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育兒參考

加拿大育兒觀念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52db6010009c2.html 在國外生孩子我已經體會到了不同的生產觀念,而在國外帶孩子的過程也讓我感受到更多的東西文化差異在養育孩子問題上的體現,尤其我在育嬰課上聽到的專家「育嬰指南」更是顛覆了紮根在我頭腦中的傳統理念,例如對於孩子哭鬧、啃手指、吃輔食以及用不用安撫奶嘴等等問題,加拿大育兒專家所給出的答案往往讓我目瞪口呆,而驚訝之後仔細想想,似乎又有那麼些道理……孩子哭鬧,抱還是不抱? 從月子里開始,ALEX就經常無故哭鬧,我所謂的無故是指既不是要換尿布,也不是餓了或者哪兒不舒服,純粹就是要人抱。因為我住的公寓是和別人合租的,怕孩子哭聲吵到人家,所以ALEX一哭基本上就把他抱起來,這個壞習慣從此一直延續下去,把我和妹妹兩人累得夠嗆,照國內的說法,這孩子整個成了一個「粘手貨」,也就是說得時刻粘在大人手上的。 ALEX兩個月的時候,舅舅來看他,說我們把他寵壞了,從一開始就抱慣了,從此就知道只要哭就有人抱。國內的朋友也都這麼說,而且很多媽媽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我,說孩子抱慣了,以後做媽的有的罪受呢。說實話,我也曾考慮過狠狠心不抱他,有幾次乘著家裡沒人,我和妹妹任由他在那裡窮吼,就是不理他,看他哭得眼淚汪汪的,真是很可憐,但我們就是狠下心腸,哭了足足有半個小時,才抱起來哄哄。沒辦法,兒子這十三四斤的重傢伙,我是越來越抱不動了。但就在我想繼續實施「斷抱」的計劃的時候,我所上的育兒班的老師告訴我,「寶寶在一歲以內如果哭鬧,家長就應該去抱他。」 按照老師的說法,寶寶哭鬧是一種呼喚的表達,比如他要你去換尿布了,或者要你餵奶了,又或者他只是要你關注他,如果寶寶長時間哭鬧而沒人理他,那會怎麼樣?專家曾經做過調查,發現哭鬧沒人抱的孩子在長大後性格上通常會比較孤僻,不夠關心人,這和他們嬰兒時期的經歷有關。老師還跟我說,「試想一下,如果你一直在喊某個人,而那人就是不理你,那你會怎樣,肯定很氣憤,寶寶不也一樣嗎?」 當然,老師也指出,一歲以內寶寶的哭鬧應該區別與大一點的寶寶那種任性的哭鬧,「我們有時會碰到孩子因為沒有拿到玩具,或是硬要出去玩,而和父母哭鬧,那這是父母就沒有必要老是去哄他抱他,這和小寶寶的需要關懷的哭鬧是區別的。」 在發給媽媽的育嬰指南上有以寶寶口吻寫的這麼一句話,「當我哭鬧的時候請來抱我吧,你不會把我寵壞的!」安撫奶嘴,用還是不用? 以前在電視里經常看到,老外的孩子老大不小了嘴裡還叼個奶嘴,覺得挺不可思議的,如今到了國外發現,在街上看到的凡是坐推車裡的孩子幾乎沒有不用奶嘴的,原來奶嘴是起到一個安撫的作用,在英語里安撫奶嘴就叫「PACIFIER」,能讓孩子平靜下來的東西。在加拿大安撫奶嘴已經有幾十年的使用歷史了,所以這裡的媽媽沒有不用安撫奶嘴的,在嬰兒用品店,從滿月到3、4歲各個階段都有不同尺寸的安撫奶嘴,而且式樣、顏色都很多,還有夜光的等等,隨你挑選。 在ALEX滿月了以後,我也給他買了兩個安撫奶嘴,主要是為了他晚上睡覺用,因為兒子晚上入睡很困難,經常抱在手上幾個小時也不能完全入睡。但用了安撫奶嘴後,他睡覺平靜好多,自己咂吧咂吧就睡過去了,睡著了自己又把奶嘴吐出來,一下子讓我省了不少力氣,有時兒子哭鬧我又沒力氣抱他,奶嘴一上他就安靜了,所以我和妹妹都稱之為「神奇的奶嘴」。 不過在用不用安撫奶嘴的問題上,老爸老媽一直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把安撫奶嘴「堵」孩子的嘴是一種偷懶省事的做法,老媽在視頻里看了都說我太殘酷,任我跟他們解釋也沒有用。 確實,多數的中國媽媽似乎還不能接受安撫奶嘴,部分醫生認為安撫奶嘴的使用會影響寶寶今後牙齒的發育,我特意在網上查詢了很多資料,發現到現在為止國內對安撫奶嘴的態度還是褒貶不一。有專家認為給孩子套上奶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當然,我承認不分情況寶寶一哭鬧就套上奶嘴確實有些不負責任,因為也許寶寶是餓了,或是尿了,甚至哪兒不舒服了,我自己就有一兩次,寶寶半夜餓了哭,而我當時太累了,誤以為才餵過,沒仔細想就給他奶嘴嚼,等清醒了才發覺自己真是對不起孩子。 但是話說回來,安撫奶嘴還是幫了我很大的忙,除了寶寶能按時睡覺,出去辦事寶寶哭鬧也有了急救的辦法,不用把寶寶從車裡抱起來,安撫奶嘴也成了我出門不能少的「武器」。而自從有了兩次「失誤」的教訓以後,我在用奶嘴的時候也更謹慎了,只有在排斥其他可能之後才給寶寶用。我的計劃是,等寶寶差不多開始長牙了,就開始給他「戒奶嘴」。6個月內不能吃輔食? 什麼時候給寶寶吃輔食似乎一直都沒有定論,我印象中國內的孩子基本上3個月以後就開始添加輔食,有從喝粥開始的,也有從米糊開始的,有的孩子甚至3、4個月就已經「開葷」了,大人在飯桌上吃什麼,筷子蘸蘸就伸到孩子嘴裡了! 在加拿大,這裡的專家一致認為寶寶在6個月之內都應該「純母乳」餵養,所謂的「純母乳」甚至連水和果汁都不加。我在上營養課的時候,聽專家這樣解釋「純母乳」餵養,他們認為母乳對寶寶來說是最有營養的食物,寶寶在6個月以內腸胃還沒有發育完全,不能消化奶水以外的東西,所以不宜添加輔食。而至於為什麼連水都不能喝,是因為母乳中已經含有了充分的水,如果另外喝水,必然影響寶寶的食慾,寶寶的胃就那麼大,喝了水就喝不下奶,從而影響寶寶營養的攝入。 聽起來,「純母乳」餵養是挺有道理的,但對於中國媽媽來說卻不容易做到。兒子不到3個月的時候,我有一次發燒病了2天,奶水不能喝,我就買了米糊給兒子吃,小傢伙還挺適應的,後來去上育兒課時,其他媽媽聽說我給2個月的寶寶吃米糊都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因為她們覺得孩子幼小的腸胃根本消化不了固體的東西,實在不行也應該給孩子餵奶粉喝。在聽了專家勸告後,我立即停止了給兒子喂米糊,反正奶水足夠,我想著怎麼也試試半年母乳餵養吧!但試想,如果在國內,產假只有4個月,你想母乳餵養也喂不了啊!孩子啃手指竟然是好事? 記得小的時候,我只要一把手指頭伸到嘴裡,就會被我爸媽罵,印象中喜歡啃手指頭的孩子都是「沒教養」的。只是,在加拿大,這裡的專家竟然說,「孩子啃手指不用急著糾正,啃手指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上育兒課的時候,我經常看到隔壁比較大的寶寶兩個小手塞在嘴裡,啃地津津有味,咂吧咂吧地聲音老遠就能聽到,開始時我覺得很奇怪,怎麼當媽的看在眼裡也不管管,任憑孩子啃,手指這麼臟,細菌全進孩子肚子了!後來我發現,這裡的媽媽幾乎都放任孩子啃手指,啃玩具也是一樣,任由孩子啃去,怎麼回事? 後來,在自由討論的時候我向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結果老師竟然回答我「孩子啃手指其實是件好事」。她說孩子啃手指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那麼小的寶寶什麼都沒有接觸過,他們通過啃手指來感覺什麼是「硬」,什麼是「軟」,什麼疼,什麼不疼,太早干涉他們其實是阻斷了他們認識世界的途徑。當然,由於手指上確實會有細菌,專家建議媽媽經常給孩子洗洗手,如果孩子喜歡啃玩具,那麼也最好給玩具消毒,聽起來,這似乎也是種變通的辦法。 而至於很多中國媽媽認為孩子肯手指會養成不好的習慣,老師笑著回答我,「你見過有大人現在還啃手指的?」

看加拿大教育——孩子在關愛中健康成長http://qkzz.net/magazine/1004-3039/2007/06/875933.htm  加拿大人的教育觀念是,一切從幼兒抓起。法律、交通規則、生態環境、清潔衛生、服務奉獻、創造發明等精神文明意識都是從幼兒期給以滲透。  初到加拿大  去年,我到加拿大幫女兒帶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加拿大人在育兒方面與我們國人的不同。可以說,加拿大人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充滿了一個「愛」字。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從不對孩子訓斥、吼叫,更不興打罵,而是以培養孩子的個性為己任,讓孩子自由地成長。這與我們國人「嚴格管理」的教育方式相比有著截然的不同。  我到加拿大多倫多的第二天,女婿開車把我送到幼兒園參觀,由於他忙於工作,就把接送和照料孫子的任務交給了我。從此,我與孫子相伴為伍。自然,我去幼兒園的次數多了起來。  幼兒園實施的是現代化教學,電視、錄像、鋼琴、電子琴等教具十分齊全。室內室外還備有多種體育器械,供孩子們玩樂和鍛煉身體。幼兒園擁有多部專車,按時接送孩子,而且時間異常準確。  教師素質高  幼兒園的教師素質很高,既受過高等教育,又受過幼兒教育的專門訓練,她們像母親一樣熱愛孩子,早上老師們在幼兒園外排隊迎接孩子們的到來:下午放學時,老師們又排隊歡送孩子們回家。幼兒園還實行一月兩次的家訪,每次到我家走訪的老師,總是把我孫子誇獎一番。也許加拿大人喜歡鼓勵式教育,家訪使大人、孩子個個喜在眉梢,笑在心頭。  周末,老師布置孩子們畫畫或製作工藝品,畫什麼、製作什麼,怎樣畫、怎樣製作,老師都不作具體布置,目的是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想像力,更不允許家長包辦代替。但是,孩子所需要的材料,家長一定要滿足。的確,我孫子製作的飛機、輪船、火車、汽車、別墅、鳥等工藝品,件件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加拿大幼兒園對孩子的身體更是愛護有加。一天,我孫子從溫暖的幼兒園的室內到室外玩冰雪,著了一點涼,流了一點清鼻涕,兩位老師立即把他送到醫院看醫生。服藥後,老師又開車把他送回家,並囑咐我按時給孫子服藥。老師離開後,我安排孫子卧床休息,但他說什麼也不肯,我摸他的頭並不發燒,再看他的臉,清鼻涕也未流,連個噴嚏也未打,我觀察的確沒有什麼大事,也就由他去了。看著孫子在家玩得很帶勁的樣子,我想,加拿大人不亞於中國的父母,拿孩子當掌上明珠。  我孫子生性好動,喜歡玩雪玩冰玩水,常常把鞋襪打得透濕,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把園裡備用的衣服為他換上,又將打濕的衣服洗凈烘乾,他總是穿著乾乾淨淨的衣服回家。一天,我在家看電視著了迷,竟然忘記按時去接孫子,司機牽著孫子的手送到我家,親自交給我,使我非常感動.我連連說:「謝謝!」孫子把我的話翻譯給她聽,她卻說:「不謝,不謝。」  老師們個個都是辛勤的園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認真細緻地教學,還把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玩,安排得井井有條,有的孩子把大便拉在褲子里了,老師們就趕緊為他洗屁股洗衣服;有的孩子互相逗鬧哭了,老師就馬上抱起孩子安慰勸解一番,直到孩子們平靜為止。  務實的關愛教育  我孫子從幼兒園回家,總是把老師講的課講給我聽,而且打著手勢給我表演。使我從中體會到加拿大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務實教育。加拿大人的教育觀念是,一切從幼兒抓起。文化科學知識、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都從幼兒抓起。法律、交通規則、生態環境、清潔衛生、服務奉獻、創造發明等精神文明意識都是從幼兒期給以滲透。  在老師的教育下,我孫子的頭腦中就有了法律意識,他懂得砸他人的門窗,亂砍樹木,毀壞花草,行人進入封閉的高速公路,捕捉禽獸等都是違法的。在幼兒園,他積极參加保護一草一木的活動;即使鴿子歇在他頭上,跳到臂上爭奪他手中的食物,他也不打鴿子。他懂得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道理,穿越馬路時,他走人行道,會看顯示器,紅燈停,綠燈行。他講究衛生,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果皮、紙屑等都丟在垃圾箱內。  孫子小小的年紀,在幼小的心靈上孕育萌生出服務思想和美好的愛心,他說長大了要當志願者,要為大眾服務。在聖誕節,他學著大人為窮人獻愛心,從他的零花錢中掏出10加元捐獻給窮人。在幼兒園和家中對來往的客人,講文明禮貌,積極熱情接待客人。  孫子在幼兒園還廣交朋友,他和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特別是和一位殘疾同學結成手拉手一幫一的好朋友,孫子除了在幼兒園幫助和料理這位同學的生活外,在節假日還讓他爸爸開車送他去這位同學家玩,或者由他爸爸開車把這位小朋友接到我們家中做客……小朋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親熱極了。  我深深感到,我的孫子在加拿大幼兒園學了不少東西,使他德智體諸方面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為他今後人生的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由衷欽佩加拿大幼兒教育和感謝孫子幼兒園老師的同時,我想,中國的幼兒教育是否也應該從他們的關愛教育中汲取點什麼呢?

加拿大育兒:向6種媽媽說不  導讀:加拿大的兒童教育專家,對120餘所幼兒園、2000餘名不同年齡的兒童作了一次專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6種媽媽不受孩子們的歡迎。  加拿大的兒童教育專家,對120餘所幼兒園、2000餘名不同年齡的兒童作了一次專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6種媽媽不受孩子們的歡迎。  只想著爸爸的媽媽  儘管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孩子對母親的愛卻可能帶有種種「私心雜念」。要知道,幼年期的兒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會把母親視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許自己以外的人、甚至爸爸「分享」。在這種情況下,媽媽理應有意識地向孩子作出種種表現或暗示,讓他增加「媽媽確實最愛他」的自信。同時爸爸也應大度地退出媽媽視線的焦點,以便讓寶寶更有安全感。不好玩的媽媽孩子大多活蹦亂跳,愛好廣泛。  這是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然。他們想從自己最親近的媽媽那裡模仿、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更希望能和媽媽擁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但如果媽媽對孩子的愛好一竅不通,而且總是一問三不知,甚至不以為然,孩子自然會感到失望、沮喪。同時也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負面影響。  太胖的媽媽  兒童比成人更看重一個人的外表,對自己最親愛的媽媽自然更是如此。  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過於肥胖的媽媽最好還是注意節食、運動和減肥,並適當關注自己的衣著服飾。  過於嚴厲的媽媽  嚴格要求並不是什麼壞事,但凡事都有個「度」。實際上,老說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母親大多屬於完美主義者。她們批評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還沒有儘力呢。  而家長的完美主義對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漸漸剝奪了他們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從心理上不斷地作出自我肯定,來獲取前進中必不可少的原動力。特別對原本就較自卑的孩子來說,要擺脫自卑的陰影,並樹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無疑更為重要。  不尊重孩子朋友的媽媽  孩子的心靈尚未遭到世俗或偏見的污染,比成年人要透明乾淨得多。故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媽媽作為孩子步入社會的最早的引路人,在孩子面前務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知道,尊重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意味著對孩子的尊重。  說到做不到的媽媽  說到底,「說到做不到」的媽媽缺失的就是誠信。誠實守信,不僅是一種公認的美德,更是一種可貴的素質。孩子接受的或有形或無形的「誠信教育」,往往始於牙牙學語時,並且貫穿於整個童年時期。故在孩子剛剛懂事起就理應幫助他們在心中樹立起「以誠信為本」。而屢屢「說得到做不到」的媽媽,為孩子提供的恰恰是反面教材,起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加拿大專家學者提出早期幼兒教育新模式(加拿大楓葉家園中文網)近幾年來,加拿大的兒童專家重視早期育兒模式研究,從大教育觀出發,提出若干模式供幼兒園實驗。以下是其中的三種模式:   一、互動中學   Dixion教授認為,北美的早期育兒模式應該關注個體學習、玩伴遊戲和小組項目,強調幼兒通過與環境互動獲取各種感性的直接的經驗,並通過主動的探索活動得到發展,而不是教師通過「說課」使幼兒發展。  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應該創設環境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獲得經驗,從而以他們自己的眼光來理解有關的知識(儘管幼兒的理解有可能是錯的)。Wayne指出:「成人追求結果,而孩子追求的是理解」。Karen博士也指出:「我們不能因為要求孩子必須記住一些事實知識而剝奪他們探索事物的興趣與執著」。   早期幼兒教育的觀念是使每個幼兒往前進,在每個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而不是一刀切。教師更多的是發現每個幼兒的興趣,提供他們探索的環境和教育材料,使幼兒擁有更多的自信心。  二、選擇中學   專家主張,早期幼兒教育模式既適宜幼兒個體的發展,又適宜幼兒年齡的發展。幼兒來到幼兒園可以自己選擇活動區,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材料。Nerren說:「選擇中學」模式的特點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提供選擇,而不是根據教師的需要。   某幼兒園某班的一角,布置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作品,冠名為「春桃的一家」。原來班上有個中國小女孩名字叫春桃,不會說英語,只會講漢語,不合群。於是教師特意認真地學習中文,為春桃布置了許多與中國有關的圖片,以減少春桃的壓力,使她在熟悉的環境中成長起來。這就是關注個體發展的典型例子。   三、研究中學   兒童形成研究小組,在一個工作坊里,共同對某一個感興趣的問題開展研究與探索,這是早期幼兒教育的又一重要模式。例如,教師經常做的工作是激發幼兒的探索欲,對事物的好奇心。Dobbie說,我們不怕孩子犯錯,相反還鼓勵幼兒多碰到問題,多走些彎路,多犯些錯誤,經常做錯事的孩子,他們能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師對孩子的錯誤,採取的是理解和鼓勵繼續探索的態度,這樣孩子就越發有探索的願望,他們也就因為多次的不成功而失去信心。

加拿大幼兒園的自由與自信 沐 崗http://qkzz.net/magazine/1004-3039/2007/01/876040.htm  這裡的老師沒有「權威」  我最初把兒子龍龍送進加拿大的一所幼兒園時,很驚奇於孩子們對老師直呼其名。這裡的老師看上去沒有「權威」的感覺,他們以一種很平等、隨意的態度與孩子們相處。  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原則。比如在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方面,他們通常一絲不苟。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提示和輔導外,老師決不會包辦代替。比如說每天午餐時,這些三四歲的孩子從取來午餐到飯後整理自己的午餐用具,全部都自己完成。老師只是關注,而不會幹預,除非個別孩子遇到了特殊問題。  龍龍入園的第二個星期快結束時,園裡的菠拉老師告訴我,龍龍在午餐上已學會了自理。這讓我感到十分驚奇。  因為當時龍龍的英文程度基本上還是一張白紙,而且過去吃飯時常邊吃邊玩,時不時還要人喂上幾口。我在驚奇之外很佩服老師們的耐心和努力。  自那以後,龍龍不僅在很多事情上逐漸學會了自理,甚至還在幼兒園的諸如「母親節幫媽媽做十件事」等活動的帶動下學做一些簡單家務。菠拉老師說:我們得相信孩子們的能力,他們只是需要機會鍛煉而已。幼兒園確實是在抓住每一個時機來讓孩子們得到鍛煉。像每天孩子們回家之前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整理教室,把玩具放回原處。這時候,老師們總是大聲地讚揚做得好的孩子,家長們也會在一旁很高興地給自己的孩子口頭上的鼓勵,沒有人怕孩子累著而上前幫忙。其實,與其說他們是有意這樣做,倒不如說鼓勵孩子自理自立,培養頑強性格的理念早已在西方深入人心。人們認為這是在培養令孩子終生受益的必要生存前提,何樂而不為呢?  尊重孩子的個性成長  在龍龍的幼兒園裡,菠拉老師講故事的繪聲繪色堪稱一流,再平常的故事到了菠拉老師的口中也顯得格外生動。這個時候總會有七八個孩子圍在她的腳邊,瞪大了眼睛唯恐漏掉一字一句。但是我也總會看到還有一些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比如龍龍最要好的朋友,那個淡黃色頭髮藍眼睛的小布蘭登常喜歡在一邊玩火車;有些女孩在忙著為她們的娃娃布置房間。  菠拉老師從不會強迫孩子們放棄自己的興趣回到她身邊。相反幼兒園還儘可能多地設計出各種小空間讓孩子們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比如教室的一角總會有畫架和顏料供喜歡畫畫的孩子信手塗上幾筆,老師也會細心地為「小畫家」註上姓名,以便帶回家展示給家長。幼兒園還專門把一個小房間布置成太空船的樣子,定做了道具太空服,讓喜歡「太空遨遊」的小探險家們享受一番樂趣。此外,教室里的各種兒童樂器、玩具都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同的快樂。老師們把這些理解為尊重孩子的個性成長。  他們認為,孩子無論多麼幼小都始終是一個獨立的人,老師和父母的尊重對孩子日後獨立性格的形成大有好處。  實際上,幼兒園從來都沒有把孩子們囿於園裡的狹小天地。孩子們經常被帶到公園、植物園、科技館、水族館等去接觸自然親近動物體驗科學,既擴大了視野,也在觀念上增加了積極因素。每到這個時候,小傢伙們穿上寫有幼兒園名字的鮮艷的馬甲,一個個興奮得要命,而老師們也不會忘記攝下一些有趣的鏡頭帶回來與家長分享。去年萬聖節前孩子們去農場摘南瓜的照片有趣極了,龍龍和布蘭登一起坐在農民的卡車上,每人懷抱一個大南瓜的樣子讓我每次翻看都忍俊不禁。沒有被強迫的壓力和無奈,這裡的孩子很多都顯得自信而自立,喜歡與大人討論問題,能夠從容不迫地與人交涉解決麻煩。  應該說東西方的教育方式各有所長,因為兩種方式之下都在人才輩出。但西方的孩子被賦予了更大的張揚個性的空間,享受了更多成長中的快樂。    秘魯對孩子的感性教育 江中峰  尊重幼兒人格  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責孩子,但是在秘魯,大部分父母總是先問孩子當時的想法,對孩子就像對大人一樣。當聽完孩子講的事情經過,父母才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一個互相信賴的關係。接下來即使是父母指責孩子,孩子也會認識到自己做錯了。  對剛過一周歲的孩子,他們也採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秘魯家長很善於通過對話使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然後主動地去做。他們從來不逼孩子做這個做那個,或者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這意味著他們把孩子當做是一個完整的人。  培養孩子個性  秘魯的父母們認為,讓孩子明白自我獨立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這是人性教育的基礎。如果家裡有客人,孩子都要回到自己房間。他們清楚地知道那是自己的空間,在自己的空間里自己是自由的。他們怎麼裝飾自己的房間,怎麼玩,都是自己說了算。這是為了培養他們的自由和個性。  家長還經常和孩子一起去旅行,通過對文化藝術的親身體驗來感受生活。遇到困難的情況,他們不是無條件地為孩子排除困難,而是讓孩子們自己面對困難,想辦法自己解決,從而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和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意感性教育  秘魯幼兒園全部課程的80%以上都和美術教育有關。不僅如此,在一般人的家庭里,比起其他的玩具更多的是手工製作用的材料。為了使孩子們隨手就可以畫畫,牆上貼有很多可以繪畫的紙張或者是在家裡到處都是繪畫用的工具。秘魯的孩子們對建築物或者是對音樂和美術的認識相比起其他國家的孩子更早熟,他們看見一幅畫,就能談到其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能夠說出對畫的感想。  幼兒園還很重視培養孩子們的創意。他們重視培養孩子把感覺到的和看到過的表現出來的能力。他們更重視參觀和旅行之後的活動。在音樂等其他的科目中,也儘可能地使孩子們通過聯想找到感覺,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培養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

加拿大兒童規則教育http://www.chinababy.org.cn/article_view1.asp?id=3675 遠赴加拿大為期兩個月的學習培訓,使我對中國之外的學前教育發展現狀有了親身的體驗。所到學校給我的感覺都是那樣的安靜有序,這促使我去關注加拿大幼兒園管理的奧秘。結果我發現,加拿大在倡導幼兒自主學習和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並將規則教育視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加拿大兒童規則教育概述  1.從小培養兒童的規則意識  一天,我走進了三年級的課堂,教師正在組織幼兒進行體育遊戲活動。我發現,在每一個體育遊戲開始之前,孩子們都要圍成一個圈坐在教師周圍,聽教師講解遊戲規則,有時教師還會站起來進行示範,完了以後才讓孩子們開始遊戲。在遊戲中,我發現所有的孩子都能按照教師講的規則進行遊戲。帶著一份好奇我與教師進行了交流,教師告訴我,在加拿大非常重視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學校都有一整套詳細的規則要求。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學會傾聽、學會排隊、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的規則。我在Kindergarten的教室里也發現,遊戲活動結束後,每一個孩子都會自己去洗手,然後拿出自帶的小點心安靜地吃著,孩子不會發出任何聲音去影響別人。  2.隨處感受到規則的要求  如何去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這是我最想了解的問題。在考察中,我發現在他們的教室里、走廊上隨處貼著有關的規則和要求,其表述方式非常人性化,如在一個一年級教室門口就貼著這樣一句話:「仔細聽你就會明白,認真看你就會了解,大膽講你就會交朋友,你將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的每一個班級里都貼著對學生的規範要求,在電腦房的牆上貼著有關如何使用電腦的圖片。這些規則和要求都非常具體,操作性強。通過環境渲染讓孩子隨時都能有所感受,同時在活動中,教師又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和語言去鼓勵孩子自覺遵守規則和要求。  3.讓規則物化為具體行為  在加拿大,我們參加了一次初中學生的開學典禮。記得當時校長對學生們說:「如果你想抽煙,沒有人可以壓制你,但是抽煙可能對人體有害,如果你一定要做,那麼你要知道在公共場合、在學校內是不可以抽的,你必須在規定的地方抽煙」。加拿大的孩子16歲就可以拿到駕駛執照,在對孩子進行安全駕駛教育時,教師請來了因酒後駕駛而造成終身殘疾的人現身說法,讓學生親身體驗不遵守規則的危害性。kindergarten的孩子做完活動後離開教室,教師要求孩子排隊,可有部分孩子仍在吵鬧,教師就輕聲地對孩子們說:「現在教室里有許多好吃的東西,我們做小花貓輕輕走,一起去看看是什麼好嗎?」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安靜了下來,這時教師才帶孩子離開。與校長交流時我們詢問:學校里有沒有影響班級學習的學生?如果有那怎麼辦?校長回答說:「當然有啊,如何他影響其他人上課,就請他到高年級教室去聽課,看看別人是怎麼上課的,或者說找他出來談話,讓他明白你的行為已影響到他人」。這些事例生動地說明了加拿大對兒童進行規則教育時,很少說教,而是注重孩子的親身體驗,關注孩子的行為結果。

加拿大的小學一般只有上午有課鳴星育兒網 http://talent.mxabc.com/haiwai/200612/50345.shtml 加拿大的小學一般只有上午有課,下午則由父母安排孩子上興趣培訓班。作為新移民,葉榛奇的父母工作很忙,下午通常由爺爺帶他到鎮上最大的綜合圖書館去,閱讀自己喜愛的圖書或參加各種免費的培訓講座。  那兒的圖書館,不僅有為兒童專設的「兒童(兒童食品)館」,配有數萬冊的插畫圖書、音畫圖書和立體標本圖書,還不定期地為小讀者舉辦各種有趣的講座,如陶藝捏塑、立體拼圖、賽車船模組裝、幻想畫創作等,老師由義工擔當,不只學費全免,連上課時所用的材料都由老師提供。在圖書館裡浸泡久了,9歲的葉榛奇有了一個新想法:我也想當義工,為大家服務。他們接不接受小朋友當義工呢?  爺爺一問,只要孩子年滿5周歲,就可以在圖書館申請當義工。英文水平不過關的,可幫助「兒童館」更小的孩子整理玩具和圖書,引導他們上洗手間等。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則會在父母的幫助下,為兒童館的圖書編寫母語與英文對照的「檢索目錄」。這些年,加拿大已成為亞洲人技術移民的首選之地,圖書館的雙語檢索資源明顯不足。葉榛奇就為兒童館新購入的1000多冊圖書做了一個中英互譯的補充名錄,為此館長還特別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表彰他為圖書館所做的貢獻。  不久,葉榛奇又加入了圖書館組織的「業餘朗誦小隊」。原來,加拿大的公益性圖書館還有針對高齡讀者的一項特殊服務:館方定期送書去老年公寓,為老人送上「精神食糧」。由兒童義工組成的「業餘朗誦小隊」,為老人帶去了歡聲笑語,讓他們重新體感到社會的溫暖。  參加這項組織的孩子,年齡通常在8~12歲之間,除了為孤獨的老人們朗讀書刊外,還為老人們表演小魔術、小話劇和歌舞等節目。許多移民的孩子還會帶來展示自己國家人文特色的圖書和禮物。看!來自山東的葉榛奇,就帶來了沂蒙剪紙、走馬燈和一個摺疊式臉譜風箏,引起了老人們的濃厚興趣。  孩子也能當義工,是加拿大的一個傳統,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回饋社會的習慣。「慈善不是富人的事,也不是閑人的事,慈善是每個人的事」,這是加拿大社會形成的一個共識。加拿大的父母們普遍認為,孩子從小有當義工的經歷,會為他們的成長帶來許多的好處:  ?凡事懂得為他人著想,不那麼「自我中心」;  ?關注弱勢群體,分析事物有全局觀念;  ?樂觀向上,因為「殘疾人和老人都能快樂地跳舞和歌唱,一個孩子有什麼理由悲觀失望」。  另外,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做一次義工產生的正面心理效應,抵得上孩子長大後看8次心理醫生。  據葉榛奇的爺爺反映,葉榛奇成為「小義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他以往的思維常常是,「為什麼沒人來幫我?我為什麼不是最得寵的那個?」現在他的思維變成了:「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我可以幫助你嗎?」

加拿大高中教育感悟http://www.12edu.cn/hfm/hzxs/200809/208052.shtml移民加拿大五年多來,陪女兒讀書是我的主要生活內容。通過陪讀,使我對加拿大高中教育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感到,加拿大的高中教育,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法,都體現了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孩子對學習和學校的生活充滿渴望,感到充滿樂趣。  加拿大的高中採取學分制,每門課一個學分,修滿30分即可畢業。30分中,有16分是必修課,其中包括英文,數學,自然科學,歷史,地理,體育,藝術,家政,法語,基礎電腦應用等;其餘的14個學分,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未來的發展設想進行選課。在選修課中,有五個系列的課程,學生以一個系列為側重點,由低向高選修上去。  五種選修課程系列為:商科系列:包括統計、會計、各種商業法律法規、消費學、生產力布局學等;自然科學系列: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高等數學各個分支、電腦高級語言等;藝術系列:包括戲劇、繪畫、攝影、各種美術設計等;技術系列:包括電工、木工、管工、汽車修理、房屋修繕等;社會科學系列:包括各歷史學科分支、社會學、人類學、人文學等。另外還專門開設駕駛課程,以便讓16歲以上的學生儘快取得駕照。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學生從9-10年級 (14-15歲) 起就開始考慮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開始側重選修與這一方向有關的課程,並根據自己的興趣在這一領域裡進行一些深入的研究。所以,加拿大的高中畢業生儘管在數理化總的方面不如中國學生學的深,但在某一領域的知識和參與能力卻非常強。這種課程設置使加拿大的高中畢業生適應社會的多種需求,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將來可能成為政治家、科學家、工程師、工商管理人員、醫生、律師、教師等,而那些不能進入大學甚至不想上大學的學生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憑著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會上自立。加拿大的高中教育不僅在課程設置上有上述特點,而且教學方法上也有其獨到之處。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力教起。例如,家政課是一門必修課,其內容包括烹調、縫紉、家用電器的使用和簡單維護,房屋的簡單修繕,如何做父母及餵養小孩等,而且每項內容都配之以實踐:學校有專用的廚房讓學生們實踐做飯,有縫紉機供學生們做自己設計的衣服,有車間共學生們做木工活,還有專門設計好帶電腦程序的假娃娃供學生們帶回家裡」餵養」 ,老師根據電腦記錄給分,老師還專門帶學生去附近的幼兒園實踐如何帶弟弟妹妹。再如,學校專門為學商科課程的學生開了一個小賣部,只在學校內部營業,經營管理和日常運作全部由這些學生負責。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參與意識是其教學方法的另一個特點。老師講課並不面面俱到,而是提倡學生自學和思考。有時老師專門安排一兩個自學單元,讓學生自學後,選一個重點給全班講出來或提交讀書報告。這幾年來,我女兒不知寫了多少讀書報告,每一次都要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大量資料,有些讀書報告還要求圖文並茂,所有報告後面都必須附上參考書目錄和引文出處,而且要列印得乾乾淨淨,裝訂得整整齊齊,才能交給老師,儼然像中國大學生或研究生提交的論文。考試也不只要求死記硬背,很大部分內容要求學生的獨立思考。例如,我女兒上10年級的地理課考試,老師出的題目為:在某個社區擬建一個超級市場,老師給出了這個社區的基本狀況,如地理位置、人口及結構、收入水平、交通環境、超市的規模等,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建超市是否可行的結論。而且,答案也不要求與老師的看法一致,只要自圓其說即可。當時我感到,這種題目在中國的學校,只有大學學城市地理的學生才會遇到。儘管對於10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題目比較難,他們不可能分析得很透徹全面,但畢竟是一次很好的實踐。又如,一次我女兒美術課的期末考試是,老師給出幾個主題,學生們任選一個主題,設計一張加拿大郵票並附設計說明。電腦課的期末考試是用所學的語言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遊戲軟體,我女兒為設計這個軟體,熬了好幾個通宵,不僅一句怨言也沒有,而且還其樂無窮。她經常跟我說,」上學太有意思了,每天都很 EXCITING(振奮) 」 。孩子有這樣的心境面對學校和學習,她能學不好嗎?加拿大的學校還注重培養學生與他人的合作協調能力,鼓勵學生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從小在加拿大上學的孩子對PROJECT(課題) 和PRESENTATION(演示) 這兩個詞都不陌生。PROJECT大都需要和幾個同伴一起完成,根據老師的題目,大家商量對策,分頭準備,然後一起動手寫,或畫,最後在班上宣講或表演出來,也就是PRESENTATION 出來。幾乎每一門課都有這樣的教學環節。學生們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不僅鍛煉了與他人的合作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還享受著思考與創作的樂趣。例如,我女兒選的戲劇課,高年級期末考試是和幾個同學一起寫一個劇本並把它表演出來,從寫作到表演,從服裝、道具到音樂、燈光,全由他們自己解決,為了得到好成績和與其他小組競爭,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的工作,積極地出謀劃策,這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當時我就想,這對他們將來走上社會與他人一起配合工作是一種多麼好的體驗和鍛煉埃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他們的考試製度。加拿大高中的期末考試並不可怕,因為期末考試僅佔總成績的25%,其餘的75%由平時的每一次作業,每一個小測驗,每一項PROJECT和PRESENTATION以及課堂上的參與意識、出勤等因素綜合組成。總之,一門課要想得到好成績,就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就要積極地參與。上大學也沒有類似中國的」高考」 ,而是以高中最後一年6門課的平均分去申請。但如果一個學生歷年來經常參加學校和社區的活動,或做志願者,或有一些工作經驗,即使平均分低一些,大學也願意優先錄取這樣的學生,因為加拿大的大學也不願意培養那些只會讀書,高分低能的「書蟲」 。這裡的人們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從各個方面表現出來,而只會讀書的人並不一定能夠適應社會。同時,學校也為學生早日適應社會,提高各種能力提供了許多條件。在加拿大,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在學校參加各種社團組織和活動,或去社區做志願者,以鍛煉他們的各種能力。例如,學校有數學俱樂部,科學俱樂部,戲劇俱樂部,足球隊,冰球隊,小樂隊等等,社區圖書館、敬老院、活動中心等機構都歡迎高中生去那裡做志願者,有些機構還為長期在那裡做志願者的學生提供上大學的獎學金。我女兒從13歲到了這裡,一直參加學校的話劇俱樂部,一連五年,年年在學校的戲劇節演出。從排練到演出,所有的演員,工作人員,舞台監督,布景,化妝,燈光、音樂,道具等工作全部由學生承擔,老師只負責指導,這是一個涉及幾十人的大 PROJECT。通過參加這項社會活動,她不僅很快提高了英語水平,彌補了其英語的先天不足,增強了自信心,鍛煉了她的組織能力和與別人的協調配合能力,而且通過在話劇俱樂部里和當地孩子的接觸,更多地了解了這個社會的風俗、文化,為其將來走入這個社會做了準備。


推薦閱讀:

「加拿大簽證不審直接給」,能別這麼聳人聽聞么?
世貿通解讀:加拿大曼省投資移民項目為何如此受人青睞?
如何在多倫多大學 滑鐵盧大學 Mcgill 以及港大的建築本科之間選擇?
加拿大聯邦移民EE快速通道,省EE,省提名的區別和聯繫
移民加拿大 不等於移民天堂 -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

TAG:育兒 | 加拿大 |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