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舸:美國大選被「沉默的大多數」忽悠了么?|社會科學報

社科報 透視

原題:美國大選真的有「沉默的大多數」嗎?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講師 強 舸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贏得總統大選,即將成為第45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獲勝與事前美國絕大多數權威機構的預測結果大相徑庭。就在大選當天,幾乎所有的主流預測機構還在宣稱,希拉里獲勝的概率超過了八成。這一反差引起了美國媒體的普遍「反思」。

默的大多數誤導了誰

有趣的是,常常在政治問題上爭論不休的美國媒體,在這一波「反思」中卻迅速達成了共識,它們認為:預測的錯誤源自於民調技術的缺陷,這一缺陷導致它們在民意調查中忽視了「沉默的大多數」。

即,很多人事實上將選票投給了特朗普,卻在接受民意調查時沒有如實表達他們的態度,最終,「不誠實」的選民造成了民調和選舉結果的巨大反差。

選民真的「不誠實」嗎?真的有「沉默的大多數」誤導了眾多大選預測機構和美國的精英階層嗎?

恐怕未必如此,縱覽美國大選歷程,深入分析美國主流民調的詳細數據報告後,我們發現:其實並沒有「沉默的大多數」或「不誠實」的選民,民調技術也不存在根本性漏洞。真正的問題出在進行民意調查的機構本身,它們一方面有意無視特朗普支持者的聲音,另一方面卻通過某些不符合民調技術要求的方式,持續製造著大量存在問題的民調數據,並最終把自己也忽悠了進去。

朗普支持者並未沉默

主流「反思」認為:由於特朗普的支持者也覺得支持特朗普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會因此感受到社會環境和親朋好友的強大壓力。所以,在接受調查時,他們不敢說出自己支持特朗普,最終導致了民調的失真。

然而,一個顯然矛盾的地方是:如果特朗普的支持者在接受電話調查時都害怕說出自己的觀點,他們又怎麼敢在公開場合高聲表達對特朗普的強烈支持呢?

今年8月,特朗普和希拉里正式成為兩黨總統候選人的第一個月,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一直以較大幅度落後於希拉里。

然而,一個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是:整個8月期間,特朗普在全美一共舉辦了二十多場競選集會,每場集會的平均參加人數高達7000人,並且這些集會的舉辦地主要是在搖擺州乃至傳統的深藍州,而不是共和黨支持者眾多的傳統紅州。

相比之下,希拉里在整個8月舉辦更少的競選集會(不到10場)的情況下,每場集會的平均參加人數卻還不到2000人,這使得CNN等媒體常常需要使用借位等拍攝技術來掩蓋希拉里集會冷清的事實。更有甚者,希拉里在最大的搖擺州佛羅里達州的一次競選集會甚至只有171人參加。

似乎是由於「黃段子門」的影響,10月期間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一度被希拉里甩開了兩位數的差距。

然而,也就是在同時,特朗普競選集會的參與人數卻普遍超過了2萬人,即使是在體育場、飛機場、停車場等大型場地舉辦,還常常有數千人無法入場卻一直在場外的寒風中久久等待,不願散去。而在一些只有數十萬人口的小州,特朗普競選集會更是會讓人體會到一種「全州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了」的感覺。「大多數」真的「沉默」了嗎?

事實上,特朗普的支持者不僅是在形成群體時敢於表明自己的態度,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保持沉默。早在7月共和黨黨代會召開前,傳統紅州的房前屋後就已經隨處可見特朗普的競選標語牌。

與此同時,美國主流媒體卻在一本正經地討論:由於特朗普非常不受共和黨選民的歡迎,德克薩斯等鐵杆紅州都有可能翻藍倒向希拉里。而進入10月,特朗普的競選標語更是在賓夕法尼亞、威斯康辛、密歇根等近三十年都沒有支持過共和黨候選人的鐵杆藍州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最終他也成功贏下了這些州。相關圖片,在中國的網路上都到處可尋,美國主流媒體卻敢說這是「沉默的大多數」?

調的小花招

事實上,不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聲,「欺騙」了進行民意調查的媒體和機構,而是這些機構通過精心設計的統計陷阱,有意剝奪部分民眾發出聲音的權利,最終製造出了一個把它們自己都忽悠了進去的謎局。

8月4日,路透社和易索普集團公布了特朗普和希拉里正式提名後的第一份對比性民調,希拉里以41.5%領先特朗普的39.1%。

然而,我們看它們詳細數據報告就會發現問題,在總共1718名受訪者中,民主黨註冊選民有742位(43.2%),共和黨註冊選民有627位(36.5%),獨立選民有204位(11.9%),其他黨派註冊選民有145位(8.4%)。

此後,路透社和易索普集團也一直以類似比例進行抽樣調查。可是,根據全美的黨派統計數據,2016年共和黨註冊選民占選民總數的28%,民主黨註冊選民佔總數的32%,獨立選民(含其他黨派)佔總數的40%。這就意味著,路透社在調查過程中有意將樣本中民主黨選民比例提高了11.2%,相應的共和黨選民比例只提高了8.5%。

換言之,如果按照全美選民黨派統計數據比例嚴格抽樣,即使不考慮特朗普在獨立選民中更受歡迎的因素,這次民調中希拉里的領先優勢至少也要縮小2.7%,而民調中希拉里的支持率只比特朗普多2.4%。一進一出,希拉里的實際民調是略微落後的。

在這條路上,比路透社和易索普民調偏得更遠的是CNN和ORC公司在三次總統候選人和一次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後即時完成的聯合民調。辯論民調與大選民調不同,它的問題是「你認為誰贏得了辯論」,而不是「你將把選票投給誰」,因而通常都會有比大選民調更大幅度的波動。

在第一次總統候選人辯論後,CNN的民調顯示,62%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贏得了辯論,27%的受訪者認為特朗普贏得了辯論。乍一看,特朗普慘敗而歸。由於發布得最為迅速,這份民調也得到世界各國媒體最為廣泛的傳播。

然而,還是來看CNN的詳細數據報告,我們就能發現同樣的問題,在總共521名受訪者中,41%的受訪者支持民主黨,26%的受訪者支持共和黨,33%的受訪者未表示支持任何政黨。

也就是說,CNN將民主黨受訪者的比例放大了9%,而共和黨受訪者的比例則被縮小了2%。相比之下,在同期各大媒體(其中絕大多數都明確背書希拉里)做的網路民調(在網路民調中,民調機構無法按自己的需要提高或壓縮某黨派受訪者的比例)中,幾乎全部都顯示受訪者認為特朗普獲勝。

△打著CNN商標的出版物

如果民調是按嚴格的技術標準做出來的,最終與事實不符,那麼可以說是民調技術的問題。但是,在以上民調中,我們可以看到,民調機構根本不遵守相應技術規範,而是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結果隨意選取數據。分類抽樣是統計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在選舉政治中,黨派則是最重要的分類指標。

只要看過任何一本統計學入門教材的學生都知道,如果出現明顯的樣本和母本比例不一致,那麼統計結果就是無效的。各大媒體的資深民調分析師當然懂這個道理,但類似問題依然貫穿整個大選歷程。原因何在,不言而喻。

所以,沒有「沉默的大多數」,所謂「沉默的大多數」不過是美國主流媒體不願正視自己的虛偽,再度依靠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扭曲化之後為自己找到的一塊遮羞布。(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原載於社科報總1538期。圖片來自網路。)

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長按識別二維碼

立即添加關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不要被忽悠 手機屏幕材質竟能有如此大的差別
無糖月餅、保健月餅,你確定不是忽悠人的?
歡樂中國行,忽悠黃石人?(下)轉自<餘一夢
對南懷瑾的攻擊者怎麼這麼多?
【龍凱鋒瞰天下】別信G2/C2,那是忽悠人的

TAG:社會 | 科學 | 美國 | 美國大選 | 忽悠 | 社會科學 | 沉默 | 大選 | 沉默的大多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