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靈禪修書:放下,剎那花開

  《心靈禪修書:放下,剎那花開》

  禪宗無道,放下放下,才是我們所說的生活之禪在於生活的道理。生活的禪宗沒有任何道可言,生活的禪宗唯一的道就在於我們的生活本身。沒有任何道是永恆不變的。因為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佛。而每一個佛卻有著自己不同的心,和對這個世界不同的感悟。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任何一個人的禪宗之修,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忘記一切故事,忘記一切禪機話語,不要執著於這些,而是思考你的人生所經歷的,你的生活所感悟的--這才是真正的禪宗所在。佛窟惟則禪師,宋朝長安人,少年出家後,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他用落葉蓋屋頂,結成草庵,以清水滋潤咽喉,每天只在中午採摘山中野果以充饑腹。一天,一個樵夫路過庵邊,見到一個修道老僧,好奇地向前問道:你在此住多久了?佛窟禪師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樵者好奇的再問道:你一個人在此修行嗎?佛窟禪師點頭道:叢林深山,一個人在此都已嫌多,還要多人何為?樵夫再問道:你沒有朋友嗎?佛窟禪師以拍掌作聲,好多虎豹由庵後而出,樵夫大驚,佛窟禪師速說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後,禪師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樹木花草,蟲蛇野獸,都是法侶。樵夫非常感動,自願皈依作為弟子。佛窟對樵者扼要地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雖是凡夫,但非凡夫;雖非凡夫,但不壞凡夫法。樵者於言下契入,從此慕道者紛紛而來,翠屏岩上白雲飄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鳥飛蟲鳴,成為佛窟學的禪派。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識看,四十年是漫長的歲月,但證悟無限時間,進入永恒生命的聖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則禪師,這只不過一瞬之間而已。在禪者的心中,一瞬間和四十年,並沒有什麼差距。禪者的悟道中,他所悟的是沒有時空的差距,沒有人我的分別,沒有動靜的不同,沒有生佛的觀念(眾生與佛)。雖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因為人人有佛性,真理之中絕生佛之假名,那有是凡夫非凡夫的分別?雖非凡夫,但不壞凡夫法,禪者悟道,不破壞另有建立,不壞萬法,而已超越萬法了。當我們要相信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有相信的理由。當我們質疑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同樣需要有懷疑的理由。

  修禪之路,更多的是源自於對生活的觀察。可是,我們很多時候就像這個故事所說的那樣,我們要學佛法,卻不得不依賴於佛法。這就像我們要攻破我們的盾一樣,我們就必須要有一個矛。而這個矛呢?我們又通過什麼來攻破呢?這就是一個死循環,一般人,又有幾個可以禪破呢?白居易向鳥巢禪師請教:佛法的大意是什麼?鳥巢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聲,說:這個,三歲的小孩也知道這樣說。鳥巢禪師說:雖然三歲的小孩也說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夠做到。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禮退下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關於禪宗的書籍,我們也可以上網看到關於禪宗,關於如何修心養性的秘訣,也有許多朋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保持不暴躁不煩惱的方法,在城市中,各種減壓的方式也許多。但是就如白居易一樣,我們尋求了那麼多的方法,這個專家說要多喝水,那個專家說要多吃素,但是問題是,我們理解一個方法很容易,認識一種生活方式也很容易,但又有幾個可以真正做得到呢?人生的快樂,源自於放下,可是又有幾個人真的可以放得下呢?十二因緣,一環扣一環,放下生老病死容易,放下愛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所以,生活之禪在於生活,禪宗之禪在於修行--讀萬卷書,還是要行千里路。如果我們對生活有足夠認真細緻的觀察的話,我們不需要放下什麼,就已經收穫了很多人生感悟。至於結果如何,那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這一生,去努力了,去嘗試了,也體驗到了人生的各種喜怒哀樂。應該放下什麼,不應該放下什麼,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佛陀辛苦說法,開愚度眾幾十年,但到最後他卻告訴自己的學生,他什麼也沒有說,讓他的學生們忘記他說的話,在過河之後,千萬不可再背著他這隻船筏走路。要學會放棄,要輕裝前行。佛門稱外道為梵志。有一個名叫黑氏的仙人,運用神力,雙手舉著合歡花和梧桐花來供養佛。釋迦牟尼佛說:放下吧。黑氏梵志放下了左手的一枝花;釋迦牟尼佛又說:放下吧。黑氏梵志又放下了右手的一枝花;釋迦牟尼佛還是對他說:放下吧。梵志說:世尊,我已經兩手空空,您還要我放下什麼?

  釋迦牟尼佛對他說:我不是要你放下你手中的花,而是要你放下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等到你沒有什麼可以放棄時,就進入了不生不死的境界了。梵志聽完佛說的話,當即就悟到了無生法忍。佛法尚不可言,禪宗就更加不可言了。我們中國的禪宗大師,以前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但是我們並非禪宗大師,我們修禪,目的只是為了讓我們得到快樂的人生而已。我們沒必要去研究佛法。我們需要感嘆的並非是別人的言說,而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啊!難道還有什麼戲劇可以比我們自己的人生還豐富多彩呢?難道還有什麼故事可以比我們自己的人生還曲折離奇呢?生活之禪在於生活,如何修禪,如何獲得快樂的人生,還是要靠我們對生活的觀察,讓我們的內心經常保持一顆空的狀態。學習到的東西,我們不但要理解,還要將它們給忘掉。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有一個更加純潔的心靈。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里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我們都是那個小和尚。縱使我們現在看了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理解老和尚的放下,可在我們的具體生活中,我們依然還是那個放不下的小和尚。人生之難,不在於我們的人身有多麼的難過--每一個人的一分鐘都是同樣長的。我們過一天就年長一天,就老一天,這個對任何人而言難道都不是一樣的嗎?所以,我們都是那個無法放下的小和尚。雖然如此,但是我覺得我們已經足夠了。放不下,就無需放下。如果我們的內心時刻都在想著,我們修禪的人,生活中要獲得快樂,就必須要放下這個放下那個,那麼我們永遠都放不下!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麼?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嚴陽尊者聽到這裡,忽然有所領悟。我們究竟要放下什麼?我們其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放下。無論是生老病死,還是無明執著,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爭取所有,其實都是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生何來死呢?沒有生的快樂,也就沒有死的悲傷了。同樣沒有死的悲傷,我們也不會有生的喜極而泣了。人生真正的感悟就在於此:當我們無可放下的時候,我們就無需放下。我們無需放下我們的慾望,我們無需放下我們的六根,我們更加無需放下我們的情愛。我們能放下的就只有一個:放下別人說,無論這個人是佛還是魔,我們都放下他們所說的一切,也放下我們內心關於這一切的思考,我們就真的放下了。合上這本書,我們還是要生活,要去上班,累了還是需要睡覺,還是需要去戀愛,去學習,去奮鬥。不是為了什麼榮耀或者攀比,其實我們需要的,僅僅只是內心的快樂而已。最後,我們唯一能放下的就是:將此書合上,然後贈與他人。

  我為什麼而工作?

  工作篇人們花在批評、毀謗、傷害他人的時間,勝過於冷靜思考了解自己的時間。在現今人際關係日趨複雜的社會裡,人們常因狹隘的心態,引發利害衝突,產生種種煩惱,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以自我為中心,由於處處為自己設想,產生分別與對立的心,更因個人的主觀,漠視客觀環境的存在,於是,障蔽了自己的心性,導致將心態陷於不平衡,進而造成人我之間的不和諧,導致無謂的紛爭與憂擾。像同事之間,雖共處同一辦公室,卻終日互相猜疑,於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要斤斤計較,動輒相互向老闆告狀,說是自己受盡委屈,要求這要求那,時而滋生事端,破壞辦公室的氣氛;事關自己的利益,爭取也就算了,有時還要涉及無辜,令周遭的人也倍感壓力;此種行為,其實是一顆心被嫉妒及猜疑蒙蔽了,以致做出喪失理性的事情,真是愚痴啊。我為什麼而工作?慧可作為禪宗第二代祖師,先後傳法三十四年。然後改變了容貌和裝束,混跡於一般市井人群中。他有時出現在酒樓,有時出現在屠宰場;有時也夾雜在街頭巷尾的人群中高談闊論;有時也去幫人家做些雜活……有些認識他的人問他:師傅,你是個修道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慧可回答:我自己調心,關你什麼事?很多人非常忙碌,可是許多人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碌。忙碌這個詞本身就富有禪機,只是我們不認人識,才會被這個詞的文字表現給迷惑了。以為忙碌就是事多,充實。事實上這個詞說得很清楚,忙碌,就是忙的人肯定是碌碌無為的。忙,不一定可以創造有價值的事情,也不一定可以創造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我們為什麼而工作?很多人都這樣反問自己。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究竟在哪裡呢?尤其是女孩,我們許多長輩、朋友或者同事都會問:你為什麼工作?你為什麼不嫁人好好享受幸福去?還有,你為什麼那麼辛苦那麼忙的工作呢?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工作啊?我們知道什麼是工作嗎?工作只是為了一份可以維持生活的薪水的事情嗎?工作是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嗎?工作就是朝九晚五的去上班嗎?工作是為了完成別人給我的期望嗎?工作究竟是什麼?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將工作分成兩種:其一是為了獲取更多金錢用來更好生活的一個職業。其二是自己喜歡做某一種事情,為了讓自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的事業。是的,我們知道,工作分成職業和事業。職業,只是謀求的一份薪水的差事。事業,是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種對愛好的追求。你現在的工作究竟是哪一種呢?所以,只有我們留意觀察生活,我們才會對我們生活的意義進行考察。而生活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對生活的沉靜的觀察。如果我們忙碌而沒有時間觀察生活,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得到一些關於工作的感悟呢?比如,你現在的工作,你上班的時候開心嗎?你見到你的同事開心嗎?你在做具體的工作事物的時候開心嗎?公司的環境讓你感到舒適嗎?你有為明天的工作而焦慮嗎?你會擔心工作的事情做不好而失眠嗎?你害怕失業嗎?在一天當中,上班時間開心多一點,還是下班之後回家的時候開心點呢?是平時開心一點還是周末開心多一點呢?我們一定不能讓自己太忙,太忙的人是不會留意自己是否是開心還是煩惱的:忙碌的人是麻木的,快樂與否是不存在的。一個快樂的人,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就會微笑。我們再觀察一下女孩的生活細節:工作讓我們青春靚麗了,還是讓我們青春消逝得快了呢?工作讓我們越來越漂亮了,還是讓我們越來越老了?工作讓我們越來魅力四射了,還是讓我們越來越暗淡無光了?工作讓我們越來越自信了,還是讓我們越來越自卑了?工作讓我們朋友越來越多了,還是讓我們朋友越來越少了?.認識人識的重要性就在於,我們務必要沉靜地來認識我們的生活,認識我們的工作,和認識我們現在內心的狀態,我們才可以得到一種真正的答案:我為什麼而工作?

  無論我們的工作是職業還是事業,其實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自己的薪水,為了我們自己的追求。是的,我們工作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而我們的慾望可以給我們帶來一種安定的生活的安全感、消費的快樂感和做成事情的滿足感。所以,我們應該回到我們的開頭的故事裡去。無論慧可禪師是在鬧市跟人家閑聊,還是在市場里做屠夫賣肉,他的心裡都是非常清楚他所做的工作,所在做的事情的目的和意義所在。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這樣大聲地說,我在調心,跟你有什麼關係呢?無論是為了獲得生活的安全感、消費的快樂感和成就事情的滿足感,都是為了快樂。我們從工作當中可以獲得我們想要的快樂,對於質疑我們的為什麼而努力工作的人,我們可以大聲地回答他:我在快樂,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我為誰而工作?

  我為誰而工作?曾經有個青年,去沙漠旅行。後來由於快沒水喝了,於是就絕望地仰頭感嘆,天啊,我還是一個青年啊!就這樣死了,那也太悲劇了吧!可是,青年忽然眼睛一轉,看著眼前跟他一起的駱駝(母的),想讓這個駱駝來代替女人來滿足他的第一次然後才死去。可是駱駝太高了,怎麼辦呢?於是他就挖坑。通過挖坑,讓駱駝下去,他就夠高,可以發生關係了。於是他挖呀挖的。忽然,他聽到一個呼叫聲。原來是一個美女求救,跟她一樣,也快沒水喝了。青年想想自己身上就那麼點水,喝不喝都沒用了,於是就將僅剩的一點水給了美女。美女喝完後,感恩戴德的問,請問先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你說什麼我都願意。這個青年不假思索的說,那你幫我挖坑吧!。前面我們有過感悟:我們是為了我們的快樂而工作。工作讓我們快樂,無論是工作得到的是薪水還是精神上的追求,我們都從中得到了快樂。這樣的快樂,就是我們工作的目的。可是我們很多時候為什麼都會抱怨:我為老闆工作得那麼累,老闆卻一點都不體諒我。我為上司工作那麼辛苦,上司卻連一點肯定都沒有。那麼,今天我們就要認識一件事情:我們不是為了老闆而工作,也不是為了上司而工作,我們是為了我們自己而工作。我們非但不能埋怨我們的老闆和我們的上司,我們還要感謝他們。因為,工作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金錢上的慾望和追求上的精神滿足感,是他們給了我們機會獲得這些。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好好地感謝他們。是的,我們工作是為了我們的快樂。可是我們為什麼在工作的時候,卻還是會有不快樂的事情產生呢?產生這些不快樂,也就是煩惱,經常會讓我們對我們的工作產生氣餒甚至是厭惡的心情。本來為了快樂而工作,而工作卻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是一個多麼痛心和矛盾的事情啊!為什麼我們會在工作當中不快樂,感到煩惱和焦慮呢?我們不能像開頭的那個故事的青年一樣,目的明明是為了快樂,而他卻忘記了初衷的目的,而執著於挖坑。我們工作也是這樣啊,我們是為了得到快樂而工作,而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啊,我們為什麼會因為工作的各種事情而煩惱呢?而這個煩惱,在我們書里的開始一樣:無明。我們的無明是因為我們對工作的無明,對工作的無知,對工作的誤解而產生的。因此,要讓工作變得更加快樂,我們首先要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加淡然。我們的工作是為了快樂。因此我們就不能為了工作而變得不快樂。我們更加不能被工作的繁瑣事情讓自己變得不快樂。我們就像是在看一部喜劇電視一樣,我們看喜劇是為了讓自己開心,而我們怎麼會因為這個喜劇而變得不開心呢?工作是我們實現我們快樂的工具,我們怎麼要為這個工具的變得不快樂呢?所以,我們要清楚的知道,我們的目的是在於通過工作得到快樂。所以我們就要讓我們的心態更加寬闊。讓我們的心胸變得更加廣闊。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更加的淡然。有人會反駁:我辛苦工作不是為了什麼快樂啊!我辛苦工作是為了養家糊口啊!這樣反駁的朋友是沒錯的。那我們就嘗試著放棄我們抗拒的心,我們一起來面對這個辛苦工作帶來的痛苦根源。什麼是養家糊口呢?通俗點說,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我們養家糊口其實就是擔負起一個家的經濟負擔,讓家人都可以過上有安全感有吃有住有喝的生活。那麼,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家人,在自己的努力下,有吃有喝有住的樣子,我們會怎樣呢?是的,我們會得到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我們養家糊口不是一門差事,而是我們得到快樂的一個基礎。沒有家人,就不會有親情,沒有親情我們也就不會有天倫之樂的幸福感了。所以,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歸根到底,我們的工作依然是為了我們的終極快樂。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在工作的時候就快樂開心呢?所以,擁有一個淡然的心來面對我們的工作,所有煩惱都不會跟我們沾邊。同樣,我們擁有一個明了的心,知道我們工作是為了快樂,那麼我們工作的時候就更加不會有煩惱和不快樂的理由了。

  誰是老闆?

  誰是老闆?重慶以前有縴夫,是拉著船逆水行舟的人。他們赤裸著身子,用肩膀牽扯著繩子走在岸上,然後通過他們的力量將船拖動。然後在岸上有一個人,穿著衣服的,手上拿著一根鞭子。這個拿鞭子的人,看到誰偷懶不動,他就用鞭子抽誰。有一個修禪者看到這些可憐的縴夫被這個人抽打,就心生可憐地跟那個抽打的人說,先生為何要打他們呢?那個人回答他,因為他們有人偷懶啊,誰偷懶我就打誰啊!修禪者繼續說,他們是你僱傭的嗎?修禪者心想,就是他們只是你的工人,你也不能這樣抽打吧。可是沒想到那個抽打的男人卻回答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不,是他們僱傭我打他們的。修禪者大吃一驚,休息的時候就問那些縴夫,那些縴夫就告訴他,我們是一起做縴夫的,所以如果有人不出力偷懶的話,那麼我就虧了啊,所以我們就請了一個人,看我們這邊誰不出力偷懶就抽打誰了。修禪者乃恍然大悟。以前有一次回家鄉,遇到一個小學同學。她是一個已婚媽媽,在一個公司上班,卻經常有著怨言,說老闆從來沒體諒過她。她要早點下班照顧孩子,可是老闆卻經常讓她加班。乍一聽來,似乎馬上就對我的朋友產生體諒之情。可是後來,我就跟她說了開頭的這個故事。其實我們在工作當中,究竟是如何認識老闆和員工的呢?比如在這個故事當中,究竟誰是老闆,誰是員工呢?在我們的常識里,我們都會說,老闆就是公司的老大,就是資本家,就是專門剝削我們員工的資本家。我們先看看我們身邊朋友的實際情況:我有另外一個女性朋友,她開了一家公司,自己出錢聘請了幾個員工。可是公司每個月幾乎都只是收支平衡,沒有什麼利潤。經常的情況是員工都有工資拿,都可以給自己添置新衣什麼的,只有她自己反而已經有好長時間沒有買過新衣服了。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她訕笑自己沒錢,賺到的錢都給自己的員工了。還有另外一個故事,也是一個女孩,雖然自己沒開公司,但是經常炒股買基金什麼的。這個朋友在股市有賺有虧,卻同樣地經常在我面前埋怨她的老闆刻薄不近人情。然後我就問她,難道你持有的股票,不也是那個公司的老闆的嗎?經過這幾個故事,我們能感悟到,現在老闆和員工的關係,究竟誰是老闆誰是員工呢?比如說開頭的故事,縴夫是老闆還是拿鞭子的人是老闆呢?在後面的那個開公司的朋友那裡,她賺到的錢都分給員工了,那麼究竟誰是老闆呢?還有,那些平時炒股的朋友,究竟是那些持股票的公司經營者是老闆,還是這些持有股票的人是老闆呢?在現代社會,認可一個人是老闆還是員工,幾乎已經越來越模糊了!

  誰是員工

  一般來看,老闆有車開,年底有分紅,但是我們呢,我們只是一個員工,最多年底就是發發獎金而已。所以,他們是老闆,我們是員工。可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么?我們每一個人都看到的只是表象。這就是盲識的結果,這就是名色不分產生的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會看到老闆的一面,而忽視了其他的一面。比如,當我們知道了我們老闆的車是貸款買的,當我們知道老闆每年都在虧錢,當我們知道老闆經常為了給員工發工資的事情而煩惱焦慮萬千的時候,我們還會認為,老闆就是老闆,而我們只是為了老闆創造利潤的人嗎?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我們為誰工作?這個話題,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快樂,是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要和事業的滿足感。而老闆只不過是給我們提供和創造了一個平台。所以,相對而言,難道老闆不是為我們打工嗎?誰是員工唐開元年間,有一位四處遊走、參禪問道,但又很自負的雲水僧,聽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就想和其辯論禪法,論個高低。這很像武林江湖中的所謂高手,聽說哪裡有個練家子,就按耐不住,千方百計地想去比試一番,用來證明自己才是天下第一一樣。於是他來到無相禪師住持的成都大慈寺。適逢無相禪師外出,一位侍者小沙彌就出來接待了他,說:禪師不在,您有么事就告訴我吧,我可以代勞的。雲水僧道:你年紀這麼小,能懂得什麼啊,竟敢說可以代勞?侍者嘻嘻一笑:年齡雖小,智慧不一定就小喔!雲水僧聽了,覺得也有道理,不能以貌以人年齡來判斷人的修為智慧嘛。於是,他就對著侍者用手指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不慌不忙地攤開雙手,划了個大圓圈。雲水僧又伸出一根指頭。侍者就伸出五根指頭。雲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抹了一下。雲水僧於是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頂禮三拜後,掉頭就走。雲水僧心想:我用手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問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划了個大圈,說有大海那麼大。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已經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怎樣?他指指眼睛說三界都在眼裡。一個侍者尚且禪法如此了得,不知無相禪師的修行有多深呢。還是走吧,不要等禪師回來自討沒趣。

  晚間,無相禪師回來,侍者就報告了上述的經過,說:師父!不知為什麼,那位雲水僧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他用手比個小圈圈說,你家的餅只這麼一點大。我攤開雙手回他說,有這麼大呢!他又伸出一個手指頭說,一文錢一個行嗎?我不同意就伸出五指說五文錢才能買一個。他又伸出三個指頭與我討價,問三文錢可不可以?我想這人也太不厚道了,就抹了下眼睛,說他不識貨。不想,我一抹眼睛,他一下子就跪在地上禮拜起來,然後起身就出了寺院不見啦。無相禪師聽後說:一切皆法,一切皆禪!侍者,你會嗎?這時小侍者望著禪師,一臉的茫然,將頭搖了搖。既然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老闆其實是為我們打工,是實現我們快樂的員工而已,那麼,在一個公司中究竟誰又是員工呢?其實,我們是員工,老闆也是員工。我們都是員工。我們都是為了實現我們自己快樂的員工。而真正的老闆則是我們內心的快樂,是我們內心的那種安全感和滿足感。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們自己內心快樂的員工。我們為了我們的心靈而打工,而我們的心靈給我們的工資就是快樂。關於這點,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經常會為工作而焦心,經常會為工作而忙碌,經常會為工作而煩惱。其實我們知道,給我們煩惱的並不是我們的老闆,也不是我們的上司,更加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我們的老闆心靈--我們是因為在工作中無法得到我們的薪水和成就感而感到挫折,而感到了失去,而感到了沒有得到的那種挫折感。讓我們回到開頭的故事,其實對於侍者和禪師而言,究竟誰是禪師誰是侍者呢?禪師為侍者的不懂而嘆息--既然有嘆息禪師就有沒有放下的煩惱。反而是侍者,雖然不懂禪,卻也樂得其中,逍遙自在。我們作為旁觀者而言,究竟他們兩個誰是禪師誰是侍者呢?禪師修禪,目的就是為了快樂,為了放下後的那種淡然。可是禪師卻沒有放下,卻為侍者的不知而嘆息--難道禪師不知道,侍者的不知也就是知的道理嗎?反而侍者僅僅只是一個服侍別人的人,由於不知,反而快樂自在,樂哉逍遙的。因此我們可以感悟到,無論我們世俗中的角色是老闆還是員工,只要我們可以駕馭內心的快樂,我們就是老闆,是我們人生的老闆。而無論從事任何職業,無論我們的老闆是誰,我們都可以讓我們的老闆為我們的心靈服務,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快樂和淡然的開心。

  忙等於心死

  快樂讓我們的老闆成為我們的員工。快樂讓自己成為心靈的員工。這才是生活之禪,快樂之道所在。忙等於心死有一個老富翁,有一次到某島度假。本來度假應該滿懷快樂,卻由於工作煩心,身心俱不得放鬆,乃一路愁眉來到該島上。見一老者,乃漁民也,一個煙斗,兩腿叉開,悠閑不已。老富翁詫異。上前問之:君為何悠哉不工?老者答之:我是一漁民,早上出海,捕魚若干,中午市場賣了,如今便閑暇了。傍晚太陽剛好,不傷皮膚,所以就晒晒太陽,放鬆放鬆。老富翁悲憤不已,我乃天天勞累,積累財富,騰挪時間,一年都無暇來此曬太陽,而你一漁民,卻如此輕鬆就得到我終生勞累之所得。進而問之:君乃天天如此?老者詫異,答:天天如此。老富翁更加鬱悶不已,還天天如此!而我勞累大半生,至今依然無法完全放開心情度假曬太陽,而他只一漁民竟可以如此享受!老者見老富翁愁眉苦臉,不解問之:君為何苦?老富翁啞言無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忙,卻看不到他對自己的生活有一點點的布施呢?有些朋友,30歲不到,卻早已愁雲滿臉,看上去就像個小老頭,生活也是亂糟糟的。為什麼會如此呢?我曾在西藏呆過半年。身邊朋友無不羨慕。我卻非常不解地問他們究竟有什麼可以羨慕的。他們就說,你竟然那麼容易就可以到西藏待著,而我卻不能,可想你家庭應該比較富裕。我對他們的回答也驚訝不已,我到西藏,完全是因為我覺得我應該到西藏待待,因為我喜歡那個地方。而我的家庭也只是個平凡家庭,完全沒有任何資助。後來我就經常問我的朋友,你為什麼不也來西藏待待呢?那麼好的地方。他們大部分都只是一個答案:忙。有錢的時候抽不出時間,有時間的時候卻抽不出錢。後來我在西藏認識了一個修習佛學的上海男孩。我們兩個人在色拉寺後山相遇,然後我就提出我心中的疑問: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忙?他沒有直面我的問題,沉思良久,然後拋下一句忙等於心死就翩然離去。我當場怔在哪裡,良久,方才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半年之後我回到內地,客居廣州,在一個公司上班。我經常都是優哉游哉地上下班,天天都是精神飽滿地上班,同事們見到我總是以為我每天中了彩票一樣興高采烈。同樣,他們更驚訝於為何我時間那麼充裕,一邊在上班,另一邊還有那麼多空閑時間,平時還研究這個研究那個的,給他們的感覺是我就是天天無所事事的樣子。他們真是羨慕妒嫉恨:為什麼我會那麼忙,而他就那麼空閑呢?

  其實,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創造文字的時候就已經將此禪機告訴我們,只是我們太忙了,忙到我們連如此簡單的禪機都錯失了。將忙字拆開,就是心亡。心亡就是心死也。心亡為忙,忙為心死,禪機盡顯。對於生活,對於這個世界的美和善,我們因為忙,慢慢失去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天天忙,就天天被各種煩惱佔據自己的心靈,然後惡性循環。繼續忙,繼續心死。心死,就無明了。所以我並不是向他們想的那樣,做到了公司的高職,才可以如此空閑。而是我自從踏入職場以來,從來都是如此空暇。不是因為我真的是無所事事,而是因為我知道我應該做什麼,我不應該做什麼。在工作上,我的工作計劃也安排得非常妥當,從來不會將自己的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剛開始的時候,我的空暇時間並不多,但是後來就越來越多了。而我的心就不至於亡了,反而充滿了活力。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對自己喜好的各種研究,無不充滿著激情和浪漫的休閑。心靈不死,才可以聞得楓樹晚蟬吟。楓樹晚蟬吟便是我們心靈的歸屬所在,一切美的東西無不是順其自然,自然而樂,自然而歡。再回到我們開篇的故事,我們就應該如那老漁民一樣,工作只佔自己一天的一個上午而已。唯有如此,不忙,才可以悠哉曬太陽。而只有這樣安然自得,才可以說是真正地度假。否則,縱使仙境,帶著心死的忙,也只是匆匆過客罷了。廓庵師遠《十牛圖頌》里有一首小詩,藉以此詩,讓忙者不忙。尋牛∶忙忙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力盡神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蟬吟。

  碌碌無為為哪般

  碌碌無為為哪般老富翁這一年來,不再整天忙碌,而是盡量將公司的事情交給其他屬下打理。逐漸地他的屬下也就習慣了獨當一面,而老富翁也就天天樂哉於空閑了。老富翁再次來到這個島嶼上。老漁民還在那裡曬太陽。可是這次卻有點不同。老漁民臉上是愁容滿面的,而老富翁反而是樂呵呵的一臉開心。老漁民見到老朋友,心有不解地問:為何你會變得那麼開心呢?老富翁回答:我再次來到這裡,再次見到這裡美麗的海和舒適的陽光,我當然開心啊!老漁民卻嘟囔著說:你真好啊,那麼開心。老富翁不解,問:你不也跟我一樣曬太陽嗎?為什麼那麼不開心了啊?老漁民答:我本來也跟你一樣開心的。可是前段時間,風浪巨大,我卻沒有任何儲備,今天都還沒吃飯呢。老富翁樂哈哈地給了他一些吃的,可是老漁民還是不開心。於是老富翁就更加不解地問:你為何還不開心啊?老漁民皺眉嘟噥道:我擔心這幾天還會有風浪啊!我身邊有許多非常忙碌的同事。一年如此,兩年如此,三年依然如此,可是職位和薪水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女孩子們卻似乎老了許多,皺紋暗爬,男孩子也熬成了別人的丈夫,別人的父親,最終卻還是公司的普通職員。而公司的其他同事,像我平時不忙的人也有一些,反而是這些不忙的同事最終都是升職加薪。這讓許多人困惑不已,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有許多同事因而生恨,恨自己沒能力,恨不忙的上司給自己那麼多工作,恨這個社會不公平。而這樣的恨讓自己終究是煩惱多多。但忙碌的生活並無多大改觀。這當然也是禪機之一。只是這個禪機跟忙等於心死的禪機一樣,我們的老祖宗也一早就給了我們答案。忙碌者,忙而碌碌無為也!在公司,女孩一般都是從事文職,縱然有管理工作也僅限於行政和財會方面。而在公司的高管中,卻難得有女孩子存在。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身邊最忙的不可開交的,往往是我們的女同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繼續來破解無明和忙碌之間的關係。在職場上,我們往往會將那種不知道為何而工作的人稱之為職場無明者。職場無明者的意思就是:在職場中,往往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的同事。而這樣的職場無明者往往大多數都是女生。為何如此呢?我們會責怪於女無大志,事實上並非如此。並非女生無大志,而是女生太無明。她們常常會有下面的幾種表現:1、

  不清楚自己為何要選擇這個公司--選擇無明。2、

  不清楚自己為何要選擇這個職位--職位無明。3、

  不清楚自己所在的職位如何才可以升職--升職無明。4、

  不清楚自己所在的職位如何才可以提高競爭力--加薪無明。這四種職場無明,是我們女孩子在職場中表現最為關鍵的。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公司里,經常拿到全勤獎的人往往是女生居多。這個可能是女孩子從小都比較順從的傳統有關。這四者無明,決定了女孩子在公司忙的狀態。這種忙的狀態倒過來又阻礙了女孩子思考這四個無明的根源,心靈已死,縱使不死也是被繁忙給奴役著,騰不出時間好好思考破無明之解。無法破職場無明,在職者當然是碌碌無為者了。

  淡定面對職場黑哨

  回到我們開頭的故事,老富翁是懂得了如何破無明。因為他早已破除自己內心的煩惱之行,追求自己人生終極想要的東西。雖然職場四無明都僅僅只是職場中的無明之行,但是其內涵依然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之禪。淡定面對職場黑哨大多數的人,總是喜歡誇大自己自吹自擂,但卻又常常要求別人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有些父母,整天忙於公事、交際、應酬,在家的時間少之又少,沒有時間照顧家庭與子女,只會一味地要兒女們認真讀書,不準出門……再有一些修行人,非常喜歡說他自己有神通,有多了不起,但他也許只是看了少許經典,便將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所說的話,認為是自己的見解。遇到別人問他時,就說是自己悟出的道理,其實,對不生不滅涅槃的思想、境界並非真正了解,到一天西洋鏡被拆穿了,又要如何自圓其說呢?人,大都是虛偽、好面子的。釋迦牟尼的弟子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羅漢。當時,他因知道佛陀的祖國迦毗羅衛,將遭到琉璃王的侵略,於是就利用神通力將城中五百族人放入缽中騰向虛空。目犍連心想,這些人應該安全了,可是打開缽一看,卻全部化成膿血。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知,做人要真實,不要虛偽。一個虛假的人,儘管外表光鮮亮麗,但內外不相符合,煩惱一旦升起,又不知如何解決!我常講一個人要當聖人並不容易,作凡夫是比較簡單,老老實實地做人,老老實實地面對一切,自然心無恐懼,能夠坦然迎向生命的橫逆與波折,才是一位真正的勇者。如果我們在一個很熱的環境里,又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怎麼辦?是的,我們會生氣會難受甚至會煩躁不安--看著,無論我們是生氣還是難受,還是煩躁不安,我們說的是我們的心在生氣在難受和煩躁不安。而不是我們的身體。所以,身體是六根之一,是六根之入,身體得到的感覺會傳到我們的內心,然後給我們的內心帶來是否快樂的選擇。可是問題就在於,為什麼我們要讓環境來給我們選擇,而不是我們的內心自己選擇快樂與否呢?雖然我們的內心,即自我讓自己安靜,再安靜--是的,我承認,這樣讓自我安靜並不能讓悶熱消散。我們不是神,我們不能創造神跡,我們只是凡夫俗子,我們能做的只是凡人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讓我們感覺到不那麼熱……

  心靜自然涼不是說,只要我們的心靜下來就可以變得涼快--其真實的禪機是,心靜是能讓我們覺得不那麼熱。我們來看看我們女孩子在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女孩子在工作的時候,是最不能沉靜專註的一個群體,容易收到影響,閃爍一下就會停下工作,開心網閃一下就又會跟別人玩玩,隔壁同事說了某個人的八卦,我們又回過頭搭訕去,看到桌面上有一點臟馬上又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而擦拭去了,被上司問幾個問題又沉思上司的問題去了,被某個同事不小心嘴漏說了自己今天穿的衣服不好看那就會一整天都不得安心工作了…….這樣的狀態下去,自然是無法做到心情涼的,心情熱,就會煩躁不安,工作自然是做不好了。所以說,在一個熱鬧的辦公室里,我們要做到涼太難了!原因還是在於前面我們所說的:我們被環境影響得太厲害了,所謂溫水煮青蛙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平時不警覺,慢慢就變成了習慣,慢慢就再也無法做到專註了。環境讓我們變得所謂的人情世故起來,人情世故多了,我們內心要煩惱的事情也就多了。同事的一個幫忙我們究竟是幫還是不幫?不幫嗎,我們就不近人情了。幫嗎,我們自己的事情都還沒處理好。這樣的事情在辦公室里經常發生。我們做不到自我的淡定和涼快的原因也就在這裡了。所謂的心靜自然涼,就是讓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自我,把握好一個度,做我們該做的事,聽我們該聽的話……保持自我的獨立和安靜,即使在再熱鬧的辦公室里,我們都可以做到像一株梅花一樣驕傲而美麗。

  如何做一個職場的常勝將軍

  如何做一個職場的常勝將軍我有個妹妹,她總是告訴我她很忙很煩惱。於是我就問她,難道忙對你而言不是一種充實嗎?她回答,不是的哥哥,我是很忙,可是很多時候我並不是在忙我自己的事情啊!我問,那你忙誰的忙去了?哥哥,我經常忙來忙去的,都是為了應付上司的工作吩咐,應付這個同事那個同事的請求,應付於上那麼朋友的聊天,還要應付身邊一群八卦女同事的八卦……我大聲喝斷她,那你只做你自己的事情不就可以了嗎?我妹妹卻一臉無辜地說,都是上司同事朋友的,我怎麼可以拒絕呢?我繼續問,那你快樂嗎?那你有升職加薪嗎?都沒有。她苦眉愁臉地說。那就對了。做你認為你快樂的事情吧,其他的事情,你適當去做就可以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再見面的時候,她再也沒有以前的那個苦瓜臉了,反而是比以前越來越年輕了。也找到了一個好男孩談戀愛。原來她不僅僅讓自己變得快樂,反而還讓自己在公司里擔任的職位越來越高,薪水也越來越多…..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些人,明明在公司里無所事事,卻還可以位置高位的呢?為什麼自己一天到晚都在忙,一天到晚都為公司這個事情煩惱為公司那個同事擔憂的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的偉人還在碌碌而忙呢?原因就在於:公司的大環境沒有把他們給吞噬了。他們是公司環境的創造者,而你是公司環境的接受者。這就是區別。他們是公司各種規章制度的創造者和制定者,而你卻只是公司制度的執行者和被接受者。既然如此,那麼我們這些環境的接受者是否就是永無出頭之日了呢?不是的。我們只說了其一而不記得其二了。我們細心觀察一下我身邊的老大,為什麼他們總是過得比我們的舒適和快樂呢?我們再細心觀察和回憶一下,他們在以前還沒有成為老大的時候,是不是也是一直都是那麼快樂的呢?是的,我們是因為工作快樂而變得快樂。因為工作快樂,所以就會更加投入和專註。最後還是因為工作快樂而升職變成所謂的老大。但是如何才會把工作變得快樂呢?這裡,我們就要回到我們的文章開頭的故事。我的妹妹,為什麼會工作不快樂呢?是因為公司的環境讓她不快樂。為什麼公司的環境讓她不快樂了呢?是因為公司里的人和事讓她不快樂了:到這裡,我們應該還知道了,她的不快樂是源自於她沒有關注自我,沒有關注自己在公司里最應該做的和最本職的工作,反而去為先同事之憂,樂同事之樂而樂了。我們不是說我們應該天天冷漠如霜的上班,而是要把握好一個前提: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我們自己的要做的工作我們做的快樂了嗎?如果沒有,那麼我們自己的自我都沒有幫到,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去幫助別人呢?就比如一個超人,如果自己的生活都是亂七八糟的,他還有什麼能力去幫助世界呢?在一個公司里,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好,如果我們自己不快樂,我們又如何能給我們的同事,給我們的上司和給我們的公司帶來幫忙呢?我們又是如何能給身邊的同事和家人帶來快樂呢?是的,環境是讓我們覺得煩躁。但是我們同樣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通過讓自己的自我安靜而讓自己感覺到的環境不那麼煩躁和熱鬧。這樣,我們的心變得涼快了,我們的自我變得快樂了,我們的快樂就會傳染出去,讓同事也變得快樂。快樂地工作,安靜地工作,專註地工作,讓我們自己本職的工作做的最好,其實對於公司而言,對於上司而言,對於身邊的同事而言,就是最大的幫忙了。

  正視自己

  同樣的,無論我們的生活處於多麼惡劣的環境,無論我們的家庭壓力有多麼大,我們都要知道:保持我們自我的快樂,讓自己過的好,就是對家人最大的回報。正視自己有一女性朋友,自小家庭多姐妹,因而少得關愛,自卑寡言。從小就認為自己沒人喜愛,認為自己不優秀,認為父母偏心。由於一直都有這個想法,惡性循環就不可避免了:讀書成績不好,畢業後工作也並無起色,天天怨天愁地,牢騷度日,然而生活並無好轉,時到28歲,依然只是公司一個小職員,臉無光色,青春不在。後來我們相遇,我催促她去旅行一趟,在外面呆了一個多月。回來後,她變得容光滿面,精神抖擻,似乎花開二度一般光彩照人。我就問她,旅行的時候究竟遇到過什麼事情讓她改變如此之大。她就告訴我旅途中的各種故事:原來她在旅途中,由於身邊都是陌生人,結交了眾多朋友,大家暢所欲言,使她逐漸地信心倍增。破除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容易,但是破除對自己的偏見很難。什麼是我執?我執乃自己對自己的偏見。尤其在職場,長年累月地忙,導致很多人無暇自顧。一個女孩子,在職場上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時間,也是公司中最忙的群體。非但如此,女孩工作上要忙,生活中美容護膚也要忙,還有家務勞動,這雙重的忙,日積月累,就生成了對自我的偏見,即我執。職場中的我執,就是職場上對自己職位和能力的我執,是在職位和能力上對自我的偏見。每一個女孩畢業後進入社會,一般都要從基層開始。而基層工作許多是執行性工作,能力高低立見分曉,如立竿見影一般。但是由於每一個職員的進入時間不長,於是有經驗者往往居上。人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就會多如牛毛,算上公司內部的勾心鬥角和惡言,久而久之弱勢的女孩便偏見自長,生我執:我就是一個沒能力的人,我就是一個做不好事的人,我就是一個不優秀的員工,我就是一個只能做這些具體的執行工作的小職員。這樣的話,在內心裡說上n次以後,就會變成一種自我催眠,直至形成自我之偏見。俗語云,人云亦云者痴。很多人對這個禪機盡顯的話有所誤解:別人怎麼說他就是怎麼說的人是愚痴的。事實上禪機應該如此:別人怎麼評說自己而自己真當如此的人才是愚痴的。簡單來說就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無論是褒是貶,那皆是別人之見而已。別人口中的自己並非是真正的自己。生活中如此,職場中亦如此。

  曾有禪宗故事:馬祖與百丈山行,見野鴨飛過。馬祖問:是什麼?百丈答:野鴨子。馬祖問:什麼去處?百丈說:飛過去了。馬祖於是扭住百丈鼻頭,百丈痛得大叫。馬祖說:何曾飛去?在禪宗看來,浩瀚世界本來就沒有空間和時間的分別,野鴨飛過僅是一種虛妄的象徵而已,怎可說什麼飛過來、飛過去?其實這個故事的本意是想讓我們回歸自我,反求諸己,自求自觀的意思。然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我們的心都是關注飛過的飛鴨,而對自己忽視了。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則是這個飛鴨。在工作當中,有多少人會對我們的工作結果評價呢?有多少同事會對我們的能力評說呢?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評價,都會對我們自己的態度和認識進行影響。人們經常說,最了解自己的人依然是自己。但是由於前面已經說過,人們太忙,導致心死,我們從別人的評價中,可以更加立體地認識自己。但是如果我們內心不夠堅強,不夠內察,我們對別人的評價,非但不能立體地認識自己,反而會將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變成一條線。而這條線,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眼縫。一個用眼縫看待的自己怎麼會立體呢?生活中如此,職場中亦是如此。承認自己做得不好,我們的工作才可以做到更好。承認我們做得很好,我們的工作才會做到比更好還好。無論對錯,無論善惡,我還是那個我。改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摒棄自己惡的念頭和衝動,弘揚自己身上的真善美,我們方可真正達到一個真實而高大的自我。只要這樣,我們方可對於別人的評價淡然處之。就如開頭的故事一般,我們在一個太熟悉的環境里,經常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最後反而就產生了對自己的偏見。這個偏見最終讓自己自卑不已。然而,我們出去一走,卻發現,身邊人雖然是陌生人,卻反而會更加真實而客觀地對自己產生一種友好而欣賞的行動,這樣,我們才發現,我們本來就是優秀。

  別讓固執成為我們的墓銘志

  別讓固執成為我們的墓銘志我有兩位女友,皆年方22歲。其中一位心高氣傲,非世界500強公司不入。另一位則無所抱負,喜歡畫畫,進入一個小的廣告公司。三年後,前者一身職業裝,星巴克喝咖啡,摩登商城購物,大型影院看電影,追求者眾。後者則整天形不顧體,喝的是沖泡咖啡,購物是淘寶,電影是迅雷,追求者寥。消除我們對自我的偏見,才可破除我們對職場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見。1、

  工作乃謀生之手段;工作會佔據任何職場人一天的1/3之時間,如果扣除睡覺的8個小時,就佔據了我們生活的一半時間。生活在大城市,加上上下班時間,會佔據生活時間的一半以上。請問,一個佔據我們如此之多時間的事情,怎麼會僅僅只是我們的謀生手段而已?古語有云君子謀道不謀食。女人也是君子。一件佔據我們人生如此重要的事情,我們竟然認為僅僅只是在謀食,我們是在生活,不是僅僅是在生存。什麼是生活?對於一個女孩子而言,生活就是:像花朵一樣,綻放自己,呼吸這個世界的新鮮空氣;而工作,就是我們的土壤,是我們綻放的基礎。所以對於一朵花而言,選擇一個土地就顯得異常重要了。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我們的土地呢?一件伴隨我們大半生時間的事情,我們必須要選擇我們喜歡的。我們只會煩惱於做我們不喜歡的事情,但是我們從來不會煩惱於我們喜歡的事情。對於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言,即使24小時加班,我們非但不會覺得自己很忙--而是覺得充實和開心,再疲憊的心靈都不會亡,而只會讓我們的心靈越加明澈,讓我們的心靈越加踏實。所以,選擇我們喜歡的工作,選擇我們喜歡的公司,我們的無明即破,忙者不碌碌,而是欣欣然。2、

  女人缺乏管理能力;很多人,無論男女都認為女人缺乏管理能力。這是千年以來男權至上的鐐銬鎖住了女人的心靈而致。但這並非事實。眾所皆知,所有大小家庭,持家者無非都是女人,內到家務,外到家族朋友關係,無不是女人撐起一片天。左有孩子哭鬧,右有米飯剛熟等等紛擾事情,只有女人才可以淡然處理,利落乾脆。如果讓男人來做會怎樣呢?肯定會手忙腳亂,大發雷霆。由此可見,女人可管一家之事,亦可掌公司之要職。所以,每一個女孩都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女人不但不缺乏管理能力,並且還具備高超的管理能力。這一點,務必要客觀地充滿自信,不卑不亢。3、

  遲早嫁人安家,工作無所謂;是的,女人遲早要嫁人。事實上,我們也知道,男人遲早也要娶人。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嫁人還是娶人,最終都是負責一個家;交水電費、養育小孩,哪一樣不需要女人來分擔?既然如此,工作怎麼會是無所謂呢?

  工作做好了,職位上升了,薪水增加了,一個女人才可以讓自己更加花枝招展,魅力四射,最終亦可自信滿面,擇優而嫁。否則,拿著一份薄弱的薪水,嫁人就會失去籌碼。薪水不高,護膚、美容、見識等等都會跟不上,平日工作勞累,青春稍縱即逝,何以自信地擇優而嫁呢?因此,無論抱以什麼目的,工作都不是無所謂,剛好相反,是非常重要。4、

  女人應該安心立命,薪水夠用就好;女人安心立命中的命是哪方面的命?是底薪矮職的命?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命?無論是哪一種命,都不是女孩的命。俗話說,女孩者,明珠也。什麼是明珠?高貴、優雅、美麗。這才是女子的命。而要成為明珠,並非看上天造化,而是看自我的造化。女子無命。命在自己。讓我們再回到我們開頭的故事。究竟誰破了無明?貌似前者衣領光鮮,其實卻昏暗無明。表面上看,我們覺得前者進入了世界500強的公司,稱心如意,實際上她的選擇是無明的。原因就在於她錯誤地以為選擇公司只看薪水,而薪水用來生活何處,卻是懵然不知的。最典型的就是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所折射出的道理。反而是後者,雖然只是進入了小廣告公司,確是破無明的。用8個小時的忙--即心死--換取短暫的快樂值得嗎?然而,如果8個小時都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本身就不是值得和不值得的事情了。當然,破無明不僅是思維上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和公司,方可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工作並非無所謂,乃是幸福之根本。有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高薪,方可擁有更持久的青春、美麗和才華,方可對於愛情婚姻處於主動,擇優而嫁。不安心也不立命,命運乃在自己手中。

  工作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工作有一修禪者,平時由於難以戒口而在修行中難以突破,並且經常自責,煩惱叢生。因此他上山尋大師解惑。大師問之:你為何而煩?修禪者答曰:我乃貪吃。大師仍問:你為何而煩?修禪者依然回答:我乃貪吃。大師再三問之:你為何而煩?修禪者怒曰:我乃貪吃!大師棒喝:那你為何不將你的舌頭割掉?我們在工作當中,由於不被重視,得不到升職,無法加薪,同事關係淡薄,責任重大等等原因,導致經常不順心和煩惱。而這樣那樣的煩惱,便是無明生我執,我執生業行。在我們的心靈診所里,遇到的最多的求助者,幾乎都是被這個業行折磨得憔悴不已。男的無精打采,甚至有些精神分裂。女的則披頭散髮,毫無光彩。工作雖然重要,但是也無妨被工作中的各種煩惱業行折磨至此啊!我身邊有一位同事,位居高職,一代女豪,呼風喚雨。可是,她並不快樂。我知道,我跟她同一天進入公司,知道她這幾年以來爬升的很累,很不快樂。--雖然,她終究是位居高職了,然而,她卻經常跟我訴說各種不快樂。經常言累。她這樣的累,這樣的不快樂。我們繼續看看那個大師和修禪者的對話:大師棒喝:那你為何不將你的舌頭割掉?修禪者慚愧不已,因為他根本沒有勇氣這樣做。於是就灰溜溜地走了。一個月後,修禪者依然受貪吃的煩惱折磨,終於受不了,再次尋找大師幫助。大師依然問:你為何而煩惱?修禪者依舊回答:我乃貪吃。大師問:你為何不割掉你的舌頭?修禪者馬上拿起刀,作勢要割掉自己的舌頭。然而此刻,大師卻及時阻止了。修禪者不解,乃問為何如此。大師問曰:你的舌頭在哪裡?修禪者乃悟,棄刀而去。故事講到這裡,我們應該跟這個修禪者一樣,務必清楚地知道,我們的舌頭在哪裡?職場煩惱根源的舌頭在哪裡?是否我們辭職,就可以得到根除煩惱,得到快樂么?辭職並非職場煩惱之舌頭。至於我們真正的舌頭在哪裡,我們繼續看修禪者和大師的對話:修禪者乃悟,棄刀而去。然而,大師卻搖頭不語。終於,一個月後,修禪者再次來到大師草舍這裡求助。大師乃笑著問:為何而來?修禪者低頭答曰:我雖悟得禪,已經去掉舌頭,卻依然不安,內心煩躁不已。大師搖頭笑曰:不,你的舌頭仍在。修禪者不解地問:為何如此?大師笑曰:舌頭就是舌頭,跟煩惱何關?修禪者再次恍然大悟,乃離去。故事講到這裡,我們知道職場中的各種不快樂和煩惱的舌頭在哪裡了嗎?是的,工作就是工作,僅僅只是工作。我們任何一種工作,任何時候的工作,都僅僅只是為了將某事做好。我們的目的是在於如何把事做好。--做事,做任何事,乃平常之極。無論是普通職員還是高管,都只是一件工作而已,何來煩惱?你呢?你的工作是什麼?記住,你的工作僅僅只是你的工作,並非你人生的全部,更加不是你人生的意義所在。這並不是讓我們忽視工作,而是讓我們明白,工作僅僅只是工作。如果我們明白工作只是我們人生和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就應該更加清醒淡然地處理我們的工作和內心幸福之間的關係。只要我們能將手頭上的工作做好,升職、無法加薪、同事淡薄、責任重大等任何事情,無非都只是取決於我們有沒有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情而已。煩惱何來?做好便是。

  讓工作充滿樂趣

  工作中的任何得失,任何職位變動只是暫時寄旅在人身上的東西。死去的國王,對一隻活的老鼠都心生羨慕,又哪裡比得上一個普通人?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樂趣,我們是無須羨慕老鼠的。所以,升職加薪時不必高興,失職降薪時也不必憂愁。工作就像我們吃飯吃什麼一樣,吃飯怎麼吃一樣,普通之極,我們又何必為它發愁?讓工作充滿樂趣有一女友,平時見我總是訴苦良多。我就問他為何而嘆。她說:你不知道,我平時工作累得要死,但是卻從來沒有被公司重視過。於是我問她:那你知道你所做的工作,對於公司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嗎?她沉思良久,搖頭不知。我於是就告訴她,無論你的工作有多麼卑微,無論你所做的事情有多麼細小,無論你所做的事情有多麼繁瑣和具體,但是,你所在的職位,所進行的工作對於公司而言卻是重要的。她依然不明白我所說的話。你的工作不是不被重視,而是你自己不重視。你對自己所擔任的職位和責任,以及對公司的意義完全不知道。你自己都不重視,公司怎麼會重視你呢?其實你不是認為公司不重視你的工作,而是你認為公司不重視你的這個人。我說。她聽後慚愧不已。下次再見的時候,她不再是訴苦,而是告訴我她工作中的各種快樂的事情。在公司里,大部分具體繁瑣的事情都是由女孩子來做。因此,許多女孩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偏見:我在公司做的事情是具體的,微不足道的。這樣的偏見,就會讓女孩總是有著一種不被需要不被重視的失落感。這樣的失落感轉化為敷衍了事的應付工作,最終離升職加薪無緣也是理所當然了。自己不忙的時候就要多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工作對於公司而言,意義究竟在哪裡?如果我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就說明我們根本沒有破無明。在任何一家公司,每個人的工作都是重要的,都是關鍵的。這就比如一部車一樣,車上每一個零件都不是可有可無的。其實就像故事的開頭一般,我們每個人並不是埋怨公司對我們的工作不重視,而是埋怨公司的老闆對我們的個人不重視。我們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有過重視我們身邊的老闆或者上司嗎?我們有重視過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同事嗎?我想能正面回答的人肯定不多。公司人數眾多,女孩子總是選擇一兩個作為親密好友,而不會滿室皆朋。而自己對其他公司的同事如此,其他同事何況不也如此呢?再說了,我們又有多少次關心和重視過我們上司和老闆呢?他們的工作雖然外表上看起來比我們重要,但是他們肩膀上扛著的責任和風險卻哪一點不比我們的重要呢?因此,我們平時如果不想得到別人對自己的漠視,那麼也請應該對我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重視起來。縱使每天只是一個善意的笑容,我們也會換來一天燦爛的陽光。

  《無門關》一書記載一則禪宗公案:一次,懷海禪師說法結束,大眾皆退,惟獨一老者逗留,於是懷海禪師問道:你是何人?老者答道:我不是人,是一隻野狐,過去求佛時曾在此山修禪傳法,因一位弟子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我回答:不落因果!因此一語,五百世墮落野狐之身,今請大師慈悲開示,令我脫野狐之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懷海禪師答道:不昧因果!(不被因果蒙蔽)老者大悟,隨即告辭。翌日,懷海禪師領寺中眾僧到後山,並找出一狐屍,令以亡僧之禮火葬。不落因果,指大修行人不受因果報應,並不符合因果的道理,有因就有果,任何人都無法逃出因果之外。佛教故事中,連已得道成佛的釋迦牟尼佛,都曾經因為因果報應所苦,頭痛三天。我們很多時候,在工作中就是這只不落因果的狐狸。其實很簡單:我們怎麼對待他人,他人就會如何對待我們。重視我們的工作,重視我們身邊的同事、上司和老闆,同樣他們也會重視我們。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工作就會變得充滿樂趣。

  認識生活

  生活篇犯錯是平凡的,寬恕是一種超凡。寬恕,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寬恕的本身,除了減輕對方的痛苦之外,事實上,是在升華自己。因為,當我們寬恕別人的時候,我們反而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假如我們看別人不順眼,對別人的行為不滿意,痛苦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般人說我恨你。但是你恨對方,對方也許並不知情。因為不知情,他也不會少一塊肉,或有任何損失,反倒是自己的內心,因為有恨而一刻不得平靜,痛苦不已。因此,我們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為。唯有懂得寬恕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佛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的快樂,是希望從別人身上去獲得,那會比一個乞丐沿門托缽還更痛苦。快樂不是別人可以給我們的,而是要由我們自己來解脫,自己來超越。想要得到快樂,就不要太過敏。太過敏的人,對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條繩子綁住自己一樣,真是自找麻煩。佛陀告誡弟子們:比丘常帶三分呆。就是訓誡弟子們要大智若愚。假如,自己覺得修養沒那麼好,沒辦法輕易寬恕別人,有一個辦法,就是看到不喜歡的人就遠離,不要跟他親近。遠離惡緣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自己無法自主時,就要先斷惡緣。因此,快樂是從寬恕別人中來,寬恕是升華自己的本源,兩者相輔相成,若能如實地運用在生活當中,那麼,便能與佛法相應而不悖離了。認識生活達摩祖師到中國傳法,數年後,準備回天竺國。臨行前,他對弟子們說:你們跟我學了這麼多年,總該有些心得吧?大家說說吧!道副首先說:我的見解是,不執文字,不離文字。將文字作為悟道的工具。達摩祖師說:你得到了我的皮。尼總持接著說:我的見解是,就像念佛的人,必須升起信心的時候,一念就往生到了東方阿閃佛國。一見就不再見了。達摩祖師說:你得到了我的肉。道育說:我的見解是,四大本來空,五蘊亦非有,所以無一法可得。達摩祖師說:你得到了我的骨。最後輪到慧可,他什麼話也不說,走到祖師前禮拜祖師,然後回到原來的地方。達摩祖師說:你得到了我的髓。接著,達摩祖師告訴慧可,從前,佛祖將正宗禪法傳給了迦葉大士。後來一直輾轉傳承,傳到了我這裡。今天我就將它傳給你,你要好好愛護保持。我還要授給你袈裟和傳法信物。然後對大家說:你們剛才自己的表述,已經看出你們修鍊的程度。你們心裡也一定明白。生活之禪在於生活。我們無需鑽研經典,也可從生活的各種瑣碎事物當中留意觀察而得到禪機。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許多道理、人生哲學、規律和技巧,其實從小都知道,卻為何有些事情總是在年齡逐漸上升的時候才會真正地感悟和理解呢?許多事情,我們曾經以為懂了,明白了,事實上歲月卻一而再地告訴我們,我們當初是錯的。女孩子由於天生是掌上明珠,因此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管教比較嚴格,許多情況下都會乖巧地尊奉父母的各種安排和教導。曾經我們聽父母的話不能早戀,長大後卻後悔莫及:人生之戀情就是在我們最青春爛漫的青少年時期啊!我們的長輩,自小就會教導我們各種為人處事的道理,我們開始的時候攝於一種傳統的權威感而遵循,卻不知道其中的含義,只盲目地遵循罷了。比如,我們自小都懂得的許多的禮貌:見到長輩我們要稱呼其尊稱。然而,我們雖然知道這樣的尊稱是必須的,這是父母的教導,是一種對長輩的尊重。可是事實上,我們自小其實很多時候都不知道,為什麼他比我年長一些,我們就要尊重他呢?難道年小就一定要尊長年老的嗎?為什麼呢?為什麼呢?我們多問自己幾句,我們就會慢慢發現,其實我們根本不懂這個禮貌為什麼而存在。有疑問,才會有追求答案的努力。人生本身就是由這麼多的疑問組成。禪宗本身就是一種疑問:什麼是禪宗?怎麼修習禪宗?怎麼悟?怎麼活得禪機?這樣的問題,我們從生活中觀察,可以得到許多許多我們曾經自以為知道而又被我們顛覆的答案。

  所以,認識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道修禪方法,也可以說是我們要活的一種淡然的、快樂的、無憂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的一種方法。我們人類生活中,整個世界都是由各種語言體系來解釋。我們認識世界,人類為了傳承經驗,是無法避開語言--即文字的這個體系的。而我們人類-語言體系-真實世界,是這樣的三重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是隔著一層語言體系的。可是,我們的語言體系真的是可以完全解釋世界和傳承經驗嗎?我們許多人都知道人定勝天的道理。但是許多人只知道其中的字面含義:人是一定可以勝天的。可是,我們知道,尤其是我們中國人,對於文字的把握,是具備非常高深內涵的。我們務必要對這個人定勝天的內涵,從這個詞的歷史背景等各種因素中挖掘出來他們真實的含義,再結合我們的經驗,我們方可說,我們知道了人定勝天的意思了。我有我的理解,我也有我的經驗,你的理解和經驗也會跟我的如此: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戰勝天呢?天要下雨,我們無法戰勝它。天要讓我們在某一件事情上失敗,我們也無法戰勝天。天就是我們的人生的所謂的命運,我們是不可能戰勝命運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我的理解就是:所謂人定勝天,並非人一定可以戰勝天,而是人一旦淡定之後方可真正的戰勝天。為什麼這樣說呢?人淡定,才可以戰勝我們的命運。--也就是說,當我們淡然的對待我們的人生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安定,而一旦我們人可以安定的時候,命運對我們而言又有何意義呢?戰敗敵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將敵人消失。所以,當我們說,人定勝天的時候,我們不能只限制於人定勝天的四個字,而是要將之生活化,將之自我化,讓我們的心靈真正的去觀察我們的生活,然後再通過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去理解什麼是真正的人定勝天了。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真正的認識生活呢?其實挺簡單的,首先我們都知道,文字本身也是由某個人或某群人創造,他們創造文字的時候難道就對世界完全理解了嗎?他們創造文字的時候又是通過什麼來知道這個世界的呢?是的,就是觀察。我們也一樣,我們可以藉助文字來觀察這個世界,但是我們除了文字,還可以通過眼睛、耳朵、感受等各方面來觀察這個世界。

  你要成為誰

  你要成為誰有一則故事: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里的老禪者。來到禪院,他與老禪者一邊品茗,一邊閑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後生聽到老禪者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老禪者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不,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後生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老禪者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大智論偈:業障有兩種,一種是煩惱,自私自利,貪嗔痴慢,煩惱障。另一種是知識越多,思維被這樣的知識條文束縛而越發無知障。我是誰?這個問題,無論是男還是女,無論是老還是幼,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在內心裡問上自己上百次,我究竟是誰?我們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小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是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孩子。讀書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是學生,我們是學校里的學生。工作後,我們知道,我們是員工,是公司里的員工。結婚後,我們知道,我們是妻子,是某個男人的妻子。有孩子後,我們知道,我們是母親,是某個孩子的媽媽。我們看,我們是誰呢?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輪迴了。我們曾經是媽媽的孩子,然後我們卻又成了孩子的媽媽。雖然我們發現了這個輪迴,但是我們似乎卻還不知道我究竟是誰。認識我是誰,跟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是一樣。只要我們願意觀察,願意為什麼的多問,我們就可以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答案。是的,究竟我是誰呢?我們通過上面就可以知道:我首先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一種身份,然後我自己認為的我是誰。我是有這個外在的世界和內在的自我的認識結合而成的。如果我們對外部的世界都不細心觀察,那麼我們就不能得到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真正的認識,那麼我究竟是誰肯定就是模糊的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很難回答。只是我們很多時候不願意接受一個我們自己不想承認的答案而已。我們知道,我們小的時候,無法選擇做我是誰,可是等長大之後,所有的我是誰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說,我們問我們是誰,其實是想問我要成為誰。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和根本所在。

  我是誰,那是過去的。我要成為誰,那是明天的。其實我們何必迷茫不知所措呢?我們知道,我們是誰,完全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當我們的幾個我在打架的時候,我們選擇不再成為誰不就可以了嗎?所以,煩惱很多時候都是自我尋找的。都是自我妄心在虛構一些煩惱和壓力罷了。如果過去我們不可改變,那麼我們可以從改變今天,改變現在開始:努力地去成為我們想成為的誰。我們可以選擇不成為別人的妻子,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員工。同樣我們也可以馬上選擇成為別人的妻子、媽媽和員工。這一切,都在乎我們自己內心的選擇。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選擇權在我們手上。如果我們已經是誰怎麼辦?很多人,由於習慣了一種生活,習慣了成為一個誰,最後就陷入了這個誰的生活方式里。這就是所謂的圍牆。其實推倒一堵牆有什麼問題呢?問題只是,我們要重新面臨更多選擇罷了。所以,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誰。從現在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我要成為誰?

  六根

  六根有一次顏淵在為孔子煮稀飯時,天上突然掉落了一樣髒東西,於是顏淵就用湯匙將它舀起,咬咬看它是什麼,碰巧孔子在他身後,見狀便不高興地說:唉!這個顏淵怎麼這麼不懂敬師的禮節呢?孔子將此事告訴子路,子路脾氣很壞,個性衝動,馬上跑去找顏淵算帳;待顏淵講明原由,子路才心平氣和地向孔子說明。孔子便集合弟子們說:我孔丘親眼目睹顏淵偷吃稀飯尚不真確,更何況平常在大街小巷所聽到的是是非非,又怎麼會準確呢?人本來可以過著快樂的日子,但我們卻會為了一點小事,把自己搞得煩煩擾擾,無法寬恕、原諒他人,只想改變別人,而又不反省自己的人,將會抱憾終身而隨業力墜落。六根:六根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為六根能入於六塵,又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入,六根六塵,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夠見色,就入於色塵,其他諸根也是這樣的,所以叫做六根。觸:因為有了六根,它就能夠感受到六塵境界。觸是十二因緣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觸是根,所觸是境。放下他觸其實是放下我們身邊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女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別人對我們自己的評頭論足,最害怕的就是別人的嘴巴。女孩也比較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放下他觸就對女孩更有意義了。比如說,許多女孩,化妝和減肥都是為了他人,自己的幸福也是為了自己愛人而幸福,將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都交給了他人,反而自己什麼都沒了--如果這些他人都不見了呢?我們自己呢?我們去哪裡尋找我們自己呢?我們平常聽到的斷六根,更多的是從心靈上斬斷六根張狂和不受控制的妄心,目的就是在於讓我們的內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平靜,只有真正平靜的心,才可以因小樂而樂,因小悲而無傷。一切坦然面對,快樂就必然常在了。要斷六根,我們首先要懂六根。六根之眼入:我們的眼睛喜歡看美的東西,就比如我們女孩喜歡各種漂亮的衣服、喜歡美的容妝、喜歡優美的風景等等,當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這些美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會快樂,當我們看不到的時候我們就煩惱和痛苦。六根之耳入:我們的耳朵喜歡聽動聽的音樂,喜歡聽愉悅的聲音,喜歡聽到好聽的話語;我們的耳朵不喜歡聽到煩躁的聲響,鼓動的噪音和不好聽的話語。前者讓我們快樂,後者讓我們煩惱。前者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會快樂,得不到的時候我們也會痛苦。然而後者我們得不到卻不會得到快樂,反而只是自然罷了。六根之鼻、舌入:我們的鼻子喜歡聞到甜美的味道,我們的舌頭喜歡品嘗香甜的美食。我們的鼻子討厭聞到臭的味道,我們的舌頭討厭吃到腐臭的食物。所以說,我們的鼻子和舌頭都喜歡香的東西,不喜歡臭的東西。六根之身入:我們的身體喜歡得到舒適的睡覺環境,喜歡得到舒適的居住環境,喜歡得到舒適的撫摸,反之我們會煩惱和痛苦。六根之意入:意乃意識,意識都是建立在前面五入的基礎之上。有了其他五入才會有意入,我們的意識才會喜歡幻想一些美的東西,對明天會充滿美的期待,這些我們稱之為期望或希望。反之,我們叫之絕望和焦慮。我們幻想明天會有一個好的旅行,會碰到一個帥帥的男孩,我們就會得到一種意識上的快樂。如果我們擔心明天上班會遲到,明天可能面臨失業等等,我們就會焦慮,就會煩惱。所以我們要知道,六根並不可怕,很多時候六根還是我們快樂的源泉。比如我們聽到優美的音樂,會為之而快樂。我們吃到好吃的點心,會為之而滿足。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舒適之所,會為之而開心。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斷六根呢?是的,我們要斷的不是這些,而是這些所滋長的那種不受控制的慾望和妄心。我們要斷六根的什麼?比如說,我們聽到優美的音樂會快樂。我們不能斷了我們的耳朵而不去聽優美的音樂,我們是要斷掉我們的快樂來源對於優美音樂的依賴和慾望。斷掉的是依賴和慾望,唯有這樣,我們有優美的音樂的時候我們應該快樂,而沒有優美音樂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到不用不快樂--就這樣,我們就足夠了。

  煩惱源自慾望

  所以,我們要斷六根,不是要斷掉我們六根,而是要斷掉我們六根的依賴和慾望自我,就是我內心快樂的錨。我們的內心是否波瀾不驚,是否安靜如常,是否巋然不動,就在於我們的內心的錨是否穩定。煩惱源自慾望一則寓言:有一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小孩哭泣不已,他就問小孩:你為什麼哭泣?小孩就說:因為家貧,無力奉養父母。我變個金塊,你拿回去孝敬父母,如何?呂洞賓被孩子的孝心所感動,隨手指著路邊的石頭,那石頭立刻變成金塊。當他把金塊拿給孩子時,竟然被拒絕了。為什麼你連金子都不要?呂洞賓很詫異。孩子指著呂洞賓的手說:我要點石成金的手指。這則寓言,內容不長,卻發人深省。貧窮飢餓的孩子面對誘惑,激發了他的慾望,慾望升級到連金子都不要,竟要點石成金的手指。由此可見,誘惑令人心智迷亂,誘導自己步入歧途。誘惑,可以解釋為引誘、迷惑。誘惑一詞,出自《淮南子》,誘為先導的意思,惑則是給人以假象之意,就是要誘導別人離開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動準則,步入歧途。人在塵世,五顏六色,流光溢彩,風暖花香,目眩頭暈。可以這麼說,誘惑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人處於誘惑的包圍之中:名利的誘惑、金錢的誘惑、聲色的誘惑、美食的誘惑、錦衣的誘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凡此種種,都能勾起你的聯想,激發你的慾望,令你心智迷亂,欲得之而後快。在誘惑面前,有人接受了,有人拒絕了。名利,儘管大家有時鄙視它,詛咒它,但它畢竟是富有魅力的奇妙的東西。要不,古往今來,多少人在嚮往,在追求,在奔波。《史記o貨殖列傳》中有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傳說乾隆皇帝微服游江南的時候,有一次在山上眺望景色,看見許多帆船在海上駛行,往來如織。他便問身邊的大臣,那幾百隻船上的人在做什麼,他的大臣答道,他只看到兩隻船,一隻叫名,一隻叫利。可見名利對人的誘惑是多麼大,非一般人所能放得下的。許多有修養的高僧大德和賢士能夠避免利的誘惑,可是只有最偉大的人物才能避免名的誘惑,可見有的人能放得下利,卻不能對名放下看破。面對誘惑,凡人都難免衝動、浮躁,難以自制,而戒律卻在提醒你不能屈從誘惑,必須保持住做人的清白,提升起人格的尊嚴。《玉堂叢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秦州曲吏曹鼎捕盜時抓獲一女子甚美,目之心動。正巧這晚由曹當班,此女子多次對他暗送秋波,搞得他心慌意亂,於是他將曹鼎不可四字寫於紙上,用於自戒。這四字曹鼎寫了燒,燒了又寫,如是數十次之多,終於克制了自己騷動的心。為此,曹鼎的自戒是難能可貴的。

  快樂的妙訣

  誘惑是一隻美麗的青鳥,翔飛於古典和現實之間。面對誘惑,君子可能變成小人,忠良可能變為奸佞,堅定的革命者可能變為貪圖小利的可憐蟲。然而,凡事須辯證地對待,面對誘惑,關鍵在於人不可被誘惑所奴役異化,人可以被誘惑所包圍,但不可被誘惑所湮沒,否則,人便失去了自身的主體性。人一旦失去了主體性,豈能稱作人耶?由此觀之,面對誘惑,既應有所取又應有所舍,既應有所投入又應有所自持,既應有所熱忱又應有所節制,從而能在誘惑的包圍之中,頭腦清醒,心態平衡,行為規範。理學家程明道與弟弟程伊川共同赴友人宴席,席間友人召妓共飲,伊川正襟危坐,目不斜視,明道則毫不在乎,照吃照飲。宴後,伊川責明道不恭謹,明道先生答曰:目中有妓,心中無妓!這是何等洒脫的胸襟,正是雲月相同,溪山各異,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這是凡人所不能致的境界。快樂的妙訣有一則故事: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里的老禪者。來到禪院,他與老禪者一邊品茗,一邊閑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後生聽到老禪者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老禪者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不,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後生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前面我們也說到這個故事,現在讀者是第二次看到這頭團團轉的牛了。但是故事所表達出來的含義卻是不同的。前面的故事主要是讓我們認識識,讓我們認識我們的世界。而這裡,則是讓我們認識到:假如我們受到我們觸的束縛,我們就會像這個老牛一樣,只會團團轉,不得自由,不得悠閑,不得快樂。嘗試做觸景生情,很多人都誤解了其中的禪機。許多人以為觸景生情,觸的是景色,生的是感情。實際上是:觸的是人生之景象,生的是人生之感情。人生之景象就是我們身邊的客觀環境,主要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人生之情就是我們人生中對於自我的一種感情。有怎麼樣的身邊人和事,就會有怎麼樣的自我的感情。

  當我們的六根在獲取這個世界的體驗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被這個獲取的來源所牽制了。就比如,我們女孩子追求美貌,什麼是美貌?我們追求自己的美貌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問題是,什麼才是美貌?這就是觸--我們如何得知美貌的這個源頭就是觸。我們如何認識和理解什麼樣子的女人是美貌?的呢?源自於我們身邊的環境--我們身邊閱讀到的時尚雜誌、電視時尚節目、網上關於明星的介紹和自己身邊人的嘴巴。時尚雜誌是從我們的眼入,別人的嘴巴是從我們的耳入,然後進入我們的內心,對我們的自我進行影響。同樣的,當我們說這個美食,那個香奈兒香水和一輛好的寶馬車等等的時候,我們無不被周邊的環境所影響--所有這些,無論是通過何種方式,最終都是從我們的六根而入--即六根是了。我們知道,六根有一根叫意根,什麼是意根?意即是我們的心,是內心裡最堅固的自我。而這個自我,才是我們與這個世界接觸的基礎。自我堅強了,所有的都不能讓我為之動。我就是我,我不因為別人怎麼說就變成不是我。是的,究竟什麼是真善美假惡丑呢?我們六根追求的不也就是這些嗎?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六根之所以讓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的心。對於美食,如我們覺得喝白粥也是很好吃的美食,我們何必要去追求魚翅鮑魚呢?所以,一切的一切,終歸是取決於我們的內心,取決於我們的自我。但是問題是,我們的自我,有足夠的堅強嗎?我們的自我是真實的嗎?我們真的是喜歡喝白粥嗎?還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假喜歡呢?誠心地多問問我們自己,答案是肯定的話,那麼,恭喜,你可以真正地快樂了。快樂,最終還是要反求諸己。反求於我們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我們的態度是真實的就可以。相反的,就算我們每天都跟著潮流走,我們就是喜歡聽潮流音樂,穿潮流服飾,那又如何呢?只要我們問我們的內心,我們是因為別人覺得潮流的東西是美的還是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覺得這個是美的?自己內心清楚,那就可以了。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痛苦和焦慮,都是源自於我們的環境。是環境塑造了一個我們自己都不喜歡的自我。而這個自我的心,就為這些環境所影響而煩惱痛苦焦慮了。煩惱越多,痛苦越到,焦慮越多,我們反而會變得越來越憔悴,再好的身材,一旦煩惱多了,痛苦多了,焦慮多了,也會變得不健康甚至肥胖。這就是惡性循環了。身材如此,樣貌也是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嘗試做個"放蕩女"

  我們要對我們身邊的環境--即人和事物進行警惕。多點想想,我們眼睛看到的事物是真的如此嗎?這些事物是別人的快樂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快樂呢?比如我們看到大海一樣,我們是因為別人跟你說海很漂亮,還是我們真的覺得眼前的大海很漂亮呢?我聽我們喜歡的歌,是因為別人說好聽,還是我們真的覺得很好聽呢?我們身上的香水味,是因為別人說好聞,還是我們自己覺得真的好香呢?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因為別人說的好吃還是真的我們喜歡吃呢……青春常在的秘訣不是在於我們外在的保護和對化妝品的依賴,而是在於我們的自我,是否可以保持平淡而安靜的快樂。如果我們每天都過得很快樂,每天都穿上我們認為漂亮的衣服,每天都可以聽到我們真的喜歡的歌曲,那麼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嘗試做個放蕩女濟公(1130-1209),原名李修元(緣),出生於天台,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道濟天性好動,不喜念經,難耐打坐,經常和那些頑童廝混在一起,作呼洞猿、鬥蟋蟀的遊戲。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眾告到方丈室,慧遠卻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於是他又被人們稱作癲僧。慧遠圓寂,他失去庇護人,被迫轉到凈慈寺,先是替人念經兼作火化工,後來升了書記僧,卻依然出入歌樓酒肆,游山逛水。他寫詩自述: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癲僧繞市廛。活脫脫一幅遊戲人間的自畫像。從外表看,這位號稱湖隱方圓叟的窮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似丐似氓,非僧非道,實際上卻是禪宗楊岐派第六世得道高僧。識得六根苦,方得六根甘甜。不懂得六根之苦的人,肯定也得不到六根之甜,而只會陷入六根的痛苦輪迴之中。六根得則樂,六根不得則苦,依此循環,輪迴不絕。就比如濟公一樣,假如他沒有認識這六根之苦的本質,他又如何做得到蘸大蒜吃狗肉和西湖酒醉無歸這樣的事情來呢?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六根有苦,就杜絕六根之甜。就比如我們女孩子喜歡吃各種甜美冰淇淋一樣,我們不能因為吃冰淇淋會讓自己變得肥胖而就永遠不吃。我們喜歡吃,就應該吃,快樂與否不在於我們吃和不吃之間,而是在於我們吃多吃少之間。能放下六根,我們就可以得到快樂。如果我們的內心,一直都糾結於各種六根之苦,那麼我們永遠都得不到六根之甘甜。所以說,我們很多人都恐懼。比如說,許多女孩子恐懼自己會變得肥胖,因此就放棄了許多美食。我覺得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既然眼睛喜歡美的風景,那麼我們就讓眼睛自由地去欣賞美的風景。我們喜歡美麗的身體,那麼我們就大方地欣賞自己的美體。何必要糾纏於如此多的世俗限制,限制自己內心的快樂呢?同樣,我們喜歡靡靡之音,就是喜歡,喜歡就可以了,何必要害怕別人言說呢?放開我們的眼睛,放開我們的耳朵,放開我們的鼻子,放開我們的舌頭,放開我們的身體,才可以放開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眼睛勇敢地去看美麗的風景,讓我們的眼睛追求美麗的容顏,那又怎樣呢?我們快樂就可以。我們沒必要杜絕眼睛給我們內心帶來的愉悅。放開我們的耳朵,讓我們聽情歌,聽搖滾,聽別人恭維我們漂亮,聽別人讚美我們優秀,我們沒有必要去逃避這些聲音給我們帶來快樂和享受。放開我們的鼻子,讓我們去聞花香,聞身上迷人的香水味,聞哈根達斯的味道。放開我們的舌頭,讓我們大膽地品紅酒,靜靜地喝杯卡貝奇諾。放開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睡在柔軟的榻上,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放開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心靈勇敢地去接受這六根帶來的甘甜。只要我們知道一點就可以:有,我們就加倍地快樂和滿足。沒有,我們要平常心處之,不強求,不勉求。慾望不是在於杜絕,而是在於節制。適當地放蕩不羈就是個性人生,就是快樂人生。願我們都可以跟濟公一樣,想喝酒的時候就喝酒,何必在乎是否淑女呢!大聲吆喝一下:小二,來兩斤牛肉,三斤好酒!


推薦閱讀:

心靈深處的菩提樹(凈心圖文)
時常給自己的心靈洗個澡
心靈突破60問【第二部分】
憶往昔痛苦 明今朝事理
六大心理途徑成功打造陽光心靈

TAG:禪修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