來告訴你,如何解決家裡採光不好的難題
※老小區如何破解物管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