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成功的秘訣,竟然只有四個字
06-19
劉邦,漢高祖,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然而,最令人稱道的是他年過半百才登上皇位。
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屌絲逆襲的代表人物,面對年輕帥氣、出身高貴的高富帥項羽。
在秦朝末年獲得最終的勝利,成功在於哪?
司馬遷的鴻篇巨著《史記》是這樣描寫漢高祖劉邦:
劉邦入關
第一次是鴻門宴前,劉邦先行入關後,項羽聞訊大怒,欲以四十萬大軍急擊劉邦十萬軍。項羽的叔父項伯不忍朋友受難,前來向劉邦的謀士張良通風報信,想救張良出去。哪知張良以這樣離開劉邦不仁不義,「不可不語」,於是告知劉邦,劉邦大驚失色,情急之下,一句「為之奈何?」
鴻門宴
第二次在劉邦經歷了鴻門宴上的刀光劍影后,兩股戰戰,身冒虛汗,借故「如廁」,招出樊噲一起去,出去後問樊噲:「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之後,劉邦逃之夭夭,又躲過一劫。
漢五年(前202),漢王追趕項王到陽夏南邊,讓部隊駐紮下來,並和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好日期會合,共同攻打楚軍。漢軍到達固陵,而韓信、彭越的部隊沒有來會合。楚軍攻打漢軍,把漢軍打得大敗。漢王又逃回營壘,掘深壕溝堅守。這時,項羽就要逆襲知己,劉邦又脫口而出:「為之奈何?」所幸有張良的計策才最終獲勝。
每每到了危急關頭,劉邦只會呼叫:「為之奈何」,也真是這四個字表現出劉邦的自知之明,相比而言,能力出眾的項羽,甚至自大到連自己的「亞父」的建議都置之不理,輸也在情理之中。
推薦閱讀:
※劉邦曾當項羽面做檢討:關中稱王是無厘頭想法
※當項羽遇到劉邦:鴻門宴疑雲
※九江王英布為何背叛項羽投降劉邦,事情的背後到底是誰在作祟
※揭秘:威風八面的西楚霸王為何被劉邦輕鬆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