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風寒暑濕燥熱 | 司天在泉

點上方藍字可加關注

微信號:生命健康與養生

文 一塵

六氣:風,寒,暑,濕,燥,熱(火),是正常的自然氣候。

六氣的變化為六化。這種正常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人體無害。所謂無害,就是指人體自身調節機制的生理適應力可適應自然六氣的變化,正常的六氣變化不能影響正常的生理活動。

六淫:包括以下內容

1.超出人體可調節範圍的自然氣候。(風、寒、暑、濕、燥、熱「火」)

如久處潮濕環境多有濕邪為病,高溫環境作業又常有暑邪、燥熱或火邪為害,乾燥環境又多燥邪為病等。

由於人與人之間自身可調節能力不同,自身調節氣候變化的能力當然就相差很大,比如老弱(病)婦孺,對年輕氣壯的人沒有影響的寒熱變化,對這些人的身體就會有影響,所以,他們必須及時增減衣服。氣候不但變化複雜,而且還有地域性等等特點,不同體質對不同環境氣候與感受性不同,再加上調節能力的強弱,故各有其所犯。

中醫不但將可以導致機體發生疾病的六氣為「六淫」,還將可以導致機體發病的致病微生物也稱為「六淫」,因為二者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和有相同的屬性

2. 細菌病毒也是「六淫」,古人沒有顯微鏡,雖然不知道這些可以使人發病的無影無形的致病因子是一種特殊的小生命,但是,古賢們卻清清楚楚的知道「六淫」這些東西的存在,以及清楚的知道它們導致疾病的後果和治療辦法,不但知道它們的存在,而且還知道它們是怎樣存在,以及它們的屬性等等。

這就是「風、寒、暑、濕、燥、熱(火)」

細菌病毒不但有風、寒、暑、濕、燥、熱(火)的屬性,而且它們的生存繁殖常常也是又「六淫」的自然氣候環境所決定(西醫在這些方面還是「白痴」):

(a)各種細菌病毒都有其發病的屬性:比如燥熱性的細菌病毒使人發病會造成人體局部有紅腫灼熱感,溫度升高,津液虧損,鼻乾咽燥、皮膚乾裂、小便短少、大便乾燥等。而寒濕之邪常常相反,會造成人體整體或局部溫度降低,沒有紅腫灼熱等等特徵。如濕濁在上則面垢、眵多;濕滯大腸,則大便溏瀉、下痢膿血粘液;濕氣下注,則小便渾濁、婦女黃白帶下過多;濕邪浸淫肌膚,則瘡瘍、濕疹、膿水穢濁等。

(b)細菌病毒的各種屬性的不同除了「物種」不同需要不同的生存環境原因外,還常常是由它們生存繁殖的自然氣候和環境改變所決定,即,它們會隨著環境氣候的改變而改變,比如「春天當溫而反寒,冬季當涼而反熱」的氣候變化,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細菌病毒就會隨著環境而發生改變,形成特殊季節性的細菌病毒,這種「特殊變化」的細菌病毒也會隨著相應季節消失而消失。

司天在泉

司天在泉,運氣術語。司天與在泉的合稱。司天象徵在上,主上半年的氣運情況;在泉象徵在下,主下半年的氣運情況。

如子午年是少陰君火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卯酉年為陽明燥金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司天與在泉,可推算一年中歲氣的大體情況,及由於氣運影響與發生疾病的關係。《素問·至真要大論》:「厥陰司天為風化,在泉為酸化。」

風的特性:輕揚開泄,善動不居,故風邪不但在傳播上具有風一樣無影無形的特點(比如現在認識到的空氣傳播),而且其引起的疾病在人體也有遊走不定的特性。如,看到其善行數變:風善動不居,易行而無定處。

「善行」是指風邪具有易行而無定處的性質,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無定處的特性。如風疹、蕁麻疹之發無定處,此起彼伏;行痹(風痹)之四肢關節遊走性疼痛等,均屬風氣盛的表現。

「數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變化無常和發病急驟的特性。如風疹、蕁麻疹之時隱時現;內風中的癲癇、中風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因其兼挾風邪,所以才表現為發病急,變化快。總之,以風邪為先導的疾病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一般都具有發病急、變化多、傳變快,無處不至,上至頭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膚,內而臟腑,全身任何部位無不能受到風邪侵襲的特徵。

輕揚開泄是指具有升發、向上、向外,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風邪侵襲肌表,使肌腠疏鬆,汗孔開張,而出現汗出、惡風等癥狀。風邪致病易犯肌表,常常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肺為臟腑之華蓋,故常常先於它臟受之。傷於肺則肺氣不宣,故現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等。

寒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的特性,氣溫之寒,保溫不夠,易損傷人體陽氣。陽氣受損,失於溫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現明顯的寒象。如傷及脾胃,則納運升降失常,以致吐瀉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則宣肅運化失職,表現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腫;寒傷脾腎,則溫運氣化失職,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腫腹水等;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少陰,則可見惡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

人身氣血津液的運行,賴陽氣的溫煦推動,才能暢通無阻。寒邪侵入人體,經脈氣血失於陽氣溫煦,易使氣血凝結阻滯,澀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徵。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寒則氣收」。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閉塞,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若寒客經絡關節,則筋脈收縮拘急,以致拘攣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若寒邪侵襲肌表,則毛竅收縮,衛陽閉郁,故發熱惡寒而無汗。

因寒而痛,其痛得溫則減,逢寒增劇,得溫則氣升血散,氣血運行無阻,故疼痛緩解或減輕。寒勝必痛,但痛非必寒。由於寒邪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病狀各異。若寒客肌表,凝滯經脈,則頭身肢節劇痛;若寒邪直中於里,氣機阻滯,則胸、脘、腹冷痛或絞痛。

暑邪獨見於夏令,故有「暑屬外邪,並無內暑」之說。

暑邪致病有陰陽之分,在炎夏之日,氣溫過高,或烈日曝晒過久,或工作場所悶熱而引起的熱病,為中於熱,屬陽暑;

而暑熱時節,過食生冷,或貪涼露宿,或冷浴過久所引起的熱病,為中於寒,屬陰暑。總之,暑月受寒為陰暑,暑月受熱為陽暑。

暑性炎熱,火熱屬陽,故暑屬陽邪。暑邪傷人多表現出一系列陽熱癥狀,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脈象洪大等,稱為傷暑(或暑熱)。熱性升散,故暑邪易於上犯頭目,內擾心神。散,指暑邪為害,易於傷津耗氣。暑為陽邪,陽性升發,故暑邪侵犯人體,多直人氣分,可致腠理開泄而大汗出。汗多傷津,污液虧損,則可出現口渴喜飲,唇乾舌燥,尿赤短少等。在大量汗出同時,往往氣隨津泄,而導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常可見到氣短乏力,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之中暑。中暑兼見四肢厥逆,稱為暑厥。暑熱引動肝風而兼見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則角弓反張,稱為暑風(暑癇)。暑熱之邪,不僅耗氣傷津,還可擾動心神,而引起心煩悶亂而不寧。

暑多挾濕:暑季不僅氣候炎熱,且常多雨而潮濕,熱蒸濕動,濕 熱瀰漫空間,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暑令濕勝必多兼感。其臨床特徵,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癥狀外,常兼見四肢睏倦、胸悶嘔惡、大便溏泄不 爽等濕阻癥狀。雖為暑濕並存,但仍以暑熱為主,濕濁居次,非暑中必定有濕。暑為夏季主氣,暑邪為患,有陰暑、陽暑之分。暑邪致病的基本特徵為熱盛、陰傷、 耗氣,又多挾濕。所以,臨床上以壯熱、陰虧、氣虛、濕阻為特徵。

濕性重濁、粘滯、趨下,阻礙氣機,易傷精氣。濕與熱結傷陰,與寒結損陽,阻氣機。

濕邪侵及人體,留滯於臟腑經絡,最易阻滯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胸脅為氣機升降之道 路,濕阻胸膈,氣機不暢則胸悶;濕困脾胃,使脾胃納運失職,升降失常,故現納谷不香、不思飲食、脘痞腹脹、便溏不爽、小便短澀之候。由於濕為陰邪,陰勝則陽病,故濕邪為害,易傷陽氣。脾主運化水濕,且為陰土,喜燥而惡濕,對濕邪又有特殊的易感性,所以脾具有運濕而惡濕的特性。因此,濕邪侵襲人體,必困於脾,使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為泄瀉、水腫、小便短少等症。

「濕勝則陽微」,因濕為陰邪,易於損傷人體陽氣,由濕邪郁遏使陽氣不伸者,當用化氣 利濕通利小便的方法,使氣機通暢,水道通調,則濕邪可從小便而去,濕去則陽氣自通。

濕為重濁有質之邪,故濕邪致病,其臨床癥狀有沉重的特性,如頭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等。若濕邪外襲肌表,濕濁困遏,清陽不能伸展,則頭昏沉重,狀如裹束;如濕滯經絡 關節,陽氣布達受阻,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等。所謂「濁」,即穢濁垢膩之意。故濕邪為患,易於出現排泄物和分泌物穢濁不清的現象。如濕濁在上則面垢、眵多;濕滯大腸,則大便溏瀉、下痢膿血粘液;濕氣下注,則小便渾濁、婦女黃白帶下過多;濕邪浸淫肌膚,則瘡瘍、濕疹、膿水穢濁等。

濕性粘滯:所謂粘滯是指濕邪致病具有粘膩停滯的特性。

這種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癥狀的粘滯性。即濕病癥狀多粘滯而不爽,如大便粘膩不爽,小便澀滯不暢,以及分泌物粘濁和舌苔粘膩等。

二是病程的纏綿性,故起病緩慢隱襲,病程較長,往往反覆發作或纏綿難愈。如濕溫,它是一種由濕熱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熱病。由於濕邪性質的特異性,在疾病的傳變過程中,表現出起病緩、傳變慢、病程長、難速愈的明顯特徵。他如濕疹、濕痹(著痹)等,亦因其濕而不易速愈。

濕邪浸淫,上下內外,無處不到,非獨侵襲人體下部。只是濕邪有下趨之勢,故其病必見下部的癥狀,「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有下不一定有上,但有上一定就有下。

燥具有乾燥、收斂清肅特性。燥邪為病,有溫燥、涼燥之分。燥與熱相結合而侵犯人體,故病多溫燥,屬陰中之陽邪。燥與寒相結合而侵犯人體,則病多涼燥。

乾澀傷津:燥與濕對,其性乾澀枯涸,故曰「燥勝則干」。燥邪為害,最易耗傷人體的津液,形成陰津虧損的病變,表現出各種乾澀的癥狀和體征,諸如皮膚乾澀皸裂、鼻乾咽燥,口唇燥裂、毛髮乾枯不榮、小便短少、大便乾燥等。

燥易傷肺:肺主氣而司呼吸,直接與自然界大氣相通,且外合皮毛,開竅於鼻,燥邪多從口鼻而人。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損,宣肅失職,從而出現乾咳少痰,或痰粘難咯,或痰中帶血,以及喘息胸痛等。

溫、暑、火、熱四者性質基本相同,但又有區別。就溫、熱、火三者而言,溫、熱、火雖同為一氣,但溫能化熱,熱能生火,所以在程度上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溫為熱之微,熱為溫之甚;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

中醫學中的火有生理與病理、內火和外火之分。

生理之火是臟腑氣血市場的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須的陽氣,是正氣。

病理之火是指內外陽邪在人體內過盛,耗散人體正氣的邪火。

外火就是細菌病毒之邪氣,火邪具有燔灼、炎上、耗氣傷津、生風動血等特性。

火性燔灼是指火熱邪氣具有焚燒而熏灼的特性。故火邪致病,機體以陽氣過盛為其主要病理機制,臨床上表現出高熱、惡熱、脈洪數等熱盛之徵。總之,火熱為病,熱象顯著,以發熱、脈數為其特徵。火為陽邪,其性升騰向上,故火邪致病具有明顯的炎上特性,其病多表現於上部。火熱之邪,蒸騰於內,最易迫津外泄,消爍津液,使人體陰津耗傷。故火邪致病,其臨床表現除熱象顯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小便短赤、 大便秘結等津傷液耗之徵。

火太旺而氣反衰,陽熱亢盛之壯火,最能損傷人體正氣,導致全身性的生理機能減退。生風動血,火熱之邪侵襲人體,往往燔灼肝經,劫耗津血,使筋脈失於濡養,而致肝風內動,稱為熱極生風。風火相煽,癥狀急迫,臨床上表現為高熱、神昏譫語、四肢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目睛上視等。心主血脈而藏神。

故火之邪傷於人體,最易擾亂神明,出現心煩失眠,狂躁妄動,甚至神昏譫語等症。血得寒則凝,得溫則行。火熱之邪,灼傷脈絡,並使血行加速,迫血妄行,易於引起各種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皮膚髮斑,婦女月經過多、崩 漏等。火熱之邪入於血分,聚於局部,腐肉敗血,則發為癰腫瘡瘍。

「癰疽原是火毒生」。「火毒」、「熱毒」是引起瘡瘍的比較常見的原因,其臨床表現以瘡瘍局部紅腫熱痛為特徵。

疫癘之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病邪,是由空氣、接觸等等渠道傳染。與六淫的不同有三:

一是在發病和傳播等等方面的程度不同,是烈性傳染病,如各種瘟病,疫痢、白喉、爛喉丹痧、天花、霍亂、鼠疫等等。其致病特點,發病急驟,常見病情危篤;傳染性強,傳染性強、流行廣泛、死亡率高的特點。

二是病位與病種的特異性,癘氣作用何腑何臟,發為何病,具有特異性定位的特點。癘氣對機體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選擇性,從而在不同部位上產生相應的病證。癘氣種類不同,所致之病各異。每一種癘氣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臨床特徵和傳變規律,所謂「一氣致一病」。

三是偏中性:癘氣有偏中於人者,偏中於動物者。有偏中於人的,則不傳染給動物;有偏中於動物的,也不傳染給人;有偏中於動物的,因動物種屬不同,也不互相傳染。也有人畜共染。癘氣所致之病,多以火熱之候,故常統稱為外感熱病。

風為百病之長:

六淫邪氣既可單獨致病又可相兼為害。

六淫致病以後,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僅可以互相影響,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其病理性質可向不同於病因性質的方向轉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熱,暑濕日久又可以化燥傷陰,六淫又皆可化火等等。這種轉化與體質有關,人的體質有強弱,氣有盛衰,臟有寒熱,因此,病邪侵人人體,多從其臟氣而轉化。

陰虛體質,最易化燥,陽虛體質,最易化濕。六淫之邪多從肌表或口鼻而入,侵犯人體而發病。風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導,寒濕燥熱等邪,往往都依附於風而侵襲人體。如,與寒合為風寒,與熱合為風熱,與濕合為風濕,即由兩種以上同時侵犯人體而發病者,或者是一種邪氣具有兩種特徵:除具備了自身(風、寒、暑、濕、燥、熱)特徵外,還有風的特性。

內淫(邪)

內邪是指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產生的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熱(火)等五種病理變化。內邪的臨床表現雖與外淫致病特點及其病理反應相似,但其本質不同,內邪常常是造成人體功能失調的非微生物和氣候物質能量的致病因子和功能失調產生的病理產物。當然也包括有外感六淫作用於機體後,而產生的病理變化。由於在理論之外實際中,常常是沒有純粹的內外因,故人的疾病常常是內外夾雜、虛實夾雜。總結,中醫病因學說中的六淫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按照其性質和致病特點,加以抽象概括的分類。六淫為病,除了氣候因素外,還包括了生物(如細菌、病毒等)、物理、化學等多種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病理反應在內。總之,無論內邪外邪,都是人體不需要的「身外之物」,中醫統稱為邪氣,邪氣的屬性特徵不同,以「六氣」的特性加以分類,外邪統稱為六淫。


推薦閱讀:

6.藿香正氣散(丸) :辟一切不正之氣。外感風寒,內傷濕
小兒推拿眾道妙方——眾道妙方小兒推拿風寒發熱推拿方
風寒感冒吃什麼好
艾灸 | 冬天到了,風寒咳嗽也到了
咳嗽分為風寒、風熱、痰濕、痰熱和陰虛燥咳。要對症下藥

TAG:風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