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六腑之大腸、膀胱、三焦的基礎認識

大腸

大腸居腹中,其上接小腸,下接肛門。大腸與肺有經脈相互絡屬,而為表裡。

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化糟粕。大腸接受經小腸泌別清濁後所剩下的食物殘渣,再吸收其中多餘的水液,形成糞便,經肛門而排出體外,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的傳導變化作用,是胃的降濁功能的沿伸,同時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大腸的傳導變化也與肺的肅降有關。

此外,直腸肛門的排泄同腎的氣化功能也相關,年老或重病患者常在臨終元氣將熄之時伴二便失禁,故有「腎主二便」之說。

膀胱

膀胱位於小腹中央,為貯尿的器官。膀胱和腎直接相通,二者又有經脈相互絡屬,故為表裡,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尿和排尿。

津液在腎的氣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輸於膀胱。尿液在膀胱內貯留至一定時,即可及時自主地排出體外。所以《素問》說:「膀朧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全賴於腎的氣化功能。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餘瀝,甚至尿閉;或是遺尿,甚則小便失禁。膀胱的這些病變,歸根結底,也多與腎的氣化功能有關。

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

三焦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在人體臟腑中,唯它最大,有「孤府」之稱。如《類經》所指出的,三焦是「臟腑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臟,一腔之大府也。」對於三焦的形態歷來爭論較多,應該指出,重要的並不在於確定三焦是屬於哪個實質性臟器,而是在於研究和掌握三焦在生理功能。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諸氣、通行水道。

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三焦既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故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三焦是氣的升降出人的通道,人體的氣,是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的。

水液運行之道路:《黃帝內經·素問》記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疏通之意;瀆,古之溝渠。決瀆,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說,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代謝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胃、腸、腎和膀胱等許多臟腑的協同作用下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正常地運行代謝。所以,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作「三焦氣化」。

三焦的上述兩個方面的功能,是相互關聯的。因為水液的運行全賴於氣的升降出入,「氣行則水行」;人體的氣是依附於血、津液而存在的。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劃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

(1)上焦,一般都根據《黃帝內經·靈樞》的論述,將橫隔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臟和頭面部,稱作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點,是主氣的升發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無降,而是「升已而降」,,就如雲行高空而做甘霖,故說「若霧露之溉」。治療上,主要以輕清之品治之。

(2)中焦,是指隔以下,臍以上的上腹部。對於中焦的生理功能特點,實際上包括脾和胃的整個運化功能,故說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的樞紐,氣血生化之源。。

(3)下焦,一般將胃以下的部位和臟器,如小腸、大腸、腎和膀胱等,均屬於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點,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黃帝內經·靈樞》概括為「下焦如瀆」。後世藏象學說的發展,認為肝腎精血、命門原氣等都歸屬於下焦。對於下焦的治療以「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為原則,所以補益精血之品多為厚味,以厚味沉降故也。


推薦閱讀:

八字基礎十神六親漫畫版,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大歷史:在宇宙史基礎上成長的生命史
佛教入門 (下)九、學佛的基礎
【專題】蘇珊米勒占星入門基礎(2014年修訂版完)
預測的基礎排八字

TAG:中醫 | 認識 | 基礎 | 膀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