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巴洛克、拜占庭和洛可可風格到底是什麼?
哥特:暗黑、宗教、死亡,這是有關哥特風格的三大標識hj暗黑、宗教、死亡,這是有關哥特風格的三大標識。 關於哥特的故事要追溯到歐洲一個名為「哥特」的部落,這個部落以破壞掠奪為樂,同時以缺少藝術品位而著稱。絕大多數人對哥特文化的了解主要源自哥特式建築和暗黑文學,中世紀歐洲大陸那些尖塔高聳的教堂是哥特風格建築的代表之作,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巴黎聖母院、米蘭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高聳而富有空間感的建築,再結合鑲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莊嚴肅穆,且帶有一絲陰森恐怖。
巴黎聖母院
米蘭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現代時裝中,哥特時裝的誕生與70年代的朋克搖滾有著一定的關係,不得不提及的就是搖滾樂隊Joy Division,他們的服裝風格可視為現代哥特時裝的標誌性特色:黑色,絕對的黑色!染黑的長髮、緊身黑衣、歌劇風格的披肩、斗篷、長手套、繁雜的褶皺、大量銀飾配合蒼白的皮膚。
搖滾樂隊Joy Division 沒錯,一提到哥特,人們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Ann Demeulemeester。哥特文化延續了數百年,並成為了現代亞文化勢力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類型。這種帶著野蠻的美也讓哥特風格成為了時裝中最神秘動人的潮流,且這股潮流從未消退。
Ann Demeulemeester Riccardo Tisci、Alexander McQueen、Gareth Pugh、Rick Owens可以視為時裝圈的四個哥特之神。 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痴迷於哥特世界中的禁欲主義、死亡崇拜、宗教信仰和頹廢幻滅。所以他們的作品一致地流露出神秘的,難以捉摸的,象徵著死亡或是呈現內心陰暗面的唯美感。給人壓抑感的同時,讓人沉迷於這種美幻之中難以自拔。
Riccardo Tisci
Alexander McQueen
Gareth Pugh
Rick Owens 2015年秋冬的哥特革命可以視為一部哥特時裝的編年史,從英式哥特復興的維多利亞時期一直延續到了當下雷鬼壞女孩風貌。 美劇《低俗怪談》中Eva Green扮演的蛇蠍美人是一位典型的哥特女子,Givenchy和Alexander McQueen在秋冬季里就表達了這種略顯憂鬱的維多利亞時代情愫。 Riccardo Tisci用精美的束胸衣,大開胸的U形領,寬大飄逸的泡泡袖襯衫傳達來自那個久遠時代的矜雅氣息。Alexander McQueen已經用死亡來祭奠自己對於哥特藝術的摯愛,而Sarah Burton在沿襲風格的道路上一直都是四平八穩,她給觀眾們展示了她口中「玫瑰精神」最精華的部分,整個時裝秀圍繞著一朵玫瑰花從含苞待放到燦爛綻放,最終華麗凋零回歸土壤的全過程展開。這群來自維多利亞時期,頭髮凌亂,略顯瘋癲的唯美女子似乎總是有一種被情所傷的悲憫感。
《低俗怪談》 Eva Green
2015 Fall/Winter Givenchy
2015 Fall/Winter Alexander McQueen 同為英國人的Gareth Pugh則喜歡用哥特式的頹靡浪漫抗衡極具攻擊性的未來派風格,他帶領著自己的黑暗女軍團穿著黑色披肩,襯著臉的煙囪領,包裹型羽絨外套和拖地的喇叭形連衣裙,它們幾乎都被黑色包裹,用Tim Blanks的話說,她們帶有一種適合即將失敗者的華麗。
2015 Fall/Winter Gareth Pugh 拜占庭:披金戴銀才是真奢 1988年,Anna Wintour正式出任美國版VOGUE主編,在其執掌的第一個封面上(1988年11月刊),模特Michaela Bercu穿著Christian Lacroix的高級定製服,一件拜占庭風格的由珠寶裝飾的十字架圖形衛衣,卻搭配了一件GAP的牛仔褲,這張封面成為了高級服飾走向神壇,以及高定日裝化的代表作之一。同年,法國版VOGUE在九月刊上邀請到Patrick Demarchelier拍攝了一組名為《C"est Byzance》,呈現了一組純粹的拜占庭風格的高級定製大片。
1988年美版《Vogue》11月刊封面
1988年法國版《Vogue》9月刊封面 作為羅馬帝國名義上的繼承者, 拜占庭帝國(又名東羅馬帝國)延續著羅馬帝國的光榮,保留著較多的古典文化傳統,又接受了基督教作為國教,受到基督教精神的影響,同時偏處東方地域,吸收了東方文化因素,於是希臘、羅馬的古典理念、新型基督教文化與東方的神秘主義匯聚一體,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拜占庭文化。而文化風格的具體呈現形式一定包括服裝,這直接影響了拜占庭時期服飾風格的劇變。
古代歐洲的服飾款式往往都是受到宗教的影響。中世紀的宗教理念都是強調禁慾,他們對服裝的認識是要衣可蔽體。拜占庭帝國在名義上延續著羅馬帝國的道統,保留著較多的古典文化傳統,但由於採納基督教作為國教,所以基督教禁欲主義精神內核取代了人本主義精神,在古典服裝向拜占庭服裝的進化過程中,衣服的樣式及其表現技巧似乎沒有變,與同時期西方的服裝相比,它明顯襲有古典遺風,服裝瀟洒寬大、比例協調、形式明晰、優雅美觀,而古典服裝文化最關鍵的一點:人體,卻在服裝後面消失了。開放的結構封閉了,肌膚再無緣得見,披垂貼身的衣服裡邊健康的人體不見了,身材在寬大的衣服中渾然不見形跡。
彼時,絲綢之路開啟了拜占庭帝國與中國之間頻繁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大量中國絲綢進口至拜占庭,於是拜占庭服飾僅僅在面料上就足夠奢華。同時,隨著染織業的不斷發達誕生了精美的刺繡織物,這更加增添紡織品的絢麗色彩,告別了羅馬帝國時期的素雅。流蘇、滾邊以及寶石裝飾這些如今作為高級定製工藝的制衣技術在當時隨著紡織業的發達已經成為了極為普遍的手工藝,其本身就是沿襲了東方服飾文化。但是這種過分的裝飾主義美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否定人之存在」的絕對的宗教性,不斷提醒人們:穿衣服是為了包藏和遮掩身體。
拜占庭風格服飾 為何基督教神職人員的衣著總是竭盡誇飾與華美?因為通過裝扮,使得他們在外觀形象上超越了自我,甚至超越了人間俗世,升華到一個高高在上的神靈般地位。華美的服飾一方面為基督教的藝術帶來了光明而美麗的色彩,另一方面使人們淪為物慾的奴隸,正是這一時期,人們的審美意識及創造力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提高,開始把服裝作為一種時尚,一種愉悅人心,在多方面提高人之魅力的藝術。這也為歐洲服飾在後續的巴洛克時期和洛可可時期出現的過分矯揉造作埋下了種子。
總之拜占庭服飾讓歐洲傳統的古典美從一面自然的鏡子變成一種向人炫耀的技巧,揉入華美的裝飾技巧,非常適合宣傳基督教信仰,物質再現的手段被不成體系地挪用來表現對精神事物的強調。然而在時裝文化異常豐富的當下,拜占庭風格上華麗僅僅是服飾上重工技術的一種展現形式,它們早已沒有了那些複雜的因素背景。更何況現代設計師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服飾風格背後的故事。或許,衣服只要是華麗的,就不需擔心它會無人問津。 2011年,Chanel的早秋高級手工坊系列名為「Paris-Byzance」,秀場被複製成了東羅馬帝國時期提奧多拉皇后的寢宮,金碧輝煌的氣派勁兒絕不輸給紫禁城。輕薄的雪紡紗、華麗耀眼的珠寶、做工精細且繁複的重工刺繡、結合Chanel的粗花呢面料,模特從頭到腳的形象活脫脫就是一位拜占庭帝國的豪門女子。Karl Lagerfeld將拜占庭文化中最著名的鑲貼裝飾藝術藉由這個奢靡系列,讓女性再度渴望回到往日的那段美好時光里。 拜占庭服飾上的色彩都有著明確的含義:白色象徵純潔,藍色象徵神聖,紅色象徵基督的血和神的愛,紫色象徵高貴與威嚴,綠色象徵青春,黃色象徵美德,深紫色象徵謙虛,亮黃色象徵豐饒。Chanel這次的基調是純潔和神聖,正如Coco Chanel女士鍾愛的那朵山茶。
Chanel Metiers d"Art 2011早秋時裝秀場 那麼,2013年秋冬由金色和紅色包裹的Dolce & Gabbana則意味著美德和愛。兩位設計師的靈感源自西西里蒙雷阿萊大教堂的金色馬賽克宗教圖案,作為西西里島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這座教堂帶有鮮明的拜占庭時期的富麗堂皇,教堂青銅大門是用42幅來自聖經的情景裝飾而成,而教堂內部由因有用彩陶,金箔、而製成的繪畫和五顏六色的大理石而閃閃發光。這些絢爛的建築細節都被Dolce & Gabbana刻畫在經典輪廓的服飾之上,金色馬賽克壁畫印花、人工寶石鑲嵌技術、金銀絲線的刺繡、還有至高無上的皇冠頭飾,它們共同營造了一位威嚴且動人的,不可方物的拜占庭女王。讓你分不清這些精細的壁畫是印在佳人身上,還是佳人遊走在壁畫迷牆中。
蒙雷阿萊大教堂
2013 Fall/Winter Dolce & Gabbana 華麗的拜占庭服飾細節是構築Elie Saab、Zuhair Murad、Georges Hobeika這些黎巴嫩籍的高定設計師夢幻之作的根基。
Elie Saab
Zuhair Murad
Georges Hobeika 黎巴嫩曾經作為法國殖民地,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穆斯林教徒和基督教徒平分秋色的國家。文化因素和地域環境讓拜占庭服飾的奢華在此有了用武之地。而衣著上趨向於保守,且以遮掩身體為核心目的的穆斯林服飾更是為這些華麗的細節裝飾提供了釋放「空間」。
穆斯林服飾 同樣,Valentino在被卡特爾王室收購後,在設計上開始呈現兩種「混血」後的風格,羅馬帝國服飾的精髓和阿拉伯服飾的特色讓Valentino的高級定製服有時也自然會散發出強烈的拜占庭風格。在秋冬季的新裝中,Alberta Ferretti在追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Valentino則是在致敬義大利時裝設計師Emilie Fl?ge 和面料設計師Celia Birtwell,無論主題如何變化,但他們在各自最擅長的飄逸連衣裙中都少不了拜占庭服飾的工藝細節。
Alberta Ferretti 巴洛克:華麗才是一世的追求 2009年7月7日,巴黎裝置藝術博物館,設計師Christian Lacroix舉辦了其最後一次高級定製發布會,當Lacroix先生牽著身著華貴的宗教色彩新娘服的Vlada Roslyakova謝幕時,不少看客在歡呼和鼓掌中流下了熱淚。臨近T台的座位上沒有看到那熟悉的紅色康乃馨。這是Lacroix先生1987年創立同名品牌以來,每次時裝秀上的保留曲目:每場秀結束後,他定會將這束康乃馨擲向人群。有人將這個高定系列稱之為「一曲巴洛克風情的輓歌」!
Christian Lacroix先生牽著Vlada Roslyakova謝幕
Christian Lacroix 文藝復興造就了諸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一系列光耀古今的繪畫大師。然而,成批的大師的出現卻使得後來者望而卻步,大師們的光輝造成了十六世紀末期畫壇的迷茫。一大批畫家以亦步亦趨地模仿大師們的風格為自己孜孜以求的藝術目標,這就形成了文藝復興末期的樣式主義的漫延。 然而,物極必反,這種因循守舊風氣的存在卻導致了對乞反叛思潮的開始,這就是流行於十七世紀以「巴洛克」命名的藝術思潮。所以就有這句:「如果把文藝復興的美學觀比做渾圓的珍珠,而巴洛克的美學觀則是形狀不整的珍珠,它是寧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著重於表現強度的一種形式」。 巴洛克時期將追求動勢、戲劇性、誇張的激情、過於渲染的輝煌作為自己的美學準則,就像魯本斯的繪畫,就像凡爾賽宮,將華麗的裝飾堆砌到了極致。Christian Dior 60周年大秀就豪氣地選擇在凡爾賽宮舉行,John Galliano推出了一個極盡奢靡的高定系列去撐托滿屋子的巴洛克式的金碧輝煌。
魯本斯 《小孩頭像》
凡爾賽宮
Christian Dior 2007年秋冬高定(即60周年)
John Galliano以一身華麗的鬥牛士裝束登台 絲綢之路的開啟讓西方紡織技術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文藝復興時期,以義大利佛羅倫薩為主的城邦已經成為了當時歐洲最重要的紡織中心。當時東方絲織物已不再神秘,它們被大量運往歐洲,手工藝人愈發嫻熟的技術將刺繡工藝進一步運用於服裝製作之上。巴洛克時期王公貴族用精美上等的刺繡工藝代表尊貴的地位,絢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富麗堂皇的高貴氣質,精緻的貼線綉與金光閃閃的黃金刺繡無不彰顯奢華,且融入宗教色彩的風格一直風靡至今。這點可以在蘇菲瑪索的《路易十四的情婦》和格溫妮絲帕特洛的《莎翁情史》的戲服中得到印證。
《路易十四的情婦》
格溫妮絲帕特洛的《莎翁情史》 現代時裝誕生後,巴洛克服飾銷聲匿跡了許久,直到20世紀80年代,西方社會的經濟再次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在一片富饒的樂土下,享樂主義再次抬頭,「後巴洛克主義」也在這1980年代富裕的土壤中起死回生。這次成功的「還魂」讓巴洛克再也沒有離開高級時裝的核心領域。保留了巴洛克最經典的元素,同時去除了那些不符合現代衣著需求的糟粕!那些沉重的,體積過於龐大的愚蠢裙撐不見了(雖然直到今天,你依舊可以在晚禮服中總看到這些套裙,可是它們畢竟不屬於日常著裝)。經典的「X廓型」,「Y廓型」變得更加時髦,更加富有當下的特徵。誇張的造型、繁複的裝飾、奢華的面料、考究的做工是後巴洛克風格服裝的主要特徵,曲線裝飾、變形的拉夫領、羊腿袖被設計師們廣泛推崇,Balenciaga 2008年春夏系列的羊腿袖花朵盔甲系列就被譽為未來主義的巴洛克風尚的巔峰之作。
Balenciaga 2008年春夏系列 Balmain則將80年代和巴洛克風格結合得最為密切,從Christophe Decarnin到Olivier Rousteing。品牌2010年秋冬系列的主題乾脆就叫作「巴洛樂搖滾(Baroque "n" roll)」,這是時任創意總監的Christophe Decarnin最為古典與華麗的一季作品,靈感來源於路易十六時期的印花和刺繡,色彩銜接更加雍容與跳躍。在標誌性的輪廓與線條的勾勒下,異常華麗。不要忘了,即便是Dolce & Gabbana那場著名的香閨睡衣派對(2009年春夏系列)也是一場巴洛克主題趴。除此以外,但凡你能想到的以華麗風格著稱的品牌,Zac Posen、Oscar de la Renta、Marchesa、Alexander McQueen都曾藉助過巴洛克的光芒去施展屬於各自的風采。
Balmain 2010年秋冬系列
Zac Posen 2014年春夏系列
Marchesa
Alexander McQueen 2012年秋冬季,金色刺繡籠罩下的Dolce & Gabbana將巴洛克的華麗與西西里島的風情萬種結合得嘆為觀止,讓所有人都羨慕這種「意式富裕生活」,而這幾乎也成為了近幾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巴洛克主題時裝。模特們就像是身披巴洛克長袍的大主教,秀場被鮮花和藤蔓裝飾的枝形吊燈製造成歌劇院的樣子,聳立在T台盡頭的超大鍍金鏡子折射出美好的舊日景象。Tim Blanks都忍不住驚嘆「舞台上不加掩飾的華麗和奢華像肆意流淌的金色水滴,一直延伸到服裝中的一絲一線。」透明蕾絲、金銀絲線刺繡、水晶珠片、宗教印花、充滿神秘感的薄紗,尤其是那款黑金面料的刺繡斗篷,看上去猶如一場盛大「巴洛克」彌撒。
但是,請不要忘記真正讓巴洛克風尚起死回生的是Gianni Versace和Christian Lacroix! 這兩位從80年代開始便在時裝圈大放異彩的天才設計師都熱愛紙醉金迷般的富麗堂皇,前者沉迷於享樂主義,後者沉迷於古典宮廷美。他們從巴洛克的寶藏里淘到了不少真金白銀的上等貨色。Gianni Versace那些絢麗絲質印花襯衫至今都是古著市場的搶手貨,他製造出一種一切享樂都可以肆無忌憚,什麼都與憂愁無關的勝景。他刻意讓豐沛的圖案鋪滿全身,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浮誇到極致的色彩和花紋總能為穿著者製造如明星般搶眼的魅力,令人難以抗拒。 而Christian Lacroix則更願意生活在17世紀的法國宮廷,他一直試圖將女性的光芒都凝聚在那些如煙火般絢爛的色彩和繁複的面料中,那些戲劇感強烈的時裝華美地令人窒息。但是卻讓人感覺這更像是舞台劇的演出服。(這或許也是Christian Lacroix最終會走向破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Gianni Versace
Gianni Versace
Christian Lacroix 洛可可:華麗之巔上的明珠 有關洛可可服飾的一切,你只需要記住兩個女人,蓬巴杜婦人和瑪麗皇后。 洛可可,一顆甜到發膩的糖衣炮彈,結束了法蘭西君主專制的驕奢淫逸,卻成為了服裝史最香艷,最奢靡的一頁。這個源自法語「Rocaille」的辭彙原指一種混合貝殼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此風格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為特色,是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的結合產物,運用多個S線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帶有輕快優雅的運動感,且色澤柔和。
蓬巴杜婦人
瑪麗皇后 17世紀,法國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的專制政體。在這種動蕩不安的大環境下,路易十四常在凡爾賽宮開辦各種舞會,藉著繁瑣的禮儀與無意義的職務折騰貴族們,再以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營造悠閑的環境,有利搞風流韻事,以便消耗貴族們的精力,使他們無暇去策劃造反。那些王公貴族們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有權勢的男士們玩弄權術,搞政治陰謀,或者追求時髦的貴夫人。在這樣一個男性大顯身手的時代,必然產生以男性為中心的強有力的藝術風格,這其實是所謂的巴洛克風格。試想,當男人們穿著蕾絲襯衫,及膝燈籠褲,弔帶長襪和高跟鞋,並濃妝艷抹時,天生善嫉的女人們難道不會變本加厲地去取悅這些有權有勢且有顏的貴族男人嗎?於是女人們在服飾上也開始動起了各種心思,這種努力主要表現在用緊胸衣勒細腰部以及用裙撐增大下半身體積,以及眾多的裝飾和淡雅的著色。巨大的裙撐、高聳的假髮,上面甚至有帆船、盆栽作為裝飾。這是巴洛克風尚和洛可可風尚的交匯點。而洛可可服飾正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台綻放了近一個世紀。
電影《絕代艷后》劇照 雖然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都是以華麗取勝,可是兩者間的區別在於,巴洛克時期是男人的世界,而洛可可時期則是女人的帝國。巴洛克時期到洛可可時期,中間並無明顯過渡,十八世紀初葉,巴洛克風格的藝術繼續在歐洲各地流行,同時洛可可風格開始在法國產生。巴洛克風格後期和洛可可風格前期是同時並存,相互影響的。洛可可藝術沒有巴洛克藝術的宗教氣息和誇張的情感表現,有的是甜美輕快、精巧華麗。 從奧爾良公爵攝政時期開始,這是巴洛克轉向洛可可的過度期。 到了路易十五執政時,他最寵幸的情婦蓬巴杜婦人被視為樹立洛可可風尚的領軍人。蓬巴杜夫人拿出了大量資金供養設計師在凡爾賽宮內進行研究和設計,自己也時常提出修改建議,同時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也積極地為設計師提供展示洛可可風格的機會,包括凡爾賽宮的改造及部分房間的重新裝飾,楓丹白露宮的改造,愛麗舍宮的建造,巴黎西郊聖白爾曼別墅的建造等,這些難得的實踐使洛可可風格逐漸完善、成熟,也使洛可可風格的建築水平、室內裝飾水平及傢具製造水平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
等到奧地利公主嫁到法國,作為路易十六的妻子後,屬於瑪麗皇后的傳奇開始了,她成了18世紀的時尚傳奇,一手繼承了蓬帕杜夫人的時尚衣缽。也正是因為這個女人讓法國式的奢侈響徹了全球,並從那時開始便早早地確立了法國作為世界時尚之都的美譽。 洛可可女裝放棄了西班牙鍾式裙那種幾何形狀的嚴謹,保留了寬大的髖部和緊身的胸衣變得愛賣弄風情,有褶襇、荷葉邊、隨意的花邊和隆起的襯裙。在一條顏色不同的襯裙外面,套鐘形的長裙,大多在前面打褶襇,身後拖著裙裾。洛可可服裝的主要特點是精緻到極點的優雅。所謂"極點",就是婦女將自己服裝的每一個細節都精緻化,以便男性觀賞。換句話說,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分解成可供觀賞的元素。那是一個肉體享樂的時代,最有品味的女性穿著是"既暴露又優雅"。拿破崙上台後,法國的服飾漸漸地告別了洛可可的浮華和矯揉造作,可是當時歐洲女性的整體裝束風格依舊離不開裙撐和束身胸衣。
電影《絕代艷后》劇照 「現代高級定製之父」Charles Frederick Worth的設計便定義為「新洛可可服飾」,因為他省去了18世紀法國貴婦頭上那堆繁雜承重的假髮和裝飾物,減小了裙撐的體積,但保留了洛可可服飾中的一切華麗因素,刺繡、蕾絲樣樣不少。當時他的時裝屋House of Worth深受歐洲皇室貴族女子的青睞。可是不要忘記,「現代時裝」真正走向「現代「可是因為Paul Pairet成功地幫助女性扔掉束縛身體上千年的corset和體積過於龐大,極度佔據空間的鯨鬚裙撐。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兩位「罪犯」恰恰正是如今時裝大師們在塑造女性時裝之華貴時的關鍵因素。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The House of Worth 古董高級定製服 正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Jean Paul Gaultier作品回顧展中,有一個名為「Corset」的展覽區域,老頑童對束身胸衣的摯愛通過不同時期的精彩作品以一個華麗紛繁的組合方式展現於眾。其中,最精彩的一件當莫過於舉世聞名的1993年Madonna世界巡演上的錐形胸衣。現代時尚進入到1980年代後,伴隨著全球經濟復甦,人們極度渴望用快錢添置華服用於證明自己的身份,洛可可風尚全面復甦。
從1980年代初,直到John Galliano徹底離開Christian Dior,幾乎年年可以看到洛可可的風姿。1985年和1998年,Jean Paul Gaultier分別推出了兩組洛可可風格的高級定製系列,尤其是1998年JPG春夏高定系列中,皮革裙罩在一件白紗裙撐之上,如今看來依舊前衛大膽。
Jean Paul Gaultier 1998SS 1987年,很難相信連Nina Ricci這種現代法國式優雅的品牌也推出了洛可可風格的成衣作品。這一年,時尚界最重要的事件無疑是Christian Lacroix在巴黎創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直到2009年品牌破產的前一刻,他一直都是時裝界最善於營造洛可可式奢靡迷的王者。 Givenchy還在Alexander McQueen手中時,1999年春夏高定系列是一個帶著酷勁兒的洛可可系列,模特們穿著長褲,搭配裙衣合一的宮廷式上裝。它絕非一個純粹的女性衣著。當然,洛可可留給世人的印象絕非僅為浪漫唯美,2004年,Madonna身著Alexander McQueen的紅色洛可可禮服,頭戴誇張帽飾,面罩一副銀質面具,出現在「The ReinventionTour」世界巡演的宣傳片中時,那血腥的紅色、那神秘的面具,讓其如同混入了一場威尼斯化妝舞會。可是她到底是江洋大盜,還是貴族婦人?神秘得讓人只想悄悄尾隨其後。別忘了,Vivienne Westwood的禮服幾乎都有著強烈的洛可可影子,無論它們被賦予何種社會主旨,它們都是華美的。
推薦閱讀:
※可可
※特勤精英駱可可結局是什麼 愛而不得對林毅選擇放手嗎?
※天山天池.喀納斯.可可托海.伊犁.賽里木湖.那拉提巴音布魯克.庫車大峽谷.庫爾勒.吐魯番.純玩16日...
※可可酥餅
※迷情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