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經脈運行方法(一)
太極拳運動非常重視呼吸和意念與拳架動作相配合,其中皆伴隨著氣血和經絡的運行,所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其本質即是通過意念引導奇經八脈使其暢行自如。《黃帝內經》有云:「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習練者如果能夠對人體經絡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就能更好地把握拳架動作和意識導引的正確方法,對太極拳的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起勢動作一 兩腳並立,成立正姿勢。雙手下垂於身體兩側,手心向內。頭自然正,嘴微合,舌尖抵住上齶,兩眼平視。
【要求】
站穩後,意念集中,腦心清凈,雜念祛除,全身松順,呼吸自然。之後,將重心偏右,成虛實兩胯。
【勁別】
以掤勁為主。
【經脈】
太極起勢的準備動作,應以督脈和任脈運行,俗稱「大(小)周天」。會陰收縮,氣過長強穴,順脊柱至頸部到頭頂的百會穴,沿門中過鼻樑至人中穴,然後,通過口腔中齦交穴,沿胸部和腹部中間下丹田至會陰穴。也可沿足三陰經和三陽經與督脈相連,形成大周天經脈運行(圖1)。
動作二 接上勢,屈膝松胯,身體放鬆下沉,提左腿向左橫開步,步行要比雙肩略窄,腳尖微外擺。全腳踏地要實,湧泉穴要空,立身要中正。頭虛靈頂勁,兩目平視,含胸塌腰,松肩沉肘。
【要求】
重心移右腿,再橫開步,腳尖先落地,再腳掌踏實。氣沉丹田,降於湧泉穴。心中呈無雜念的太極象。
【勁別】
以掤勁為主。
【經脈】
由大腳趾足厥陰肝經的大敦穴開始,沿著小腿內側蠡溝至大腿內側進入會陰,再到腹部、脅肋部。內行屬於肝,散絡於膽(圖2)。
動作三 接上勢,雙手緩緩上升與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雙手上升時,同時身體意念慢慢下降,松胯屈膝,兩腳踏實,雙目平視。
【要求】
當雙手上升身體意念下降之時,身軀各部肌肉均要鬆弛下沉,使心氣下降,便於內氣產生。不能聳肩,避免雙臂抬得過高,防止重心上浮。
【勁別】
雙臂以掤勁使雙手上升,手腕領勁。
【經脈】
以手太陰肺經,沿上臂內側,穿肘內沿下臂內側,過寸口到大指頭的末端少商穴。內行,始於中焦脾胃,過膈肌,屬於肺臟(圖3、4)
動作四 接上勢,身體繼續下沉,雙手也隨著先捋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雙目平視。
【要求】
雙手先捋後按時,立身要中正,屈膝松胯,以松胯勁將身體下沉。不要弓腰突臀、身體前斜,膝蓋不能過腳尖。
【勁別】
雙手下按時,先由捋勁轉至按勁,領勁點由肘再到腕口處。
【經脈】
此動作經脈運行分兩步。當雙手向內捋時,按手陽明大腸經運行,將順逆纏絲由少商穴移到食指末端的商陽穴,過手掌合谷穴,沿手臂上側,過肩峰,順頸部到面部交匯於人中穴(圖5)。之後,雙手下按,雙腿再屈,按足陽明胃經運行,經由頭部人中處,順頸動脈過缺盆、過下胸部乳頭處、過肚臍兩旁,再過下胯關節、順大腿前側中心線到膝臏中,直至足背到腳趾末端厲兌穴(圖6)。
二、金剛搗硾
動作一 身體微向左,重心右,雙手左逆右順向左前方,左手至右膝上與眼平,手心朝外,右手至胸前中,手心朝上,目視左前方。
【要求】
轉體時,要將襠、腿、腰勁結合,勁貫手掌。雙手不宜抬高。
【勁別】
掤勁
【經脈】
雙足順逆纏,從厲兌運至隱白穴,按足太陰脾經運行,由足大腳趾末端始,沿大腳趾內側,經核骨、小腿內側、膝股內側前邊,到腹部、胸部。進入腹部屬脾,散絡屬胃(圖7)。
動作二 身體右轉90度,中心移至左腿,右腳尖外擺,雙手右逆左順纏,向右後捋,目視左前方。
【要求】
由腰勁向右後捋,重心移動要順暢,雙手不要挑肩、要合。
【勁別】
身體右轉時為捋勁,待捋勁到位後轉為掤勁,向右外掤。
【經脈】
內行部分為脾絡心;外行由腋下始,沿上臂內側後緣、前臂內側後緣、掌後緣,到小指末端少沖穴,為手陰心經(圖8)。
動作三 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提起腳跟著地,雙手繼續向後上方加掤勁,目視左前方。
【要求】
左腿上提,身體下沉,里合扣襠,左腳向前剷出時,雙手向右掤,形成上下對稱。在鏟腿和出腿時,身體要端正。
【勁別】
雙手向右上掤勁。
【經脈】
按手太陽小腸經運行,由小指內側少沖穴轉到外側少澤穴,沿腕部、尺骨、肘內側、上臂外後側、肩關節、大椎運行,內行部分由缺盆處分出,沿食道過膈肌,屬於小腸(圖9)。
動作四 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腳尖外擺,隨重心移動時,身體向右45度,雙手左逆右順纏,左手掤至胸前,手心向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向外,手指朝後,目視前方。
【要求】
重心轉換時,腿、胯、腰、手要協調一致,全身皆動。右臂保持半圓,勁不丟,不要夾肘,左肘與左膝、右肘與右膝上下相對照、屈膝松胯、襠部圓活。
【勁別】
右手掤勁並領勁。
【經脈】
按足太陽膀胱經運行,起於內眼角睛明穴,交匯於頭頂,經項部、肩胛內側大椎穴,沿脊柱旁側、腰和臂部到大腿後側,沿小腿後側、外踝後側到小趾外側至陰穴。內行,腰部入內,屬於膀胱(圖10)。
動作五 左手向前撩掌後,複位於胸前,手心朝下,右手領右腳想起上步至胸前與左手相合,右手心向上,重心在左腿,目視前方。
【要求】
右腳上步時,輕靈自然,雙手有上下相合之意,左腿為實,右腿為虛。
【勁別】
掤勁在左右加快向外撩。全身渾圓一氣,勁達四梢為掤勁。
【經脈】
從小腳趾經腳底湧泉穴,斜向沿內踝後,沿小腿內側、膝內側、大腿內側、腹部至胸部,運行經絡為足少陰腎經。內行,由腎向上,過肝、隔,進入肺中至喉嚨夾舌根旁(圖11)。
動作六 左手順纏外翻於眼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沉於左手掌心,然後逆纏向上提起與肩平。左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自然下垂於襠內,目視前方。
【要求】
雙手與臂離身體約10厘米,圓掤感。提右腿時,身體要略下沉,上下相合。提拳時要松肩沉肘,立身中正。
【勁別】
雙臂圓掤後全身合勁。
【經脈】
按手厥陰心包經運行,起於胸中,過脅部、腋下、上臂內側、肘內中間、前臂、掌中、中指至末端中沖穴。內行,過膈肌,散絡於三焦(圖12)。
動作七 右腳震腳落地,雙腳間距與肩寬,右拳順纏下沉,落於左掌心,雙臂抱圓,目視前方。
【要求】
右拳和右腳同時下沉,震腳發勁,勁要貫足,也可下沉而不發勁但意要貫足。屈膝松胯,氣沉丹田,重心在左腿。
【勁別】
右手纏絲勁至全身掤勁。
【經脈】
按手少陽三焦經運行,由中沖穴纏至關沖穴,再由無名指末端始,沿手背過外關穴,前臂過肘尖、上臂外側、肩部、缺盆、後項、耳後外眼角;內連由缺盆,散絡於心包,屬上、中、下三焦(圖13)。
三、懶扎衣
動作一 身體微右轉,重心右移,右手由拳變章向上掤至耳根,左手下按,目視左前方。
【要求】
右手由拳變掌向上掤時,以身催手,畫圓弧上掤;左手反掌下按,與右手配合,形成開勁。
【勁別】
右手掤勁,左手按勁,全身開勁。
【經脈】
按足少陽膽經運行,起於外眼角,經過耳後、頸旁、缺盆、腋下、胸側、胯、大腿外側、膝外側、外踝前,到四腳趾足竅陰穴;內連進入缺盆,到胸中,過膈肌,屬於膽(圖14)。
動作二 雙手畫弧纏至交叉於胸前,左手合於右臂內,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橫開一步,腳尖內口,目視右前方。
【要求】
手合、腳開要同時進行,腳到手到,橫開步要自然。
【勁別】
掤勁。
【經脈】
按足厥陰肝經運行,起於大腳趾大敦穴,沿足背、蠡溝、小腿內側、大腿內側、陰部直至腹部;內連進入小腹,夾胃旁,屬於肝,散絡於膽(圖15)。
動作三 身體左旋,重心移右腿,右手順纏上掤,左手附隨。
【要求】
重心移動時,襠走後圓弧向右移,右手臂掤勁不丟,不能夾死,左手附隨,有圓虛之感。
【勁別】
掤勁。
【經脈】
按手太陽肺經運行,經過肩、上臂內側、肘內、前臂內側、列缺至大指末端少商穴;內連始於胃,穿膈肌,屬於肺(圖16)
動作四 右手逆纏外翻,右臂向外掤勁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中指指尖與眼齊;左手順纏下沉至左邊叉腰,重心在右。
【要求】
右臂外翻時,要松右胯、右肩,以腰催肩,以肩催肘,貫於指端。塌腰松胯,開襠貴圓,右腿為實。
【勁別】
掤勁。
【經脈】
依手陽明大腸經運行,由商陽穴開始,沿食指側緣,經一、二掌骨間、前臂橈側、肘外側、上臂外側、肩峰部、缺盆至鼻旁止;內行由缺盆部散絡於肺,經過膈肌,屬於大腸(圖17)。
四、六封四閉
動作一 身體右轉,左右從左腰間走上弧與右手相合,目視右手中指端。
【要求】
左手同右手相合時,身體右轉,重心再往右移,弓步跨大,左腳虛。
【勁別】
合勁,下掤意念。
【經脈】
依足陽明胃經運行,由眼旁承泣穴始,經過頸部、喉嚨、缺盆、乳中、臍兩側、胯部、膝臏、脛骨外側、足背至中趾末端歷兌穴。內行由缺盆,過膈肌,屬於胃(圖18)。
動作二 身體左轉,重心左移後再向右移,雙手左逆右順自右而左向下捋後再向左後上方捋,目視右前方。
【要求】
下捋時,重心下沉,塌腰,雙手合勁不丟加掤勁,不能偏後,腰起中軸旋。
【勁別】
捋勁、掤勁、合勁。
【經脈】
依足太陰脾經,起始於大趾末端隱白穴,沿大腳趾內側公孫穴,小腿內側、膝胯內側、腹部、胸部至夾食道旁。內行經腹部屬於脾,散絡於胃,散布舌下(圖19)。
動作三 雙手由左順右逆纏向上畫弧,相合於左肩前,身體向右轉,重心壓於右腿上,目視右前方。
【要求】
雙手在向上畫弧時,均由襠腰左移右旋,松肘松肩,轉折順遂。
【勁別】
雙手先捋後按,再合勁。
【經脈】
依手少陰心經運行,由腋下,沿上臂內側後緣、肘內後部、前臂內側後緣、通里穴、掌內側後邊至小指少沖穴止。內行由心系,過膈肌,散絡於小腸(圖20)。
動作四 身體微轉,雙手合勁向前按下,左腳收於右腳內側20厘米左右,腳尖點地,目視右前下方,重心在右。
【要求】
雙手下按時隨身體下沉,松肩沉肘,周身相隨。
【勁別】
雙手合而下按。
【經脈】
依手太陽小腸經,起始於小指外側少澤穴,經手掌、腕部、前臂尺骨、肘內側、肩關節、缺盆、大椎至耳中止。內行由缺盆,沿食道,過膈肌,屬於小腸(圖21)。
推薦閱讀:
※【圖文版】十四經脈**位分寸歌訣
※《靈樞·經脈第十》(附高清動態經脈循行圖及穴位)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