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對心腦血管疾病說不
「壞膽固醇」失控會帶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那麼中國到底有多少膽固醇異常者?又有哪些人屬於高危人群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硯青/北京報道
近日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達2.9億,這一疾病成為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類型;而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趨勢,則主要是由於膽固醇引起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上升所致。
膽固醇成最主要危險因素
來自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研究數據指出,中國冠心病死亡率提高了77%,是由於膽固醇升高所引起的。
「長期大量抽煙、血壓升高、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危險因素。」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宋康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這些危險因素當中,膽固醇指標異常是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
膽固醇主要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兩種,前者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因此被稱為「好膽固醇」;而後者由於會沉積在血管壁上,一旦過量就會導致動脈硬化,因而被稱為「壞膽固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壞膽固醇」危害極大,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增多的話,會使血液變稠,進而在血管壁上聚集形成小斑塊。
「當這些斑塊逐漸聚集,會開始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進而引發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王擁軍說。
更加危險的是,一旦這些斑塊不穩定,發生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著名心血管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胡大一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2015年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病性的狀況報告》顯示,中國人膽固醇異常情況不容樂觀,有33.9%的人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而全人群血脂異常率更是達到了40.4%。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報告指出:全球18%的腦血管疾病和58%的缺血性心臟病歸因於膽固醇異常;而在各項心血管疾病防控獲益中,控制膽固醇異常危險因素所帶來的貢獻最大。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給出的一個基於14項臨床試驗薈萃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每降低31mg/dL,能夠減少全因死亡12%,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卒中、冠心病)發生率會降低21%,其中冠心病和腦卒中的死亡率分別可以降低19%和17%。
超七成腦血管病與膽固醇相關
「腦血管疾病是全世界第一致殘疾病,同時也是全球第二位死亡原因。」王擁軍告訴本刊記者,全球約有3300萬卒中患者,其中每年新發病例達到1690萬人次,並造成590萬人死亡;而中國的腦血管病患者大約有1200萬,每年新發病例超過200萬。
「卒中已經超過缺血性心臟病成為中國首位致死病因。」王擁軍說,中國卒中患者死亡率是歐美國家的5倍,而按照世界銀行的估計,未來20年中國卒中患者還要增加近4倍。
本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腦血管病的眾多危險因素中,血壓和膽固醇的作用最大。其中,血壓和出血性腦血管病關係更為密切,而膽固醇跟缺血性腦血管病關係更為密切。目前中國腦血管病中,超過70%屬於缺血性腦卒中,另外20%~30%為出血性腦卒中。
「這個比例在不同地區會有明顯不同。北京每年腦缺血人數佔90%左右,這個比例跟歐美國家基本相當。我認為,在血壓已經得到基本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膽固醇失控帶來的中國缺血性腦血管的負擔,還會不斷加重。」王擁軍說。
中國腦血管疾病具有「五高」特點,分別是: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經濟負擔重和複發率高。王擁軍說,中國腦血管病複發,平均第一年複發率在10%~15%,三年複發率在20%~25%,一般到了第五年會有三分之一的人複發。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機理和心臟病一樣,都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當血脂沉積在心血管上時會形成缺血性心臟病;而一旦沉積在腦血管上,就有可能帶來缺血性腦卒中。
「正常情況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每增加18mg/dL,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就會增加25%;而這個數字每降低18mg/dL,首次中風幾率會降低35%,卒中複發幾率能下降21%。」王擁軍強調。
既然「壞膽固醇」失控會帶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那麼中國到底有多少膽固醇異常者?又有哪些人屬於高危人群?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孫寧玲表示,中國有2億多人存在血脂紊亂的情況,換句話說,有將近20%的中國人膽固醇狀況已經出現異常。
糖尿病患系高危人群
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達2.9 億,這一疾病成為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類型。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宋康興 ( 右 ) 在工作中
在國家衛計委慢病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看來,全國上億的糖尿病患者是最需要提高警惕的人群。
「作為一個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會帶來心血管、腦血管、外周動脈、微血管、腎臟、神經系統和口腔等各種問題,其中最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糖尿病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郭立新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據郭立新介紹:糖尿病患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旦罹患糖尿病,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也會明顯增加,其中冠心病發生率要比普通人高出2倍以上,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幾率會在2.27倍甚至更高;通常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相對於常人會增加了2~4倍,其中男性會高出2倍,女性大約高出4~5倍。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代謝紊亂,而由此就很容易出現血管病變和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一般都處於高黏稠狀態,如果再加上高胰島素血症和糖尿病本身帶來的致動脈硬化性血脂譜改變,就很容易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並最終帶來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郭立新進一步解釋說,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出現高風險死亡,是因為他們一旦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往往比較嚴重。以冠心病為例,糖尿病患者發生多支血管病變的幾率比普通人高出一倍以上,而糖尿病患者發生多個斑塊破裂的風險高達60%,遠高於非糖尿病患者的29%。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心肌梗死,往往是無痛性心肌梗死,這會導致其死亡風險明顯增加;另外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腦梗,也很容易反覆發作,梗死範圍也比較大。」郭立新對本刊記者強調,對於糖尿病合併冠心病,以及剛剛發生過心梗、卒中的眾多患者來說,由於他們體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已經廣泛存在,化驗單上的箭頭僅表示膽固醇水平被短時間內控制住了,但並不代表風險消失。若不持續控制,壞膽固醇持續合成和累積,斑塊還會出現,使血管變得脆弱易破。
需要指出的是,高膽固醇和高血糖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每降低18 mg/dL,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會降低21%,其腦卒中發病幾率也會減少21%。」郭立新說,儘管美國的糖尿病發病率也在不斷增高,但由於他們對膽固醇控制效果明顯,美國人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情況已經出現減少。
透過基因找病因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隨著膽固醇的增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增加,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持續增加。通過使用他汀類的降脂藥物,對於心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具有明顯作用,能夠顯著降低發病風險。
「他汀類藥物是冠心病治療的基本藥物,它可以起到穩定斑塊、降低『壞膽固醇』的作用,只要確診,患者一般應長期服用。」宋康興說。
宋康興向本刊記者介紹,當血管管腔出現斑塊會造成血管狹窄,如果這些斑塊出現在血管主幹或重要分支上,為防止灌注不良造成的心肌缺血與壞死,患者可以考慮安裝支架。「很多人一聽說安裝支架,就會出現各種擔心。實際上安裝支架已經是臨床上非常成熟的一種微創介入治療。目前90%以上的支架植入都是通過在手腕上切開一個小口進行的,這種方式對患者而言非常方便也極易恢復。」
「藥物治療只是第一步,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來判斷其是否需要進一步的介入治療或冠脈搭橋。」宋康興說,一般直徑大於2毫米的血管才可以考慮植入支架,主要目的是緩解血管狹窄帶來的癥狀,改善長期預後。
在沒有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情況下,支架是終身有效的,另外,大部分支架上塗有防止血管內皮增生的藥物,患者無需過度擔心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宋康興同時強調:裝了支架以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還需要定期進行術後隨訪,以確保支架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改善患者生存並提高其生活質量;另外也要觀察是否有再狹窄或新發病變。
本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正在聯合美國耶魯大學進行一項關於心血管患者的基因研究。
「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在50歲以後開始發病,最初癥狀可能是胸悶、發作性胸痛。但我發現,一些有家族遺傳背景的人會在20~30歲出現癥狀,癥狀往往急重,持續時間長,反覆發作,甚至有可能出現猝死。」宋康興說,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0%左右具有家族遺傳背景,如果通過基因技術發現致病基因,將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為患者設計更好的治療方案,從而實施精準醫療。
推薦閱讀:
※2016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擷粹——抗血小板治療新進展
※防治心腦血管病,就用這兩葯!
※腦血管意外康復教案
※腦血管意外
※心腦血管病,冬季健康頭號殺手,如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