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關為籠絡漢人幾乎照搬明朝舊制,唯獨屏棄這項恐怖的制度

1644年3月,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明朝末日到來。19日清晨,崇禎帝自縊煤山,明朝覆滅,李自成成為北京的主人。

但是僅僅一個多月,4月30日,李自成便匆匆撤離北京,一年後灰飛煙滅。李自成撤出後,清軍進佔北京,開始了對中原地區二百多年的統治。

清軍趁中原地區內亂入關,有明顯的趁火打劫之嫌。但是清朝的入關客觀上阻止了中原地區再次陷入長期的分裂局面。歷史上漢朝終結後動蕩三百多年,唐朝亡國後分裂四百多年,而清朝的鑽營讓中國得以在大一統的背景下繼續走了下去,這是今天我們繼承幅員萬里國土的物質基礎。

清朝入關,為迅速取得天下,採取了很多籠絡漢人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清承明制,不僅政府機構的設置照搬明朝,照舊起用漢族降臣,就連宮殿也是直接使用明朝紫禁城,可謂理直氣壯反客為主。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

毫無疑問,這一做法吸引了大批明朝舊臣,特別是飽受李自成戕害的官僚們。照搬明朝官制的做法讓他們找到了家的感覺,反正自己能身居高位尸位素餐,管他誰做皇帝呢!畢竟他們早已經是寡廉鮮恥的行屍走肉。

但是有意思的是,作為明朝一大特色的廠衛制度,清朝卻出人意料地拋棄了,錦衣衛也只是在順治年間曇花一現,清朝似乎在有意廢除這一王朝毒瘤。但是廠衛制度作為皇帝的利劍,確實大大加強了皇權,難道清朝皇帝就熟視無睹?

那麼,清朝不繼承廠衛制度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 1、從「法統在手,天下我有」到「想做奴才而不得」

  • 廠衛制度在明朝是特務恐怖統治的代稱。特務恐怖統治最早可追溯到周厲王時代,「道路以目」最終導致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放逐;唐朝武周時代,為加強統治,武則天也曾大搞特務恐怖統治,結果被逼宮。特務統治臭名昭著,得罪了皇權之外的所有人,自然受到他們的反抗。

    雖是千夫所指、臭名昭著,但是卻可以幫助統治者有效監視下屬及百姓的不法行為,有助於統治的實施。朱元璋出身貧農,性格較偏激,對整個官僚階層至始至終沒有足夠信賴,他需要特務監視他們!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

    明朝的君臣權力鬥爭從立國時代就開始了。朱元璋廢除丞相職位,意在削弱士大夫的相權,但是很快遭到士大夫的強烈反撲。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朝幾十年武將積累毀於一旦,文官勢力趁勢崛起,皇權受到極大威脅。

    此時的皇帝是單槍匹馬,想要徹底搞定日益龐大的士大夫集團的難度與日俱增。所以皇帝除了錦衣衛,不得不尋找更可靠的同盟,這時候宦官走上前台。

    從永樂時代開始,東廠建立,宦官開始成為皇帝的重要幫手。朱棣給宦官普及文化知識,掌握了文化的太監開始呼風喚雨,禍亂朝綱。

    終明一朝,雖然太監始終是皇帝的忠實同盟和奴僕,但終歸是禍亂王朝的不穩定因素。到了清朝,統治者汲取前朝教訓,不再給宦官普及文化。沒見過市面,自然沒有禍國殃民的追求。同時清朝不允許太監監軍,這再次限制了宦官階層的權力。由於皇帝防備,所以客觀上宦官已經不是皇帝最重要的同盟,因此東廠等機構就無法再興風作浪。

    ▲明朝的錦衣衛

    在明朝,士大夫和皇帝的鬥爭是公開和激烈的,討論的內容都會作為政策下發。明朝士大夫認為雖然皇帝掌握了法統,但是自己掌握了道統,這是和法統抗衡的資本,因此有海瑞這樣的諍臣據理力爭。但是到了清朝,統治者宣布自己不僅掌握了法統,還兼著掌握道統,所以你們這些大臣就是我的家奴。清朝的政策下發開始秘密化,皇帝乾綱獨斷,大臣只管執行即可。

    所以清朝是一個「想做奴才而不得」的時代。這樣的條件下。皇帝已經強大到不需要宦官來幫助自己對抗士大夫了,所以也沒有廠衛制度存在的必要了。

  • 2、從「統治深至縣級的民主」到「勢力遠至鄉村的專制」

  • 今天的我們,實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也就是政府的統治末梢最遠到達鄉鎮一級。而在明朝以前的很長時間,中央帝國的統治末梢最遠到達縣級,即縣令是皇帝大人欽點的,作為皇帝的意志來統治。而在縣級以下,統治的留給鄉紳,也就是地主。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成熟的統治形式,這種統治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中央帝國統治的穩定,還發揮了地主們的主觀能動性。

    ▲明朝版圖

    但是這種穩定在明朝開始出現鬆動。首先經歷了異族統治,原有的鄉村結構受到毀滅性破壞,地主已經不能擔起維護一方平安的重任,於是皇帝們只好親自上陣。在廣大鄉村,如何保證農民兄弟在半夜不聚在一起密謀造反的事情?所以皇帝需要東廠的人去打聽,然後報告皇帝。所以皇帝需要廠衛,他們是皇帝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這個時候,農村地主階級缺口有多大,那麼就需要多少廠衛的人。雖然不是為了餘糧,但是大家維護統治穩定的目的卻是如出一轍。

    但是到了清朝,一切又不一樣了。作為大一統王朝的繼承者,清朝也面臨著廣闊的國土面積,沒有廠衛制度總不能讓皇帝做睜眼瞎吧?

    當然不是!清朝雖然沒有廠衛制度,但是卻有比廠衛制度更加恐怖的殺器:八旗。八旗最早是後金軍隊的一種組織形式,八旗制度之下,後金人亦兵亦農,保證了戰鬥的同時不耽誤生產。這種制度在增加戰鬥力的同時也將所有的人都做了編戶。換句話說,就是對所有人都進行了嚴密的人身控制。

    ▲八旗蒙古

    這樣的制度下,所有人都是戰爭機器,也就沒有啥造反的機會了。既然這麼好用,當然要推廣。征服漠南蒙古後,後金在蒙古實施蒙八旗制度;在入關後,又推出漢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作為一種軍事制度,也在發揮著維護地方治安的作用。將漢八旗地位提高,和滿八旗一視同仁,為了得到主子垂青,這些人勢必要投其所好,做一個合格的奴才,這些人又分布在全國各地。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漢八旗和滿八旗一樣,組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同盟,這個同盟凌駕於普通百姓頭上,充當著中央帝國眼線和打手的作用。

    很明顯,這是一個自覺地機制。在元朝中斷的基層統治形式似乎在清朝又重新建立了。有了這一龐大的組織存在,廠衛制度自然無用武之地。

    清朝農民起義次數遠遠低於明朝,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將統治末梢延伸至鄉村,因此做到了將禍患扼殺於搖籃。

  • 3、從「有底線的家國分明」到「毫無底線的家天下」

  • 《大明王朝1566》中,由太監楊金水負責、商人沈一石監工的江南製造局不是民間作坊,不是國營企業,而是嘉靖皇帝本人的私產。從明朝初期開始,皇帝開始放下架子,與民爭利。京城周邊的良田早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私產,皇帝是其中最大的股東。

    有了產業就會有收入,這些產業屬於皇帝,收入自然也要裝進皇帝大人的腰包,跟國庫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的。皇帝的腰包和國庫形成了「內外庫」制度。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明太祖第四子

    一般情況下,內外庫是互不干擾的,除了國庫給皇帝發工資。剩餘其他的,由於是士大夫掌握,所以皇帝挪用,需要打欠條,寫聲明,最後還要還,想想都頭大。所以給後宮添置傢具什麼的皇帝寧肯自己掏腰包。甚至朱棣北伐時所用的軍費都是出自自己的內庫,這是一項龐大的開支,所以不能小看了這個腰包。當然了,朱棣的錢,是太監鄭和下西洋掙回來的。

    鄭和之後,航海停止,哪裡才能繼續創收呢?除了收地租和江南製造局等,在萬曆時期,皇帝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收礦稅。收錢的事,必須是自己信任的廠衛去干。但是很可惜,這樣一個好的創收計劃硬是讓士大夫們擋了回來。因為,礦山是他們的飯碗。

    ▲鄭和下西洋

    但是清朝不一樣了。沒有了內外庫之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時候,國庫成了皇帝的私人錢包,這是封建專制集權的最瘋狂體現。

    此時,天下所有人都為了這個錢包而努力,皇帝也就不需要廠衛的人幫忙收錢了,高!實在是高!

    清朝雖不設廠衛,卻比廠衛統治更嚴密恐怖;雖不重用宦官,卻閹割了所有人的靈魂。專制之惡,比於廠衛之惡遠甚!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澀梗

    推薦閱讀:

    古代可以租媳婦?揭秘凄慘的「典妻」制度,至今仍存在
    論制度之五:封建制漫談(1)
    怎樣看待《舊制度與大革命》中的托克維爾悖論?
    中國古代御史、諫官制度的特點及作用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

    TAG:明朝 | 恐怖 | 制度 | 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