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首百年共和之路:理當銘記的經驗與教訓

回首百年共和之路:理當銘記的經驗與教訓2010年12月06日10:32南風窗蕭翰我要評論(17) 字型大小:T|T

[導讀]在這個翻波涌浪的轉型時代,憲政已是必由之路,但如何走上這條道路,應當有一些普世法則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一體遵循。

政治家還是政客:民國以來若干政治人物淺議

百年中國一直缺乏政治家施展舞台的環境。馬克斯·韋伯在《以政治為業》的演講中,提出兩種衡量政治行為的倫理標準,即「恪守信念倫理的行為,即宗教意義上的『基督行公正,讓上帝管結果』,……遵循責任倫理的行為,即必須顧及自己行為的可能後果。」一個真正的政治家當能將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相結合。「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唯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才構成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能夠擔當『政治使命』的人。」

若以此衡量,梁啟超、蔡鍔、宋教仁、鄧演達等都是傑出的政治家,他們既有正確的頭腦,又有鐵肩道義的擔當能力,但是他們卻沒能成功。倒是那些品格卑劣而權欲熏心之人或者丹心一片卻腦子漿糊的人,常常獲得成功。這不能不說是歷史上中國政治生態的一大悲哀。

張季鸞、胡適、傅斯年都是民國時以言論參與政治行動的知識分子,也是書生報國的典範。張季鸞先生作為民國第一時評政論家,保持了「不盲不賣不私不黨」這一獨立議政者的風骨,幾乎後無來者;胡適之先生一直保持中正理性平和的心態對待公共事務,以政府諍友的立場評論時事;1938年,傅斯年先生擔任國民參政員,以憲政程序彈劾行政院長孔祥熙,導致其下台,隨後炮轟孔的繼任者宋子文,亦致其下台。一個國民參政員趕走兩任行政院長,沒有錚錚鐵骨,是不可能的。這些人都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參政的典範。

公民精神的培養:民國的學生運動

1919年的五四運動家喻戶曉,國家有難而遊行示威,是值得鼓勵和讚賞的愛國之舉。

1919年5月4日那天,學生們激憤之際,在不明白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大打出手,火燒民宅。衝進曹宅的學生,連曹汝霖的父親請求他們可以將財物拿走,但不必破壞的話都懶得聽:曹宅在焚毀之前已經被砸得滿目狼藉。他們在痛打章宗祥的時候甚至誤以為他是曹汝霖。雖然出於愛國之心一時激憤可以理解,但不分清紅皂白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北洋時代的學生八面威風,有「丘九」之稱。在女師大風潮中,楊蔭榆校長最初處理晚到生的做法固然過於生硬呆板,但與學生擅自查封辦公室、砸爛窗玻璃、辦公桌的做法性質完全不同。楊蔭榆女士只能到外面租房子辦公,在她請來章士釗解決此事過程中,章士釗作為教育總長,對學生並無過分之處。其後教育司司長劉百昭為護女生斯文,特地從三河找來百名女傭,翻牆入校以制服戾氣十足的女生,也未動用警察。

在這兩起事件中,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可以得出結論,學生有愛國之心,卻也少了愛國的理性。萬事皆有度。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如果出現不合理的公共事務,所需要的是理性守法、有教養的抗議者,而不能動輒打砸搶燒。

如何實現我們的憲政未來

上述簡單的梳理,或許可以從歷史中看到一些至今依然可能有價值的教訓。在這個翻波涌浪的轉型時代,憲政已是必由之路,但如何走上這條道路,應當有一些普世法則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一體遵循。

我以為當有下述:認清天下大勢,順勢者生,逆勢者亡,這是千古不變之定律;改革需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單純的前者可能導致負面結果,單純的後者可能導致機會主義,兩者都對改革無益;遵循人類倫理的底線規則,例如人道主義;政府在大是大非上應當言而有信,政府無信將導致執政艱難,失去公信力的政府是最危險的政府;遵循規則,如果有人破壞正當的規則,應當阻止,並且行動者應當身體力行,以至於「遵循規則,直到受傷」;政治家既要有遠見卓識,又要有政治道德,要有真正的擔當,當代中國就是一個呼喚大政治家的時代,我們不需要政客;知識分子參政議政,要理性、平和、中正,且具悲憫情懷與特立獨行的風骨;社會大眾應當自覺地培養公民精神,而不是在公共事務中不辨是非,打砸搶燒,將公共事務當作狂歡節而淪為暴民。

無論現狀如何,我相信中國的憲政轉型必將成功,我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國人的期待。

  • 1
  • 2
  • 3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推薦閱讀:

    「經驗分享」這樣養墨龜,出來的都是精品
    Alibaba.com RFQ-每月一單經驗分享
    陽宅外部勘察經驗【四】
    在和男生交往中,有哪些建議、經驗或教訓
    【引用】引用 名醫印會河教授抓主症經驗集粹

    TAG:經驗 | 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