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身體血管經絡有絕招

一、身體內管道不通暢的表現。1、「痛則不通」,只要身體出現疼痛癥狀,不論是什麼部位,都代表著此部位的道路不通暢了。2、皮膚上長癤子、長痘痘、長斑。3、身體內長囊腫、腫塊。4、鼻塞、耳鳴、見風流淚、口臭、胃脹、腹脹、胸悶。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絲了,眼白開始變渾濁、發黃了。6、手上、腿上、腳上的青筋凸起比較明顯了。7、浮腫、關節積液。8、身體內反覆不愈的各類炎症,如胃炎、腸炎、婦科疾病等,除了與身體內氣血不足有關以外,經絡不通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二、身體出現管道不通暢的原因。1、「熱脹冷縮」,所有管道遇冷都會收縮。2、管道內污物太多,有廢物、有身體沒有利用的能源。3、血管內血流太少,造成血管因缺血而變窄、變癟。4、周圍組織的擠壓、壓迫。三、糾正這些原因,身體內管道自然通暢。1、「熱脹冷縮」,所有管道遇冷都會收縮。大自然中的所有管道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人體內的通道也不例外,人處在寒冷的環境下,不注意保暖,會被凍死的。因為寒冷讓身體內的管道凍住,血液不再流動,人只能面臨死亡,所以隨時注意對身體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身體的保暖不只局限在外部,內部同樣重要,也就是不吃冰鎮、寒涼的食物。以前的醫學不太關注這個問題,那是因為以前只有冬天才有冰,人人都知道大冷天不能吃冰。而現在一年四季都有冰鎮的食物了,人們以為市面上賣什麼就該吃什麼,也就一年四季跟著吃起了「冰」,導致現代人的身體內部一場接著一場的寒流,結果就是身體內各種管道遇冷而收縮。身體內交通狀況不斷惡化,交通堵塞事件經常發生,堵在哪裡,哪裡的「生活」就會因此而變糟。身體也是一樣,各種與瘀堵有關的疾病不斷高發。現在能做到每天身體輕鬆,沒有這疼那痛的人已經很少了,皮膚上不長痘痘、身體內不長囊腫和腫塊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各種與瘀堵有關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治理身體內因冷而收縮的管道是很容易的,只要注意對身體的保暖,注意不再吃寒涼的食物,同時多吃些溫熱性質的食物,就能讓身體內部溫暖起來;常到室外運動,讓身體在活動中產生的熱量化掉體內的冰塊,自然很多因「冷」而患上的病症也就不存在了。2、管道內污物太多,有廢物、有身體沒有利用的能源。①廢物堵住管道現在的人們,每天都吃進很多不該吃的「垃圾」,如農藥、化肥、食品添加劑、色素、防腐劑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廢物,不是身體需要的糧食,卻每天都通過我們的嘴進入身體。生活在現今這個食物、食品處處污染的年代,確實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我自己研究用食物防病、治病,可我卻常常為找不到安全的食物而犯愁。我們的身體天天都處在嚴重污染的環境下,怎能做到身體內部乾淨、清爽?身體內的各臟器怎能不受到腐蝕、損傷?身體內大大小小的各種管道怎能不被堵住?污濁、骯髒的地方又怎能不滋生各種病菌?怎能不招惹蒼蠅、蚊蟲?「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是自然界的一大規律。怎樣治理?管好進嘴的所有食物,盡量不讓各種含有添加劑的食品、飲料進入我們的身體,要學會保護我們的身體,要抵住各種含有添加劑的美食的誘惑,這樣才能還身體一個乾淨、清爽的環境。身體內部如果能夠長期做到乾淨、清爽,各臟器就能得到最好的保護,就不會招惹病菌,更不會招來害蟲,同時還能為身體內的各條道路減輕壓力,避免瘀堵。②身體內部沒有利用的能源堵住管道身體的管道內還會堆積一些沒有被身體利用的能量,如脂肪、蛋白質等等,只要身體補充進的能量大於每天身體消耗的能量,就會發生各種能量在身體各處淤堵的現象。3、血管內血流太少,造成血管因缺血而變窄、變癟。這是很多氣血兩虧的人身體容易出現的現象,特別是老年人。大腦供血不足,身體末梢皮膚也嚴重地供血不足,血供太少,血管總是不能充盈,結果血管越變越細直至乾癟。只有增加每天的進食量,只有調理好胃腸,讓血液的總量增加,血管才能隨時充盈,才能源源不斷地流向身體的最末梢。4、周圍組織的擠壓、壓迫導致管道不通暢。如果身體內的脂肪及各種能量沒被及時代謝利用,堆積在身體各處就會對身體內的管道進行擠壓;身體內長囊腫、腫塊時,也會對局部的管道進行擠壓,造成管道不通。囊腫、腫塊也是由於經絡不通造成的,只有學會疏通身體內經絡的方法,才能消掉囊腫、腫塊,它們才不會再擠壓身體內的管道。四、疏通經絡有技巧1、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身體內寒濕重時,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凍,河流才會通暢,土地才會鬆軟、透氣。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只要身體內寒濕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這時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暫時緩解,複發率非常高。遇到這類情況時,就要同時學會為身體升溫、排寒濕的技巧,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管道自然暢通。(另有全面的介紹)2、學會看經絡圖身體內的經絡有兩套系統,一個是小周天,一個是大周天。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脈的循環,大周天就是十二條經絡的循環。而大周天的十二條經絡其實只是三條長長的經絡的循環,都是從小腹內的丹田出發,上行至胸,由胸再行走到手臂內側→手→手臂外側→頭→軀幹→下肢外側→腳→下肢內側→再進入小腹。這是一次循環,每次循環走四條經絡,這四條經絡其實就是一條經絡,只是人為地將它們分開,起了不同的名字,但這條經絡的精氣是相連的、是沒有斷的。還要提醒大家一下:經絡的經就是主幹道,就是大小周天。但絡,其實是網路,有四通八達的意思,就是身體的經絡除了主幹道外,各種的側枝是非常發達的,遍布全身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就會出現按摩哪裡,身體都會有反應的情況出現,所以才會出現各種的全息理論。人體的經絡至今沒有將全圖畫出來,就是經絡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條馬路,是網路,而大小周天的這些主幹道上,也不是一根管道,而是一組管道。所以不要太拘泥與找穴位、找經絡,只要有淤堵、疼痛、不通、長出多餘肉的地方都進行梳理,都會對身體產生作用的。中醫的經絡圖看似複雜難懂,其實只要記住關鍵的幾條經絡就行了。下面是學經絡圖的技巧。任脈、督脈(如圖),走在人體的正中線,是身體最重要的經絡,任督二脈暢通,百病不生。任脈的疏通:堅持揉腹、擦胸就可以了,也可以刮痧、拔罐。督脈的疏通:經常用後背撞擊樹榦、撞擊牆面都可以。1-2個月做一次後背正中線的走罐,也是疏通督脈最好的方法。學習十二條經絡的技巧十二條經絡,其實只是三條長長的經絡。第一條: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肺經:由胸走手,行走在上肢內側前,止於大指的少商穴。行至手腕時,分出一個側枝,走到了食指的商陽穴,目的是與食指的大腸經相連。肺經上的常用穴位有:雲門、尺澤、太淵、魚際、少商。大腸經:肺經的精氣繼續行走,就走到了食指的外側商陽穴,這裡就是大腸經的起點了,從手指往上走,行走在上肢的外側前→頸部→下齒→鼻旁的迎香穴為止。另有一個側枝上行到眼睛的下緣,叫承泣穴的地方,目的是與下一條經絡胃經相連。大腸經常用穴位有:商陽、合谷、曲池。胃經:大腸經的精氣繼續行走就走到了胃經的起點承泣穴,承泣穴往下行走→面周圍→胸前第二側線→下肢外側前→腳面→中趾的歷兌穴止。從腳背走腳趾時,又分了兩個側枝,一個走到了次趾,一個走到了大腳趾上,目的是要與脾經相連。胃經常用的穴位有:肚臍旁的天樞穴,大腿上的梁丘,小腿上的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豐隆,腳上的解溪、沖陽。脾經:胃經的精氣繼續前行,就走到了大腳趾外側隱白穴了,這裡是脾經的起始點,往上行至大趾內→下肢內側→胸腹第三側線→大包穴止。體表是在大包穴為止了,但體內有一支→入腹→食道旁→散舌下。走到這裡,這一條長長的經絡就走完了。這一條從肺經出發到脾經結束的經絡,中間都是連接的,沒有斷掉,只是人為地將它們分為了四條經絡,其實就是一條長長的經絡,這條經絡主要是管理人體內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肺、大腸、胃、脾生病的時候,就要梳理這一條長長的經絡,不是肺生病只梳理肺經,而是肺生病,整個四條經絡都要慢慢地梳理。只是脾經是經絡的終點,精氣會很弱,不適合重度梳理,一般選擇按揉的方法為佳。其他三條經絡可以按揉、可以刮痧、拍痧、走罐。這四條經絡上的任何一個部位淤堵,都會造成整條經絡運行的不順暢,疏通局部很重要,整條經絡梳理更重要,只有整條經絡都通暢了,肺、大腸、胃、脾才會健康。常見的疏通技巧就是針灸、推拿、按摩、拍痧、刮痧、走罐。這麼長的一條經絡,堵在哪裡怎樣知道?只要是局部有疼痛、腫脹,皮膚上冒斑、冒癬、長痘痘、長痣、潰爛等,長在那條經絡上,就代表這條經絡有淤堵了,不但要梳理局部,慢慢地要將整條的經絡都梳理通。梳理經絡時,沒有充足的能量在裡面沖刷,髒東西是排不掉的,所以梳理經絡的時候,食療一定要跟上。例如胃不舒服時,就先找到胃經這條經絡,可以沿著胃經找酸脹、疼痛的部位進行按揉、刮痧、拍痧,也可以找胃經的源頭肺經、大腸經進行按揉,也可以找胃經的下游脾經進行按揉,都能緩解胃部的不適。但記住只是緩解,因為食療沒有跟上,繼續吃錯誤的食物,胃還是會生病的,不注意對胃進行保護,胃還是會不舒服的,只有去除了病因,同時再梳理胃經及胃經的上下,胃病才會徹底治癒。再具體一些,胃不舒服時,先想一下吃了什麼不該吃的食物,停掉,同時按揉胃經最常用的穴位足三里,再將手上大腸經的合谷穴按揉一會,一般胃部不適就消失了,嚴重的胃病還要配合姜棗水沖雞蛋等食療的方法,堅持下去很多慢性病就會治癒了。具體每條經上都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大家可以買針灸書去學習,搞不懂穴位了,就沿著經絡摸,哪裡不適就按揉哪裡,也一樣有效。再搞不清楚,就將手臂內側拍打拍打,小腿外側拍打拍打,也能將整個三條經絡的源頭及終點都梳理了一下,身體內的臟器都會感覺舒服一些的。第二條: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經:由胸口出發,走到腋下,走上肢內側後,走手,止於小指內側的少沖穴,同時與小腸經相連了。心經常用的穴位有:極泉、少海、神門、少沖。小腸經:心經的精氣走到了小指內側的少沖穴,繼續行走,就走到了小腸經的起點,小指外側的少澤穴,然後繼續沿著手臂的外側後上行至肩胛、頸部,然後分支,一支上行至耳前的聽宮穴,另一支上行至眼睛內側的睛明穴止,在這裡與下一條經絡膀胱經匯合。小腸經常用穴位有:後溪、小海、天宗。膀胱經:小腸經走到眼睛內側的睛明穴後就將精氣交給了膀胱經,膀胱經就開始了繼續往上行走,走到頭頂外側一些,再下行至頸椎的旁邊,再一直下行至腰、下肢外側後,再下行至腳的外側,最後走到了小腳趾的外側至陰穴,在這裡又和下一條經絡腎經匯合了。膀胱經常用的穴位有:睛明、攢竹、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委中、承山、跗陽、崑崙、至陰。腎經:膀胱經的精氣在至陰穴處就交給了腎經,腎經將精氣傳到了腳底的湧泉穴,繼續前行至腳內側,開始向上,行走在下肢的內側後,然後進入腹部,體內運行的一條是進入到腎、膀胱,再走肺、咽喉、舌;體外運行的一條就沿著任脈的兩邊向上行走,到咽喉下偏外的俞府穴為止。這一條長長的經絡,主要是管理著人體的生長、發育,管理著西醫認為的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孩子的發育不足、成人的早衰、腦子的發育與疾病、女士的婦科病、男士的男科病、頸肩腰腿痛、關節的疼痛等等,都與這一條長長的經絡精氣不足,經脈不太通暢有關。與這條經絡有關的疾病,治療上除了做好食療外,就要學會慢慢疏理這條經絡,疏理的方法與上面介紹第一條經絡的疏理方法是一樣的。例如腎臟有病時,可以在腎經的上下找痛點,找瘀堵的部位進行搓與揉,也可以找腎經的源頭心經、小腸經按揉、拍痧、刮痧,也可以在膀胱經上按揉、刮痧、走罐、拍痧。這一條長長的經絡最適合疏理的就是膀胱經,只要是後背僵硬的,都是這條經絡的精氣不足了,也就是腎氣衰弱了,陽氣不足了,在食療補足能量的前提下,經常疏理膀胱經是非常好的。背部的撞牆就是疏理膀胱經,後背的走罐也是疏理膀胱經,只是後背撞牆可以天天做,每天不要超過半小時,後背的走罐就不能天天做了,可以一、二個月進行一次。第三條: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心包經:這條經的精氣是從由胸開始出發,走到了乳房外側,往上行走後進入手臂內側中間,再走到手掌,分出一支走到了中指的中沖穴,還有一支就走到了無名指,將精氣轉交給了三焦經。心包經的常用穴位有: 曲澤、內關、勞宮穴。三焦經:心包經的精氣傳遞給了三焦經後,從無名指的關沖穴出發,上行與上肢外側中→肩後→側頸→耳→眉梢、目外眥→與膽經匯合。三焦經的常用穴位有:外關膽經:三焦經的精氣在眼睛外側的瞳子髎穴處轉交給了膽經,膽經的精氣繞著耳朵走了一圈後就上頭,再下行至側頸、側腰、肋、下肢外側中,走到腳背分兩支,一支走到了第四腳趾的足竅陰穴止,一支走到了大腳趾,目的是將精氣轉交給肝經。膽經常用穴位有:鳳池、肩井、環跳、陽陵泉、光明、懸鐘、丘墟穴。肝經:膽經的精氣在大腳趾處交給了肝經,從大腳趾內側的大敦穴出發,沿腳背上行至下肢內側前、中,進入生殖器上行入腹部,一支止於乳頭下方的期門穴,一支繼續在體內上行,上頭、上額,與督脈會於巔,還有一支在體內循環→胃、肝、膽→循喉嚨後→目→下頰→環唇→肺。肝經常用的穴位有:太沖、蠡溝、章門這一條長長的經絡,除了有肝膽這兩個臟器以外,還多了兩個沒有與臟器直接相連的經絡:心包經和三焦經。其實這兩條經絡是代表著身體內部大的通道,也可以理解成內臟之間的主幹道,這兩條經絡不通,身體內部的大交通就出現了塞車現象,真箇身體內部都會出現淤堵的情況。梳理這一條長長的經絡,就是為身體這個爐子通爐底,能讓身體內部的能源充分燃燒利用起來。只要是身體內部出現淤堵癥狀時,這一條長長的經絡都要慢慢地疏通,在食療跟上的情況下,最好的疏通方法就是拍打、走罐。三條長經絡在四肢巡行的位置。手臂的內側拇指一側:手太陰肺經(簡稱肺經)中指相通:手厥陰心包經(簡稱心包經)小指一側: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手臂的外側拇指一側:手陽明大腸經(簡稱大腸經)中指相通:手少陽三焦經(簡稱三焦經)小指一側:手太陽小腸經(簡稱小腸經)腿的內側靠外:足太陰脾經(簡稱脾經,小腿以下則居中間)中間: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小腿以下則靠外)靠里:足少陰腎經(簡稱腎經)腿的外側靠上:足陽明胃經(簡稱胃經)中間:足少陽膽經(簡稱膽經)後面:足太陽膀胱經(簡稱膀胱經)按摩時還需注意的事項:1、按摩後療效不好或病症總是反覆的人,一定是身體內的整體溫度低,一定是身體內氣血兩虧。這時就要將重點轉移,以食療補足氣血,然後運用各種方法祛除身體內的寒濕,再配合經絡的疏通,療效才能鞏固、不易複發。2、身體內還有很多部位與經絡圖無關,但按揉後也能起到疏通體內各種管道的作用。如腳底反射區的按摩,便是最近一二十年來比較普及的一種保健、治病方法,簡單易學,只要身體哪裡不舒服,就到腳上去找相應的反射區,按摩後往往也能收到比較明顯的效果。3、還有手部反射區的按摩,第二掌骨全息按摩,耳部的全息按摩,只要對照圖去進行按揉,就有明顯的緩解病痛的效果。


推薦閱讀:

太極的養生作用 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經絡幫您恢復身材
中醫針灸經絡學說介紹
經絡導引法
營衛經絡總論(六)

TAG:身體 | 血管 | 經絡 | 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