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信仰

淺談信仰

我是一個徹底的唯物論者。曾經幼稚地崇信科學萬能,以為科學無所不能。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西方那麼多科學家信仰上帝,包括很多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因為以他們的學識,很容易就能得出萬能上帝根本不存在的結論。以前我也曾狂熱地痛批過一切崇信宗教的唯心主義者。但是我們無神論者不能不面對的一個社會現實是,當一個社會無神論者占絕對多數時我們的社會道德水準不是上升,當一切神靈被我們批倒時,我們的整個社會道德卻下滑了,整個社會信仰卻失落了。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科學並不萬能。人生的最終目標無非是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是三個不同的範疇。科學觀不過是求真的追求。對待客觀事物當然一定要用科學觀,才能發現客觀真理。善的範疇屬於道德,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道德觀念,但是道德最終目的是追求仁愛,但凡是追求仁愛的道德觀念不光能穿越時空,而且能穿越不同國家和種族。美屬於藝術範疇,是人類追求心靈愉悅的訴求,美也是超越國界和時空的。

由此可見,科學對道德層面和藝術層面是無能為力的。科學觀是唯物的,而道德和藝術卻是唯心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道德信仰,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藝術追求。道德是唯善的,藝術是唯美的,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唯心的,道德和藝術都不是建立在對客觀規律認知上,都是建立在人的主觀意識上。所以藝術和道德往往又是相通的,唯善的往往是唯美的,唯美的往往又是唯善的。

再來看看我們的信仰。信仰包括科學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和宗教信仰。顯然科學信仰政治信仰屬於唯物範疇,道德信仰宗教信仰屬於唯心範疇。科學信仰是我們對待客觀規律必需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正確地對待客觀事物,我們才能正確地學習和工作。而道德信仰是我們對人和藝術態度,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得出的對善和美的評判標準,它是一種唯心的標準。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在於美,而美又是不能違善的,否則就談不上美了。顯然我們不能用唯物主義觀點來評價道德和藝術,否則道德已不是道德,藝術也死亡了。

科學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科學,它是人類對自然界的客觀認知,是世界性認同的。社會科學是人類對社會規律的認知,它會受到國家、民族、歷史、階級等等因素的限制,是一種相對真理認知。它的範圍是會受到國家、民族、歷史、階級等等約束,帶著強烈主觀性色彩,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甚至對於同一社會問題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所以政治信仰屬於社會科學範疇,屬於主觀唯物主義。宗教(邪教除外)信仰屬於道德範疇,是人類對善和美的幻想,屬於唯心主義哲學。

作為科學主義的真理,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真理,它會隨人類的不斷認知而不斷更新,昨天認為是絕對定理的東西,今天就有可能被推翻。作為社會科學的政治,本身就帶有強烈的主觀主義色彩,它所追求的真理更是一種相對的真理,甚至於就是一種政治幻想。政治信仰講究的是多數人認同,講究的是目標認同,它所認同「真」理往往是背離善和美的錯誤信仰。比如二戰時的法西斯主義,文革時的左傾主義,都是狂熱的政治信仰帶來的災難。政治信仰帶有非常強的時代性和局限性。比如古代儒家的君臣思想,近代的維新改良思想,三民主義等等都曾經那樣的崇高不可動搖,卻很快被時代淘汰。再比如今天民主、自由、法治是所有有識之士的畢生追求,也許再過一百年,這些就都會成為現代公民的日常生活。顯然政治信仰是有著明顯時代局限性,不管多麼崇高的理想,都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政治信仰顯然帶著明顯的功利性,它是為政治服務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政治信仰。善變和功利性是它的顯著特徵,它不具備絕對性和唯一性。政治信仰只是時代的產物,只因為一個時代多數人認同,它就具有先進性。它具有國家、民族、歷史、時代等種種局限性。很顯然,政治信仰不具有普世價值。

作為宗教,它是人類長期在社會生活中得出的一種對人類自身的唯心主義認知,它是一種對人類精神道德理想化的認知,是人類對美和善的終極追求,每一種宗教都有掌握著善和美絕對真理至高無上的神,神是人類道德理想的化身。每種宗教都有一種唯心的絕對真理。世上的宗教雖然神各不相同,然而終極教義卻是都共同追求善和美,弘揚的是仁和愛的道德理想。所以宗教都具有普世價值,具有絕對性,唯一性,不會因時代因國家因民族等種種原因而改變,不管社會和時代怎樣變化,宗教信仰都不會象政治信仰那樣變來變去。

對比兩種信仰,我們就會發現,作為社會科學的政治信仰,只是一種相對的客觀真理。它時時處於變化中,它帶給人的只是政治上的利益。如果某種政治哲學當作為人的道德信仰,就會因為政治信念的時時變化變得無所適從。作為一種時時更新的真理,它並不具備作為道德標榜「善與美」的普世價值。而宗教信仰呢,因為它是唯心的產物,所以它可以有代表絕對真理的「神」,作為善與美的終極化身,引導人的精神向善向美。所以宗教因為具有絕對唯一性的真理,反而可超越歷史,具有普世價值。它可以凈化人的靈魂,使人性趨善趨美。

比中西兩種文化,我們就會清晰地看到不同的文化信仰,帶來不同文明的巨大反差。西方民眾普遍信仰基督教,相信萬物之上有一個萬能的上帝,一個代表終極善和美標準的上帝,所有的人在他面前都有罪,人只有通過克制人性中的惡念,通過行善來達到心靈的救贖,來達到道德層面的升華。人在塵世的一生都是有罪的一生,人必須時時反省自身的行為。這樣的文化就孕育了平等,自由、博愛的社會氛圍。雖然教會曾經成為阻礙科學發展的落後勢力,然而基督教徒最終還是走出了誤區,促進了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

我們中國人也有自己的信仰。道教是我們自創的一種宗教,追求的是清靜無為,修鍊成仙的境界。佛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它宣講眾生平等,宣講去欲求善,然而它的核心要義是宣揚因果關係。佛教與道教的共同之處是多神論,宣講的是虛無的出世哲學,缺乏一種絕對向善向美的道德指引。所以這兩種宗教都被信徒世俗化功利化,人們祈求佛教的菩薩也好,道教的神仙也罷,不過是保佑自己和子孫平安幸福,人們的行善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而且因為多神論,神又被大眾人格化,或者凡人神化。所以雖然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感覺到「神」的存在,但是大部分人卻不曾對心中的神有所敬畏,神對大眾道德指引的作用就很小了。對佛教和道教虔誠的信仰始終只是一小部分人,而且這部分人大多數是因遭受的厄運或身體疾病困擾而信教的,功利性的目的非常強,對道德的凈化作用也是大打折扣的。

正指引我們中國人日常行為還是儒家哲學。儒家哲學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是一種入世哲學,修身是一種道德信仰,它主張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弘揚的是仁愛精神。這是儒家哲學的精華,具有普世價值。而儒家哲學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政治哲學,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為了實現這種理想就必需確立君君臣臣的道德禮法,實際上這些道德規範往往是背離了仁愛,背離了人性,帶有強烈的政治功利性。所以中國人的信仰往往是背離了唯善唯美的道德追求,不管是信仰儒、道、佛三教,都變成了世俗功利性的精神訴求。中國人什麼都信,就變成了什麼都可信可不信。由於我們缺乏一種對道德層面絕對唯一的「神」的崇敬,中國文化就變成了儒道佛三教混雜的世俗文化,信仰也變成了功利性的世俗信仰,什麼對自己有利就信仰什麼。

正是基於中國人的功利性價值觀,在建國初期,全國民眾曾經狂熱地投入到政治信仰中。竟然幼稚地把一種政治理想當成了道德追求,鬥爭哲學取代了向善向美的道德追求。我們批判打到一切唯心主義的信仰,打倒了儒道佛和一切有違我們政治信仰的思想。結果我們打碎了舊的價值體系,新的價值體系卻無法建立起來。因為昨天我們認為是真理的政治信仰今天就忽然面目全非了。昨天我們試圖樹立一個十全十美的道德標榜「雷鋒」,今天就違背了我們的價值取向,一個凡人顯然不能成為精神的上帝。我們的道德水準不光沒有提高,反而因為巨大的心理落差越來越下滑,雷鋒精神反而成為今天的笑談。無神論者反而變成了無信仰論者,因為什麼都可以懷疑,什麼都可以批判,我們的心中無神,就無所顧忌無所畏懼,政治信仰的今是而昨非更讓我們無所依傍,於是一切精神訴求就變成了功利性取向,拜權主義,拜金主義成為社會的主流。道德淪喪,信仰淪喪,現代中國變成了一個越來越背離了真善美的社會。社會環境越來越惡劣,人越來越缺乏安全感,物質的富被裕帶來的並不是精神上的幸福,經濟的發展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失落和迷惘。

當我們再回過頭來反思我們對待宗教信仰的態度,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曾經的錯誤和荒謬。唯心主義宗教之所存在,不在於它解釋了客觀規律,而在於它給予人類精神依靠與道德指引。人類生活的世界不光是一個求真的世界,也是一個求善求美的世界。科學觀只能用於工作的求真上,對於道德的求善,藝術的求美只能是一種唯心觀,只有宗教信仰才能承擔這樣的作用。科學觀取代不了宗教信仰。而作為政治信仰的種種主義,更加擔當不起宗教引導人向善和向美的作用。一個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政治理想,作為信徒博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尚可,作為民眾的道德信仰和精神追求就會讓民眾無所適從,因為「真」處於不斷變化中,善和美更是無所依傍,這樣的信仰只能民眾信仰混亂以至於喪失信仰。

我們過去總是把唯心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哲學對立起來,今天我們應該學會反思。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在對待客觀事物上信仰唯物主義科學觀,而在對人關係上信仰唯心主義宗教呢?這其實並不矛盾,一個人只有具有了善與美的德行,他所掌握的「真」的科學技術才會給人類帶來福祉。一個科學家也好,一個醫生也罷,只有他心中有一尊高高在上向善向美的「神」,他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才能造福人類,否則很可能帶給人類的就會是災難。事實證明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國家,在自然科學方面出了無數傑出的科學家,人類的現代物質文明來自這些科學家的創造。在社會科學方面,西方國家發明了體現人價值的民主政治體制,奠定了人類現代精神文明的基礎。高高在上的上帝不光沒有阻礙科學的發展,反而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反觀我們中國,當我們否定了一切唯心主義哲學,我們的精神文明不光沒有提高,反而造成了道德滑坡信仰失落的精神混亂。

其實在我們中國,一樣有我們的唯心圖騰——中國龍。雖然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龍在客觀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只要提到龍就能讓我們熱血沸騰肅然起敬。不會有一個唯物主義者因為龍在客觀世界的不存在而去證明和否定龍在我們心中存在的必要吧,即使一個科學家,他也決不會因為有拜龍的情結而放棄科學研究。很顯然唯心的龍存在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它是我們的精神寄託。這就是我們中國唯心論的價值,它存在的作用在於凝聚民族情感。只不過我們中國人把龍的形象世俗化,沒有像西方人那樣把耶穌的形象道德化,形成一種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力量。萬能上帝存在的作用,不在於他創造了客觀世界,而在於他以一種絕對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引導人類向善向美的追求。這就是道德信仰的作用,它高於現實社會中的政治理想,高於社會中其它各種的觀念,引導人類走向善與美的境界。這就是唯心主義的價值,它的作用不是創造世界,而是凈化人的靈魂。而科學觀往往對人的靈魂鑄造是無能為力的。

我們中國現在最迫切的就是重建道德信仰。我們應該發掘儒家文化中的仁愛精神,鑄造一個具有絕對善與美德行,能得到絕大部分中國人認同的「神」,來指引我們民眾來向善向美的追求。有人主張全盤西化,引進基督教信仰。但是基督教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並沒有在中國大地傳播開來,一方面是政治權力干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抵觸,所以我們所信仰的「上帝」還需要本土化,只有民眾認同的「神」,它才有道德的指引作用。我們的統治者別再拿那些朝令夕改的政治理想來糊弄民眾,那樣除了自欺欺人的安慰外,只會讓民眾的精神更加混亂。我們不妨看前二、三十年的那些曾經以所謂偉大政治信仰所創作的藝術作品,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其它藝術作品,無不是令人作嘔的垃圾。反觀那些以善和美作為信仰的唯心主義作品,反而可以逾千年而不朽!

我們期望中國能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來為我們造一尊至善至美的「神」,來讓我們的精神有所崇敬,有所依傍,引導我們民眾的德行趨善趨美,使我們能構建一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推薦閱讀:

真的有生死輪迴和所謂的前世嗎?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什麼都不信只信錢?
虔誠地拜完菩薩後卻出現了不順意的事情,該怎樣看待信仰?
黨員能信基督教嗎?
小論科學、宗教和信仰的關係與區別

TAG: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