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的原型是金剛?
最近熱映的電影《頭號玩家》結尾,驚現元祖高達大戰機械哥斯拉,可以說是80後、90後童年兩大icon——人形機甲高達和著名怪獸哥斯拉的奇妙碰撞。
?雖然電影結局是機械哥斯拉被錘爆,但要論年紀,它的原型「哥斯拉」比高達還大兩輪,而哥斯拉的原型更是攀上了爺爺輩兒的「金剛」。歷經數十年風雨,哥斯拉從被人打的怪獸變成打怪獸的英雄,不變的是,每次出場總與核輻射聯繫在一起。
核爆炸催生哥斯拉
自1954年初登大銀幕,哥斯拉60多年來已經出演了31部電影。儘管後十幾部的哥斯拉已經「改邪歸正」專打其他怪獸,但它的惡魔形象仍是最出名的,而這與日本人的「核恐慌」不無關係。
2014年版電影《哥斯拉》中的哥斯拉
?1945年日本廣島、長崎挨了兩顆原子彈,威力強大的爆炸和久久不散的核污染,讓二戰後的日本人痛徹心扉,談「核」色變。美蘇兩大陣營處於「冷戰」對峙,接連試驗新型核武器,全面核戰一觸即發……直到1954年:
氫彈在比基尼島試爆
?1954年3月,美國在比基尼島試爆首顆氫彈,輻射塵擴散到100多公里外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號上,導致多名船員死於輻射疾病。同年,電影《哥斯拉》上映,片中襲擊漁船的神秘怪獸哥斯拉,也是因氫彈試爆出現的。如此背景下,身型堪比摩天大樓、張口就噴熱能射線、分分鐘滅掉大片市區的哥斯拉,簡直就是「怪獸版核武器」。
海鬣蜥(左)與哥斯拉(右)
?最初以大反派形象登場的哥斯拉,角色原型是20世紀30年代初登銀幕的巨型大猩猩「金剛」,哥斯拉(Godzilla)這個名字就來自英文「大猩猩」(Gorilla)一詞。哥斯拉的外形,則參考了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姿勢有幾分像霸王龍。
核輻射造不出怪獸
核大戰沒打起來,造福於人的核電卻出了事:從美國三里島、蘇聯切爾諾貝利到日本福島,一次次核電站泄漏事故,更使社會陷入恐慌。許多科幻作品中都有人類、動物受核輻射後變成怪物的情節。在2014年的《哥斯拉》中,哥斯拉和反派怪獸「穆托」都是以放射性物質為食的遠古巨獸,沉睡多年後被人類的核試驗喚醒。1998年的另一部《哥斯拉》乾脆說它是受核輻射變異的大蜥蜴。
如今的切爾諾貝利。圖片來源:123rf.com
?在自然界,確實有一些植物、細菌能吸收土壤或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但至今尚未發現以此為生的物種。1986年核電站事故後,被劃為「無人區」的切爾諾貝利,多年來並無怪獸出沒,倒是森林愈發茂密,駝鹿、野豬、狼、鳥、魚等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儼然成了自然保護區。
發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福島核電站,半徑20公里內被劃為無人區
?切爾諾貝利的生機勃勃,當然不是因為核輻射對動物沒影響,事故發生頭幾年,這裡的一些鳥類就產下過畸形後代。直到今天,當地動物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含量依然偏高。7年前發生事故的日本福島核電站也是如此,但所謂當地「出現變異怪物」的消息,至今沒有一件屬實。
是自然選擇的力量,阻止了怪物的出現。
遊戲《輻射3》中,核戰後的「變異人類」
?核輻射確實會破壞動物的DNA,造成基因突變,只不過這種突變是隨機的,其中大多數會導致「突變體」無法存活,留不下後代。即便極少數有利生存的基因突變,也離不開許多其他基因的配合,這就很難一步到位了,在短短几十代、幾百代的時間裡幾乎不可能實現。指望挨幾年輻射就能擁有超能力或者變成怪獸,只能在幻想世界裡實現了。
我大了,也變弱了?
歷代哥斯拉電影中,「與時俱進」的不只是拍攝技術,還有哥斯拉的塊頭。頭幾部的哥斯拉「只有」50米高,而後越長越大,2014年版的哥斯拉竟有108米高、90000噸重!然而放到現實中,體型增大並不意味著更強壯。
高達108米的哥斯拉
?按照現實的物理法則,這個體型早已超出骨骼和肌肉的承受極限,每走一步都足以把自己壓垮。舉個大象來說,一頭5~6噸重的成年象,能拖動1噸多的重物,可這隻相當於它體重的1/5。而人類能搬起跟自己一樣重的東西,體型更小的螞蟻,能拖動比自己重數倍的物體。
史前的腕龍等蜥腳類恐龍,抬起脖子能高達10多米,體重很少超過四五十噸
?發現了吧?體型大的動物,能轉化成「力氣」的部分反而不如體型小的。這是因為骨骼、肌肉、內臟受力面積增長的比例,比體重增長的比例小,於是整個身體要承受更大的壓強,力量大部分用來支撐身體了,使出來的「力氣」只能佔小部分。此外,肺部能不能提供足夠氧氣、體內多餘熱量如何散發掉,都成問題。就算哥斯拉不食人間煙火,跟物理規律作對的下場也會很慘。
感謝時間,感謝大氣層
根據電影設定,哥斯拉、穆托都誕生在輻射水平很高的原始地球。某種程度上,這設定還算靠譜——地球確實曾有過高輻射時期。數十億年前地球剛形成時,大氣層很稀薄,太陽輻射尤其是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就會毫不客氣地轟擊地表。倘若地球上一直保持這種陽光「燦爛」的狀態,沒準真能演化出類似哥斯拉這樣愛好輻射的生物。
?值得我們慶幸的是,生命演化沒有走上那條路。大約34億年前的原始海洋里,出現了藍藻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生物,海水為它們擋住了大部分輻射,它們向大氣中釋放的氧氣、氮氣則讓大氣層愈發濃密,為其他生物提供了輻射較少的演化環境。30億年後,終於有一部分地球生命離開海水、登上陸地,繼續演化,直到今天。
(摘自《博物》2014年10月號。原作者:瀚海藍月;改編:潘文君,張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