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盆景美不勝收

人們常說居室中「無蘭不雅」,這是對蘭花給人一種高雅、清幽情韻的讚譽。的確,蘭花魅力是無窮的,給人有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如何欣賞、品味蘭花,是蘭界經常探討的話題。蘭花上盆之後就是一個 盆景,而從作為盆景的角度來欣賞,中國傳統講究是從「一景、二盆、三幾架」。同樣欣賞蘭花,亦要講究「景、盆、架」三樣,缺一不可。

【古風】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拙政園盆栽蘭花欣賞

薦圖|suzhouke(原創攝影)

2015年3月10日攝於拙政園

名人總為蘭花醉

文|艾蘭 輯錄

蘭花風姿素雅,葉片剛勁,花朵似蝶舞、賽飛燕,花形活潑瀟洒,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稱,成了歷代文人墨客題吟描繪對象。他們愛蘭養蘭,或吟之以詩,或繪之以畫,為我們留下不少趣聞軼事。

孔子是最早喜愛蘭花的名人,《樂府詩集》載:「孔於自衛返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乃止車援琴,作《漪蘭婦》一曲」。《孔於家語》讚美了蘭的品格:「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並進一步移用到處世之道上來,孔子說:「與善人處,如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懼化」。

愛國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身佩蘭花,而且以蘭蕙高潔自比。他在《離騷》中就多次寫到蘭花:「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余」、「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名句被廣泛傳播,使「蘭」這個詞成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稱,並由此使「蘭」離開了它本身的植物性而成為一種色彩絢爛的文化符號。

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蘭花,他棄官歸里,採菊養蘭,寫有詠蘭詩:「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消風脫然至,見別蕭艾叢」。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個喜愛蘭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觀賞蘭花,並寫有《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並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開創了瓷盆養蘭先例。

唐代詩人蘇軾喜愛蘭花,其《次韻答人幽蘭》詩云:「蘭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新」,詠蘭詩中寄託自己的理想。而蘇軾的詠蘭詩則構思新穎:「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篷艾深不見」,把春蘭比喻成一位清高的美人,在山谷不斷散發清香,流露詩人追求高潔的心態。

宋代詩人、法家黃庭堅擅於盆栽蘭花,發明沙石養精法,他說:「蘭蕙叢出,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對蘭蕙作了分類:「一干一花,香有餘者;一千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稱的「蕙」,也為當代植物界所採用。

宋代哲學家、詩人朱熹酷愛蘭花,他寫過不少詠蘭詩,其《秋蘭》詩云:「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又在《蘭》詩中詠道:「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他長期養蘭中對蘭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辭辨證》中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而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香,而葉乃無氣;其氣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並作詩曰:「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為不諳植物的文人,能得出這樣結論,的確難能可貴。

宋末元初詩聖人鄭思肖,也是一位畫蘭名家,他自號所南翁,畫蘭以無根無土抗議元朝入侵,南宋火亡時他年僅38歲,不仕於元朝,隱居蘇州。他的一幅傳世畫《春蘭圖》(作於1306年,目前藏於日本大販巾立美術館)上有一首詩:「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這一切使他深受後人敬仰。元代則大畫家之一的倪瓚,寫有《題鄭所南》時極有影響,有詩為證:「密蕙媚幽圃」。

唐末八人家中的「二蘇」 也是蘭花強好者,兄弟詩:「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借詠蘭讚頌鄭思肖堅貞不屈精神。近代大畫家吳昌碩在一幅蘭花畫中也題有一首讚揚鄭思肖的詩:「怪石與叢棘,留之伴香祖。可嘆所南翁,畫蘭不畫土」。

清代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是歷史上有名的蘭痴,「自謂平生惟蘭與竹為吾友也」。他在《種蘭》一文說:「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於太湖石、黃石之間,山水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不惡也。來年忽發箭數十,挺然直上,香味堅厚而遠。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曰:『蘭草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云:『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出谷送香非不遠,哪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花皆出葉上,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鄭板橋自稱:「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任他雷雨風,終久不凋殘」,他的題蘭花詩有七八十首,蘭畫也應有這麼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橋蘭集》。他畫蘭瀟洒清勁,名噪一時。他的詠蘭詩也膾炙人口,如「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早須脫,好來高枕卧其間」;又如:「曉風含露不曾干,誰插晶瓶一箭蘭。好似楊妃新浴罷,簿羅裙系怯君看」。鄭板橋晚年辭官回鄉,還養了幾盆蘭花。有天夜裡上床未入眠,卻來了一個小偷,他想了一計退小偷,便吟詩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見,知道暗示自己,趕緊出門想越牆溜走,這時屋裡的鄭板橋又說:「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於是小心避開逃走。

現代愛蘭首推朱德元帥,1929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朱德軍長率領部隊進駐福建漳平市永福時,雖然軍務繁忙,仍然觀賞當地名花建蘭,並十分欣賞。1961年3月,朱德到廣州越秀公園遊覽時,觀賞了盛開的蘭花,賦《蘭花》詩一首:「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他不但自己愛蘭,還十分關心祖國藝蘭事業,積極提倡建立蘭圃,並為各地蘭圃題寫匾額,杭州花圃里的「國香室」、「同賞清芬」、南昌的「人民公園」、「蘭室」、上海植物園裡的「蘭室」、福州鼓山的「蘭花圃」、廣州越秀公園的「蘭圃」等,都出自朱德之手。「幽蘭葉秀喬木下,仍自盤根眾草傍。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這首《詠蘭》詩,更道出了他對蘭花情有獨鍾。

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喜愛蘭花,主要也是愛蘭花孤高芳潔的美好品德,曾寫過這樣的頌詞:「蘭有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所謂清,即指蘭之高潔而言。

現代文化名人胡適喜歡蘭花。安徽績溪胡適故居內有12扇落地隔門扇,上有同邑黑模雕刻大師胡國賓手刻的陰刻蘭花圖,圖上還有題詩:「珍重韶華惜寸陰,入山仔細為君尋。蘭花豈肯依人媚,何幸今朝遇賞音」,這些使幼小的胡適耳儒目染了蘭花木刻之美。胡適第一次種蘭花,是1921年夏天種在北京後門裡鐘鼓寺的四合院住所里,不久,他寫下有名的《希望》小詩:「找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花苞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如今,這首詩被譜成《蘭花草》歌曲,廣為傳唱。

張學良將軍酷愛蘭花,從1947年到台灣後,(在失去自由的情況下)隱居養蘭,他曾自嘲地說,我是過著「美人名花兩相歡」的生活,美人應指趙四小姐,名花就是蘭花。他曾說:「寫詩可以言志,難道養花就不能寄情?」每當蘭花開放時節,他都要到台北市郊蘭園賞蘭。有一次,他看中一盆名蘭,問價,園主瞧不起他,隨口將價值四萬的名蘭說成兩千元,張學良當即買下蘭花,園主自知吃虧也無話可說,不過,園主後來知道買蘭人是張學良,卻又感到名花得名主,十分高興。張學良晚年以養蘭花、讀《聖經》度日,他還寫有一首富含哲理的詠蘭詩:「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於,風姿寄高雅。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賞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推薦閱讀:

文人盆景有什麼原則嗎?
草莓盆栽如何種植 草莓盆栽的種植技巧有哪些
怎麼在假山石上鑽孔?
零基礎盆景人進階之路——盆樹拉枝、 吊枝技術(連載十二)
朴樹盆景養護管理與觀賞

TAG:花盆 | 蘭花 | 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