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爸老媽的100個長壽秘訣》
給老爸老媽的100個長壽秘訣》
簡介: 本書集中採集了全國50位百歲老人的養生妙方,並輔以老年病專家的科學評相信可以幫助老年朋友更好地面對這個年齡段常見的問題。 這些百歲壽星,生活的地域不同,從海邊到山區再到平原,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家庭條件也不盡相同,從市委書記、老藝術家到普通城市平民再到平凡的農民身份各異。那麼,如此多的不同,卻為什麼能夠造就他們共同的長壽百年呢?他們的身上有著哪些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的長壽秘訣呢?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睡眠、運動、保健等諸多問題呢?
人生體悟 台灣著名高僧證嚴法師有一句名言:"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如果一天到晚愁眉苦臉、怒氣衝天,久而久之,小病大病會接踵而來,無病的會得病,有病的會病情加重,其病因無外乎就是精神憂鬱這個慢性殺手。由此看來,莫生氣不僅是一種風度、一種精神力量,還是讓我們生命之樹常青的有力保障! 老年人要敢於並善於放得下,心境如水,坦然面對生活。放下的東西越多、越徹底、越乾淨,生活便越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一些老年人對家庭的大小事情格外關注,而且事無巨細都得操心。大到買房、購電器、兒女找工作,小到鍋碗瓢盆、一針一線,都要過問,有時甚至把成年子女當成兒童來看待。 的確,當孩子還年幼的時候,他們難以離開我們精心細緻的照顧,家中的大事小情也都需要我們付出百倍的操心。可時過境遷,好似一轉眼的時間,孩子就都長大了。年齡在變化,社會角色也必須隨之變化,孩子們變成了成人,我們也變成了老人,這時候,角色的轉變就非常重要。這個角色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 ◇◇從生活的操勞者轉變為生活的享受者。年輕時候的無數付出都已轉化為今日的豐碩生活,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享受而繼續奔波。 ◇◇從家庭的"執行總裁"過度到"董事長"。此時的我們只要把生活中的大事都掌握好方向,其他的就盡交給兒女去執行吧。兒女此刻的付出,正是為日後的享有做積累。 ◇◇從更多關注他人轉變為更多關注自己。自己年齡大了,為了不讓兒女為自己操心,自己多關注自己、保護自己,活得舒適而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的轉變,是在潛移默化的斗轉星移間漸漸發生的。當兒女大聲向我們宣布:"我長大了,不要再管我的事情。";當所有的日常瑣碎沒有我們的關心,反能處理得更妥當,我們還有什麼必要對一切都放不下心,事必躬親呢?再想管得太多,只會是一種包袱。 在這所有的不忍放手中,老人們最不願,也最難放手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子女了。但孩子大了,卻是必須要放手的。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該放手時就得放手,該放心時就要放心。您的過度不放心,反而會對兒女對自己產生很多的不良影響。作為一個幸福的老年人,我們一定要明白這樣一些道理: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一代會更比一代強,我們的不放手、我們的過度擔心,很有可能會讓兒女束手束腳,於事無益反有害。 ◇◇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越多,您的心情就會越沉重,沉重的東西積澱得多了,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會讓全家人跟著您一起沉重起來。 ◇◇越是放不下心,您所負擔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當煩瑣的家事讓您倍感心力憔悴的時候,您想放下就難了。 縱觀生活,我們身邊因放心不下而得不償失的老人實在是太多了。有的老人,總覺得兒女太年輕不會照顧自己,所以年過花甲了仍為兒女一家的飲食起居操勞;有的老人,總感覺家裡的大事小情要是自己不去關注,就會變得一塌糊塗……他們唯獨忘記了,最該受照顧的人恰恰是自己。長此以往下去,兒女學會了順其自然地享受,父母的義務和責任卻越積越多,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了每天圍著子女轉的"保姆"。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老人們以為自己如此無謂付出,每天的計劃都是圍繞著子女轉,必然會得到兒女更多的理解以及愛的回饋,然而子女對此的感悟卻往往是截然相反的--關心和關注過多就轉變為了嘮叨啰嗦,就轉變為了束縛和捆綁,讓兒女活得反而不自在,回饋的自然也就是叛逆和不聽話了。看來,放手也是一種愛的智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一家有一家的難處。"老年人在對待具備行為能力子女的問題上千萬不要太較真。太投入了,就會無端耗費心神,使自己陷入煩惱中不能自拔。要順其自然,多多把時間留給自己,使自己生活得愜意起來。 想想吧!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有多少年輕時候還未來得及實現的夢想?有多少為幸福老年做出的生活計劃還沒有去實施?請讓我們將時間還給自己,大膽地把孩子的事情放下,把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放下,自己的心情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您已經為家庭、為孩子操了一輩子的心,現在該為自己操點心了! "放手"有竅門 ◆轉移注意力,辯證看問題。當兒女為生活瑣事所煩,不妨想想他們可以因此更懂得責任的含義,可以學會更好地安排時間和工作;當家庭事件少了自己的參與時,仔細觀察您便會發現:井然有序未必事必躬親。 ◆培養興趣,豐富生活。老年人一般都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應充分加以利用,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可以種花養鳥、品茗下棋、讀書垂釣、潑墨揮毫,在各種活動中尋找無窮樂趣 ◆參與工作,發揮餘熱。有條件的老年人可以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在工作中重樹自信心,構建新的和諧人際關係,使自己生活充實,不再糾纏於家庭瑣事。 人生體悟 幸福生活就在我們的眼前,只是看您怎麼去感受。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隨時都能放下一顆俗世的心的人,總能感悟到幸福就在身邊;相反,心裡總是有事就放不下的人,總是擔心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的人,就會感到煩惱無處不在。 有些事,放下了就放下了,放不下則永遠不能放下。年紀大了,我們需要的是頤養天年,而不是事事操心。 每個人都應當學會調控自己的內心世界,作為獨守"空巢"的老人,尤其要努力做到這一點。想要讓自己的生活繁花似錦,就要先讓自己的心境海闊天空! 兩隻鳥喂大一窩小鳥,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鳥高飛而去,只留下老鳥守著空空的窩,這是自然界存在的"空巢"現象。而今的年青人,大多如飛出巢穴的小鳥一般,忙碌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於是,原來熱鬧的家開始變得冷冷清清,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獨自生活。 辛勞了一輩子的老人們,面對著陡然冷清的生活,難免會心生"空巢感"。他們會自己給自己過生日,不自覺地給兒女擺放上碗筷,翻看過去的照片,甚至整天唉聲嘆氣、感慨萬千……思念、自憐和無助等複雜的情感體驗促成了一種無法擺脫的孤獨感。 到了老年,孤獨感都會產生,只是有輕有重,這是正常的現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擺脫這種"空巢"孤獨感,讓自己在生活中重新綻露 歡顏也並非難以實現-- ◇◇首先,老人要對親子關係有一個正確認識:無論父母還是子女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二者不是附屬關係。子女就像鳥兒一樣,幼時依偎父母,羽翼豐滿後自然要離巢飛去,子女的離家是成熟和獨立的標誌。在子女離家前,父母就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節奏,而不是一切圍著孩子轉。 ◇◇其次,我們不要把獨居視為一種無奈之舉,相反,要把它當作一種積極的休閑方式、一種舒適生活的方式。 您的兒女在成婚前只是您的兒女,可當他們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後,他們成為了丈夫或妻子,更成為了爸爸或媽媽。這時,如若您真地和兒女生活在一起,朝夕相處下來,那感覺必是不太舒服的。先不用說最難處理的"婆媳關係"等問題,就連最基本的生活您也會感覺束手束腳--老夫老妻二人獨處的時候,何時睡覺、何時起床、何時吃飯、何時散步,以及家裡的東西如何擺放,自己的存款如何使用,所有這一切,全都由您自己說得算;可當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免會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發生碰撞,時間長了,您不僅會發出"家不再是自己的家"的慨嘆,更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獨自居住的您,也可以試著假想一下自己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的情景。比較之下,您就會明白:獨居也是人生一樂,子女的偶爾看望,其實是最貼心最恰當的一種情感交流方式。 兒女遠走他鄉,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的人生屬於他自己,由不得我們來操縱,那是對他的不尊重。作為老年人一定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當感到孤獨的時候,也正是您該感到幸福與自豪的時候,因為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並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孤獨是不可避免的,早晚會來到,但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您一定要知道:要走出孤獨的陰影,靠誰都不行,只有靠自己積極的行動,真心地去感受、品味生活。 ◇◇解除孤獨的辦法很多,但關鍵是保持樂觀,對生活充滿信心。如果您的內心充滿陽光,對生活葆有年輕人般的熱情,那還何愁沒有快樂呢! 其實,孤獨只是人的一種感受,當您的思維集中在不現實的問題上,往往就會感到孤獨和無奈。比如,您總考慮身邊缺少歡樂,應該有兒女陪伴,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如果您腦子裡想的是現在住著寬敞的房子,有電視機、漂亮的花,以及自己有眾多愛好等等陪伴,就會感到很充實、很快樂。 孤獨與否、快樂與否,都由您的心境而定--多想想生活中好的一面、陽光的一面,幸福的生活就會隨之而來! 解除"空巢"危機,有竅門 ◆子女離家後,夫婦之間應給予對方更多關心、體貼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系統,使雙方的心態保持穩定。 ◆學著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讓生活豐富多彩起來。孤獨的空巢老人大多生活單調,缺少生活情趣。您不妨多多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琴棋書畫、根雕茶藝,樣樣參與知曉……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出去走走,多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在集體中尋找溫暖 ◆學會排解煩惱,多和人交流。可以主動走訪老朋友,結交新朋友,在愉快的推心置腹的交談中不知不覺地驅散孤獨感。 人生體悟 孤獨其實並不可怕。老年人不要把孤獨看成是自己的專利產品,在人生的全過程里,誰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孤獨。孤獨是欺軟怕硬的紙老虎,您越害怕它,它就越欺負您,越抓住您不放。 孤獨其實是對人心境的一種挑戰。面對"空巢",我們不妨多一分豁達心境,勇於面對之,樂於面對之,善於面對之。 "忙則快樂,樂則增壽。"如果日圖三餐,夜圖一宿,無所事事,混混日子,享享"清福",就不會得到快樂,甚至還會損害健康、影響長壽。 有句話說得好:"晚年巧設計,夕陽更絢爛"。在公園裡,在街頭巷尾,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那些滿面紅光、精神矍鑠的老人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個顛簸不破的真理。 但在時下的生活中,卻有不少老人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自覺或不自覺地讓自己陷入了晚年生活的誤區。 ◇◇習慣於懶惰散漫的生活。有的老年人覺得自己辛苦勞累了大半輩子,現在完全可以歇口氣,自由散漫地過日子了,於是,失去了生活目標,生活起居也變得毫無規律。甚至有的老人過分放縱自己,嗜煙貪酒,娛樂無度,飲食無常…… ◇◇過分依賴子女。有的老年人晚年生活依賴子女擺布,甘願做家庭保姆,與外界隔離專為兒孫做家務;有的老人把財產全部交給子女支配,自己一切處於被動之中…… 由上觀之,這兩類老人無疑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完全把自己當作一位老人來過活。其實,正如某位作家所說,"從地球的另一面看,西下之夕陽恰是東升之朝陽。"晚年,其實是有別於青年的另一種美好光景,恰如剛剛出生的嬰孩,一切都可以重新來安排、重新來設計、重新來開始、重新活出生活的另一種況味。 每個人都嚮往有個美好的晚年生活,然而這個美好的晚年生活卻不能憑空而來,也不可能人人都可以得到。這也就是說,理想的晚年生活必須得自己去潛心設計--若能有高質量的設計,就會有高品位的晚年生活。 曾聽說過這樣兩位60多歲老人的故事: 其中一位總是用舊社會的觀念對待問題,認為能活到60歲就算是一輩子了,於是便開始料理自己的後事--制買壽衣,準備棺材,寫遺囑,給兒女分財產,在心灰意冷中等待著大限的來臨。3年後,這位老人就得了突發性疾病,沒容救治便離開了人世。 另一位老人雖然也是面對老之已至,可是他不言老、不怕老、不願老,精神不倒,對生活很是樂觀。離休後,他的"第二青春"煥發了,全心全意地搞起了心愛的攝影與寫作。十幾年間,他不僅拍攝了幾千副照片,寫了數不清的稿件,還成為了很多省級報刊的通訊員。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樣的老年生活,不僅讓他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又讓他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富意義和情趣。直到現在,已近80歲高齡的他,仍然筆耕不輟,生活得安逸而有節奏。 這兩位老年人,對自己的晚年有不同的設計,也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晚年光景,一個是短暫而消沉,一個是有聲有色、快樂而長壽。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實例,您不妨細心觀察您身邊的同齡人,那些將生活安排得有聲有色的人,大都每日精神飽滿、喜氣洋洋,渾身充滿了年輕人都比不上的蓬勃朝氣。如果現在的您還每日據守在電視機旁,粘貼在那把舒適的搖椅上的話,不妨也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吧。出去走走、看看,生活不僅僅只有家裡的那幾十平米的天地,也不僅僅只有子孫在側才是最幸福的!生活的快樂,必須由自己創造!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壽命也得到了延長,只要調養得好,百歲老人大有人在。算算看,假如您現在是花甲之齡,那麼還有大把的人生光陰需要您去認真計劃。計劃得好,悠然愜意的晚年生活自然會來到您的身邊。 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而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將自己的計劃落實在紙面上,落實在行動中。讓我們一同,用青年人般嘹亮無比的聲響,高唱一曲《晚年設計歌》! 《晚年設計歌》(節選) 青春留不住,衰老是自然; 規律不可抗,何必太傷感; 晚年巧設計,夕陽更絢爛; 退出名利場,錢權都看淡; 不為子孫謀,跳出束縛圈; 為己干一回,人生夢實現; 旅遊走天下,美景盡飽覽; 撰寫回憶錄,史料留人間; 巡邏保平安,社區做貢獻; 上網去衝浪,找樂來聊天; 老年寫博客,內容更好看; 讀書又看報,老年忙充電; 揮筆作書畫,丹青懸長卷; 種花棚架下,釣魚池塘邊; 老年健美操,早晨跳得歡; 老年活動室,象棋殺兩盤; 爐前學烹飪,菜肴味美鮮; 生活高質量,舒適心甘甜; 老年多美好,歡樂永陪伴; 晚年如何過,你有設計權。 "設計生活"有竅門 ◆重視飲食起居的安排。一日三餐、鍛煉身體、休息與保養,是老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他的任何晚年計劃都是在這三項有保障的條件下實現的,此為重中之重。 ◆給娛樂和愛好留出大部分時間。年輕時候不是有閑沒錢,就是有錢沒閑。現在好了,有錢有閑的老年時光來到了,搞攝影、寫寫作、練練書法、學學國畫、參加些文藝活動,或者多參加些社區公益活動,都是您最好的娛樂與休閑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您的生活,更能讓您在生活中重新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適當增加親朋交往。交往多了,溝通就多了,心胸中也就不可能存有什麼讓人憋悶的鬱結之氣。而且,在相互的交往中,我們還可以從他人那裡學習到更多有效安排生活的方法。"獨樂樂,不如群樂樂。"加入群體,我們的心胸才能更開闊、心情才能更舒適! 人生體悟 人到了老年之時,不言老、不怕老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不管您怎樣地去設計晚年,都應在愛護、珍惜、確保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努力發揮餘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是設計晚年生活必須遵守的自然規律。 晚年生活安排得越合理,越符合實際,越有利於您的身心健康、越有利於您體驗生活的快樂。 生命本是一朵艷麗無比的鮮花,而能使這朵鮮花無限綻放的力量就在您自己的身上。生活其實就是萬花筒,只有不斷地變換自己的位置,才能組合出最美麗的圖案。 有句話說得好:"夕陽無限好,休管近黃昏"。從牙牙學語的孩童,經歷無數的人世變遷,我們成為了孩子眼中最愛的老爸老媽、他人眼中學識淵博的老者、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智慧群體。在不斷增長的年齡中,我們又再次獲得了一些從未獲得的價值與意義,生命也從此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從此,生命的璀璨與亮麗、豐富與充實,就盡在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這時候,心態的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年輕時候的我們,一切為了家庭,一切為了子女,一切為了工作,並且為了這俗世的名與利不停奔波、不斷求索。可當從退休的那一刻起,或者說我們步入自由的老年生活的那一刻起,以前的種種思維方式就該划上個句號了。讓我們一起來逐一分析一下-- ◇◇為子女活著-- 為子女而活的父母一般都活得很累。父母在為孩子做這做那的時候肯定從沒想過要回報,但孩子長大飛走時,父母的心卻一下子空了,不知道接下來為誰而活。老人是通情達理的,知道孩子忙,不去麻煩他們,孤獨自己撐著,病痛自己扛著……大多數老人繼續為小輩活著。 為孩子活,未免會覺得自己委屈;為孩子活,容易變得多疑,害怕被孩子嫌棄……其實孩子卻未必領情。成年子女最喜愛的理想父母,往往是那些在晚年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者--老年大學報個名,社區合唱團擠一腳,天南地北到處玩,他們活出了人生的新風采。父母生活得充實而快樂,才是兒女心中最期盼的事情。 真的愛孩子,您要做的就是真正為自己活一把,把這以後的幾十年為自己活了。 ◇◇為他人的期望活著-- 一到了真正閑下來的時候,他人的各種期望就會紛至沓來--單位希望您發揮餘熱,繼續為工作服務;兒女希望您繼續奉獻,幫忙帶帶孫子孫女;他人也帶著眾多的期盼,紛紛求助到門…… 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應當的,但如果讓他人的期望佔據了您生活的主旋律則是大可不必的。無論工作上的事,還是家庭中的事,缺少了您一個,並非就不能進行。但為自己活這件事,卻是任誰也不能替代的。如果真有令人不忍推拒的他人期望前來,您不妨與其約法三章:不能影響生活;不能影響休息;不能影響已定的時間安排。 生命本就是屬於自己的,也許前半生我們必為他人期盼所討饒,但對於後半生,我們卻完全可以獨自擁有。 ◇◇為名為利活著-- 錢永遠賺不完,地位也永遠有更高,況且它們皆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為名為利而活著,實在是最不值得的。也許,您曾經位居高位;也許,您曾經權傾一時……但這些畢竟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事事有更替,物物有輪迴,從權位上退休下來的您,自然要接受這個千古不變的生活定律,而不要沉淪於失去權位不好活的想法中。 過去的風光,是您的榮耀與自豪,而今的平淡與寧靜,也同樣是您的自豪與榮耀。就像一朵花,花香四溢時是美的,落蒂結子時同樣也是美的,只不過是一個生命體的不同階段罷了。 為孩子活、為他人活、為名利活,都不如為自己活。生命本是屬於自己的,就應在自己的掌控下開出最靚麗的花朵。很多老人一遇到不舒心的事情,經常說的話就是:"我老了,活著也沒有多大意義。"其實,您又哪裡老了呢?您的身體依然強健,您的精神依然矍鑠,您的眼眸中依然閃爍著對新生活的無限渴望……和您相比,又有多少年輕人自愧弗如啊! 活著就是一種幸福,而為自己而活就更是一種幸福中的幸福。讓我們一同為生命喝彩,一同以前所未有的飽滿精神去擁抱屬於自己的新生活吧!我們有勇氣去迎接新的生活,因為那是一片繁華似錦之地,必將帶給我們嶄新的快樂生活;我們有能力去開創新的生活,因為豐富的人生體驗,已然可以讓我們坦然面對一切、創造一切…… "為生命喝彩"有竅門 ◆無兒孫饒膝。兒孫在側,自是一種幸福。但兒孫不在側,卻也正是為自己而活的一種科學方式。想念他們的時候去看看,或用電話呼喚他們回家,要比日日在身側、天天在眼前強得多。思念,總是有那麼一點距離,才會愈加強烈! ◆服裝要鮮亮,打扮要入時。穿上最鮮亮的服裝,學會精心地打扮,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當他們看習慣了,反會把您的衣著當作潮流去效仿,把您的打扮當作趨勢去跟隨,並從內心深處羨慕您的洒脫與優雅。您一定要相信,獨樹一幟永遠勝於隨波逐流。 ◆學會在生活中看重自己。有了情緒,就需要發泄;有了想法,就需要表達,作為老年人,我們更要學會一些不讓自己受委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中心,就是看重自己--看重自己,我們才能更有面對生活的自信;看重自己,我們才有更多幸福生活的可能! 人生體悟 人本來就應該為自己活著,只有自己活得好,才能讓家人也活得好,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如果自己都沒法活下去,如何去感恩你的親人和朋友?如何回報社會? 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一定要樹立這樣的信念:為自己而活,為讓自己活得更舒適而活,為讓自己活出人生的真實況味而活!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老年人應當努力做到,無論事情發展如何,都能感受到它積極美好的一面。 有一位老人,無意間看了電視節目中播報的一起嚴重交通事故。離開電視後,她就開始擔心兒子、孫子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故,因為這條路恰好是兒子、孫子的必經之路。她越擔心就越覺得有可能,因而她常常站在門口張望,盼望他們早些回來,為此她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每天都如坐針氈。 像例子中的老人一樣,每天為生活中各種事件而憂慮擔心的老人,絕對不在少數。比如,兒子事業遭遇了不順,老人會放不下;女兒正在鬧離婚,老人更是跟著前後折騰;孫子不好好學習,老人也跟著吃不下飯……似乎每件事情,都是非擔心不可的。其實,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您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兒女,相信這個社會的美好,更要相信凡事因果相連的道理-- ◇◇人有坦途,就會有坎坷,兒女事業的一時不順,也許正是他大展宏圖前必須要上的一堂人生課呢。您的過分擔心,不僅會給兒女增添一些不必要的煩惱,更會縮減他面對困境的信心。不妨大膽對他說:"大膽去做吧,你是最棒的!"人生都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知道了這個道理,您還擔心什麼呢? ◇◇婚姻也是如此,幸福的婚姻無論怎麼折騰,也逃不出白頭偕老的定律,不幸福的婚姻,分開反而是一種解脫。如果您的兒女正有這方面的糾紛,不妨就放下心,讓年輕人自己去處理,過多的參與反而於事不利。 ◇◇孫子的事情,無論是學習也好,還是習慣問題也好,您也大可不必過分擔心。您已經教育出這麼好的兒子,這麼好的女兒,還怕他們不能承擔好為人父母的責任嗎? 生活中大多數的困境與難題,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化解,得到圓滿的結局。我們可以不相信任何力量,但卻不可不相信時間能夠創造奇蹟,不可不相信人的韌性足以戰勝一切。 有些人只以為軀體的疾病可怕,其實,軀體的疾病很多都是從心中蔓延出來的。那些憂慮和擔心過多的老人,心中的苦悶也必然多,臉上的皺紋也長得早,年紀尚輕就滿頭白髮。對於這一點,老年人務必要明白,明白得越早越好。 ◇◇明白得早,我們才能早做防範,努力讓生活簡單起來,努力讓心靈輕鬆下來,努力讓自己年輕起來。 ◇◇明白得早,我們才能更早明白生活的真諦及其發展規律,也才能更早地將這個道理傳授給自己的子孫,讓他們活得更加輕鬆和愜意。 ◇◇明白得早,我們帶給他人的快樂才更多、煩惱才更少,為這個社會創造的精神財富才越豐厚。 生活中很多問題本就沒有那麼嚴重,不要把問題想得很糟糕。事情的發生與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該發生的,您攔也攔不住;不該發生的,無論怎麼也發生不了。我們做老人的,要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多想好事情,多預測好的結果,這樣心情就會變得平靜。只要善於用開明的眼光看問題,就能發現問題其實不是什麼問題,而是人生的必經之事。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們有必要相信,生活總是會變得更好;我們還必須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會糟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過度的擔心更像是杞人憂天--更何況天永遠不會塌下來,即便真的塌下來,也意味著新的世界即將到來,生活依舊是美好的。 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年輕,為了讓兒孫因自己的幸福而快樂,老年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不擔心"有竅門 ◆多想想好的事情。想想兒女今天已經小有成就,孫子又考了100分,也許過不了幾年就能考上名牌大學,再想想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生活中你所擔心的,大都不會發生;而你所期盼的,大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成為現實。 ◆積極行動,著力解決問題。對出現的問題總是無謂地擔心是沒用的,只能徒增煩惱。老年人一定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人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只有通過積極行動,把擔心轉化為有意義的行動,才有實際意義。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與家人商量、與朋友商量,甚至求助於相關機構。 ◆增強自信,用語言暗示自己。遇到讓人擔心的事,老年人要善於安撫自己的情緒,不妨對自己默默說上這樣幾句話:"擔心也沒有用,會好起來的。""我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好這件事情。""一切都會好的,不會有事的。"等等。 人生體悟 做父母者,沒有一點擔心,是做不到的。但您一定要記得的是,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過度的擔心而毀掉自己心中的快樂,更不要因為無謂的擔心而惶惶不可終日。 經驗表明,心輕者快樂,心重者痛苦。那些鶴髮童顏、樂山樂水、悠然生活的老者,就是我們老年人最應當學習的榜樣。 心中的煩惱與苦痛,就像是線條上結起的疙瘩,那些疙瘩無論怎樣千纏萬繞,解開了就是一條直線。晚年好比是金秋時節,您雖然失去了青春的美麗,卻擁有秋天的收穫,晚霞與朝霞一樣燦爛。 北京有一位快樂的長壽老人,他曾遭火災,財物被燒光,他幽默地說:"財能去,也能來。"廣西有位心胸開朗的老人,曾因全部財產被盜、住房被燒,一夜之間變成無家可歸的人,她說:"有人就有財",並唱山歌自慰。這些樂觀的老人無疑都是幸福的,他們的心胸足以包容任何苦難,也足以吸納更多的快樂來到身邊。從他們的身上,我們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快樂對於人生的意義。 從普遍意義上去思考,快樂能激勵人前進,積極向上;快樂能使人精神振奮,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快樂還能使人承受生活的壓力和負擔,提高經受挫折、克服痛苦的能力和耐力。以上這些,都是快樂賦予每個人的巨大財富。而對於老年人來說,快樂的意義就更為深厚了-- ◇◇快樂,是對自己負責。快樂與悲傷都是我們自己賦予自己的一種情緒,不高興,那我們就是自己情緒的破壞者;高興,我們就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可見,快樂與否,就是我們對自己負責與否。 ◇◇快樂,是對社會的另一種奉獻。少年時學過,青年時做過,中年時累過,今天老了,我們就應依法享受退休生活。如果能善待好自己的話,對家庭、對子女、對社會都能減輕負擔,這不也是一種間接的貢獻嗎? 快樂和痛苦,往往是事物的兩面,你正著看是痛苦的,可如果你適時地將其翻轉,就會收穫一種意想不到的欣喜。 就拿讓老年人深為苦惱的"空巢"孤獨來說,從正面看,兒女離我們遠去,難得見上一面,思念、牽掛等情緒難免讓人心生苦悶。可反過來看,情形卻恰恰相反。"大雁生活"是現在社會上漸漸興起的一種老年人最推崇的養老時尚--不少老人,子女在各地工作,自己退休後身體尚好,於是就根據季節變化和自己的心情,穿梭於外地兒女家和自己的住所,隨心所欲地生活。兒女在國外,那就不時來個國外旅行;兒女在國內,那就不定期來個國內旅行,既可以和兒孫共享天倫之樂,又沒有失去自己一方自由的天地,生活得舒心、自在、幸福。 可見,快樂與否,就取決於您看待問題的方式。有時候,思維轉換一下,心境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老年人,務必要將這個轉換器的"按紐"掌握在自己手中,隨心而樂,老有所樂。 也許有些老人會問,"我的生活很平淡,子女又不常來看望,我覺得一切都不順心,哪裡有快樂呢?"其實,人體中有垃圾,人的心理中又何嘗沒有垃圾。垃圾積累多了,就會形成痛苦;反之,如果我們學會適時清理,痛苦也就轉換為了快樂。老來得樂並非難事,讓我們一同在頭腦中紮根以下道理: ◇◇老年人快樂,就要擯棄一些舊的傳統觀念。俗話說,"想開了就好辦。想不開,就難辦。千萬別把十分幸福當作三分過。"該說的,就說;該唱時,就唱;該跳時,就跳。想快樂地生活,就要順其自然,也不要過多地去考慮別人怎麼說、別人怎麼做…… ◇◇老年人快樂,就要不斷接觸新鮮事物。時代在變化,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老年人的優勢是時間富餘,只要有利於身心健康,又適合老年人特點的事情,就可以大膽進行嘗試。新的嘗試,不僅會開闊您的視野,更會為您開闢一番新的生活空間。 ◇◇老年人快樂,就要牢牢把握現在。老年人不要懊惱過去,也不要擔憂未來。要牢牢把握現在,要享受人生,就得過好每個今天。為今天而生,是老年人生活幸福的名言。過好每個今天,才能使生命更有朝氣,更有力量,更加幸福、安全和快樂。 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快樂是養生的唯一秘訣。"他說自己有3個醫生:第一是安靜,第二是快樂,第三是節食。由此可見,快樂與健康是天然相連的。快樂就如生活中的陽光和雨露一樣,不僅溫暖和滋潤著我們的心靈,更賦予了我們強健的體魄。 作為一個智慧的老年人,您一定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快樂是自己用心去感悟和創造的,不是別人能夠施捨的,更不是被動和消極等待出來的。 "快樂"有竅門 ◆學會找樂。快樂就隱藏在生活的無數細節中,今天散步的時候天氣很好,晚餐時吃到了愛吃的菜,打掃房間的時候意外撿到了幾塊錢,孫子今天給自己表演了小節目……生活中不乏快樂的細節,只是需要您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學會適當的自欺。對於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來說,有一點適當的自欺是很有好處的。這自欺,更多是指一種豁達的態度,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忍讓,多一點大度…… ◆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不去強求。正像某哲學家所說:"快樂之道無他,就是自己力量所不及的事,不去憂慮"。老年人要使自己快樂,必須以現實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要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才能有快樂。如果想做自己不能做到的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不會快樂。 人生體悟 一位長壽而快樂的老人曾深有體會地說:"老人要樹立精神不老的信心,要有精神寄託,有所追求,生活才有奔頭。" 有所追求、有所期盼,這,正是老年人心情快樂的源泉。當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當我們的內心真正擺脫"垂垂老者"的心態,快樂自會由心而生,照耀並溫暖著我們的晚年生活。 根據作用與反作用的原理,你把快樂傳播給別人,然後更多人的快樂又為你帶來更多的快樂。讓我們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為身邊的每一個人傳播快樂吧! 曾在同一地點見到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場面: 一群老年人坐在花壇邊正在閑侃,其中有兩個人為一件小事互相抬杠爭吵,弄得面紅耳赤,口出不遜,最後竟然大動肝火,欲伸手動武。雖然在眾人的勸解下,這場爭吵最終平息下來,但卻給雙方以及周圍人的精神上都帶來了不愉快。 還有一群老人,圍攏在公園的一角閑聊,都凝神傾聽著其中一位老者的侃侃而談。那老者,笑聲爽朗,氣若洪鐘,說起每件事情無不意氣風發、快樂盈面。仔細聽來,老者所講也無非是家長里短的一些小事,但那精神、那愉悅的情緒,卻深深感染了周圍人。 前兩位老者,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快樂氣氛的破壞者,而後一位老者,卻將快樂融入到自己的言談舉止中,在潛移默化間成為了快樂的傳播者。觀此兩種不同的生活情境,我們自然能分辨出,哪個是好的,哪個又是不好的--破壞快樂的人,大多終日抱怨連連、鬱氣衝天,不僅害了自己的身體,還讓朋友們避之而唯恐不及;傳播快樂的人,大多寬容大度、遇事多樂少愁,不僅康健了自己的身心、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更使得眾多的朋友們紛至沓來。 可見,和憂傷一樣,快樂的心情也是可以傳染的--您憂鬱,這憂鬱就會感染身邊的人,讓大家與您一樣不開心;您快樂,這快樂就會傳播得很遠很遠,讓大家分享您的喜悅。下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將快樂進行傳播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 ◇◇將快樂傳播給您的老伴。老伴是和您朝夕相處的最貼心的人,在相濡以沫的日子裡,您愉快,他(她)自然心情快慰;您哀傷,他(她)自然也就會跟著緊皺眉頭。快樂是會互相傳染,並互相促進的,您們都快樂,這個家自然就快樂! ◇◇將快樂傳播給您的兒女。情緒的感染力量可謂是異常強大--兒女前來探望的時候,將精神飽滿的笑聲傳遞給他、將堅定不移的目光傳遞給他,這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進而讓他們做起事業來幹勁十足、朝氣蓬勃。 ◇◇將快樂傳播給您周圍的人。周圍人都快樂,自己又怎麼能不快樂呢;周圍人都幸福,自己又怎麼能不幸福呢?愉快的情緒,就像是閃著萬丈光芒的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不僅有益他人,更於己大有裨益。 想想吧,當憂鬱的心情佔據了您的身心,身邊的人又會如何呢?您的兒女因為您的鬱悶,心情也會不好,不僅影響了工作,更可能影響家庭的幸福;您的老伴因為您的鬱悶,心情同樣也會糟糕起來,身體健康自然受到影響;一直關心您的老鄰居、老朋友們,也會因為記掛您的心事,而為您著急。一個人的不高興,一下子就會擴散開去,影響到很多人的情緒和心情。 您快樂了,您身邊的人也就快樂了。不要再憂鬱了,趕快調整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做個快樂的天使,走到哪裡就將快樂傳播到哪裡。將愉悅的心情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自己也定然會收穫一種絕無僅有的"大快樂"! "傳播快樂"有竅門 ◆多體諒他人,大度待人。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沒有哪一份收穫不需要付出,也沒有哪一份付出沒有換來收穫。當您多多體諒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煩惱和不快也就自然減少了許多;當您的心胸足夠寬廣,能容他人不能容之事,還有什麼樣的憂愁和煩惱會侵蝕到您的生活呢?如此,快樂自然不請自來! ◆用笑聲和蓬勃的精神去感染周圍人。老年人是最易受周圍人影響的,看見別人唉聲嘆氣,自己便會悶悶不樂;看見別人萎靡不振,自己便會消沉落寞。而與此相反的是,一個人的笑聲,同樣會帶動一群笑聲;一個人精神飽滿,同樣會感染一群人精神振奮,這就是精神的可傳遞的力量。相信睿智的您,自然會選擇後者--做周圍人快樂的榜樣! ◆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隨著自己能力的不斷展現,您的自信心會大增,成就感帶給您的將是充沛飽滿的生活熱情。與此同時,在您的幫助中受益的人,也會倍感人生的美好與快樂,變得積極樂觀起來。有人相求,有人可幫,的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人生體悟 快樂,是在不斷的傳播中與日俱增的。一份快樂,傳遞給兩個人,就成為了兩份快樂,傳遞給無數人,就成為了無數份快樂。當所有人都帶著快樂回家,帶著愉悅的情緒與人交往,這社會、這生活,也便會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 當我們每個老年人都生活在這樣一個寬鬆舒適,富有生活情致和樂趣的空間里時,長壽百年對於我們來說必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生命像河水一樣,就這樣流淌著。面對歲月的流逝、自己生理與心理的日益變化,老年人都應當有這樣一種坦然的態度:每段生命的征程,都可以被自己創造得與眾不同、別有洞天。 在古埃及神話中,有一個這樣的謎語: 世間有一物,能發出一種聲音,它先用四條腿走路,後用兩條腿走路,最後用三條腿走路。此為何物? --這個謎底是人。 人在嬰兒時期四肢匍匐爬行,長大了用兩腳步行,年老力衰時拄杖行走。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無法抗拒。 是啊,俗話說得好,"青春留不住,歲月不饒人",無論對誰來說,都要從少年走向青年,再從青年走向中年,最後進入老年。誰也不能永遠停留在少年,誰也不能脫離衰老死亡這個人類必然的結局。這,是人生的鐵律,任誰也無法改變,任誰也無法躲避。 人在青年時代,為生命流逝所擔心的人並不多,但當進入中年、特別是老年後,死神的陰影就可能經常在您的腦海中出現。很多老年人,往往為青春不在而傷感,為來日不多而彷徨,因而嘆老、怕老、不敢言老,有如風中殘燭,處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這都是人生中的正常現象,這些擔憂、這些恐懼,都在無時不刻地提醒我們,要明白以下的一些道理: ◇◇衰老的趨勢無法逆轉,但衰老的進程卻可以減緩;肉體的衰老無法抗拒,但思想、精神和意志則可以青春永駐。 ◇◇有生就會有死。生意味著死的來臨,死意味著生的結束。人來到這個世界,又要離開這個世界,這是誰也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 ◇◇有擔心生命流逝的時間,我們不如多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多一分健康,就多一分幸福的可能。 ◇◇心理健康是健康長壽的重中之重。心態的平和與從容,是身體健康的最起碼保證。 的確,人到老年,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失落感。畢竟"青春無二次",而曾經的意氣風發、閃光業績統統都成為了過去。但問題總是需要辯證著來看的,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考的角度,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一,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在人生的整個征途中,我們領略了美麗的山川風光,也享受了人間的天倫之樂,更創造了無以計數的巨大財富。除此之外,我們還經歷過青年時代的拼搏,也經歷過中年時期的奉獻,經驗與智慧、老練與成熟,都深藏在我們的皺紋與銀髮中。在這一生中,我們每天都過得很精彩,日日沒有虛度,對得起社會、親人,以及所熱愛的事業,人生還有什麼遺憾呢? 其二,青年人風華正茂,看似有著用不完的力氣,有著更多實現人生理想的可能。但他們難道就沒有煩惱嗎?可能,他們正在入不敷出,可能他們還在為尋找工作而發愁,他們正在煩惱的,正是我們曾經克服過的。而今,我們生活安逸,無衣食之憂慮,也無奔波之勞苦,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可見,人生就像一場喜劇,越到結尾越是精彩,越是最後越是幸福生活的高潮迭起之時。面對這樣一場我們自己創造的精彩絕倫的人間喜劇,我們還有什麼可憂慮、可擔心的呢?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付出的也都付出了,現在的我們,唯有用心享受這幸福生活的每時每刻,才是最最重要的當務之急。 "人的思想必須朝著未來,朝著還可以有所作為的方面。"這是哲學家羅素老人說過的話。他在79歲時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一生也正是實踐了他自己的一個比喻:"一個人的一生應該像一條河--起初很小,被它的兩岸緊緊地約束著,隨著河水流淌,不斷猛烈地衝過岩石和瀑布,逐漸地變寬了,兩岸後退了,河水較為安靜地流著;到最後,不經過任何可以看得見的間歇,就和大海匯在一起,毫無痛苦地失去單獨的存在。" 不斷地開始,不間歇地流淌,這就是生命存在的奧秘!一個在老年能這樣對待生活的人,將不會感到生命流逝的恐懼,因為無論如何,他所關心的事物都將繼續下去。 正視"生命的流逝"有竅門 ◆善用精神制勝法。一個人是否已老,老到什麼程度,除了看年齡,還一定要看精神。一個人整日渾渾噩噩,即使18歲也與夕陽西下沒有兩樣;反之,如能保持蓬勃的朝氣,不言老,不怕老,即使80歲也可成為朝陽。 ◆堅信老年自有老年的美。比精力、比力量,老年必是不如青年,但比經驗、比技巧,青年卻必然要遜色於老年。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就會發現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其美好的一面,老年尤其如此。 ◆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古今中外許多人,到了耄耋之年,仍做出了令常人難以想像的貢獻。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您雖然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擴展生命的寬度,還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並由此提升生命的重量。 人生體悟 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定律,由生到死,任何人都不能迴避。其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孩子,還是青年人,都是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這並不是一件沉重的事情。 由盛年到老年,由出生到死亡,我們所有的人都從同一個起點出發,又共同聚集在同一個終點。這其間的路,走得是否瀟洒,走得是否快樂,全在您自己掌握!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堅定美好的信念,將離退休生活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方是老年人面對退休生活的上上之策。 在為工作日夜忙碌的青年時期,我們常常自我安慰的一句話就是:"等退休就好了,我可要好好享受享受生活。"可當退休的時光真正來臨的時候,情形卻大大不同了。 李主任在自己的單位是個大事小事都忙得不亦樂乎的人。退休的剛開始幾天,他還真的感到輕鬆了,可到了第6天,他的心裡就強烈地感覺到了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滋味。他開始坐立不安,甚至開始嚴重失眠。無奈之下,寢食難安的他便每天跑到以前的單位附近轉悠,早出晚歸。長期下來,他不僅累得腰酸腿痛,並且情緒異常煩躁…… 教了一輩子書的張老師終於退休了,可從退休後的第6天開始,她就感覺生活枯燥無味到了極點。每天老伴上班後(兒女也已經成家,不在身邊),她就會更感覺空落落的,不知道該做點什麼好,腦子似乎也不好使了……從此,性格和藹的她性情大變,不僅每天和老伴兒女慪氣,而且一見到穿校服的學生就心生不安,並將自己關在屋子裡誰都不願意見。 "6"本身是個吉祥的數字,可是這個吉祥的數字里卻隱藏著一個難解的迷團。根據專家統計分析,一直沉浸於工作狀態之中的老年人,在退休後的第六天,在沒有其他愛好時,心理就會出現極度不平衡的狀態--看著鐘錶走得那麼慢,心急得火燒火燎;聽著"滴答、滴答……"的聲音,就愈加煩躁;甚至看電視也靜不下來,反覆按遙控器,覺得哪個節目都不好看……甚至產生"樹老根枯"、"人老珠黃"的悲觀思想和消極情緒。這種讓人困惑的狀況,在國外被稱為"退休初期綜合症"。 對退休生活的不適,是每個老人都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只不過有長有短罷了。順利地度過這段日子,並信心百倍地戰勝它,並非什麼難事。您不也曾經看見,許多已退休的老人們老有所樂,其生活悠閑舒適的狀態另旁人大為羨慕;許多老人從退休後便進入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不僅老有所為,還做出了年輕時候都望塵莫及的重大成績……人因年齡到限而離開工作崗位,既不意味著生活的枯竭,也不意味著事業的終結,更不意味著生命的衰落。恰恰相反,無論對生活、事業還是生命來說,退休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您擁有了一次重新規劃生活的可能。過去您要早起晚睡地去工作,現在您可以盡情去享受生活,其中的樂趣是在職時難以收穫的。 ◇◇您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自己所愛好的工作。過去您的職業,更多是在其位謀其政,而現在,您可以盡情按自己的心愿來選擇自己願意從事的事情。這種自由選擇的權利,是過去不曾有過的。 ◇◇您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自身的健康。工作時,您哪有散步爬山的閑情,哪有保健保養的意識,而現在您卻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實現這些人生之要事。身體健康即是人生的一大幸福,退休讓您有了更多實現這個理想的可能。 退休是人生中具有普遍性和獨特性的一件事。說它具有普遍性,是因為不管您職位高低,也不管您性別如何,更不管您是否樂意,該退時就必須退,誰也不能迴避,誰也無法倖免。說它具有獨特性,是因為退休後的生活是快樂還是痛苦,是幸福還是不幸,更多的不是取決於別人,而是取決於你自身。由此可見,退休對於每個老年人來說,都是一場特別的考試,誰都必須參加,而成績的好與壞就取決於您自己。 老年人應當明白,人的社會角色是經常變化的。我們從少年走到青年,又從青年走到了中年,再從中年走到了老年,進入老年以後必然要面臨的退休,都是一種人生角色的轉換。但不管如何轉換,您依然是昨天的您,也依然是國家的棟樑,也依然對社會對家人負有一定的責任。退休之後的生活,雖不如工作之時風光耀眼,卻獨有一份遠離俗世的清靜與安逸。 老年朋友一定要堅信:只要我們熱情地擁抱生活,傾心投入自己的激情,退休後的生活定然是更加異彩紛呈、風光無限的。 "快樂退休"有竅門 ◆學會欣賞生活,品味生活。年輕時,沒有時間與精力享受生活的快樂,退休了,時間充裕了,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從各個方面去參與生活,捕捉生活的樂趣。細細去感受生活,用陽光心態點染生活,生活呈現給您的定然是萬花筒般絢爛的日子。 ◆主動出擊,發掘生活中的快樂。消極而被動的等待,只會讓我們陷入不可自拔的精神樊籬,而主動出擊則會讓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打破這精神的枷鎖。多參加些健康的集體活動,多與老朋友進行交談,多看書,多讀報,接受新知識、新思想,內心自然會充實起來,比年青人還富有活力。 ◆平衡心態,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人有了信心,就會像全副武裝的戰士一樣無所畏懼。當我們能正視退休這種十分正常的現象,當我們能坦然接受全新的生活,當我們對自己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退休也就成為了邁向幸福生活的一個門檻。 人生體悟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適應,並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那麼多的艱難險阻,那麼多的坎坎坷坷,我們都從容走過,而今的這些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經驗告訴我們,導致一些人難以適應退休生活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態。退休離職者能否儘快適應新的生活,心態如何幾乎是決定一切的。讓我們在退休之時,大聲向自己宣告:"生命始於今日",豈不是人生幸事一樁。++++++++++++++++++++++++++++++++歡迎光臨T x t L E(txt樂)www.txtle.com所有小說解壓密碼為www.t x t l e.com上萬部txt格式小說免費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過得好一點,而美好的生活有時卻似乎與我們隔著一條大河,要想達到幸福的彼岸,就必須有一條過河的渡船。那麼,怎樣才能找到這條渡船呢? 一首歌中唱得好:"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的確,經歷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兒女在自己的辛勤哺育下也飛出了巢穴,開始開創自己的未來,此時,也正是老年人盡情享受生活、盡享夕陽之美的時刻了。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寧可自己受苦,要為兒孫造福"的老人確實為數不少。 有一對老年夫婦,兩口子都是退休職工,子女亦有了各自的家庭。這對白髮伴侶每月有固定的收入,然而,他們仍省吃儉用,常常到了令人目不忍睹的地步:雞鴨魚肉難得進門,即使蘿蔔青菜,也是挑別人剩下的買;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舊衣舊衫,一件棉毛衫補成了百衲衣,仍捨不得丟掉。老人的子女以及周圍的鄰居親友屢屢勸告:吃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不要太苦了自己。然而任憑大家怎麼勸說,老人一概無動於衷,總是淡淡地答道,一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習慣了。 其實,這對老年夫婦的情形,在一些老人身上也多有所見-- 譬如,有的老人高溫期間從不捨得開空調,有的甚至連電風扇也難得開開。結果有的老人在家熱得中暑,甚至有的舊病複發,在醫院搶救一次就是幾千塊,足夠開支幾年的空調費用了。 還曾有一則這樣的報道,講的是一家企業為退休職工體檢,結果發現不少老人都程度不等地患有營養不良症。醫務人員追根溯源,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這些老人飲食過分節省。更有甚者,一些老人"退而不休",不顧年邁力衰,起早摸黑幫人打工,結果累垮了身子。 老年人節儉過度,大多緣於兩個原因:一是多年的勤儉持家習慣難以改變,二是因為時刻想著為子孫造福,對兒女積攢未來。表面看來,老人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但細細分析一下,我們就會明白:老人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得不償失的-- ◇◇生活條件以及生活水平已經今非昔比。如今的老人,大都受過苦,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節儉也應有個度,如果有條件過好日子,卻硬要咬緊牙關吃苦,那就不叫節儉,而是虐待自己。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生理心理機能大不如從前,更需要調理和補養,花一些錢提高生活質量、保障健康、延年益壽,不僅完全應該,而且非常必要。 ◇◇為子孫積攢財富,不如給子孫做個會享受生活的好榜樣。民間有句老話說得好:"養兒勝過我,要錢做什麼;養兒不如我,要錢做什麼"的確,兒女自強自立,何須老人操心?如果兒女好吃懶做,就是給一座金山也能坐吃山空。倘若子女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一旦老人離去,那他們往後的日子可就沒法過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老人過分關照子女,對後輩來說,不是愛,而是害。 由此可見,老年人過多為兒女操心,過分苛刻自己的生活,實在是大可不必。有句順口溜說得好:"老人不生病,自己少受罪,節省國家醫療費,不給子女添累贅,有利全社會。"老人善待自己,把身體養得棒棒的,少生病,就是為家庭、為子女、為社會做貢獻,也是對兒女等晚輩的愛。 因此,作為一個安享生活的老年人,我們必須把切實提高生活的質量提上日程,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多籌劃。這個工作說起來複雜,做起來卻十分簡單,您不妨先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實施自己的幸福晚年計劃: 其一,心中有了想法、有了願望,就要去實現。 在這裡先和大家分享一個這樣的小故事:一個農民,一直想去北京。30多年前,杭州到北京的火車票要30多元,這筆錢需要他在田地里勞作一年,他無法成行。30年後,他老了,依靠打零工每年有600元的節餘,而杭州到北京的硬座車票漲到了200元,他又無法成行了。後來,他突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卻發現是癌症晚期,家人借錢給他看病。他說:別給我治病了,那些錢讓我去一次北京行嗎?"家人同意了。於是大家湊了2000元錢,並讓人陪著去。臨行前,他又不願意去了,他說2000多塊,我打零工需要3年時間啊。後來,他死了。彌留之際,他喃楠自語:怪了,都這麼多年了,北京好像越來越遠了。 人生的太多悔恨往往都是由我們自己本身的猶豫和遲疑造成的。每個人的心中都存有很多的心愿和期盼,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努力去實現這些願望,願望和生活之間才會沒有距離。也許,只需要跨越那麼一步,您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加美好與圓滿。 其二,別讓自己受委屈,物質方面精神方面皆如此。 合理的飲食搭配、適當的運動健身、多彩的休閑生活,都是老年人保健自身、充實精神生活的最佳方式。為了攢錢而粗茶淡飯,為了節儉而節衣縮食,為了照顧兒孫而取消自己的休閑計劃……這些行為,不僅不會得到兒女的理解,更會讓老年人產生委屈自己的想法,進而身體健康狀況下降,感覺生活無趣難耐。生活本就是多彩多姿的,只看您如何去選擇。如果快樂能用錢財買來,如果幸福能用思想的開放換取,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每一個老年人來說,擁有幸福而快樂的晚年生活,都並非難事。只要您把自己擺在一個更為重要的位置,只要您更加重視和尊重自己內心的需求,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定然會帶給您一個嶄新的生命階段,讓您更富激情地去迎接未來的每一天! "提高生活質量"有竅門 ◆樹立保養保健的意識。只有身體健康,我們才能有精力去實現那未完的夢想;只有身體健康,我們才能擁有更多享受生活的可能;也只有身體健康,我們才能對自己的未來生活更富有信心。許多醫學專家早已證實,只要保養得當,人生百年已不再是夢。所以,身為老年人,只有把保養保健的概念真正引入生活,才會真正提高您生活質量。 ◆學會計劃用錢,而不是過度攢錢。其實,有營養的食物、適當的娛樂活動,都不會佔用我們太多的金錢,不用花費太多的休閑方式和保養方式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老年人一定要明白:讓金錢無謂地躺在抽屜里睡大覺,而對自己太過苛刻,才是真正的奢侈和浪費! ◆學會以自己為生活的重心。想要愜意生活,老年人就必須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更重視自己的感受。煩悶惱怒了,學會對自己說聲對不起;愉快舒適了,學會對自己說聲恭喜……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最深刻,也只有自己才能完全掌控。 人生體悟 節儉是美德,勤勞是美德,但這不是要人當苦行僧,更不是要退休老人再去埋頭苦幹。老年人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該受的苦都受了,該付出的也都付出了,此刻只應盡情地享受生活,頤養天年。 老年人,不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更要時刻銘記這樣一個道理:善待他人,更要善待自己! 在攀比者看來,晴朗的天空永遠都屬於他人,陰鬱的天空永遠都屬於自己;在攀比者看來,笑臉永遠是屬於他人的,憂愁永遠是屬於自己的。自己的不幸以及他人的幸福,都能令嫉妒者痛苦萬分。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事實也的確如此。 有一位老人,見到自家的狗不如人家的狗漂亮且聰明伶俐,便從此不帶自家的狗出去遛彎,還自此陷入了情緒苦悶的怪圈,不僅經常打狗、罵狗,而且也不喜歡和他人交流了。 還有一位老人,過節的時候看見鄰居的門前車水馬龍,便心生不平。他不僅四處和別人說鄰居的壞話,而且脾氣也變得異常暴躁,每天喝酒後就對家人亂髮脾氣。 在這個五光十色的現實生活中,各種慾望紛至沓來。這太多的物慾誘惑,太容易讓人產生攀比之心。我們身邊的許多老年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有著一些這樣的心理,只是輕重程度、表現形式不同而已--鄰居家房子面積大,裝修得很漂亮,自己就心生嫉妒;看到以前不如自己或和自己狀況差不多的老同事家興旺發達了,就感覺不舒服;親戚朋友發財了,就對其產生憎恨;看到鄰居、同事家的孫子、孫女聰明,心裡就不是滋味;看到人家孩子有出息,心裡就窩火;看見別人身體健康,自己患有疾病,心中就不平,等等。 其實,人與人的情況不一樣,家庭與家庭的情況也不一樣,沒有同等的可比性。聰明的老年人決然不會和他人盲目攀比,因為他們深深明白,攀比的結果只會是讓自己徒增煩惱罷了。好好的幸福生活不過,何必自找煩惱呢! 一位百歲老人在談及自己的長壽秘訣時,曾用六個字來概括:"活得簡單一點"。這話說得的確有道理。生活原本很簡單,只是因為我們的私心太重,給它附加了太多不堪重負的壓力;只是因為我們的慾望太多,讓它變得複雜並壓抑;只是因為我們的善妒和不夠豁達,讓它似乎成為了不幸的代名詞。 事實證明,人進入老年後,首先應當協調好的就是自己的心態。而轉換心情的鑰匙,就在我們自己手中。只要我們少一分嫉妒,多一分大度,少一分計較,多一些理解,美好心態所帶來的美好生活就必然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將攀比之心轉換為恭喜之心。當好事落到某人頭上的時候,攀比之心會讓你無比痛苦、寢食難安,恭喜之心則會讓你在他人的快樂之中分享快樂、分享經驗。 ◇◇將嫉妒心轉換為同情心。嫉妒容易使你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對他人的不幸感到快樂。同情則恰恰相反,它會使你對他人的幸福感到快樂,對他人的災禍感到痛苦。前者有失道德水準,後者則可成為世人的楷模。 ◇◇將狹小的心胸轉換為豁達的心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心胸狹小的時候,一根針大小的煩惱也會將我們刺得生疼;當心胸豁達的時候,即便有堵塞心胸的煩惱,也必將被我們的包容和大度所一一排解。 前蘇聯作家托爾斯泰有一篇小說,叫《一個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托翁說,在俄羅斯的外省有一個貪婪的地主,他用一生的時間來掠奪土地。等他死的時候,他侵佔的土地已經需要騎上馬來丈量了。他要死了,佃農們在原野上已經為他挖好了墓穴。"讓我最後一眼看看自己的安息之處吧!"這位偉大的地主說,於是,人們把他抬到了墓穴邊。面對墓穴,地主突然一瞬間明白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這就是:一個人的一生,其實只需要從頭到腳六英尺長的土地,即可以把自己舒服地放進去,這一丁點土地,就足夠了! 是啊,權錢名利,不過是過眼雲煙,實在不值得為其心生憤懣。一個人再富貴權高,也不如有個好心態;一個人再錦衣華宅,也不如活著的每一天都很快樂、有意義。我們的嫉妒,我們的羨慕,我們的不平,無一不是因為過分追逐這些世間的身外物。可靜下心來想想,我們早已度過了缺衣少吃的年代,現在的生活富足而安逸,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著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不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嗎? 過度攀比,不僅暴露了一種狹隘的思想,更會受到他人的輕視。而與人為善、平和自然,則會為我們贏得更多他人的讚譽。好與壞,差距只是一步,只在思維的轉瞬變換間。智慧的您,經歷過無數人間滄桑與榮辱的您,必將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不生攀比之心"有竅門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強烈的攀比心態讓您寢食難安、坐立難耐,那不妨就換換環境,換換愛好,把興趣轉移一下,盡量避免和對方正面接觸。您可以和老伴一起出去旅行一下,也可以暫時去兒女家散散心,暫時的迴避有益於平復激動的情緒,也可以緩解因嫉妒而產生的煩惱。 ◆學會用己之長,比他人之短。人再幸福,也不可能事事如意。當攀比之心油然而生的時刻,您不妨來個反向思維--用他人的富貴榮華和自己的樂善好施相比;用他人的房高屋大和自己的簡樸樂觀相比;用他人的兒女有出息和自己的全家和睦、其樂融融相比……當學會正反兩方面看問題,不平衡的心態自然土崩瓦解。 ◆轉變思維,學會分享他人的快樂。當嫉妒的情緒蒙蔽了您的雙眼,別人的幸福與快樂就變成了您對自己的變相懲罰;當您學會心態平和、與人為善,別人的快樂就會成為您的快樂。所以,當別人走紅運的時候,請讓我們走向前,真誠地道一聲"恭喜"吧!不僅是恭喜他喜事臨門,更是恭喜自己分享了這難得的喜悅。 人生體悟 人與人之間本就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各有優缺點而已。我們不是聖人,也不是完美的人,憑什麼事事自己都要強出他人一頭呢?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與人相處,既要知道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也要看到他人的優點與缺點,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不妒不爭,平靜,和平共處,與世無爭,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 人老心不能老,只要您精神煥發,擁有樂觀情緒,再配合生理上的強健就可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壽。人,千萬不要自己打敗自己。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老年人抱怨:"我老了,不中用了,幹什麼都不行嘍!"、"就這樣了,對付著活吧!" 這些老人無疑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把自己因大自然規律而導致的體力和精力的下降,看成是生命之火即將熄滅;將任何人都必須經歷的退休,看成了被社會和他人所遺棄和不需要。 其實,年齡的老化只是使老年人轉換了自己的生活舞台而已,從單位轉向家庭,從工作者轉為休養者……這一切,既不能證明老者即無為,也不能證明老去即無用。恰恰相反,生活對於每一人來講,都是公平的--不管長幼、不分老少,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一個年青人,如果整天為不快的情緒所包圍,渾渾噩噩、碌碌無為,那無異於行將就木;一位老者,如果每天都笑看人生,精神飽滿、老有所為,那也無異於青春再現 ++++++++++++++++++++++++++++++++歡迎光臨T x t L E(txt樂)www.txtle.com所有小說解壓密碼為www.t x t l e.com上萬部txt格式小說免費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大把的光陰還在等待著我們幸福地度過,太多的人生滋味,還有待我們細細品味,將"老"字整日掛在嘴邊絕對不是您的應有之舉。做為睿智的老年人,我們一定要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未來充滿信念,同時也一定要堅信如下道理: ◇◇今天是您最年輕的一天。相比昨天,您是老了,可相比明天,今天卻永遠都是您最年輕的一天。穿上最鮮亮的衣服,帶上最難得的笑容,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吧!只要我們心態平和,認真對待生命賜予我們的每一天,珍惜每一個最年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必然日新月異,我們的精神頭也必然蒸蒸日上。 ◇◇笑對生活的態度、矍鑠的 ++++++++++++++++++++++++++++++++歡迎光臨T x t L E(txt樂)www.txtle.com所有小說解壓密碼為www.t x t l e.com上萬部txt格式小說免費下。++++++++++++++++++++++++++++++++ ◇◇選擇節奏平緩的發泄方式。中醫認為,氣急攻心。選擇激烈的發泄方式,雖能使情緒好轉較快,但卻於身體無益。選擇節奏平緩的一些發泄方式,比如老年交際舞、比如太極拳等。如此,您既能將不良情緒慢慢導出體外,又使身體得到鍛煉,可謂一石二鳥。 ◇◇將不愉快的心情用文字記錄下來。文字既可以是心情的載體,也可以是情緒的承受體。您將心情用文字記錄下來,文字便替您承載了諸多不快。古人嗜好書法、文章,謂之可以養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只要宣洩方式得當,不但我們的煩惱都會被漸漸剝離,交際圈子也會越來越大,晚年生活也會越來越豐富。 不過,將疏導情緒的責任交到別人的手上,始終是不夠穩妥的。試想,當我們一個人呆在孤寂的房間中,或是夜深人靜時,心中的煩悶一齊湧上,我們又能找誰傾訴心聲呢?其實,當我們獨自一人時,自娛自樂也是一種不錯的移情方式。 獨自一人,我們可傾聽自己喜歡的戲曲或是懷舊小曲,暫且沉靜於對往事的回憶中,閉上眼睛,微笑漸漸浮上臉龐;獨自一人,我們可專心研究自己喜愛的書畫,身心都已沉入畫中,忘卻人間千般煩惱;獨自一人,我們可欣然前往大自然的懷抱,微風撫來,嗅著風中清新的空氣,家中所有惱人的心事,亦被拋諸九霄雲外。 古有禹王治水患的妙法,今有老年人疏導情緒的良方。其實,無論是眾樂樂或是獨樂樂,只要我們的方法正確、心態良好,不良情緒的洪水都會一瀉千里,不再回頭。 "疏導心情"有竅門 ◆凡事都往好處想。俗話說:"心眼兒大,世界就大;心眼兒小,世界就小。"凡事兒往重了看,丟了粒芝麻也能讓人大驚小怪,凡事兒往輕了看,失火失盜也能看作破財消災。話又說回來,這煩惱無大小,就看您怎麼想。 ◆積极參与老年團體活動。獨樂樂畢竟不如眾樂樂,當快樂被多人分享時,每個人都能獲得數倍的樂趣。我們若能積極地參與老年團體活動,不但能使煩惱全消,更能擴大眼界,收穫更多的友誼。 ◆多與孩童接觸、玩耍。常人都說:"老小老小",老年人若是一直呆在自己的群體中,難免會被一些沒有朝氣的負面情緒所影響。多和天真可愛的孩童接觸,必能喚起我們的朝氣,讓我們擁有一顆朝氣蓬勃的少年之心。 人生體悟 當我們因傷心而默默不語,當我們因煩惱而悶悶不樂,當我們因瑣事而氣急敗壞……我們可曾想過,生氣無非是拿他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罷了。我們的生活已遭遇不順,何必再讓不良的情緒折磨自己本已衰老的心臟,讓事情變得更遭,讓家人更加擔心。對於我們來說,當心情不好時,只有及時尋找正確的排解途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的現在,都是由無數的過去集合而成。只有回憶過去,我們方能看透人生、領悟現在。我們只有領悟了現在,才能在將來的路上走得安穩、走得暢快。 人生是本厚厚的傳記文學,每一頁記載的,都是我們自己的故事。當我們晚年閑暇,手捧一杯香茗,還有什麼比閱讀這本厚書更有樂趣的事情呢? 書雖好看,但並非人人都願意細細體味自己的過去。有的人不願回憶,是因為他的生命中充滿了荊棘和猛獸;而有的人卻樂於回憶,是因為他一路上擁有數不盡的鮮花和掌聲。 但是,無論故事寫得如何,回憶,是唯一每個人都擁有的寶藏,無論我們貧窮,或是富有;回憶,亦是唯一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東西,無論我們失敗,還是成功。無論回憶讓人難過,還是讓人快慰,我們都不妨將書中所記當作別人的故事來讀,看看這本回憶錄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好處。 ◇◇回憶使人明心。讀史使人明鑒,回憶往事便是在翻閱自己的一段歷史。所有伴隨我們走過的大事、小事、好事、壞事,都對現在的生活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仔細回憶過去那些往事,我們便可更深刻地認識自己。 ◇◇回憶使人知新。新的東西並非憑空而來,溫故方能知新。我們今天的成功,緣於對過去的總結,我們明天的繼續飛躍,依然與過去有關。回憶並總結過去的經驗,將之用在今後的生活中,縱使時光已在我們身上烙下不滅的痕迹,我們也能將之化為財富,為自己的生活創造幸福。 ◇◇回憶是種享受。在過去的數十年里,我們哭過、笑過、悲傷過、歡快過,所有的記憶都是生命的書頁。當我們到了晚年,細細翻閱自己的故事,將自己的經驗當成故事講給他人聽,這難道不是生命中最難得的一種享受嗎?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為自己做一個回憶錄,並不僅僅只會給自己帶來好處。老年人如能正確地總結人生經驗,對於我們的後代而言,那更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其一,人生越長,故事便會越精彩。老年人的故事往往集合了一生的豐富與歷練,當我們將自己成功的往事當成故事講給孩子聽時,我們成功的過往定會成為激勵他們向上的明燈。 其二,年輕人火氣旺盛,行事往往過於魯莽。而老年人卻皆從失敗中走過,深知人生的路上有幾處坎坷。我們如將失敗的教訓告之子孫,讓他們小心繞行人生的種種陷阱,我們的孩子在人生的征程中,將會少走許多彎路。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思考與回憶就好像是交疊在一起的兩個齒輪,它們相互交替、相互促進。沒有思考,回憶再多也只能讓我們沉溺於過去,沒有對過去生活經歷的總結,思考也只能是種憑空想像。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我們將回憶當作一個偌大的課堂,只憶不思便不會進步了。回憶的意義就在於給今天的思考提供素材,讓我們有所思,並思有所為。 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充滿了撰寫傳奇的素材--不管是平淡的也好,轟轟烈烈的也罷,都是不可多得的一種人生體驗。而理智的回憶便是將這些素材加以提煉,取其精華,剔除糟粕,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一筆無可取代的亮色。 人只有看得透徹,才能明白更多的事理,成就更多的事情;我們只有領悟了過去與現在,才能在將來的路上走得安穩、走得暢快。智慧的老者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當我們將回首往事當作一種樂趣,我們必將能更好地享受現在、享受將來。 "給自己做一個回憶錄"有竅門 ◆將過去的小物件分門別類放置,並為每一類小物品寫上一段回憶錄。每一件舊物都承載著我們的一段記憶,每一段記憶都是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將這些記憶標上標籤,串聯起來,我們將會得到一個個關於自己人生的小故事。 ◆不但要回憶自己過去的成功,也要勇於面對自己過去的失敗。回想成功,就好比我們站在鏡子前欣賞自己,而反思失敗,卻好比我們在鏡中細數自身的瑕疵。欣賞自己固然重要,但明了瑕疵,卻更有助於我們完善自身。 ◆回憶大背景下眾人的過去和往事。每一個人,如將目光放在自己的腳下,我們看見的只能是淺薄的影子,而當我們將眼睛抬起,望向遠處,世界都會盡收眼底。當我們回憶自己的過去,我們手中攥有的,不過只是一篇精緻的小故事,而當我們回憶眾人的過去時,我們擁有的則將是整個世界的歷史。 人生體悟 在人生的旅途上,沒有人能永不回首一路奔向終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終有累了、乏了的一天。偶爾停下腳步,駐足回首,遙望過去的種種困苦和艱難,回想自己與困難無畏搏鬥的場景。如此,我們便可以堅定地告訴自己:大風大浪都已經歷,前方的道路不會更加糟糕,只要昂頭挺胸,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美的景色永遠都在遠方,走得遠一點,我們的心便會更廣闊一點,行得廣一些,我們眼中包容的事物,也會更多一些。 中華地大,當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最南處卻是短袖衣衫、烈日當空之景;在東部,海天一色、江鷗齊鳴的景象比比皆是,而峭壁突立、大漠孤煙,卻是大西北的常見景色。如果我們總是不出家門,便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天南地北地轉轉,便不知道這世界有多美麗。 作為老一輩人,我們為社會、為家庭操勞了一輩子。如今,安然享受老年幸福生活的我們,更應積極開拓自己的退休生活,走出家門,體味這大千世界的豐富和精彩、多看看這祖國的大好山河。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遠行與讀書一樣,都是學習之事,既然我們認同"活到老,學到老",也同樣應當接受"活到老,走到老"這種學習方式。並且不可否認的是,走出家門這種學習方式,不但能增長我們的見識、增加我們的閱歷,更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改變。 ◇◇心靈將得到洗滌。旅途中,當我們見到風花雪月、碧海藍天,不免心生歡喜;當我們見到參天古樹、古祠雄剎,又難免心生敬畏。在這歡喜之中、敬畏之中,我們浮躁的內心會漸漸平靜下來,沉于思索。在這片刻的寧靜中,我們的心靈也一如被洗滌過的夜空一樣純靜、和諧。 ◇◇胸襟更為開闊。我們走過的天空有多大,胸懷就有多麼寬闊。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見各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他們中,有值得同情的,有值得驚異的,更有我們無法理解的。但無論怎樣,當我們看見這個世界還有那麼多人、那麼多事情需要我們關注之時,必然會對自己的一些不快之事滿心釋然了。 ◇◇能知以往所不知。隨著旅行經歷增多,我們的知識、閱歷也在不斷增長。如是,知識增長了,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內在修為,當我們與老友閑聊之時,話題也會更加豐富。而我們自己,此時也必會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在古代交通極度不發達的時候,大家對能夠遠行在外的人十分羨慕,哪怕到了現代,人們也依然以能夠漂洋過海、週遊世界為自豪。不可否認,出外旅行是一件既怡情又時髦的兩得之事。但長途跋涉,難免車馬勞頓,有不少老人或許會因此質疑:如此顛簸折騰,我們的身體又如何能夠承受? 在交通極為不發達的時代,古人以雙腿踏遍神州大地,連70老嫗,亦能日行30里。而今日,海、陸、空交通工具樣樣俱全,我們置身其上,只需美美睡一大覺,便能享受美景,不知勝之古人多少。畢竟,人是在不斷進化的,我們的身體不會比古時那70老嫗更差。事實上,只要我們稍加註意,便會得到一個安心又美好的旅程。 其一,不宜過遠,路線合理便好。老年人外出旅行,選擇自己適合的路線非常重要。路途太遠,大半的時間都耗在車馬勞頓上,難免身體勞累,得不償失。我們可以綜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先將離我們最近的景點篩選一遍,找出適合自己的先行之,習慣之後,便可以選擇再遠一些的地方遊玩。畢竟,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路不在遠,合理便行。 其二,將心理壓力放下。我們走出家門,就是為了解悶、散心,如若心有挂念,風景再美,我們恐怕也無福觀賞;旅友再熱心,我們也會視若不見。因此,外出遊玩時,只有放下一顆煩惱心,方能玩得暢快、玩得精彩。 "風可以平心,景可以怡情",走得遠一點,我們的心便會更廣闊一點,行得廣一些,我們眼中包容的事物,也會更多一些。只要身體條件允許,老年人不妨搭上現代交通工具,走得遠一些。要知道,家門小巷雖值得眷戀,外面的世界卻更加精彩。 "走出家門"有竅門 ◆將要去的地方事先了解透徹。我們出行遠門,如若只是停車拍照、走馬觀花,難免淪於俗套,不是聰明老人所為。出門前,我們不妨事先將要去的地方了解清楚,分析透徹,帶著知識去遊玩,帶著思考去探索。如此一來,玩中有學,學中有玩,不但眼界開闊了,還能將所習得的知識永遠牢記心中。 ◆宜結伴而行。一人獨行,雖然瀟洒,但鑒於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難免不太適合。老年人出遊,最宜邀約眾人齊行,途中熱熱鬧鬧,說說話、嘮嘮嗑,既好打發時間,又能相互有個照應。 ◆避開旅遊高峰期。一年之中,總有兩、三個時節,是人頭攢動的旅遊高峰期。我們如在這個時候出行,遇上洶湧的人流,恐怕再好的景色也無緣欣賞。老年人有著豐富的業餘時間,只要我們願意,隨時都能提上行囊,在閒情逸緻中細細游賞。 人生體悟 只有站得高,方能看得遠,只有行得廣,方能知得眾。縱觀歷代文豪墨客,哪一個不是遊歷甚廣,方能吟詩數斗,寫出諸多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如今,我們比起古人,所知之事何止數倍。老年人如能走出家門,讓行跡踏遍他鄉,雖無法敘文數斗,但想必我們心中的感慨豪情,也絕不會輸於那些文思潮湧的古人了。 《史記》云:"天下熙熙,皆為利行;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位置"二字不過是名、利的載體,我們既已得到過,到了晚年,棄之又有何可惜? 從前有一位老大臣,從極高之位退下以後,回到家鄉,竟然掩面而泣。家人以為他傷心失去官位,便極力勸慰。老大臣卻解釋道:"我哪裡是因為不能做官而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辛辛苦苦,每天起早貪黑,工作上不敢出現半點差池,睡覺也不能安穩。如今終於功德圓滿,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我是太高興了啊。" 在過去,明智的官員都將平安告老還鄉當作一件欣喜之事,在他們看來,"伴君如伴虎",過了幾十年戰戰兢兢的日子,能全身而退,就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喜事。到如今,我們雖無君可伴,但當身處高位,工作卻依然是十分辛苦的。 只不過,無論我們身處何等位置,也無論我們如何盡忠職守,命運也從不會停下它的輪迴之盤--沒有誰能在一個位置上呆一輩子,也沒有誰只進不退,永遠身居高位。 佛說:"名、利二字乃是負累。"人若抓住名、利兄弟不放,便無法活出自己、活出真正的快樂。而這"位置"便是名、利二字的載體之一。當我們某天不得不將高位拱手讓出,心生鬱悶之時,不妨將自己前後的生活進行一個假想對比,看看究竟哪種生活更加愜意、哪種生活更加開心。 ◇◇當我們身處高位,不管自己是否願意,必是整日應酬不斷、請柬不停。那時候,我們每天吃著自己不愛吃的,喝著自己不愛喝的,就連說話,或許都是言不由衷。這樣的生活持續數十年,連覺也睡不安穩,卻只為留住一個"位置",豈能不累? ◇◇當我們離開了高位,便會覺得無所畏懼。這時,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都能悠然自得。既不用看上級的臉色行事,也不用為了一句祝賀之詞費勁心思。這個時候,我們自己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自己亦能決定。如今,我們真正能享受到陶老那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還有什麼好可惜的呢? 我們應當明白,不只是個人的"位置"會改變,在這個世界上,就連太陽的光芒、星星的位置,也不會一成不變。佛家認為,只有無常才是宇宙的真理,只有看透了無常,我們才能不斷地重獲新生,這是不無道理的。更何況,"位置"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成功與否,我們更不能因為"位置"的變遷,就鬱鬱寡歡,讓失落的情緒侵佔我們的內心。 其實,千百年來,無數名垂千古之人都曾被貶官流放。但後人卻極少記得他們的官位職稱,反倒對他們貶官後的種種行為讚賞有嘉。並且,許多名士都在被貶之後大有作為,其成就遠遠高於他們在朝為官之時。范仲淹晚年被貶鄧州,他拖著終身顛簸而致衰疾之軀,仍然大志不衰,闢建花洲書院,並應同樣被貶岳州的好友滕子京之求,寫下了名垂千古的篇章--《岳陽樓記》。看,歷史清晰地告訴我們,"位置"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留下名聲,許多東西都比"位置"重要得多。 我們必須知道,人生就如多味豆,一包豆子吃完,必是什麼滋味都嘗過的。"高位"就如味道最好的那顆,如若你已經嘗過,便沒什麼可遺憾的了。人生在世,不過三萬來天,對於我們來說只要一生無愧於己、無愧於他人,心懷坦蕩直到終老,就已經可以令後人敬佩、稱讚了。 "正確看待位置的變換"有竅門 ◆盡量少想以前工作的事。無論我們曾經從事何種工作,無論那份工作有多麼重要,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況且,只要我們的心情沒有因失去"位置"而低落,我們便什麼也沒有失去。看,現在的天依舊蔚藍,現在的家人依舊親切,明天的生活也依舊是美好的。 ◆無論身處何位,均以平常心待之。無論我們身處商界還是官場,"位置"越高,待遇越好,但相對而言,我們肩上的負擔、責任也就愈重。想通了這個道理,我們也就更易以平常心看待問題。如此,我們究竟身處何位,也就並不那麼重要了。 ◆轉移注意點。當您離開了老部下、老同事,感情上一時無法接受,那就不妨試著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點。比如,培養一下自己新的愛好、興趣,或是找個時間與家人一起出遊一次等等。只要生活的重心有所改變,想必您也不會再糾結於過去的工作情愫了。 人生體悟 我們的人生,就好像一輛飛馳的公共汽車,途中必然是有上有下,每一個位置都不會永遠只坐著同一個人。過去的事,畢竟已經過去,只有展望未來,重新籌劃自己的新生活,我們才能更快更好地在生活中重新找尋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發揮潛力的新位置。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說的話全對,也沒有一個人做的事全對,誰都會有不足之處,誰都會有犯錯之時。堅持正確的,我們稱之為恪守真理;堅持錯誤的,我們稱之為頑固不化。孰優孰劣,一辨既明。 固執被許多心理學家認定為是不良情緒的催化劑。如若我們本已憂心,固執將使我們更加沮喪;如若我們身陷孤獨,固執將使我們倍受冷落;如若我們煩悶焦躁,固執將令我們更加情緒不安。固執的情緒不會使事情變得更加好轉,它只會給我們亂上添亂。 而相對於年輕人來說,固執的陰影似乎更喜歡纏上老人,這使得我們中的一些人聽不進大家的勸阻,做事固執己見,不但僵化了周邊的人際關係,甚至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既然固執的情緒對我們的影響如此之大,將它扔開,便成為了我們平定心境的第一要事。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若想改變固執的毛病,也絕非一日之功。正如看醫生也得對號入座,我們首先要弄楚的是,為何上了年齡,人會變得固執己見,不聽人言呢? 一般說來,老年人本身都有過一段漫長的社會經歷,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積極的和消極的經驗,在各種生產活動中也總結了一些成功或失敗的教訓。日久天長,我們便形成了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獨有看法。而當這種主觀態度不適應客觀環境時,在旁人看來便表現為明顯的固執。 其次,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人們長期習慣總結老者的經驗和教訓,以年長者為尊,以年長者說的話為行事標準,這也使得我們老年朋友在自己的言行不符合客觀實際時,為了想維護自己的"尊嚴",而主觀地強調自己言行的一貫正確性。 正因為年長的人有著這樣一些心理特徵,所以遇到一些事情後,我們即便知道自己的言行是錯誤的,也礙於某種原因不肯承認,並會因為這種錯誤而陷入痛苦,又因不能自拔而變得性情古怪,從而陷入固執的怪圈,一錯再錯。 不過,值得我們思索的是,在成千上萬的老年人中,為何有的人豁達開明,有的人卻頑固不化呢?研究發現,如若我們擁有以下的心理狀態,固執的陰影亦將不再緊緊追隨我們。 ◇◇思想開明,勇於擔當生活和事業上的楷模。開明的老人懂得包容與接受不同觀點的重要性,更懂得如何適當地運用自己的學識,成為他人眼中的模範代表。在他們的心目中,兼容並包要遠勝於固執己見。 ◇◇思想與時俱進。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如果不注意學習,便很容易影響對新事物和新知識的接受,僵化的思想也會成為阻礙我們接受新知的絆腳石。反之,如若我們的知識增長了,見聞廣博了,便不會拘泥於自己的框框裡面,硬要將自己的舊思想強加於人了。 其實,對於那些在家族裡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來說,固執己見不聽人言並非是他們維護自己尊嚴的方式。有眾多事實證明:豁達的老人才會更被尊敬,開明的老人才會更被人喜愛。 由此可見,固執的心理不僅會讓我們閉目塞聽,更會讓我們與快樂的情緒失之交臂。而當我們放開心胸,學會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他人、以接納的方式去認可他人,兼容並包、開明大度的心態,必然會在我們面前開啟一個嶄新的世界。如此,快樂的生活又何愁不來呢? "克服固執"有竅門。 ◆擁有虛心學習的態度。要克服固執的心理,就不妨試著將自己當作一個需要重新學習的小學生。如此,不管我們過去的貢獻有多大,也無論過去的地位有多高,我們都需要重新學習,拜他人為師。當我們把心態降下來了,對人對事的態度自然也就會改變了。 ◆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多多接觸外面的世界,不僅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亦能使自己的心胸變得更加開闊,心態也變得更加年輕。只有眼界開闊了,我們才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固執的心態才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潛心修鍊自己的心境。克服固執的方式固然很多,卻都並非是一日兩日便能實現的。想要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往往需要我們長期修鍊自己的心境,使之達到一種大境界,方能放下執著之念。 人生體悟。 固執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我們自己--我們讓自己不快樂,我們讓自己離群索居……其實,做事喜歡堅持己見是人人都有的毛病,只不過輕重程度不同罷了。只要我們學會多多傾聽他人的意見、多多參考他人的建議,這個問題也就必然會迎刃而解。 在"多疑"的人面前,生活就像一個上了鎖的黑盒子,藍天再美,他們也無緣欣賞;而對於率性的人來說,生活卻像自己手中的一捧泥土,想怎麼捏就怎麼捏,想捏成什麼樣就捏成什麼樣。 有人說:"多疑伴隨時間的腳步來到我們身邊。"這句話雖然片面,卻不無道理。沒錯,"多疑"雖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但相較於年輕人而言,它卻更喜歡纏上較為年長的朋友。許多人即使在年輕時開朗大方,到了晚年,做事也會變得格外謹慎,多疑心理也愈發嚴重了起來。 不得不承認,在我們身邊,存在著這樣一些朋友:出門前明明鎖好了門,走到了路口卻又慌慌張張跑回來反覆檢查;睡前已經關好了燃氣閥門,卻因為不相信自己多次起身去廚房查看……在相當一部分的老年朋友群體中,這類例子可謂數不勝數。 "懷疑心理"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大困擾。因為"多疑",我們不再相信自己,不得不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做許多不必要的工作;因為"多疑",我們懷疑自己的判斷,變得愈來愈不自信;因為多疑,我們的心態越來越差,也愈來愈認定自己老了。長此以往,失去自信的我們,又如何能收穫幸福的晚年生活呢? 古代有這麼一個故事。多心的王老漢丟了斧子,他懷疑是隔壁的李四所為。於是,他每天都偷偷地觀察李四,越看越覺得這個鄰居像小偷,甚至連李四走路的姿態、說話的神態都感覺十分彆扭。過了幾天,王老漢在家中的某個角落裡發現自己的斧子,自那以後,他再看李四的言談舉止,卻怎麼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由此故事可見,猜疑之心往往都起源於我們心中先入為主的思想。當我們心中認定了一個事實時,我們往往會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所蒙蔽,無法客觀地分析、判斷事實真相,從而導致在內心中反覆對這個事情做出主觀臆斷。循環往複,我們便會陷入"多疑"的泥沼。 毫無疑問,"多疑"是抑鬱的敲門磚,它頻頻扣開我們的心房,並在裡面撒下壞心情的種子。不過,儘管這塊"敲門磚"更加偏愛騷擾老年朋友,但如若我們對它置之不理,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莫將瑣事放心中。人越往高齡走,心中所裝的雜事也就越多,年輕時明明可以忽略的生活瑣事,此時在頭腦中卻愈加清晰起來。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將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拋卻出去,依舊開開心心、大大咧咧地生活。要知道,即使忘記某些事情,生活也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莫對他人的話語太在意。俗話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如若太在意他人的話語,那麼,在許多時候,朋友的一句無心之言或許就會讓我們耿耿於懷許久,這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試想,說的人都將此話拋之於九霄雲外,我們卻拿它折磨自己,值么? 不可否認,無論是"愛懷疑",還是"愛猜忌",它們都是快樂生活的一塊絆腳石。前者使我們不再相信自己,心中布滿陰影,人生的時光浪費在無意義又無法停歇的重複舉動中;而後者卻是由於我們過於封閉自己的內心,不肯客觀分析事實,讓我們失去朋友的信任、親人的溫情。 與此相反的是,"馬大哈"式的老年人往往天真、率性,生命中充滿了陽光。他們對日常事物馬馬虎虎,甚至經常丟三落四,卻從不為此而感到煩惱;就算偶爾被他人欺騙一、二次,這類老人也會很快將不愉快的事情拋諸腦後,哪怕當時鬱悶難過,第二天準會又重新振作起來。可見,這種所謂的"馬大哈",才是一種真正的生活大智慧啊! "多疑"使我們成為生活的奴僕,而率性卻讓我們成為生活的主人。在"多疑"的人面前,生活就像一個上了鎖的黑盒子,藍天再美,他們也無緣欣賞;而對於率性的人來說,生活卻像自己手中的一捧泥土,想怎麼捏就怎麼捏,想捏成什麼樣就捏成什麼樣。 顯而易見,當我們減少一分猜疑之心,頭上的天空就會湛藍一些;當我們放下"猜疑"的包袱,身心就會更加自由一點。人過甲子,擁有明亮的心境總好過被狹隘的心鎖束縛,偶爾糊塗也不失為一道風景。 "戒除多疑"有竅門 ◆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您總擔心自己愛忘事,不妨隨身攜帶一個記事本,將做過的或是將要做的事情都記錄在上,隨時翻閱。如此一來,我們對自己的記憶力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讓生活更充實,減少胡思亂想的機會。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這樣一種感覺--當閑下來的時間太久,或獨處的時間過長,內心的雜念就會漸漸增多,對一些事物的胡亂猜想也會隨之而來。而避免這種心理產生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學會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充實一些,讓自己的生活興趣更多一些。當我們的身心整天為快樂"忙碌"時,雜念哪裡還有孔可入呢? ◆學會與他人交換意見,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當我們與他人發生矛盾以後,最忌諱的解決方式便是將心事悶在肚中,這樣不僅不利於事情的解決,還容易引發心理疾病。我們應學會與他人交換意見,使矛盾雙方坦誠以待,問題及時得到解決,我們也就不會胡亂猜疑他人了。 人生體悟 正所謂:"多疑是誤解和憂患的紅娘。"人到老年,心態平和一些,心境寬闊一些,遇事常露笑顏,遇人常給笑臉,將"多疑"趕出生活,快樂將常伴我們左右,不離不棄。您想,生活既然給我們做主人的機會,我們又何必讓自己屈就在僕人的地位呢? 只要我們做長輩的能將我們的愛,通過科學的載體正確施與孩子,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必會因此而開花結果,帶著我們的愛自由飛翔。 每天,在晨曦的沐浴下,一群穿戴整齊的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歡快地蹦跳著,而他們書包的帶子,卻掛在那些白髮蒼蒼的老人手上;每周,在肯德基明亮的大堂里,滿滿當當的食物堆放在衣著光鮮的孩子面前,而他們的爺爺奶奶,卻只是看著面前的孩子吮吸著油光光的手指,便樂得合不攏嘴。 中國自古便有句老話:"隔輩兒親。"顧名思義,老人對孫子孫女的疼愛,總會超過自己的孩子。但當這種"愛"、這種"親"太多時,卻不免會有"溺愛"的嫌疑。有位老人曾戲謔地自嘲道:"我對孫子完全是"四陪",陪吃、陪住、陪玩、陪學。"但如今,一些老年朋友"溺愛"孩子,又何止"四陪"而已? 那麼,對孫輩的愛施與過多,究竟好還是不好呢?無數事實已經向我們證明,愛是多還是少都不是重點,關鍵在於,我們老年人在照顧孫輩前,必須事先處理好這樣兩個問題。 其一,自己和兒女之間教育觀念的差異。 有一位女士,為了帶好外孫女,將家中所有有稜角的地方都包上了棉花和布條,還不準小孩亂跑,這使得女兒對她的做法十分不滿。在孩子的父母看來,小孩子就是要蹦蹦跳跳,如果總是封閉在家中,如何能夠健康成長? 是的,老人與兒女都同樣疼愛著孫子,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如何帶孫子這個問題上,與自己的兒女總會產生一些分歧。就如同上面的那位女士,本來幫女兒帶孩子是想幫幫女兒的忙,到最後卻落了一身的埋怨。只是,老人與兒女的這種分歧來源於兩個時代的隔閡,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 所以,我們老年朋友在決定幫助兒女帶孩子的後,務必要先和兒女進行一下細緻的溝通。當兩輩人在教育觀念上達成共識的時候,孫輩的教育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圓滿的解決。 其二,高瞻遠矚思考孫輩的未來。 孩子小的時候,離不開我們殷切的照顧,但孩子終究會長大,會邁入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我們管得了他一時,卻管不了他一世。況且,當孩子大了,叛逆心便會滋長,那時就是我們想管也是管不了的。所以,在接管孫輩的教育問題之前,我們就應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我想給他一個怎樣的未來? 當我們用一個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孩子的未來,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對孩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什麼事也不讓他動手,必然會導致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因從小缺乏鍛煉,而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當由於愛過多,而看不到孩子的缺點時,我們就不能及時指出和糾正孩子的不足之處,如此,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必然會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由此可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愛有度、疼有限,做到寬嚴相濟,方能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事實上,在21世紀,爺爺帶孫子已不單單只是家庭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畢竟,孫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孫子帶得好壞,直接關係到未來社會的繁榮與昌盛。事實證明,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孩子在爺爺輩兒的精心教導下,順利邁上了成功之道,贏得了為數不少的鮮花和掌聲。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隔代教育的好處是雙向的,不僅於孩子有益,更於自己的身心有益。 ◇◇老年人的時間和精力比年輕人更加充裕,對待孩子也多了一份耐心,這能讓老人與孫輩們在交流上更加深入細緻,使孩子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親情的溫暖,也使我們自己老有所為,不至因為賦閑在家而心中空落。 ◇◇兒童天性純真,無憂無慮。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難免被他們的天真童心感染,令自己也擁有一顆童真之心。如此,時間即便能在我們的臉上刻下數道痕迹,也無法磨滅我們那顆不朽的童心。 記得曾經讀過這樣一句話,只要教育者能做到"四有"--言之有理、行之有度、教之有方、愛之有心,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實,若想讓孩子收穫一個美好的未來,也並非困難之事。只要我們做長輩的勤加研究兒童心理,將我們的愛,通過科學的載體正確施與孩子,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必會因此而開花結果,帶著我們的愛自由飛翔。 "教育孫輩"有竅門 ◆建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沒有科學的教育方式,再多的肥料也只會成為毀壞樹苗的罪魁禍首。有了科學的教育方法,我們才能將自己的愛,一點一滴地注入孩子的體內,成為他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盡量避免與孩子的父母起正面衝突。當我們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父母不一致時,不妨靜下心來大家一起仔細商討,切勿與他們發生正面衝突。爭吵與強硬行事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倒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在他們心中留下家庭不和的印象。 ◆勿要盲目相信經驗。經驗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但盲目相信經驗,卻可能讓我們無法識別真理所在。時代在變,愛孩子的方式也有所改變,如一味不求變通地將過去的經驗用在孩子身上,只會適得其反,播下愛的種子,卻無法收穫愛的果實。 人生體悟 對於老年人來說,孩子是生命新的曙光;對於社會而言,孩子是未來頂天的棟樑。當我們將孩子撫養成人,便是為社會培育了一棵撐天的大樹。相信只要我們遵從科學的教育方式,並且順從其心理發展規律愛他們,孩子定會不負我們的期望,茁壯成長,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只有當我們的"心"養好了,身體才會隨之平安、長壽。我們亦只有將靜心、平心、清心等當作一種人生美德去對待時,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養心、修性,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在中國傳統養生之法中,精神食糧遠遠重於物質營養,情緒鍛煉大大優於身體鍛煉,心態平衡亦大於生理平衡。所以,自古就有養生名言"養身必先養心"流傳千年,且深入人心。 那麼,究竟何為養心之道呢? 養心之道的關鍵即為養性,孫思邈認為:"性既自善,內外百病悉皆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何為性?"於名於利,若存若亡,於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按照現代的觀點通俗說來,便可歸結為三點: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淡泊對名利的追逐。 心性修鍊既成,便需要一個載體來達到維持良好心性的狀態,這個載體便是心境。如若說良好的心性猶如一顆靈丹妙藥,那心境便是煉製並承載這顆藥丸的煉丹爐。老人若是沒有一個好的心境,那心性的修鍊便只能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了。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心境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這些方法。 ◇◇多多微笑。微笑是舒展心情的一種極好方法,常常保持微笑的表情,不但能使人忘卻憂愁、擺脫煩惱,亦能使人心情好轉、振奮精神。不單如此,當我們逐年累月養成微笑的好習慣,我們就會感覺內心充滿了喜悅,充滿了自信。 ◇◇常常想像美好的景象。美好的自然景象能令人身心愉悅,煩惱自然一掃而光。當我們無法親身體驗到這種美妙的感覺時,不妨採取空間想像法,讓我們的心靈飛越時空,與大自然心神交融。古有高僧云:"靜神養氣。"當我們將心神置身於美好的景象之時,身心入定,煩悶之氣等生活中不快的情緒都會隨之消失。 ◇◇多聽健康音樂。一曲健康的樂曲能調節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意志。當我們心情不佳、情緒低沉時,選擇適當的音樂欣賞,不但能使不良情緒得到抑制,更能使我們的精神為之振奮,心境大為好轉。 眾所周知,無論是養性,或是鍛煉心境的最終目的便是為了平心定氣,使我們的身體機能在暮年之時仍能達到最佳,達到百病難侵、身心愉悅的效果。除了上述藉助外界因素輔助之外,以下的養心三要決,亦是自內而外,由心而發,更有助於我們養心養神。 ◇◇莫要惦記生病。疾病似乎與人心意相通,如若我們將它遺忘,它也極少來打攪我們的身體,而當我們無端擔心害怕它時,它卻偏偏會找上門來。老年人若想驅逐疾病,便要讓自己的心中牢記健康二字,相信自己的身體,相信自己擁有一顆抵抗疾病的心。 ◇◇莫要惦記衰老。生理年齡我們雖無法改變,但心理年輕卻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當我們相信自己的心理年齡只有20歲時,心態便會年輕許多,心情愉悅了,生理方面的調節也會順暢許多,自然也就達到了延緩衰老的作用。 ◇◇莫要惦記煩惱之事。煩惱由心而生,雜亂煩躁的情緒則會干擾我們修養身心。當我們遇見煩心之事時,將它牢記心中,是絲毫沒有益處的,如若將它拋之心外,坦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反倒有助於我們修鍊心神。 我們要堅信,心靈維繫著我們的健康,維繫著我們的世界。只有當我們的"心"養好了,身體才會隨之平安、長壽。我們亦只有將靜心、平心、清心等當作一種人生美德去對待時,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養心、修性,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修養心境"有竅門 ◆靜心順氣。只有靜心,方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唯有擁有平和的心境,才能讓我們看見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面。老年人切忌心亂,心亂傷神,心神一旦全亂,氣息便會紊亂不順,身體機能也會迅速下降,疾病也會趁虛而入。靜心便是要我們在浮世之中做到觸亂不驚,如此,氣順心靜,外界魔障也就難以入侵我們的身體了。 ◆善心養神。神是精氣之魂,養神,其實就是一個我們不斷凈化自己靈魂的過程。如是,當我們擁有一顆善良仁愛之心,我們的靈魂也會變得分外美麗。當我們向他人施與善心之時,同時也修鍊了我們的心神,讓我們不受不良心態的影響。 ◆清心養德。生活中能使我們動心的名利之事數不勝數,如若我們沒有一顆清凈之心,難免被這些外物所影響。養心貴在養德,當我們面對物慾橫流之時,德高方能心靜,而只有清心才能抵制這些東西對於我們的干擾、誘惑,還我們的心靈一片寧靜。 人生體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世外桃源之主人陶淵明的內心寫照。人到老年,若能時時刻刻保持一份無牽無掛淡然平和的心態,對天地萬物都抱以欣賞的情懷,不但有益於健康養生,亦可真正體會到晚年的美好與歡快。 鋒芒畢露的精明與假裝糊塗的大智慧實在不可同日而語。當我們斤斤計較眾多小事時,總是會因絆腳的石子而苦惱,而大智若愚者卻會將石子踢到一邊,眼中早已收穫了眾多美麗的風景。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這句話不僅對年輕人大有裨益,對老年人而言,更是非常有益。人到晚年,與其精明一些,不如偶爾糊塗一次。這糊塗不是不聰明,不是不智慧,而是一種精明的大智慧、一種超越智慧的大境界。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於何種人最聰明頗有爭論。有人認為,凡事精明算計,乃為聰明;另有人說,懂得見風使舵者,不失為一種聰明。但所有的看法,卻都不及蘇軾的那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來得透徹、深刻。 古人的智慧實在不可小覷,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至理名言。當楚莊王三年"不鳴"時,其身邊又有幾人不認定他是一位糊塗昏君?而終到他"一鳴驚人"之時,四周之人方才恍然大悟,讚歎之聲隨之接踵而來。這,便是糊塗的智慧。 古代帝王學會了糊塗,可將其用作一種政治策略,而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學會糊塗亦是非常必要之事。因為,糊塗對於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修鍊,更算得上是一種真正的智慧,一種經歷了時間洗禮的睿智之舉。 難道不是嗎?對於我們來說,還有什麼比健康更加重要的事情嗎?那麼,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在某些事情上面糊塗一些,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之舉呢?事實上,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假裝糊塗要比事事精明有益處得多。 ◇◇糊塗使人心態更加良好。懂得糊塗的人,不會被小事干擾心情,也不會因小事而鬱結煩悶。他們看透了人間百事,因此,對於某些事情,他們深知聰明在外不如糊塗行事。因為糊塗,他們看得更開,心胸更加寬闊,心態也更加良好。 ◇◇糊塗讓人眼光更加長遠。精明的人一心想得到西瓜,卻始終都只揀到芝麻;而真正聰明的人,卻從不著眼於眼前的小利,大利反會接踵而來。其實,大智若愚者並非依靠運氣行事,他們的目光更加長遠,運籌帷幄,成竹在心,只是不露聲色罷了。 ◇◇糊塗使人更有人緣兒。"非禮勿聽、非禮勿看、非禮勿言",在此,我們也可將其理解為一種糊塗的境界。試想,人們究竟願意和一個處處看似精明的人走得更近,還是樂意與一個懂得糊塗的人為友?事實顯而易見了。 當我們自以為對某事擁有錦囊妙計之時,不妨摸摸胸口,問問自己:一直糾纏於此事,於己可有益處?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又是否真的值得?畢竟,我們的時光已寶貴如金,將如金的時光耗費在一些無關的小事上,又豈是真正明智之人所為。遇事糊塗一些,不僅可以放寬我們的胸懷,更可為我們省下大量時間,讓我們儘力完成自己喜愛之事。 那些在小事上看似精明的人,總是著眼於腳下,當他們不停地為了腳下的石子而苦惱時,大智若愚者卻早已將石子踢到一邊,眼中早已收穫了眾多美麗的風景。如此,究竟哪方更加聰明,我們便可一目了然了。 但無論如何,老年人運用糊塗的智慧,都絕非是要自我欺騙。在許多事情上,我們的眼睛雖假裝不見,但心裡一定要對此有座天平,孰是孰非,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好比一場棋局,最開始步步為贏的人並非一定能笑到最後;而假裝糊塗之人,會令對手放鬆警惕並漸漸落入已布好的口袋陣,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學會糊塗"有竅門 ◆眼不見心不煩,糊塗一些心更寬。煩惱之事不入眼,在我們的記憶中便不會存檔,自然也就沒有煩惱找上門來。我們不妨對於一些看不過眼,卻又無傷大雅的小事,多多繞行,切莫自尋煩惱,氣傷了身子。 ◆大事抓,小事放,糊塗一點更悠閑。作為一家之長,原則上的大事自然是不可不管,但一些與己無關的小事,不妨睜隻眼閉隻眼,讓它過去也就罷了。老年人偶爾糊塗行事,便不會過於勞心,自在一些豈不更好。 ◆管千事,管萬事,眼拙心明才管事。無論我們心繫千事、萬事,如若無法看到事情真正的本質,那麼即便看到的事情再多也是無用的。我們應當做到眼拙心明,納天下於眼中,卻要不為所動,乃到當出手時方出手。如此,之前的糊塗才是一種大大的英明之舉。 人生體悟 再銳利的寶劍,也需常呆劍鞘方能保其鋒利,如若長時間將鋒芒裸露於空氣之中,遲早會被水分與氧氣侵蝕,變得銹跡斑斑。老年人也是如此,如若事事算計,將精明隨處運用,便會看見許多看不過之事,聽見許多聽不過之言,時時被煩惱纏繞。糊塗更像是一把保護傘,將我們的智慧深藏於胸,令我們免於憂愁的侵擾。 與同齡人交友,可以排遣內心寂寞,增添生活色彩;與年輕人交友,可以緊追時代步伐,感染青春活力。人到晚年,體質的衰老無法挽回,但友情卻是滋潤心靈的雨滴,它使得我們永葆青春。 "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首真摯的歌已流行了許多年。人到晚年,行走在人生的陽光大道上,此時如果能有一群情投意合的友人聚集身旁,前路必定會更多樂趣,更少艱辛。 退休後,老年人的社交圈驟然變窄了許多,許多人都會對此感到不夠適應,覺得生活一下子缺失了色彩,變得單調起來。兒女要忙著工作,孫輩要忙著學習,此時能夠為我們帶來日常樂趣,讓我們重新找到年輕活力的也只有老朋友們了。湊合三五知己一起晨練、登山,是舒體健身之樂;一起打牌、跳舞,是休閑娛游之樂;一起下棋、炒股,是活躍思維之樂。這些積極的交際活動不僅會令人精神舒爽,更有利於養生延年。難怪古羅馬流傳著這樣一條諺語:"多交一個朋友,多增十年壽命。"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們已過了浮華之年,早已拋卻功利之心。對於我們來說,交友無非貴在知心、交心,並將我們的快樂相互分享。基於此道,在眾多的交際圈中,多年相交的老友,自然是我們的首選。老友不但與我們多年相識、相知,更是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是真正能與我們交心的朋友。 因此,老友是我們絕對不能放棄的精神夥伴。為了讓這些夥伴常存身邊,我們不妨多讓以下這些良好的品質駐足我們身邊,助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 ◇◇對友人常迎笑臉。當我們微笑時,朋友的心情也會隨之愉悅,而當我們煩惱憂愁時,朋友也會被我們的壞情緒所感染。當歡樂一分為二,每個人得到的快樂都是之前的兩倍,如若我們能常常對朋友笑臉相迎,不但能因此得到雙倍的快樂,更能讓我們的友誼之樹淵源長青。 ◇◇克服過度的自尊心,大度待人。當我們的自尊心過強,便會在不經意之間處處計較他人的一言一行。長此以往,便會影響自己與他人的交往,甚至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當我們放下面子,對朋友那些隨意之舉不加計較時,他人便會因為我們的大度更加尊重我們。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老朋友交往中,主動的謙讓和諒解十分重要。如參加娛樂比賽,應該以切磋技藝、增長技能為目的,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不然,因為一些小事而傷了和氣,難免會破壞了大家多年的友誼。 經歷過時光考驗的老友自然無比珍貴,但也不必固步自封,把自己的交際圈局限在同齡人中間。今天的社會進步之快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想要不被時代的車輪拋離,不做"過時俱樂部"會員,我們的交友觀念就要與時俱進,多多跟年輕人進行交往。這樣做的好處可謂多多。 第一,可以緊跟時代潮流,感染青年們的活力,使內心常葆青春。 第二,可以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年輕一代的想法,讓理解加深,代溝變淺。 第三,可以向後輩們傳授多年來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感悟,發揮潛力。 忘年交往往基於興趣愛好。在十八世紀,歐洲不少退休貴族的公館都成了青年藝術家們的活動沙龍。吸引大批青年才俊的不僅僅是公館主人的熱情招待,還有東道主在藝術方面的良好品味和高深造詣。在這些沙龍中,大批的優秀作品被創作出來,新的藝術派別和藝術理念層出不窮,而主客雙方都收穫了樂趣和成績。雖然我們都不是貴族,也沒有生活在十八世紀的歐洲,但是事不同而理同。如您有書法、繪畫、寫作,以至下棋、烹飪等愛好,如遇上志趣相投的年輕人,發展一段珍貴的忘年友誼,也定然會被傳為一段佳話的。 人到晚年,體質的衰老無法挽回,但仍可以保持心靈的青春鮮活。友情正是滋潤心靈的雨滴,它使得我們的靈魂保持蔥鬱,免於枯萎。跟同齡人交友,可以排遣內心寂寞,增添生活色彩,享受屬於黃昏的種種樂趣;跟年輕人交友,可以緊追世界步伐,感染青春活力,忘卻人到老年的種種憂傷。事實上,生活在友情氛圍中的老年人很容易辨認,因為他們總是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交友"有竅門 ◆擴大自己的興趣範圍。當我們興趣廣、活動多、交往頻,朋友自然就會逐漸增多,交際圈子也會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以興趣會友,以愛好結友,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交友之道。 ◆保持謙讓和寬容的待人態度。謙讓和寬容是做人的美德,事實證明,越能謙讓和寬容的人,人緣越好,願意與之交往的人越多。謙讓和寬容之心能令我們的友誼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交友不拘泥於固定的人群。我們流轉於不同的人群,眼中所見也是不同的。志同道合者可為友,道不同者,也未必不相為謀。只要我們心懷真誠的友誼之花,無論朋友究竟何人,都能被我們的香氛所吸引、所打動。 人生體悟 萬貫金錢,有盡之日;炙手權勢,有冷之時,唯有真摯友愛,伴人一生,經久彌醇。當我們歷盡多年風霜,退步江湖,身邊若能常有三五知己相伴,紅爐溫酒、麴院觀花、相談世事、共憶流年,這不但是風燭之年的溫暖,更是生命中最可貴最燦爛的幸福時光。 悲與喜是在人世間不停輪轉的,許多事情往往喜中有悲、悲中有喜。我們雖無法如聖人一般,做到時時處事不驚,處處以微笑面對厄運。但遇事不大喜、不大悲,卻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 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一生處世樂觀,遇事從容。當大會對他大轟小嗡地進行"批判"時,他會戲稱此為"洗熱水澡",並鎮靜地說:"我這個人每天洗冷水澡,才不在乎這些。"先生91歲時,患上了直腸癌,醫生都不敢對其輕易動手術,他卻平靜從容地走上了手術台。後來,當平反通知送到他面前時,他已是年過百歲。 先生的處事之道,與中國傳統養生之道不謀而合。中醫認為:喜怒哀樂驚恐憂愁等七情,都會不同程度地直接影響到人體器官的內在運作。而各種感情的適度和均衡不但會幫助人的五臟六腑運作協調,更能使得我們的經絡氣息保持通暢,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君不見,古今中外的長壽老人,大都是性格開朗、從容處世之人嗎? 明代養生學家呂坤在《呻吟語》中亦曾告誡人們:"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又說:"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由此可見,行事從容是我國古已有之的養生觀念。而以現代觀點來看,從容行事亦不外乎表現為以下兩點。 ◇◇有充沛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工作。如若我們能從容有如太極之勢,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亂、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那麼,我們便會多出許多精力,將日常工作完成得更加圓滿,同時也會因此避免一些因衝動行事所帶來的麻煩。 ◇◇摒除性情浮動,對大喜大悲之事淡然處之。當我們面對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不慍不怒、不驚不懼、不暴不棄之時,我們便能喜由自己,悲由自己,絕不會受外界影響。如此,我們的身心方才真正屬於自己,也能真正靜下心來做點事了。 對於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來說,從容負擔日常工作並非難事,看淡喜與悲,古人也曾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莊子就曾經一邊賣著草鞋,一邊坦然而論他對世界的看法;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在遭貶的路上也不忘把肉燒得有滋有味,並曾吟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要知道,悲與喜是在人世間不停輪轉的,許多事情往往喜中有悲、悲中有喜,不然,塞翁失馬一說又從何而來?我們雖無法如聖人一般,做到時時處事不驚,處處以微笑面對厄運。但遇事不大喜、不大悲,卻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 不過,處世從容,絕不是事事不多想,消極避之,恰恰相反,我們應安靜自若,靜觀其變。正所謂,"智慮生於安靜",只有靜下心來思考問題,才能對事情的出路謀劃周全,才能增強我們的自我應變能力。如此,我們即使在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下,也能"急中生智"快速做出應急反應,應付自如。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看淡大悲與大喜,也能真正做到處事不驚了。這,才是從容不迫的本意所在。 事實上,我們雖不可能一輩子快樂無憂,但也毋需過於在意自己偶爾被厄運纏繞。經歷了世事的我們,定然能夠在過往的人生中悟得:在大多數情況下,喜與悲都是結伴而行,只要看透了它的規律,處事從容並非難事。 "從容不迫"有竅門 ◆學會安撫心靈。隨著年齡漸漸增長,生命的積澱逐漸厚重,我們的心靈則變得愈加成熟、愈加寬闊--天地可包容風雨,我們也應不為風雨所動。如此,一旦我們發覺內心因外界種種變故而開始不安時,便應及時以理智進行安撫,才能使心底初起的風波不會加劇而轉化為具有傷害力的海嘯。 ◆學會看淡命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紛紜複雜,不是都能由人把握。其實,我們不過都是這世界上渺小的一部分,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點。與其天天怨恨為什麼世界不是圍繞著我們運轉,不如理解並尊重自然的規律,不與天公作無益之爭。 ◆珍視人生,善待生活。人生苦短,我們所遭逢的一切境遇都可以看作是上天饋贈於我們的珍貴禮物,無論是喜是悲。這樣一想,也便自然能從容應對世事了! 人生體悟 這世間無論再大的悲喜,跟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大造化相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與其常常為小事動火傷心,不如將心胸展寬些,執著放開些,悲喜看淡些……要知道,安閑如花、自在如雲的從容心境,才是晚年健康和幸福的真境界。 金錢之於我們的意義並不在於它的絕對數目多少,而在於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如何。百萬金元換回的若只是虛榮、浮華、諂媚、物慾、貪婪,那還不如從來就不曾擁有過。 我們或許可以咒罵金錢,稱它為"萬惡之源",也可以對它加以"褒獎",說其"能使鬼推磨"。但"金錢雖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卻是所有活著的人們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至理名言。 無論我們以何種語言描述金錢,都不能抹殺這樣一個事實--無論窮人或富人,都無法離開金錢而獨自存活。但這卻並不表示,金錢可以左右我們,甚至可以奴役我們。 我們可以在此想像這樣兩個不同的人,第一個人的慾望總是不能得到滿足,因此總是覺得自己很窮,沒有足夠的錢財。於是,他拚命地掙錢,直到擁有百萬。可是,此時的他卻毫不知足,絲毫沒有幸福感可言。於是,無論他的錢財如何增長,在他的頭腦中,自己仍是一個窮人。 而另一個人,他只將金錢看作度日的一種必需,如果口袋中有多餘的一塊錢,他就會覺得很滿意,如果多了100塊,那他就會感到很開心了。他的快樂,大多來自生活的幸福點滴,而非對金錢的無度佔有。 看,將金錢當作生活目標的人,與只視金錢為度日必需的人,哪一個更加幸福呢?可想而知,當我們為金錢而活時,金錢便會將把我們踩在腳下,而當我們僅僅將金錢當作生活所需時,金錢才會真正為我們所用、為我們造福。 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擁有的錢財肯定是多少不同的。有的人資產過億,也有的人僅足衣食。但生活的幸福指數卻未因錢財的多寡而偏離它固有的軌道。 事實也已證明,金錢越多,並不表示獲得的幸福越多。比爾蓋茨在拍賣會上買下一幅世界名畫,鄰家大媽從自由市場淘得一塊物美價廉的印花桌布,他們其獲得的樂趣可能相差無幾。或者,當我們沒有能力捐款建造一所孤兒院時,如能利用閑暇時刻,去福利院探望其中的孤兒們,我們收到的感激,亦不會相差多少。這一切皆可說明,金錢之於我們的意義並不在於它的絕對數目多少,而在於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如何。 ◇◇如果我們將金錢當作流通手段。金錢的價值在於流通,如若無法與他人進行交換,百元鈔票也無非廢紙一張罷了。當我們用金錢換回更多有價值的東西,不僅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豐富,亦會收穫一種消費的快樂。 ◇◇如果我們沉溺於金錢的誘惑。論世間所有的誘餌,有哪種比得上金錢的效果直接?但罌粟雖美,卻是巨毒之物,金錢雖好,卻令沉溺之人深陷苦海,無法體味到金錢帶給我們的真正快樂。 看,當我們以不同的態度對待金錢時,金錢給予我們的回報也是不同的。如若想讓金錢為我們帶來美好的人生,我們則應記住以下四句話:會取錢也善用錢者,金錢便在源源不絕的流通中不斷激起歡樂的水花;不善取錢而喜用錢者,金錢會變成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喜賺錢而不願用錢者,金錢最終會成為他墳上不光彩的墓石。 畢竟,在我們的生活中,美德、親情、友誼都比金錢要重要得多。晚飯之後,飲上一杯小酒便足以讓人渾身暖洋洋;老伴生日之時,一份小小的禮物便會令您重溫年輕時相戀的溫馨;逢年過節,一個小小的紅包,亦可換來孫輩天真可愛的笑容和擁抱。這些雖毫不昂貴,但卻無比珍貴。 "善用金錢"有竅門 ◆量入為出。為了使我們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我們應極力避免讓自己的賬目上出現赤字。並且,如果我們不是富有到不愁匱乏的地步,每月必備的基本生活費一定要單獨留出。智者能審慎控制消費,才能自由地享有財富。 ◆守財有度。我們從艱苦年代過來的人,常常會在內心深處認為享受是犯罪,而把節儉作為一種美德堅持。但如果收入頗豐,您卻仍然過度節省以至於放棄生活樂趣,那就實在是委屈自己了。在花銷適當的前提下,如果金錢可令自己和家人都生活得更加愉悅的話,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用財有道。現代社會中,無數的慾望像磁石吸鐵一樣吸引著我們。我們即使囊有餘財,也不能不精打細算。事實上,我們應把每一塊錢都用在可以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最大幸福的地方。如有餘力的話,不妨做些公益事業,不但能因此受人尊敬,也可因此廣交朋友。 人生體悟 一個人為金錢活著,便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一個人為自己的私慾活著,就會成為私慾的傀儡。假使我們擁有無數能夠自由使用的金錢,但如若用之不當,也會遭人唾棄。反之,哪怕我們只有幾塊幾毛,只要能換得一星半點的實用,歡樂、真誠、溫情、夢想,這些最珍貴的人生財富便會隨之而來。 生命是一趟不可回歸的旅程,過多的沉溺往事是對生命的一種消極應對。當那些幸或不幸的往事突然降臨到寂寞的心頭時,忘卻是最大的幸福。忘記過去,才能更好的珍惜現在--"夕陽無限好,還要竟朝暉"。 劉媽媽的老伴半年前去世,她的兒女也經常不在身邊。加之她平時很少參加老年朋友的聚會和活動,孤單的劉媽媽陷入了一種很低落的情緒當中。孤獨的她便會時常想起過去的日子,回憶那些愉快或悲傷的往事成為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到了後來,劉媽媽對於回憶往事竟到了痴迷的地步,時常獨自一人長時間發獃……難以自拔。 現實生活中,像劉媽媽一樣,喜歡沉溺於往事的人並不在少數。而大家經常回憶的往事內容,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如-- ◇◇以往的不幸。相較於幸福和快樂,悲痛和不幸更易被人銘記在心。但對過往不幸的過分追憶,卻會令我們難以發現今天的生活有多麼值得珍惜、值得快慰。 ◇◇曾經的榮耀與美好。每個人都有過靚麗的青春年華,也都有過無數的榮譽光環。當現實生活發生了改變,任何人都不免失落和感慨。但這種情緒過多、過濃,卻會令我們陷入情緒失落的怪圈,難以自拔。 事實上,我們每個老年朋友都是喜歡回憶往事的。比如,有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有"人生歲暮不值錢"、"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消極的感嘆;有的人則對過去的不幸遭遇耿耿於懷,常常沉溺於往事的悲傷之中。這種喜歡沉溺往事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戀舊心理"。 其實,從積極的角度去看,懷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態度--懷舊之後,我們可以總結以往的經驗,並更富激情、更富自信地面對現在。但如果讓懷舊的情緒充斥身心,甚至達到一種沉溺的境況,則問題就變得嚴重起來了。不僅我們的身心健康要受到影響,甚至連周圍的人都會認為我們無法理解、無法理喻。 既然過多地沉溺於往事是一種不良的習慣,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避免自己陷入這種"戀舊"的怪圈之中呢?心理學專家對此,有著如下幾條建議,我們不妨當作一個參考: ◇◇要懂得放眼未來。昨日之事是過去時,明日之事是將來時,過去左右不了我們的生活,而現在我們的選擇卻能決定我們未來的生活。其實,每個人都有過去,也都有過坎坷痛苦的經歷,如果經常去回憶,只會給自己平添痛苦和煩惱。學會放眼未來,方能收穫一份屬於未來的快樂。 ◇◇細心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樂趣。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多加參與,比如讀報打拳、種花養魚、下棋或者與老友侃大山等等,這些事情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很多樂趣。總是沉溺於"美好昨天",只是因為您還未細心體味過更美好的今天。 心理學家認為,回憶是一種"激發點",是心理壓力的來源。不論您回憶的是輝煌的過去,還是有黯然的昔日,這都會給您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因此,我們老年朋友只有不沉溺於往事中,積極樂觀地向前看,才能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心理環境。這正如明代著名養生家汪綺石所說:"養生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 其實,正因為有了那些美好的回憶,我們現在才能生活得如此之美好,但過於沉溺其中,卻會浪費和無視生命之神賜予我們的美好饋贈。"人生60才開始",尚且年輕的我們應當學會將過往當作一種激勵、當作一種榮耀,並且學會將今天和明天當作人生至寶,倍加珍惜、充實度過。 預防"沉溺往事"有竅門: ◆家庭成員之間多溝通。隨著年齡的增大,每個人的生活圈子都會越來越小,能夠更多陪伴我們的人,唯有家人。當我們學會把自己的想法及時告訴家人,並採取積極的態度進行溝通,心中的抑鬱與失落必然會及時得到排解。 ◆走出家門,走入人群。現代人大多是"雞犬之聲相聞,彼此不相往來"。但我們老年朋友卻一定要打破這個規律,多多串門,多多參加社區活動,多多交朋友,盡量讓自己每天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生活豐富了,也就自然沒有時間感到孤獨寂寞了。 ◆做一個關於未來生活的規劃。我們過多回憶往事,往往是因為我們對未來茫然無措。拿起我們手中的筆吧,將未來生活規劃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案,並在內心描繪出計劃中的景象。有規劃的生活,必然只會向前挺進,而非向後思索。 人生體悟: 當那些幸或不幸的往事突然降臨到寂寞的心頭時,忘卻是最大的幸福。假如一個人前半生過得並不平順,那麼他就應該忘卻過往,快樂地安度餘下的每一寸光陰。假如一個人前半生過得十分輝煌,那麼他也應該忘卻過往,不以美好的曾經填補現在的空虛。珍惜眼前的美好、珍視現有的幸福生活,才是快樂老年最深刻的內涵。 百歲老人萬足吾的長壽經 簡介:萬足吾,湖北潛江人,著名劇作家曹禺的叔祖,台北工業專科學校教授,生於清光緒甲午年。 萬足吾和很多老年人一樣,60歲以前忙於工作,為生計奔波,很少注意身體,更談不上有意識去鍛煉。但他一生的生活卻極有規律: ◇◇退休之前,他黎明即起開始一天緊張有序的工作,晚上11點以前就寢,中午休息片刻(不超過半小時)。退休之後,他也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來安排一天的生活。 ◇◇飲食崇尚清淡,從不大吃大喝,過年也是如此。平時喜喜歡吃蔬菜,如白菜、蘿蔔、土豆、菠菜、西紅柿、豆腐、海帶、芹菜…… ◇◇每星期煨一、二次排骨湯或藕湯,喜吃小肉丸子、魚,十多天燉一次雞湯或牛肉湯。每餐講究定時定量,吃八分飽,中餐吃三兩米飯,晚餐二兩,餐後休息片刻。 ◇◇常飲淡茶,如茉莉花茶、菊花茶,從來不食用任何飲料以及罐頭食品。終身從不吸煙,不飲烈性酒,只是有時飲些葡萄酒,每次亦不超過一兩。 除了生活有規律外,萬足吾的另一個養生妙方就是堅持運動。他的一生從來不吃任何補藥和補品,他常說一句話:"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自從60歲以後,除教書外,他又開始了每天有意識地鍛煉身體,堅持做到天天鍛煉,從不間斷。 75歲以前,他每日晨起甩手1000-3000次,然後在湖邊慢跑1500米,在草坪上打太極拳,再做自由體操(想怎樣做就怎樣做,不受拘束)15分鐘;中午睡一小時;晚餐後休息片刻,散步約40分鐘;晚上9點做些輕微活動如搖擺操、全身抖動等,用滾水燙腳15分鐘,喝半杯牛奶就寢,從不失眠。 80歲以後,他每天早晨起床後就開始做甩手運動。白天他一般散步1500-2000米,至近處公園小憩或看報,再散步回家。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就在家中陽台上增加做甩手運動的運動量,並原地小跑10分鐘後休息。他曾說:"每天甩手千次,費時20分鐘,再慢跑(或快走)10分鐘,全身都活動到。只要長期堅持,人人都可達到長命百歲。" 摘自《健康指南》萬德滋報道 醫生評點: 就像有日出就有日落,有潮湧就有潮落一樣,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的規律。幾十萬年來人們的一切活動與晝夜節律是基本同步的,人體內各個器官的活動也嚴格與生物鐘合拍,即24小時晝夜交替變化。打亂了這個節拍,就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慣,導致疾病產生,加速衰老。 在萬足吾老人的養生之道中,就深刻地體現了這一道理--要保持健康的身體,生活必須有規律。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每天實行最佳的作息制度,都是一種為我們的健康進行儲蓄的行為。自然,讓日常生活條理化,也並非什麼難事。只要每天基本上按時吃飯、工作、睡覺、起床,就會使我們大腦皮層的活動點和抑制點有規律地出現,形成一種條件反射--習慣。當好的習慣形成,我們的身體也自然會進入一個健康的良性循環。 好的習慣貴在堅持,只要我們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地貫徹、雷打不動地堅持,健康的體魄自然不請自來。 除此之外,在上面的文章中,還提到了三種運動的方式--散步、慢跑,以及甩手運動。散步和慢跑自不用說,經過醫學驗證,這兩項活動都是最適宜老年人每日必做的運動。在這裡,我們著重要談一談的是甩手這種運動方式。 甩手運動,在漢朝的文獻中就有記載,確系我國民間健身之一寶。現代醫學也早已驗證,甩手運動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有益身心並便於操作的一種科學養生方法。 ◇◇首先,從生理角度來說,甩手過程能積極活動肩、肘關節,促使手臂振動,活動筋骨,有助於人體經絡氣血的循環與通暢,對心肺健康十分有益。 ◇◇其次,從心理角度來看,此法還對增進記憶力、消除精神壓力有較好的效果,可起到鎮靜、安神、穩定情緒的功效,有益於人體內的陰陽平衡。 簡單說來,甩手運動就是一種手臂前後連續擺動的健身方法,其方法很簡單。我們在這裡將其方法陳列如下: 1.身體站直,集中精神,眼睛向前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左右肩輕鬆自然,雙手自然下垂。 2.整個腳底貼平地面站立,腳趾抓緊地面,如太極拳之馬步。 3.上身儘可能地放鬆,然後使用腕力,將手掌輕輕地張開,慢慢上舉至與肩同高,再用力向後甩,高度儘可能高。 4.開始甩手可先做20~50次,以後逐漸增加次數。速度要緩,以保持呼吸順暢。 甩手運動任何人都可操行,是一種有益身心的健身項目,尤其對老年人和久坐伏案者更適宜,且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老年人可持之有恆加以鍛煉,每日一次或三次皆可,甩手的數量也可多可少,視每個人的體力而定,不要勉力而為。 健康貼士: 許多慢性病人到醫院看病時,醫生總不忘囑咐一句"除吃藥外,生活要有規律。"那麼,"生活規律"具體都包括哪些內容呢?現列舉如下: 1.每天起床和入睡的時間應有規律,成人保證每天七至八小時的睡眠。 2.工作、學習、勞動的時限應有規律。 3.一日三餐應定時定量,不偏食、不多食、講究飲食衛生,每天飲水一千五百至二千毫升左右,每頓飯的飯量應掌握在臨近下頓飯時腹中略有飢餓感為宜。 4.不強求午睡,但應平卧休息一會,長此堅持有利於減輕心臟負擔。 5.每天應盡量定時排便(老年人可隔日一次),以減輕殘渣和毒性物質對腸道的不良刺激,保持腹中舒適。 6.早晨或晚間應適度參加健身運動,每天有放鬆和娛樂的時間。保持情緒相對穩定,少波動,不暴躁,不抑鬱,樂觀向上。 百歲老人張蔭榕的長壽經 簡介:張蔭榕,天津市和平區人,練了一輩子的太極拳。 張蔭榕雖然並未真正經歷俠士劍客的江湖人生,但他一直都對俠士們的忠肝義膽崇羨不已。在家中,張蔭榕更是倡導重仁義、輕利益的傳統美德。他一生清貧,從來沒有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但是卻一直都安貧樂道: ◇◇他在飲食方面一直堅持粗茶淡飯,對食物也沒有特別的偏好或者禁忌,唯一的愛好就是就著果仁喝杯酒。 ◇◇他給家裡人訂了一套家規:長幼有序、恭謙有禮、休戚相關、苦樂與共。並且他一直嚴於律己,給家人做了個好榜樣。 ◇◇一身俠骨柔腸的他還有著一顆仁慈的心,他平時對子孫們的教育就是要做好事、善事,不能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兒。 張蔭榕這輩子一直嚮往俠士生活,至今最愛看的書還是武俠小說。家裡全套的《三俠劍》讓老人愛不釋手,書中武林高手的江湖生涯、鐵骨俠士的悲喜人生,更是讓老人心馳神往。出於這個嚮往,老人一輩子都堅持練太極拳,把身子骨兒練得硬朗朗的。現在他每天下樓遛早兒,50多歲的兒子在後面得用小跑的速度才能跟上他。"樓下小花園的人都知道我100多歲了。"這是老人最引以為傲的事情。 張蔭榕99歲時還坐火車去石家莊看二兒子,雖有兒媳陪伴,但一路上下車,全是自己料理。他到了石家莊後,看見孫女為他準備了輪椅,卻硬是不坐。張蔭榕說:"我是歲數大了,可還不糊塗,能幹的事兒我都願自己干。"這幾乎成了張蔭榕毫不妥協的原則。至今,家裡的一應家務,還是他自己動手,每天在樓下鍛煉完回家,他就掃地、擦桌子,一點兒不閑著。 街坊鄰居、家中晚輩都知道,張蔭榕脾氣平和,遇事不喜計較。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家和萬事興"。遇到有人說話沖了,他也只是一笑了之。每年春節,他都要提筆親自書寫大大的"福"字分送給街坊鄰居和兒女孫輩。 在張蔭榕的影響之下,張家後輩們都奉行"安貧樂道"的做人原則,他們的小日子也一直都過得幸福和美。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馮軍軍報道 醫生評點: 《後漢書·楊彪傳》曰:"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安貧樂道"就是說,要能安於貧窮困苦,並且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為樂。 在張蔭榕老人的養生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安貧樂道"就是他的修心養生之道。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窮志不窮,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價值所在,也是真正的樂趣所在。從醫學角度來說,也正是因為張蔭榕老人一生都抱著安貧樂道、知足守分、恬淡去欲、樂天知命的思想,所以他才能在困境中收穫個人精神上的安寧和愉悅。精神上富足安康了,長壽自然也就是信手拈來的事情了! 除了修心亦需要養生,安貧樂道是張蔭榕老人的修心之法,而太極拳則是他的養生之道。"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之意。早在一百多年前,太極拳師在《十三勢行功歌》中就有"益壽延年不老春"的提法。而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練習太極拳的好處也是頗多的,一般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健體益壽:太極拳舒緩柔和,是老年朋友強身健體、康復延壽的有效手段。同時,太極拳也對老年肥胖症有特殊的療效,它通過對身體各系統的平衡調節,最終起到減肥的效果。 ◇◇醒腦清神:太極拳的練習能起到醒腦清神、調節神經的作用。 ◇◇輔助治療:太極拳運動對慢性頑症有輔助治療作用,可使治療的效果得到鞏固和加強。 ◇◇防衰抗老:練太極拳能防止骨頭衰老,使人變得年輕而具有活力,同時也可提高身體的免疲力。 ◇◇修心養性:長期練習太極拳的人性格開朗,情緒穩定,樂於助人。 ++++++++++++++++++++++++++++++++歡迎光臨T x t L E(txt樂)www.txtle.com所有小說解壓密碼為www.t x t l e.com上萬部txt格式小說免費下。++++++++++++++++++++++++++++++++ 此外,太極拳還有改善睡眠、增強記憶力、增進智力、技擊防身等功用。這在很多習練太極拳老人的身上都得到了驗證。 目前,中國的太極拳大致分為陳氏、楊氏、吳氏幾個宗派。因各宗派套路不同,在這裡我們就不詳細介紹了。但無論是什麼套路,"放鬆"都是演練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初次接觸太極拳者最難把握的一點。在這裡,我們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放鬆"的精髓要點: 1.首先要心靜。心靜才能體松,體松也才便於心靜。兩者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因此,練拳前,從預備式開始就要拋棄一切雜念,物我兩忘,將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練的套路上。 2.順應陰陽。每個動作都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規律的架構內活動,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 3.動作輕靈。太極講求"聽之至細,動之至微"。也就是要輕起輕落,慢起慢落,點起點落,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4.慢中求功。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術的最大的區別。演練太極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以"速度取勝",只有這樣,才容易使身心放鬆。 太極拳要按照由簡到繁、一步步、一層層的正確方法來練習,方能獲得成功。我們老年朋友要想練習太極拳,可先購買一些DVD碟片進行模仿練習,重在把握一种放松的狀態。當習得其部分精髓後,可求教於正規的太極拳師傅,以求深入。 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練習太極拳對人體的益處雖多,但也不能代替正規醫療。有病求醫,才是對待疾病的正確態度。另外,老年朋友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量力而行,切勿操練過度。 健康帖士: 古聖賢哲無不謹遵"安貧樂道"為修心養生之道。但是,物質豐裕的現代人,又如何才能體會這等清閑自在,做到真正的"安貧樂道"呢?我們可以從古詩《安貧樂道》中一窺其法: 1.心安茅屋穩。一個人不論處在何等困苦的環境中,只要心不為外物所動,就能安於清貧、自得其樂。儒家有云:"萬物靜觀皆自得",只要您做到內心平靜,哪怕是身處茅屋,也能感到充實而滿足。 2.性定菜根香。萬味均從根底發香,人也是如此。本性若安然、淡定,不喜奢求妄想。那麼即便是日日清茶淡飯,心情也仍然會舒適暢快。 3.世事靜方見。世間之事複雜難明,唯擁有一顆寧靜安詳、無欲無求的心,才能真正洞悉世事的本來面目。 4.人情淡始長。"君子淡以清,小人甘以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有在平淡之中,才能見出真情實意。 百歲老人宋美齡的長壽經 簡介:宋美齡,原籍海南文昌,出生於上海。幼年即赴美求學,擁有美國十幾所大學榮譽博士頭銜。 宋美齡,這位中國近代史中的傳奇人物,她的一生跨越了三個世紀。她的長壽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寓心態平和於生活,寓保健於生活"。 宋美齡在台灣生活期間,從國民黨元老張群那裡學到了很多的養生哲學。她++++++++++++++++++++++++++++++++歡迎光臨T x t L E(txt樂)www.txtle.com所有小說解壓密碼為www.t x t l e.com上萬部txt格式小說免費下。++++++++++++++++++++++++++++++++ 3.香菇可消滅牙菌斑。香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自古就被譽為"蘑菇皇后"。醫學研究還發現,它對保護牙齒也有幫助。原因是香菇中所含的某種成分可以抑制口中的細菌,使其不能製造牙菌斑。 4.綠茶可去除口臭。綠茶含有大量的氟(其他茶類也有),氟可以和牙齒中的磷灰石結合,具有抗酸防蛀牙的效果。而且,綠茶中的某些成分還可除去難聞的口臭。 百歲老人陳納遜的長壽經 簡介:陳納遜,教授,是一位十分重視將自然科學有機融入生命科學的人。 陳納遜教授曾把自己的長壽秘訣總結為這樣幾個字:"能源的轉換"。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讓心理、生理和日常生活保持平衡的方法。 ◇◇心理平衡。陳納遜教授擁有一種難得的年輕開朗的心態和安祥平和的心境,凡事都樂觀以待,不煩不躁。 ◇◇營養平衡。他平時很注意營養均衡,並認為:"飲食是代謝的基礎,年齡大了更要保證有足夠的營養供應。" ◇◇運動平衡。陳納遜教授自小喜歡各種體育運動。進入老年後他仍堅持鍛煉,現在他不僅每天散步一次,還自編了一套徒手操,每天習練。除此之外,他每天晚上看電視時還要按摩手、足、背等部位1小時,常年不斷。 此外,陳老還在飲食之外,適當補充一些老年人易於缺乏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等。這對於維持體內代謝平衡起到了有益的補償作用。 相比其他老人,陳老還有一個很好的保健習慣--定期做體檢。因為有了這個好習慣,他總是能夠做到小病即治,大病自然不容易上身。 摘自《中國中醫藥論壇》 醫生評點: 老年生活中的平衡一般包括心態的平衡、膳食的平衡以及動靜的平衡。前者可影響到心理狀態的變化,中者可關係到人體的營養保障問題,後者則可影響到某些人體機能。由此可見,"平衡"莫不與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陳納遜教授不僅在"平衡"生活方面做得很好,而且,我們在上文中還可看到,他還有一個很好的健康習慣--定期體檢。 從醫學角度講,定期進行全面的健康體檢,不僅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一種十分科學有效的養生之道。這不僅可以讓我們及時發現一些健康中的隱患,更可使產生疾病的危險因素被及時排除。 並且,定期體檢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好處: ◇◇發現小毛病背後的大隱患。 主觀感覺沒有疾病並不可靠,許多疾病在初期乃至中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正因如此,我們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主觀感覺,感覺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通過體檢及早發現疾病。 ◇◇制定自己的專屬體檢方案。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家族病史都各不相同,所以體檢方案也不能千篇一律。正確的做法是:由專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量身定製個性化的體檢方案。哪些方面需要重點檢查,哪些方面需要全面觀察,都是很有講究的。 ◇◇花小錢,省大錢。 身體是一個動態系統,每天都在不停地發生著細微的變化,一次體檢的結果並不具有長期的意義。所以,體檢是一種持之以恆的保養方式,只要我們堅持"花小錢",必然會"省大錢"。 為了提高體檢質量,儘可能從中得到最大收益,在進行體檢的前、中、後,我們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體檢前您應向醫生詳細敘述一下自己以往和現在的健康狀況。若以往和現在均健康無恙,即可進行常規健康檢查。反之,則應向醫生說明自己以往或現在患有哪些疾病,現在有哪些癥狀(不適),當前的治療情況。另外,不良嗜好或家族遺傳病史也應告知大夫。這樣既有助於體檢醫生根據您的狀況,在一般健康體檢的基礎上,再為您進一步"量身定做",設計適合您需要的專項體檢方案;也有助於體檢醫生為您分析判斷某些情況。 2.在體檢過程中不要只看重器械檢查,而輕視醫生的經驗判斷。如甲狀腺包塊、直腸腫瘤、支氣管炎、心臟有雜音以及心功能不全等等病症的體征,都是一般體檢器械所查不出的。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在體檢後應把所有的結果請醫生進行分析和解讀。千萬不能自覺沒有大的問題,就丟在一邊不管了。假如上次體檢就發現有異常,本次檢查後要特別注意一下該項指標,對比一下是否有明顯變化,以便及時確認是否需要醫療干預。 總之,體檢是好事,但要做得好也需要講求方法,這需要醫生和受檢者雙方共同努力。 健康貼士: 老年人應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我們都應做哪些項目的檢查呢?通過體檢又能發現哪些疾患呢? 1.量體重:身體過於肥胖會增加心臟負擔,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過於消瘦則會導致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而感染其他疾病。 2.測血壓:血壓高或低都應引起重視。 3.驗小便:可及時發現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4.心電圖:可及時發現冠心病以及心律失常等症。 5.查眼底:眼底動脈可反映出腦
推薦閱讀:
※老爸的女友靠譜嗎?
※原創|父親節:不一樣的老爸,一樣的愛
※爸爸如何成為孩子的英雄
※同樣是」爺孫戀「,還是謝霆鋒老爸做人比較厚道
※老爸放字條和500元令他好感動 但真相竟讓他笑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