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Schumann)交響曲全集Symphonies指揮:西諾波利(DG 版)
舒曼
Schumann
交響曲全集 Symphonies
指揮:
朱塞佩.西諾波利 Giuseppe Sinopoli
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演奏:
Staatskapelle Dresden
DG 公司 出品
CD 編號:439 923-2(2CD)
CD 1
降B大調第一號交響曲(春天)作品38號
Symphony No 1 in B flat major Op 38(Spring)
[1]—[4]
Andante un poco maestoso
Larghetto
Scherzo-Molto vivace
Allegro animato e grazioso
C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作品61號
Symphony No 2 in C major Op 61
[5]—[8]
Sostenuto assai-Allegro-ma non troppo
Scherzo-Allegro vivace
Adagio espressivo
Allegro molto vivace
CD 2
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萊茵)作品97號
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Op 97(Rhenish)
[1]—[5]
Lebhaft
Scherzo-Sehr massig
Nicht schnell
Feierlich
Lebhaft
D小調第四號交響曲 作品120號
Symphony No 4 in D minor Op 120
[6]—[9]
Ziemlich langsam-Lebhaft
Romanza-Ziemlich langsam
Scherzo-Lebhaft-Trio
Langsam-Lebhaft-Schneller-Presto
專輯介紹:
《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春天」》Op. 38,
創作於1840-1841年間,並很快首演,由門德爾松指揮初演。其時正當舒曼和克拉拉的婚禮之後。也正是從這時起,舒曼的創作從單一的鋼琴曲轉向了多種體裁。譬如在他結婚的1840年內,一口氣就寫下了一百幾十首歌曲(其中包括《詩人之戀》、《女人的愛情與一生》等富有代表性的名作)。本曲被稱為「春之交響曲」,據說這是得自貝托嘉的春之詩的感觸,而最初各樂章亦分別冠有「初春」、「黃昏」、「歡樂的遊伴」、 「暮春」等標題。開始樂章活潑而有震撼力的降B大調第一主題表示了春天到來的景象;第二樂章是一首舒緩感人的夜曲,優美而華麗,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歡樂;第三樂章是海頓小步舞曲樂章和貝多芬諧謔曲的某些東西的奇妙結合,第一主題的切分音型充滿了生氣。末樂章回到降B大調快板,以表達民間節慶的歡樂來向春天告別,第一主題是個優雅的小精靈舞曲,充滿了戲劇性。
《C大調第二交響曲》Op. 61,
實際上是舒曼交響曲的第三首,但是由於它的前一首因還在修改乃較晚出版,這首第二號C大調交響曲完成於1845-6年之間,而到了1847年11月才出版。這首交響曲隨時給人一種蕭瑟的感受,這部作品的寫作期間舒曼身心失調纏綿病榻,深受其苦。在這首交響曲中,沒有病人的長呼短嘆,但他浪漫的氣質也不見其中,代替而來的是深沉而富張力的戲劇性表現。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萊茵」》Op. 97,
雖被編為舒曼的交響曲第三號,事實上卻是他完整交響曲作品中的第四首也是最後一首。1850年秋天,他以驚人的速度在五個星期內完成此曲,當時這位德國作曲家才剛遷居至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並且擔任該城管弦樂隊音樂總監。舒曼以樂觀的心情來面對這次遷居,全曲五個樂章有多處透露著這個訊息,尤其是在節慶氣氛的第一樂章,他所標示的表情是「活潑地」(lebhaft),曲中洋溢著陽光般的熱情、聖詠般的肅穆,以及令人喘不過氣的活力,並列穿插,如此便自然地產生令人頭昏眼花的張力;第二樂章雖名為詼諧曲,事實上是一首自由發揮的蘭德勒舞曲,原本命名為「萊茵河上的清晨」(Morning on the Rhine)。隨後的間奏曲繼續反映舒曼創作時的寧靜心境;樂曲對標題「萊茵」唯一的明顯提示是在第四樂章,據推測,舒曼是在科隆附近的一所教堂,看到大主教晉陞場景時而激發出的靈感。此處的音樂有別於此曲的其他部分,肅穆莊重,讓人聯想起在深邃浩翰哥特式大教堂中聽到的行進音樂。終樂章是一首輕快的進行曲,為全曲畫上活力充沛的句點。
《D小調第四交響曲》Op. 120,
早在舒曼創作《第一交響曲》時已經開始動筆,但直到1851年才修訂出版,所以編號為第四。此曲是主題變形的卓越的先例,幾乎從頭至尾建立在兩個動機上;例如他的鋼琴協奏曲和鋼琴四重奏的第一樂章。有時也會出現使他的管弦樂配器不夠理想的「敗筆」,那是由於他用了「鋼琴」思維,缺少管弦樂訓練和經驗的原故。不過,這些弱點既沒有老一代音樂家渲染的那麼嚴重,也絕不是把這些重要作品演奏得不象樣的借口。儘管舒曼在完成之始,就有評論家指出其結構上與管弦樂配樂上的瑕疵,但是它們的聲勢卻能在樂壇上歷久不衰。世人相信舒曼在奏鳴曲形式的桎梏下窒礙難行,他的轉折過門極其困難淤滯,展開部笨拙疏闊,不怎麼高明。如果不進一步追究的話,舒曼的交響曲尚富有新意,還有他在主題的連貫上也別出心裁。這個長處在只有一個樂章的第四號d小調交響曲中表現於極致。學者們或許要挑剔總譜上種種缺失,蒙昧的作家們也或許要把舒曼和貝多芬的交響曲擺在天平的兩邊,就此貶低舒曼一生的成就,但是如果聽眾肯坦然接受舒曼交響曲的原貌的話,仍然會覺得它們不失為十九世紀最具獨到思想的創作。
朱塞佩.西諾波利 Giuseppe Sinopoli
他生在義大利威尼斯,成長於西西里,遵從父命念醫學,另一方面在私底下學音樂。1971年保達大學醫學畢業後到維也納學指揮。1981年在慕尼黑首演自己首部歌劇「羅.沙洛美」。同年因現代音樂作曲方面的成就獲選德國聲學院榮譽藝術家。1984年獲聘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並同時指揮羅馬賽西利亞音樂學院管弦樂團指揮。1992年擔任德累斯頓管弦樂團首席指揮。2001年4月20日西諾波利在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排練《阿伊達》時,突然因心臟病發作,從指揮台上摔下而且失去意識不治。年僅五十四歲。
推薦閱讀:
※許耀桐:攻堅克難打硬戰的總指揮部
※影響合唱團音色的因素
※此人比薛仁貴還能打,指揮30萬唐軍滅掉突厥
※著名指揮家馬澤爾小提琴獨奏《鄉間騎士間奏曲》
※林彪元帥一生指揮的10大經典戰役 原來林總這麼牛X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