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九不食」?他是在追求奢侈?還是追求養生?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春秋戰國醫療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歲高齡,其養生之道值得現代人借鑒。孔子有「九不食」之說,在《論語·鄉黨篇》同一章中,還提到孔子的「九不食」,九種情況下的食品不吃,這與其說是講究飲食,更該說是講究飲食之禮,也是孔子的養生之道。

孔子

《論語·鄉黨篇》中講吃,全文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饋而揭,焦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北宋的朱熹在《四書集注-論語集注》中說:「食精則能養人,膾粗則能害人。不厭,言以是為善,此謂必欲如是也。」朱熹認為,食精了,容易消化吸收,就能養人。肉粗了,不易消化吸收,非但不能養身還可能傷害人體。與現代營養學並不矛盾。

古人飲食

何為九「不食」?

一、糧食經久發霉了、魚肉腐爛變質了,不吃(可能有毒)。

二、食物的顏色變壞了,不吃(營養下降)。

三、食物的味道變壞了,不吃(可能腐爛有毒)。

四、烹調失當(或生或焦)的食物,不吃(不好消化,損傷腸胃)。

五、五穀不成、果實未熟,不吃(營養未到最佳狀態)。

六、食物割得不方正,不吃(古代禮節)。

七、作料放得不適當,不吃(影響味道和營養)。

八、市場上買來的酒和干肉,不吃(古代禮節或者怕不幹凈)。

九、祭祀用過的肉,超過三天(以防變質),不吃(怕腐爛變質,吃壞身體)。

這九個「不食」中,除了「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籠統地講「沽酒市脯不食」,現今認為與古代禮儀有關。其餘六個「不食」,實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飲食衛生習慣,與食品安全有關。大家知道,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發霉變質,顏色不對,味道不對,烹調失當後都認為有毒或者沒有太多的營養價值了。所謂「病從口入」,吃的東西不對,最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春季各種病菌春染病高發,天氣逐步炎熱潮濕起來,微生物活躍,容易引發食物腐敗變質,故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吃對了才能增強身體免疫力。

論語鄉黨

孔子提倡吃應季的食物「不時不食」,是指糧食未成熟,果實未熟時吃了,都是指這些不該吃的時候吃了,容易傷人,所以不時不食。在中醫認為,食物和藥物一要講究「氣」,和「味」,它們的氣味只有在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氣。進入我們體內才能發揮效用。在吃反季蔬果時,應注意陰陽平衡,夏季陽熱較盛應少吃燥熱的食物,冬季則應少吃寒涼的食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六條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2、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3、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4、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5、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6、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我們把這居民膳食六條與孔子的「九不食」其實是孔子的養生之道,與現代進行對比發現,有很多可取之處,因為我國的飲食文化都是一脈相承,源遠流長,也與古代的禮節有關,古代講究「名不正,言不順」,食物也是,講究適當。孔子提到「唯酒無量,不及亂」,認為飲酒必佐佳肴,忌空腹飲酒,忌喝得大醉,提倡喝酒有度,對現代人仍有指導意義。

圖片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1、李抱朴.圖解中國養生術.南海出版公司 [L] 2008

2、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L〕2016年5月

3、孔子.論語鄉黨.萬卷出版公司〔L〕2008年1月

對稿件有任何疑問可關注我的公眾號「張光成營養師」,更多靠譜稿件請關注我的公眾號,我在那裡等你喲!

作者信息:張光成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高級會員


推薦閱讀:

對美的追求:張益唐破解了純數學的一個神秘 | 獲得傳主肯定的譯文
追求成功的八大步驟
★星婆絕密支招:如何追求、搞定十二星座男生?NO.12 與雙魚男的交往技巧。。。
不在乎有的,不惦記沒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強扭的
杜甫的詩歌都追求鍊字,但這首沒有題目的即興七絕才是真的精妙

TAG:養生 | 孔子 | 追求 | 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