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爾夫1代到6代發展歷程

大眾高爾夫1代到6代發展詳細歷程對中國人而言,我們最好先理清JETTA、BORA、GOLF的關係。GOLF問世於1974年,對它的傳統形象大家並不陌生——當GOLF在美國推出上市時,名字叫JETTA。這就是說,JETTA是GOLF在美國的 版(即第二代GOLF的三廂版,美國人是喜歡 的)。後來,JETTA也拿到中國生產,也還叫JETTA。但德國本土沒有這款車上市。之後, 又為美國市場設計了新款JETTA,這回此款JETTA同時在德國本土銷售,但在德國名字叫BORA。當然後來也拿到了中國來,不過名稱這回跟了德國(是不是中國有很多德國車迷的原因?)。德國人為新車起名的習慣是:如果把一款 車改成三箱,一定要起一個新名,比如GOLF的三廂車就叫BORA,而不叫GOLF三廂。這不同於為海外推出新車型的做法,也不像歐洲車,如 ZX,改成三廂也「坐不更名」。有朋友一定會問:那三廂POLO呢?三廂POLO初始設計也是為外國(巴西)做的(發展中國家的人也喜歡三廂,但和大老美的訴求恐怕不同),後來也從巴西引進到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這次走了引進JETTA的套路——還叫POLO。好了,回到正題。事情理清後我們可以感覺到,似乎很多車都是由GOLF派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這也是GOLF之所以經典的最重要的地方。有人也許問:都有哪些車是GOLF派生的?

上圖中,從左至右分別是 TT、 歐雅、 、西亞特萊昂、 、西亞特圖雷多、新 。其實還有一些,不贅述。你驚訝嗎?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是世界 工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必然。這裡要提及一個詞——「平台戰略」。平台戰略思想是大眾公司的發明創造,意在節省開發成本,又體現個性差異。這一超越品牌差異的創造的確為大眾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也獲得了世界汽車業的廣泛認同和模仿。然而,這裡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設計一個平台,是否足以支持製造各種車型?特別是它能夠承受多大的極限駕駛條件?讓我們先搞清一個概念:什麼是「平台」。嚴格地講,平台與底盤是兩個概念。底盤,把車殼子等摘光了,留下連帶 、 機構和前後橋 機構的底板,就是底盤。而平台,要籠統得多,它主要是指一款車的頭部骨架的基礎設計,也就是前艙壁(駕駛艙與機器艙的隔板)前的部分,包括轉向機構、前懸掛和前車軸,它們的的相對位置關係一經確定,不能再變,否則相當於開發一個新平台。就大眾集團而言,開發一個新平台的費用相當於40億元人民幣。而艙壁之後的結構,可因設計而改變,如拉長 、展寬 、變換後橋懸掛方式等。GOLF平台的經典是無法否認的,這主要倒不在於它能派生多少種車型,而在於它所能承受的極限,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奧迪TT。前不久,德國人將GOLF裝上6缸發動機造出GOLF R32,加電子限速跑到250km/h,這讓日本人目瞪口呆,因為他們不敢想像在自己的A級車上這樣做會是什麼結果。然而,這對德國人來說卻還不太盡興,他們為GOLF平台的前艙尺寸裝不下8缸發動機而鬱悶。怎麼辦?那就裝兩台4缸發動機!德國人找來了奧迪TT,將其前後艙各裝一台直列4缸發動機,共同 四輪,不過不叫 ,而叫「前/後輪驅動」,每台機器分別驅動兩個輪子。在環形試車場試跑, ——請深吸一口氣——371km/h !!誰都知道,F1賽車也就跑350公里/小時左右!再次提醒:這是在GOLF平台上實現的!!而這個速度所闡釋的內涵絕不僅僅是速度。時至今日,歐洲每每上市嶄新的車型,都要把「年邁」的GOLF拉出來比試一番,這本身就說明了強悍的競爭對手們心目中對GOLF的一種敬畏。不過現在德國人已經不提平台戰略了,而轉入新的模式——「模塊戰略」。所謂「模塊戰略」就是設計一系列基本的模塊部件,同其他零件組合,以適應個性需要,就像搭積木。比如:相同的發動機缸體,不同的氣 或控制系統,這樣可降低成本,同時保持不同車型的特色。更不簡單的是,參與這個共享組合的各系列車型中必有高檔車型,模塊零件的材料質量當然不會含糊,這就意味著相對低一些檔次車型將共享高檔車的零部件……這些是題外話了。至此,可以說我們對GOLF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選擇GOLF是不是值得,各人盡可自己去思量。這裡我想說得是,什麼是真材實料,什麼是花架子;什麼叫紮實,什麼叫做秀,我們花錢買車的人心裡應該有個底數。儘管選擇一款車時,除了底盤我們還會關注其他一些因素,但畢竟你這一大筆花費中70%以上買的是平台設計(或曰底盤)這一關鍵技術。因此,眼下有不少消費者在討論價格問題時,往往把一些花里胡哨的配置拿來與底盤設計混同在一起作為比較的砝碼,顯然是舍本求末了!其實讓人感到可悲的並不是現今消費者尚顯出的不成熟,而是某些廠商趁機混水摸魚,在根本用不著花費大投入的外形及配置上大做文章,人們應該明白這些車才是真正的暴利攫取者!所以,如果你已經選擇了GOLF,那沒什麼可後悔的!誰要打算跟你談論一輛車怎樣才算優秀,你完全可以底氣十足地告訴他:「看看我的車吧,它正停在那兒!」大眾高爾夫是一款由大眾汽車在1974年推出的掀背車/小型家用車,而且已經在全球市場推出了六代車型了,這六代車型採用了不同的車身構造和不同的名牌——其中以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銷售的大眾Rabbit(第一代與第五代)以及在墨西哥市場推出的大眾Caribe(第一代)最為突出。前輪驅動款高爾夫是大眾第一款成功取代甲殼蟲的車型。從歷史來講,高爾夫是大眾最暢銷的車型,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暢銷車型,到2007年總產量已經超過了2500萬輛。大部分投產的高爾夫車型最初採用的都是三門掀背款的樣式。其他的車型包括5門掀背款、旅行款(golf Variant,從1993年開始上市)、敞篷款(1979-2002年)以及一款設計源自高爾夫的客貨兩用轎車,後者在不同地方的名稱不一,被稱為大眾捷達、大眾Vento或大眾寶來(從1979年開始上市)。這些車型填充了許多市場領域,從基礎的私人汽車到高性能的熱辣掀背車。高爾夫(Golf)這個名牌源自於Gulf Stream(墨西哥暖流)這個德語詞——正處於大眾歷史上以著名的風向為車型命名的時期,以風向命名的車型還包括帕薩特(以德語中意思為信風Trade wind的詞語命名)、捷達(以急流Jet stream命名)、寶來(以布拉風Bora命名)以及尚酷(以西羅科風Sirocco命名)。1.大眾汽車1974年推出車型百科名片大眾高爾夫是一款由大眾汽車在1974年推出的經典掀背/小型家用車型,已經在全球市場推出了六代,是 生產最多的品種,也是大眾最暢銷的車型,在全球暢銷車型中位列第三,到2007年總產量已經超過了2500萬輛。除此之外,大眾高爾夫也是 非常受歡迎的國民遊戲。品牌: 大眾高爾夫 生產廠商: 一汽大眾 參考價格: 11.6-23.58萬元 車型尺寸: 4199x1786x1479mm 軸距: 2578 mm發展簡史自從第一代 推出迄今已有35年歷史,高爾夫已成為全球最佳兩廂掀背車的代名詞,在 車壇樹立了無法撼動的典範。銷售超過2600萬輛的高爾夫成功地建立起在當今車壇的地位,歷經數代改款,但惟一不變的是 自成一格的雋永風格,並以此獨步汽車市場。第一代高爾夫第一代高爾夫/Rabbit(A1/Typ 17,1974-1984年)

1973年第一代高爾夫在 guiguaro的筆下誕生了。當時,整個 被石油危機重創, 工業面臨嚴峻考驗。這種形勢下, 果斷決定放棄傳統的後置風冷發動機布局,把寶押在一款全新的設計之上:它將採用水冷四缸發動機,前輪驅動,緊湊的承載式車身,輕量化底盤,前懸架為支柱式,後懸架為交叉臂式, 設計的溜背式造型帶楞帶角。這就是高爾夫。 1974年5月,大眾推出了第一代高爾夫,作為一款取代甲殼蟲的新式的前輪驅動款、可長期推出的車型。早期版本的外觀特徵包括如今追求的「燕尾狀」尾部和「優雅[綜述 圖片 論壇]的」引擎罩。後來版本的高爾夫車型包括高爾夫GTI[綜述 圖片 論壇](1976年6月推出)、柴油動力版車型(1976年9月推出)、一款叫做捷達的客貨兩用轎車版車型(1979年10月推出)、敞篷款車型(1980年1月推出)和一款基於高爾夫設計的敞篷小貨車——大眾Caddy。所有車型都被證實立即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唯一顯著的技術缺陷就是RHD右座駕駛車型拙劣的剎車系統,這是由於針對LHD左座駕駛車型將供給剎車系統的主要汽缸放置在了左邊,因為大眾當時從未打算在海外市場銷售高爾夫車型。在北美市場,第一代高爾夫以大眾Rabbit這個名稱上市銷售。在墨西哥,第一代高爾夫則是以大眾Caribe這個名稱上市銷售的。到2008年為止,第一代高爾夫依然在南非以大眾Citi Golf這個名稱投產銷售。 1974年3月,高爾夫正式投產,8月這款車上市了。大眾公司本沒有希望高爾夫取得「甲殼蟲』式的成功,但事實證明,他們錯了,高爾夫瞬間就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它的造型不僅提供了更寬敞的空間,而且解決了甲殼蟲線形側風下不穩的問題。高爾夫實現了更快的車速,外加更高的安全性。高爾夫最早配用1.1升四缸 ,最高車速達到140公里/小時。後來換裝了1.5升的機器,極速上升到160公里/小時。1976年,新版的1.6升燃油噴射汽油機裝備了運動型的高爾夫——gti,它的最大功率是81千瓦(110 ),gti的極速也隨之上升為181公里/小時。同時代的中尺寸車極速不過165公里/小時,難怪高爾夫成為市場上最亮的亮點。在很短時間內,gti就成為年輕人的最愛,各種圍繞它的賽事、遊藝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第一代高爾夫GTI1976年10月,大眾公司又讓人大吃了一驚。他們推出了柴油機版的高爾夫——第一款使用柴油機的小型車。大眾公司成功地把1.5升柴油機壓縮到同等汽油機那麼大,而其百公里油耗比同等汽油機少了2升。1976年10月27日,第100萬輛高爾夫在 下線。這是 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事。1979年3月,高爾夫敞篷車隆重上市,這種開著天窗的轎車是由新一代高爾夫改進而成,它連續生產了14年,共銷售38.85萬輛,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敞篷車。到2008年為止,第一代高爾夫依然在 以 Citi Golf這個名稱投產銷售。 與以後各代高爾夫相比,第一代高爾夫具有同時代競爭者難以超越的魅力,由於它在各種測試和市場上總是脫穎而出,它稱得上是那個時代最好的家用轎車。對於整個汽車產業來說,高爾夫的投產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一個追求舒適性和實用性時代的開始。第二代高爾夫(A2/Typ 19E,1985-1992年)

1983年--1991年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1983年,大眾公司的甲殼蟲總產量也超過了 ,渦輪增壓技術已經在轎車上普及,銷售了近10年的高爾夫系列轎車開始了更新換代。第二代高爾夫於1983年8月投放市場。為滿足顧客不斷增長的需求,高爾夫第二代軸距更長,行李艙更寬敞。全新的扭力梁式後橋,改善了路面操作和行駛狀況,其發動機排量從1.3l到1.8 l配置齊全,更配有 增壓柴油發動機。技術的革新永無止境。 1986年4月,同步四輪驅動高爾夫面世,液力偶合器靈活地將前後橋連接起來。高爾夫g60賽車版,配有螺旋增壓器。四輪驅動高爾夫輸出功率達118kw;而特製高第二代高爾夫爾夫4氣門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也達到154 kw——由此, g60成為高爾大家族動力最為強勁的一款車型。在第二代高爾夫平台上,大眾公司相繼投產了眾多車型。一汽-大眾目前生產的 就是其中之一。從市場表現來看,技術成熟、產量驚人的第二代高爾夫為大眾公司帶來了大筆的現金收入。到1988年6月,高爾夫系列轎車的產量己經高達1000萬輛。1990年,高爾夫轎車共生產了98.77萬輛,這相當於當年大眾旗下產量之和。而一度叱詫風雲的 在這一年僅生產了8萬多輛,高爾夫己經無可替代地成為大眾公司的主力車型。第三代高爾夫(A3/Typ 1H,1991-1998年)

1991年--1997年第三代高爾夫第三代高爾夫於1991年8月在本土市場發布上市,對比第二代車型,尺寸再一次略有增加,而軸距保持不變。新的發動機包括第一款渦輪增壓款直噴式(TDI)柴油發動機和一款窄角的2.8升VR6發動機。這款Vr6發動機可使這款gti車型以7.1秒的時間完成0-60英里/小時(100公里/小時)的疾跑加速過程,並創造了以90.5英里/小時的速度完成1/4英里提速過程只需15.5秒的記錄。EPA數據估計為18 mpg市區/25 mpg高速路,即在市區每桶油可行駛261英里,在高速公路上每桶油可行駛363英里。在猛烈加速時經常會感覺到扭力轉向,但是這不會影響這款運動掀背車的駕駛樂趣。1993年9月,一款高爾夫旅行款車型(Golf Variant)第一次加入到了高爾夫的車型陣容當中(儘管大部分市場直到1994年初才推出了這款車型),與此同時還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基於第三代高爾夫設計的敞篷款車型,取代了基於第一代高爾夫設計的13歲的舊款敞篷車型。舊款的90年代中期的Vr6大眾GTI車型可以以低於5000美元的價格購買,提供大部分標配選擇。1991年8月,第三代高爾夫上市了,它以 型前燈和時尚的外觀展現給市場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形象。其個性和性能符合豪華轎車的要求,減振效果和防撞性能都非常出色,1992年8月,第三代高爾夫系列車型都為駕駛員和前排乘客配備了安全氣囊,同時提供給消費者更多可選擇的發動機,其中,柴油發動機排量可達1.9l,而gti型排量則高達2l。1991年11月,高爾夫家族新添高爾夫vr6——緊湊型車中的第一款6缸轎車,大眾為此開發了交角僅為15度的橫置v6發動機,排量為2.8l,扭矩提升到235 n.M,輸出功率達到128 kw。因為以上的技術優勢,高爾夫的性能總體上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檔次,此後又有更多新款車型面世,1993年8月,高爾夫敞篷車上市,該車車體更寬敞具備高爾夫第三代的新性能。1995年,一汽-大眾引進生產了「都市高爾夫」,但都市高爾夫原型車實際上是大眾在 的子公司seat的老款toledo,真正的高爾夫只是以進口車的身份在 銷售。第四代高爾夫(A4/Typ 1J,1997-2005年)

1997年—2003年第四代高爾夫是在1997年8月推出的,之後又在1998年8月推出了一款客貨兩用版車型(大眾寶來,或者北美市場的大眾捷達),然後又在1999年3月推出了一款新的Golf Variant(旅行款)車型。另外,沒有推出基於第四代高爾夫設計的敞篷款車型,不過第三代敞篷車在1999年底推出了一款改款車型,其保險杠、格柵和前燈都類似於第四代車型。新的高性能車型包括在2004年推出的搭載3.2升VR6發動機的四輪驅動款高爾夫R32以及3.2升的四輪驅動款高爾夫VR64Motion版車型,後者接替的是第三代VR6車型,第三代VR6車型採用的是2.8升VR6發動機且只配備前輪驅動系統,另外還可搭載著名的1.8T(渦輪增壓)4cyl發動機,該發動機是奧迪與大眾車型共享的一款發動機。到2008年為止,高爾夫/寶來第四代車型的某些版本依然在巴西、中國與墨西哥生產。2009年,第四代高爾夫的改進版車型目前作為CITY Golf與City Jetta及Golf City與Jetta City在加拿大市場銷售。這兩款車型都是大眾加拿大公司的入門級車型。兩款車型在2008車型年得到了很大的升級改進,包括經過改進的前燈、尾燈、前後保險杠面板、音響系統以及輪轂。兩款車型都只提供了2.0升的8閥SOHC四缸汽油發動機,動力輸出為115馬力。它們是唯一配備可供選擇的6速自動變速箱的入門級車型。第四代高爾夫在美國市場的生產是在2006年結束的。但是,在歐洲市場,第四代高爾夫的生產是在2003年結束的。2000年9月,高爾夫系列車型累計產量達到2000萬輛。2002年6月25日第21517415輛高爾夫下線,其總產量超過甲殼蟲,成為大眾汽車旗下最暢銷車型。第四代高爾夫R32也是出生在這個時代。按照最初的計劃,高爾夫R32僅生產5000台,但當大眾把它帶去美國的時候,美國人的熱情讓大眾公司自己都不敢相信,這麼好的賺錢機會大眾當然不會錯過,第四代高爾夫R32最終生產了大約35000台。雖然高爾夫在全球屢次刷新銷量記錄,但是第四代高爾夫自2003年引進國內生產以後,在國內車市卻叫好不叫座,雖然有GTI的光環籠罩,但國人還是不怎麼買賬,良好的品質也沒有給高爾夫迎來國內市場的熱銷,一直以來過高的價格、相對簡單的配置以及較為昂貴的零部件價格都是其銷量不理想的原因。06款高爾夫在國內新車狂轟亂炸的大環境下略顯老態,在該級別市場一直是在二線作戰,對排頭兵福克斯、思域、馬自達3軍團的競爭始終從旁觀戰。2008年11月份,一汽大眾高爾夫的月銷量僅有791台,平均到一汽大眾遍布全國的230家授權經銷商,每家的月銷量不足4台,區區4台的銷量讓高爾夫也佔據4S展台的一角確實有點浪費,所以很多家4S店都將第四代高爾夫撤下了展台,廠家也早就對高爾夫車型採取了訂單生產的方式。無論是一汽大眾廠家還是經銷商,都在靜待第六代高爾夫的國產。25日,第21 517415輛高爾夫下線,超過了大眾甲殼蟲的生產量,甲殼蟲用了56年取得的輝煌,高爾夫僅用了29年的時間便超越了, 2001年,高爾夫第三次當選 消費者最滿意產品,2002年,高爾夫被德國的 雜誌評為「2002年度最佳車型」。2003年7月,大眾集團將第四代高爾夫引入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一汽-大眾生產,採用的是生產寶來的pq34平台。第四代高爾夫轎車的底盤與來自大眾集團的另外幾款車型,如 、 及斯柯達歐雅相同。第五代高爾夫(A5/Typ 1K,2003-2009年)

2003年——2009年第五代高爾夫2003年9月第五代高爾夫出現在 上。golf 5它採用pq35平台生產, 己經引進了該生產線,用以生產途安mpv車。與第四代高爾夫相比,第五代外觀上最顯眼的變化當數前大燈——採用了目前流行的犀利的銳角設計,其時尚與動感躍然紙上。底盤的最大變化在後懸架上,由第四代的半獨立扭力梁式改為完全獨立的4連桿式。這是目前眾多中高檔轎車的常用懸掛形式,它將提高整車的操控性和舒適性。golf 5加大了車體尺寸,長、寬、高為4204mm×1759mm×1483mm,分別增加了58mm、24mm及39mm。從而在德國,2003年在歐洲市場推出的第五代高爾夫取代了第四代高爾夫。第五代車型直到2006車型年才在北美市場上市,被命名為Rabbit。北美版的基礎車型搭載的是一款2.5升的5缸發動機。GTI版車型搭載的是渦輪增壓版的2.0升FSI發動機,動力輸出為200PS。大眾還推出了「Fast」車型(為北美市場推出的一個行銷策略),從經銷商那裡購買新款第五代高爾夫GTI車型的駕車者會獲得一款上述的「Fast」車型,該車型具備了與GTI一樣的特徵,會像一隻小動物一樣出現。這款GTI版車型是唯一一款在墨西哥市場上市的GTI車型。在大多數市場也被稱作大眾捷達且僅在墨西哥投產的轎車版車型是在2004年推出的,在墨西哥市場,這款車型被命名為寶來,在歐洲市場又再次被命名為捷達。然後大眾又在2006年推出了新款Golf Variant車型。然而,捷達不是高爾夫唯一的新版車型,因為客貨兩用版的GTI車型還推出了GLI版。該車的前臉是一樣的,唯一的不同是GLI車型是一款轎車車型,而GTI是一款「熱辣掀背車」。第五代高爾夫後來的車型搭載的是一款名為TSI的升級款發動機。在對比測試中,大眾Rabbit S被認定為8款小型車中的勝者。雖然該車因為其出色的運轉位、精緻的儀錶裝備和強勁的發動機而備受稱讚,但是它也因為其很高的道路噪音、不夠舒適的座椅和較差的燃油經濟性而受到了諸多批評。但是,最終的評定是,「這款車型非常富有駕駛樂趣,因此它贏了。」這款Rabbit還在2006年12月進行的最後一次對比測試中排在了第一位。增大了乘坐空間,如從後部座席來看,膝部周圍及頭部空間第五代高爾夫GTI分別擴大了65mm和24mm,行李艙容量為347l。據大眾介紹,不僅擴大了車內空間,而且靜剛性也提高了80%以上。新高爾夫繼承一貫的高爾夫血統,但無論在造型視覺上、科技進化上,都較前幾代車款有著更進一步的革命性開創,是高爾夫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改款。大眾汽車設計團隊賦予新一代高爾夫更加強烈、更銳利的動感外型,例如不容錯認的強力C柱、自成一格的高爾夫風格、強而有力的車尾造型、富肌肉感的動感車身線條,呈現前所未有的新一代動感氛圍。第六代高爾夫(A6/Typ 5K,2009-至今)

2009年至今大眾最新的第六代高爾夫是基於現有的源於第五代高爾夫的PQ35平台設計的。該車是在2008年巴黎車展上首次亮相的。第六代高爾夫是由大眾的首席設計師Walter de』Silva設計的,其設計要素的靈感是源於前幾代高爾夫車型,尤其是第一代與第四代。第六代高爾夫的設計據稱更加富有流線型,這有助於提升燃油效率,而且消音效果比第五代車型要好。繼第五代高爾夫對比第四代車型降低的內飾品質而受到了諸多批評之後,大眾選擇對內飾進行了大改以匹敵第四代高爾夫的內飾品質,同時還保留了第五代高爾夫的人性化設計。第六代高爾夫的生產成本也將比前一代車型要低,大眾稱這些節省將最終傳遞給消費者。採用共軌直噴技術的渦輪增壓款直噴式柴油發動機將取代長期以來的Pumpe Duse(PD)Unit噴射系統。第六代高爾夫車型的新特徵是可供選擇的大眾自適應式底盤控制系統,該系統將允許駕車者在「正常」、「舒適」與「運動」模式之間進行選擇,而這將相應地改變懸掛系統、轉向系統和加速器的反應。第六代高爾夫是在2009年1月在歐洲推出上市的。該車將於2009年秋以2010款高爾夫而不是Rabbit這個名稱在北美市場推出上市。第六代高爾夫GTI允許駕車者在「正常」、「舒適」與「運動」模式之間進行選擇,而這將相應地改變懸掛系統、轉向系統和 的反應。7月在長春,國產版一汽大眾高爾夫6正式亮相,國產版基本保留了海外版高爾夫的所有設計,保證帶給國內消費者的是一款原汁原味的高爾夫車型。第6代高爾夫已經放棄了大眾家族式的「U型前臉」設計。而前臉部分的造型更像是大眾「scirocco」跑車的前臉風格。此外,車身高度上6代高爾夫也顯得更加低矮,因此整體視覺上更具運動氣息。車尾部分的設計也是新款車型的改變重點,其中尾燈部分採用了全新的橫條樣式,而尾部特徵也確實與大眾的SUV 有些相似。內飾部分在儀錶台的外觀、布局,以及金屬拉絲裝飾等處,都直接借鑒了PassatCC車型的設計風格,令人感覺置身於一部高級轎車。令人比較吃驚的配置還包括在前排駕駛員儀錶台下方的膝部氣囊,這項配置以往在日系車型中出現比較多,而此次出現在第6代高爾夫轎車上則證明其的整體被動安全性又提升了一個檔次。第6代高爾夫轎車延續了速騰以及第五代高爾夫的高標準主動安全配置,即最新版本的ESP驅動防滑以及智能 功能。配合DSG手自動一體式變速器和換擋撥片功能一定會讓駕駛者擁有安全、舒適或是刺激的駕駛感受。

1樓發表於 2011-04-01 13:49 | 來自汽車之家網頁

第六代高爾夫清晰簡潔而又強有力的設計風格標誌著大眾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其鮮明的外觀特徵和全面的舒適性,突破了車型級別的界限。時尚高雅的設計體現了新高爾夫的高價值。所有關鍵的車身部位都進行了全新設計。與前代車型相比,第六代高爾夫外型更加動感時尚,第六代高爾夫以其精確明晰的線條和棱邊、完美的車身比例以及和諧優美的車身線條,使新高爾夫比其前身產品更富個性,更具立體感。第六代高爾夫對每一處能夠提高其價值的細節都毫不妥協地做到完美!如果將第五代和第六代高爾夫直接對比,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新高爾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眾汽車的設計團隊,有的放矢地精選出高爾夫系列車型的經典基因,並將其融入新高爾夫設計的過程。包括第一代高爾夫所特有的清晰簡約的前部設計,以及第四代高爾夫近乎完美的C柱造型。新高爾夫的車身上部置於顯著增寬的車身肩部,簡潔的線條如同強勁發達的肌肉纖維從前燈延伸至尾燈,這一大眾汽車車型的「特徵線條」簡潔而流暢,賦予了第六代高爾夫更加靈動時尚的形象,並且使其呈現出更寬厚、更堅實的身姿。第六代高爾夫的外型更加動感時尚,更具運動特徵。

設計靈感源自第一代高爾夫的散熱器格柵,其布局上與前大燈之間的水平線條布局相融合。 -亮黑色的散熱器格柵的線條布局與保險杠的設計相互呼應,並在黑色背景下完美地融合為一體。炯炯有神的前大燈在黑色的背景的襯托下,更顯現出強勁的動感。第六代高爾夫的尾部以水平流線風格為主。寬大的尾燈十分獨特而搶眼。藉助轉向燈和倒車燈水晶般透明的輪廓,新高爾夫更顯現出幾分高檔車的影子。這些設計特徵共同為新高爾夫創造出更寬大、更堅實、更高檔的外形。

第六代高爾夫的高價值也體現在全新的車內空間布局和內飾設計。結合其動感時尚的外觀,新高爾夫的駕駛艙內部,無論是從觸覺還是從視覺上,都完全突破了車型級別的界限。內飾材料的材質與外觀,以及精緻的細節設計,如呈絲綢啞光色的鍍鉻裝飾和源自 Passat CC的圓形儀錶、方向盤、自動空調系統 Climatronic以及收音機-導航系統等,無不為新高爾夫的用戶提供了駕乘高檔轎車的感受。此外,車內的人體工程學設計也下足了功夫,所有功能都更加便於操作。一流的聲學特徵是第六代高爾夫的另一大亮點。創新設計的前風擋玻璃消音薄膜等十大降噪靜音措施營造出足以匹敵豪華轎車的寧靜駕駛空間。

這一句話很窩心:「每一次對高爾夫車型的升級換代工作都被認為是汽車圈內最艱難的一項工作,因為要想超越或突破前一代高爾夫車型所取得成績並不容易。」

期望以後高爾夫第N代的造型最終能升級到這樣:


推薦閱讀:

一貫中庸之道 體驗一汽-大眾新款高爾夫家族
全新高爾夫R上市引發的血案
如何選擇高爾夫球,高爾夫球哪個好?
50個小貼士 教你打好高爾夫(二)
精選好文 | 關於高爾夫揮杆里的三個「內側」,你一定要知道

TAG:發展 | 高爾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