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孟子
06-19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聖人,人稱亞聖。大致上他和孔子的遭遇差不多。不同
的是孔子溫文恭儉讓,雖處不甚如意的環境,仍然淡然處之,對不如意事
很少大發怨言,而孟老夫子??毫不掩飾對方的不是。可以這樣簡單的說,孟
子和孔子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
《孟子》一書,開頭便是講述孟子見梁惠王。(這裡先要解釋梁惠王到底是
誰。梁惠王其實是魏惠王,因為他所管轄的是魏國,「惠」只是他死後人們
給他的諡號而已。前些時,秦國用商鞅變法,首次出兵便把魏國打得落花流
水,還要遷都才可暫時安穩。魏惠王的這次遷都的地方叫大梁,即現今的開
封,所以後來的學者便稱魏惠王為梁惠王。)在這樣的環境下,實在很難要
求梁惠王不急於問:有甚麼有利我國家的方法?但是梁惠王的熱心??被孟子
的一盤冷水當頭淋,你說掃興不掃興?
假如我是孟子,我會說:利,人之所欲也。就因為我知大王對富國強兵的急
切,所以才不遠千里而來,準備送上大禮!還望大王笑納。這樣氣氛當然和
藹得多。梁惠王肯定會讓我進入殿內詳談。這時我便有了充足時間引導梁惠
王,叫他多為人民著想,並且說明你對人民好,不是浪費,當你國家需要兵
源時,人民會因你的好處,你的恩惠而努力作戰,保衛國土。同時更可引用
《論語》一句:百姓足,君孰不足?來作支撐點。
儘管梁惠王是不會接受我的勸告的,但總算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總比碰一鼻
子灰來得好些。再從利益出發,這樣的會談,儘管不可能成功,但獲得梁惠
王的謝路費必定不會太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