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主席和兩彈一星 (三)作者:彭繼超

原子彈既然是嚇人的,就早響 正當中國一步步邁進核門檻的時候,1963年7月,美、英、蘇三國在莫斯科簽訂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企圖綁住中國人民的手腳。赫魯曉夫斷言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一時間,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中蘇公開論戰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對這一事件,毛澤東1965年在《念奴嬌 鳥兒問答》詞中寫道:「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不許放屁,試看天地反覆。」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兩極格局正演變為多極世界。中美關係大為改善,蘇聯早已解體;從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同鄧小平會見,中蘇關係宣布「結束過去,開闢未來。」中蘇以及後來的中俄關係已由過去的對峙狀態變成了友好鄰邦、戰略合作夥伴,當年論戰的兩方主帥毛澤東與赫魯曉夫也早已成為歷史人物。但是,回望那段歷史,中國政府發言人在聲明中的兩段話總是在我們心中回蕩: 「中國不是很窮、很落後嗎?是的,很窮,很落後。據蘇聯領導人說,中國人人喝大鍋清水湯,連褲子都沒有得穿,怎麼有資格生產核武器呢? 「蘇聯領導人嘲笑中國落後,未免太早了。他們也許說得對,也許說得不對。但是,不管怎麼樣,即使一百年也造不出什麼原子彈,中國人民不會向蘇聯領導人的指揮棒低頭,也不會在美帝國主義的核訛詐面前下跪。這是一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骨氣,一腔不怕鬼、不信邪的正氣,一股獨立自主、奮發圖強的豪氣,一種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志氣。中國,再也不是任人欺侮的國家了。

1964年春,托舉原子彈的百米鐵塔在羅布泊拔地而起,中國第一次核試驗的準備工作全面展開。一時間,大西北這片神秘的荒原似乎成了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精神的縮影。 5058名參試人員來自解放軍各總部、各軍兵種、新疆、蘭州軍區、二機部、公安部、國防部十院、軍事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等26個單位,他們懷著為祖國爭光、為中華民族爭氣的豪情壯志,撐起帳篷,連營千里,誓奪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這時,世界對中國爆炸原子彈的議論紛紛揚揚,高潮迭起。美國在我國周圍建立了20多個監聽站,30多個測向站, 並不斷利用間諜衛星、高空飛機竊取我國核武器試驗情報。 華盛頓甚至有人公開鼓吹要使「中國共產黨人在核方面絕育」。 當時有跡象表明,超級核大國有圖謀阻止中國掌握原子彈、破壞中國核設施的動向。 面對這種尖銳複雜的形勢,中國選擇首次核試驗的時機便成為中央專委特別注意的問題。1964年9月16日、17日,中央專委對此進行了慎重研究,並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早試,另一個方案是晚試,先抓緊三線研製基地的建設,擇機再試。 中央專委會議後, 9月21日,周恩來在給毛主席的的信中說:「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於本月16、17日開了兩次會,討論關於核爆炸及其有關問題,急需待主席回來後當面報告,以便中央早做決定,時間不遲於9月24日為好。因為如決定今年爆炸,以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為最好,而事前準備至少需要20天。」毛主席當天批示,已閱,即辦。9月22日,毛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了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真、賀龍、李先念和聶榮臻出席的中央常委擴大會議,最後決定了有關我國首次原子彈試驗的各項原則問題。 毛澤東從戰略上進行了分析,他指出:原子彈是嚇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嚇人的,就早響。 此前不久,毛澤東幾次與外賓談起原子彈。1964年8月22日,他會見參加在日本召開的第十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後訪華的外賓時說:「我們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是沒有原子彈、氫彈的。法國是有原子彈的,但是在座的法國朋友是反對發動核戰爭的?我們的國家將來可能生產少量的原子彈,但是並不准備使用。既然不準備使用,為什麼要生產呢?我們是用它做防禦的武器,現在一些核大國,特別是美國,拿原子彈嚇唬人。」 9月10日,毛澤東會見法國技術展覽會負責人時說:「幾個大國手裡拿著核武器,口裡也講和平。你們也有了核武器,但不多,剛開始有。我們還沒有核武器,但誰嚇唬我們是不行的,我們從來就不接受強大力量的威脅,不接受這樣的威脅,在我們力量再小的時候也是如此。

公元1 964年10月1 6日1 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 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火藥的民族,這個在共產黨領導下站立起來的民族,終於用現代科學的雷霆證明了自己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可以說,沒有誰比毛澤東更盼望這顆原子彈早響的,沒有誰比毛澤東更清楚這一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在這成功的時刻,毛澤東卻是那麼冷靜。 張愛萍向周總理報告:「原子彈已按時爆炸,試驗成功了!」 毛主席指示:「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查清楚。」 張愛萍再次報告:「火球已變成蘑菇雲,根據景象判斷是核爆炸。」 毛主席說:「還要繼續觀察,要讓外國人相信。」 隨後,一份證明確實是原子彈爆炸的詳細文字報告傳到北京。 當晚,在接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職人員時,毛主席終於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讓周總理提前宣布了這一特大喜訊。頓時,全場歡聲雷動。 周總理風趣地說:「大家可以歡呼,可以鼓掌,可不要把地板跳塌了喲。」 第二天,周總理在向二屆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感慨地說:「我們能不能自力更生地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這不僅在國外而且在國內都是有人懷疑的。但是,隨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現在是應該掃除一切自卑感的時候了。」 的確,羅布泊一聲巨響,是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時候了!是所有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誰說我們中國搞不出導彈核武器呢?現在不是搞出來了嗎 威力巨大的原子彈、氫彈,只有和射程較遠的投射工具結合起來,才能組成為戰略核武器。美國和蘇聯分別在1958年和1964年部署了洲際彈道核導彈。 中國有了原子彈之後,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預言:中國5年內不會有運載工具。有的西方記者說中國是「有彈沒槍」。美國人又一次低估了中華民族的能力,他們絕沒想到,中國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前的三個月,就已經有了自己的中近程彈道導彈。 以錢學森為院長的導彈研究院成立後,任新民、屠守鍔、梁守粱、庄逢甘、蔡金濤、黃緯祿、吳朔平、姚桐斌、梁思禮等專家先後從全國各地調來,形成了中國發展導彈技術的第一批骨幹力量。 仿製蘇式近程導彈「東風一號」剛剛成功,我國導彈技術隊伍馬上開始自行設計中近程地對地導彈「東風二號」。參加設計的科技人員,大部分是剛出校門的大學和中專畢業生。就是靠著一股刻苦學習和鑽研的精神,在缺乏實踐經驗,沒有技術資料,缺少地面實驗設備的情況下,年輕的導彈研製隊伍知難而上,用一年多的時間就設計製造了第一枚「東風二號」導彈。 可是,1962年3月21日,這枚導彈起飛後僅飛行了69秒就墜毀在發射場附近的沙灘上。 聶榮臻鼓勵大家:既然是試驗,就有失敗的可能;要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錢學森還專程到基地指導參試人員分析失敗的原因。 屠守鍔受命主持總體設計部工作,梁思禮、謝光選參加論證改進總體設計方案; 有關部委和北京市大力協作,搶建了全彈試車台、振動試驗塔等大型地面試驗設備…… 1964年2月6日,毛主席接見了錢學森、李四光、竺可楨等科學家。 毛主席說:我們搞原子彈也有成績呀! 錢學森回答:我有所聞。 毛主席說:怕不不只有所聞吧。 錢學森說:對原子彈確實只是有所聞,我是研究運載工具的。 毛主席說:是的。你們搞了個一千公里的,將來再搞個兩千公里的,也就差不多了。 修改設計後的「東風二號」導彈經過17項大型地面研製試驗, 105次發動機試車,終於在1964年6月29日發射成功。錢學森高興地說:如果說兩年前我們還是小學生的話,現在至少是中學生了。1966年3月,中央專委批准進行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飛行試驗。 把核彈頭裝在導彈上,在自己的國土上進行飛行試驗,要冒很大的風險。人們知道,美國和蘇聯是在公海進行這種試驗的。我國這次試驗,由巴丹吉林沙漠發射,彈著區設在羅布泊,萬一在飛行中間掉下來,或偏離彈著區,都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因此,確保試驗安全就成為周總理和中央專委特別關注的重大問題。 在原子彈和導彈試驗中,周總理反覆強調,一切工作都要百分之百地保證沒有問題才行。 為了確保「兩彈」結合飛行「熱」試驗萬無一失,10月7日,在導彈試驗基地進行了一次實際檢驗安全自毀系統的「兩彈」結合飛行試驗。這時試驗的結果證明,導彈工作正常,安全自毀系統可靠,達到預定的試驗目的。 10月8日,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會議,聽取張震寰關於「兩彈」結合安全自毀試驗的結果以及「冷」、「熱」飛行試驗的準備情況和10月份符合試驗條件的好天日期預報的彙報。周恩來指出:這次試驗非常關鍵,美國是在海上搞的,法國還未搞過,我國是在自己大陸上搞,不要出亂子。「冷」試彈要嚴格檢查,都要記錄下來,「熱」彈一點差錯沒有才行,要把各種因素都考慮到。冷試回京再彙報一次,報主席下決心。冷試現在就做安排,時間在10月15日前後。冷試詳細結果要在二三天內報來。 10月13日8時30分,第一發「冷」試驗彈發射成功;16日17時30分又成功進行了第二發「冷」試驗彈的發射。這兩發運載模擬核彈頭的導彈飛行正常,引爆控制系統工作可靠,並在彈著區內預定的高度按程序起爆了炸藥部件,從而進一步檢驗了導彈以及引爆控制系統的可靠性。 10月20日,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這是導彈核武器試驗前的最後一次專委會, 周總理強調:「這次熱試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完成。」 周恩來指出:凡想到的問題都要檢查到,一切缺陷都要彌補好,要做到所有檢查結果都沒問題,盡最大努力使試驗獲得成功。在該做的都做好了之後,也要敢於冒一定風險,無限風光在險峰啊!要沉著地打好這一仗。

就在這次會議上,周總理決定聶榮臻去發射現場主持這次試驗。 10月24日,毛澤東親自聽取了周總理、葉劍英、聶榮臻關於這次試驗準備工作的情況彙報。他聽得很仔細,不時還插話詢問。當聶榮臻彙報到兩彈結合的研製工作進展順利,靶場試驗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時,毛澤東高興地笑了起來,他說:「誰說我們中國搞不成導彈核武器呢,現在不是搞出來了嗎?」彙報完後,毛澤東親自送總理、葉劍英、聶榮臻出門,走到門口,毛澤東又親切地關照聶榮臻:「榮臻同志過去是打勝仗的,這次要準備打敗仗,打了敗仗也不要緊,接受教訓就是了。」 1966年10月25日,聶榮臻受毛主席、周總理的委託,第二次飛抵導彈試驗基地,親自指揮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 聶榮臻到達基地後,立即召開試驗臨時黨委會,聽取導彈、核彈頭測試情況和氣象部門的彙報。他說:「我來之前,毛主席對我說,你過去常打勝仗的,這次也可能打敗仗,打了敗仗也不要緊,搞試驗哪有不冒風險的。毛主席的意思是要有兩手準備,讓我們不要打無準備之仗,不要打無把握的仗。這次試驗前三發『冷試』是順利的,所以『熱試』一定要謹慎。」聶榮臻聽了場區氣象情況彙報後,果斷同意按程序進行轉運、加註、發射。 1966年1 O月27日9時,「東風二號"核導彈點火升空。 9分14秒後,核彈頭在距發射場894公里之外的羅布泊彈著區靶心上空569米的高度爆炸。 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羅布泊的巨響又一次震動了世界,外電紛紛評論說:這好象是亞洲上空的一聲春雷,震撼了全世界;中國閃電般的進步,像神話一樣不可思議。 「兩彈"結合飛行試驗成功,中國有了可用於實戰的核導彈。這一年,我國組建了戰略導彈部隊——第二炮兵。

. 氫彈也要快 氫彈,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氘氚等輕核的自持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的威力大得多,六十年代初期,美國和蘇聯就進行過威力達幾千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氫彈爆炸試驗。 超級大國一直把氫彈技術作為核威脅的主要手段嚴加保密,我國的氫彈技術完全是靠自己的科學家在一片空白中艱苦探索,攻克難關。 1965年1月23日,毛澤東在聽取國家計委關於經濟建設長遠規劃設想的彙報時指出:我們的技術的要趕上和超過國際水平,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管他什麼國,管他什麼彈,原子彈、氫彈我們都要超過。 根據上述要求,周恩來指示二機部,儘快研究提出加快氫彈研製的計劃,要求把氫彈的理論研究放在首要位置上,並注意處理好理論和技術、研製和試驗的關係。 早在1960年底,核武器研究所在全力研製原子彈時,錢三強就在原子能研究所組織黃祖洽、于敏等30多名年輕的科技人員開始氫彈的理論研究;1 963年,在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完成後,兩支理論設計隊伍會合在核武器研究所,迅速投入氫彈研製。他們充分發揚技術民主,群策群力,集體攻關;1965年2月,在朱光亞、彭桓武主持下,鄧稼先、周光召等人制定了突破氫彈原理的工作大綱。 1965年9月,從未出國留學、被人稱譽為「國產專家一號」的于敏率領一批科研人員在上海華東計算所連續奮戰了三個多月,他們終於發現了氫彈實現自持聚變反應的關鍵物理因素和方法。 制定出氫彈原理試驗的理論設計方案已是1966年10月中旬,12月試驗裝置就安放在羅布泊的鐵塔上。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如此複雜的設計加工任務,在當時文化大革命動亂的情況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1966年1 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成功,這表明我國氫彈研製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已獲得解決,實現了氫彈原理的突破。這是繼突破原子彈技術後,我國核武器技術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1967年2月,一些科技人員聽說法國就要進行氫彈試驗的消息,建議我國氫彈全當量試驗應響在法國前面。 周恩來總理批准,氫彈試驗準備工作從1 967年3月全面展開。廣大科技人員和部隊官兵以只爭朝夕的革命精神從各個方面開始了最後的衝刺。 1967年6月12日,周總理主持專委會議,公布了毛主席1958年6月21日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指示:「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用「轟六」飛機空投試驗幾百萬噸當量的氫彈,這是我國的第一次,為了投彈飛機的安全,彈上加裝了降落傘,以延緩氫彈的降落速度,使飛機在預定時間離開危險區。 周總理強調,這次試驗要更認真。現在看來,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很關鍵的是保證傘的強度和正常開傘。這個問題,必須認真嚴肅對待,全面考慮和檢查。

6月17日上午7時,擔任空投任務的徐克江機組按時起飛。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羅布泊上空同時升起了兩顆太陽…… 望著天空那朵巨大的蘑菇雲,專程來基地指揮這次氫彈試驗聶榮臻元帥欣慰地說:「300萬噸,夠了,夠了。」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我國只用了兩年多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這兩個發展階段的跨越。

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進一步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震驚。英國《星期日泰晤土報》評論說:「這次爆炸肯定地使毛主席走在法國前面了。」 氫彈爆炸成功後,毛主席在接見軍訓會議代表時高興地說:兩年零八個月搞出氫彈,我們現在在世界上已是第四位。我們搞原子彈、導彈有很大成績,這是赫魯曉夫幫忙的結果,撤走專家,逼我們走自己的路,要發給他一個一噸重的勳章。 從1964年到1980年,我國進行塔爆、地面、空中等方式的大氣層核試驗共23次。同美國215次、蘇聯219次、法國50次相比,我國大氣層核試驗次數是最少的。80年代,中國停止大氣層核試驗,轉為只進行地下核試驗,並先後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中國先後共進行地下核試驗22次,與美、蘇相比,也是次數最少的。 1996年7月29日,我國在成功地進行了最後一次地下核爆炸後宣布暫停核試驗,這一天,我國政府莊嚴宣布:「從1964年10月16日第一次核試驗起,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現已建立起一支精幹、有效的核自衛力量。中國廣大工人、科技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以及所有從事國防建設的工作人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為研製和發展我國的核武器,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 作者:彭繼超 編輯:張衛傑
推薦閱讀:

毛澤東為什麼反覆強調不當李自成?真相驚心動魄
顧順章叛變救了毛澤東
毛澤東對《紅樓夢》的評價與看法
毛澤東眼中的唐僧悟空和八戒
     頭版頭條上的毛澤東照片       

TAG:兩彈一星 | 主席 | 作者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