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濕疹專題

什麼叫濕疹?其臨床表現如何?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布。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1)急性濕疹: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處理適當則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但常反覆發作並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2)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炎症減輕後,仍有劇烈瘙癢,皮損以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可見少量丘皰疹,輕度糜爛。治療恰當數周內可痊癒,處理不當,則可急性發作或轉為慢性濕疹。(3)慢性濕疹: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不愈二轉為慢性濕疹;亦可開始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為慢性濕疹。其表現為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著,皮損多為局限性斑塊,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處,邊緣清楚。病程慢性,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醫宗》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布。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

濕疹發病原因有哪些?本病病因複雜,由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關。 多由於某些外界或體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果關係較複雜,其他影響因素亦多,因而與接觸性皮炎不同。因不易除去,易傾向複發和慢性化。外界因素:如化學製劑、化妝品、香料、染料、清潔劑、動物毒素、蛋類、魚蝦及牛奶等異性蛋白、花粉、塵埃、細菌感染、日晒、寒冷、搔抓等。體內因素:過敏性體質,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亂,神經精神功能障礙,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病灶感染,腸寄生蟲病,靜脈曲張,多汗,皮膚乾燥等。〔發病機理〕可能為在複雜的體內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基礎上所致的遲發性變態反應。但有些濕疹則與變態反應無關。患者反應性的改變,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還不清楚,尚有待今後研究。中醫認為本病常因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濕熱內蘊,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於腠理,浸淫肌膚髮為本病。或因身體虛弱,脾為濕因,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幾種特殊部位濕疹的臨床表現(1)手部濕疹: 在濕疹患者中約佔33%,因雙手接觸外界物質(肥皂、洗衣粉、洗滌劑),故發病率高。起病緩慢,皮損發生於手指、掌心,對稱分布,皮膚浸潤肥厚,表面乾燥,粗糙、脫屑,冬季常出現裂。常因繼發因素影響使病情加重,頑固難治。(2)耳部濕疹:較常見。皮損好發於耳郭上部,耳後褶皺,外耳道處。表現為紅斑、滲液、結痂,自覺劇烈瘙癢,常由中耳炎或挖耳引起。(3)乳房濕疹:主要見於哺乳期婦女。皮損局限於乳頭 乳暈、境界清楚,對稱分布,表現為糜爛、滲液、皸裂、自覺瘙癢或疼痛,停止哺乳後易自愈。(4)陰囊濕疹:較常見。局限於陰囊,自覺劇烈瘙癢,因經常搔抓,陰囊紅腫,有輕度糜爛、滲液。慢性者表現為浸潤肥厚,有薄屑、病程長,常多年不愈。(5)女陰濕疹:為女性常見的一種濕疹。常累及大小陰唇及其周圍皮膚,皮損為界限清楚的浸潤性水腫,奇癢。因月經及分泌物刺激,可使病情加重。(6)肛門濕疹:一般局限於肛門口,患處皮膚紅腫、潮濕、浸潤肥厚,自覺奇癢難忍,可發生皸裂。(7)小腿濕疹:較常見,多與靜脈曲張有關。皮損好發於小腿下1/3內側,不一定對稱。表現為丘疹、丘皰疹、糜爛、滲出、皮膚增厚、色素沉著、時有色素減退。(8)嬰兒濕疹:是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一種常見的急性或亞急性濕疹,其發病於消化功能障礙,食入或吸入某些致敏物或外界不良的刺激有關。常在嬰兒出生1個月後發生,表現為紅斑、丘疹、丘皰疹、糜爛、滲液、結痂,甚至可繼發細菌感染,伴局部淋巴結腫大。多在兩歲左右痊癒。(9)錢幣狀濕疹:多發生於四肢伸側,如手背、指背、前臂。皮損為境界清楚的圓形紅斑,一般為1~3cm大小,其上有丘疹、水皰、滲出、自覺瘙癢。慢性病程,易在同一部位反覆發作。

濕疹和異位性皮炎有何不同?這兩種病的皮損表現差別不大,但濕疹的發病部位不固定,家族中無「異位性」病史,而異位性皮炎的患者家族中有明顯的過敏性體質,如:易患哮喘、過敏性鼻炎、對異體蛋白過敏等,其皮疹發生的特點分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青少年以後多以肘窩、腘窩出現亞急性紅色斑片、丘疹水皰為主要特徵,皮膚劃痕試驗呈白色劃痕。濕疹傳染嗎?濕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對稱分布。急性期好發於頭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暴露部位,嚴重時擴展至全身;慢性期好發於手、足、小腿、肘窩、股部、乳房、外陰。濕疹的病因雖然很複雜,與遺傳、免疫、環境、生理、藥理均有關係,其表現形式是綿延不斷,此起彼落,自體播散,甚至可遍及全身,但濕疹並不傳染,如果經久不愈,多數可自體擴展。濕疹病人應當注意什麼?濕疹患者如何進行日常護理?濕疹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麻煩和痛苦,時癢時痛,有時潰爛,有時水腫,常常使人坐卧不安,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並且病程較常,時好時壞,纏綿不愈,使患者情緒不佳,甚至易躁易怒,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1)濕疹本身的原因。由於濕疹的發病原因、病理機制複雜,一般方法難以很快治癒。(2)醫生的問題。診斷失誤,下藥不對,治療措施不當。(3)患者本身的問題。有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起居毫無顧忌,辛辣肥厚想吃就吃,問題就出在這裡,仍不在乎,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調理」,濕疹更是如此,如果能把日常生活調理好,既可預防濕疹的發生,又有利於濕疹的治療恢復。下面就談談濕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麼。(1)應當對自己的病有所了解。如:發病的誘因、主要表現、發病規律、治療方法、飲食起居的宜忌等,在看病時應向醫生積極諮詢,自己也要留心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切莫有病亂投醫,投向庸醫,勞體又傷財,結果越治越重,因此要對自己的病有常識性的了解。(2)情緒要穩定。皮膚是人的「心理器官」,許多病例證明,壓抑、緊張、焦急、恐懼的情緒對濕疹很不利,可誘發和加重病情。(3)飲食宜忌。一般濕疹患者應以素食為主,易於消化,不礙腸胃,大便應日日通暢,忌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的海產品和牛奶、雞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除濕的葯膳,如冬瓜蓮子湯、綠豆赤小豆湯等,對濕疹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河產品如蓮子、藕、荷葉、菱角等,對皮膚亦有好處。(4)生活起居有規律,應保證睡眠時間,按時作息。(5) 保持皮膚清潔.濕疹本身已破壞了皮膚的屏障功能,若不注意保持清潔,便會感染、發炎、化膿,使許多微生物乘機而入,加重濕疹的癥狀,延長治癒時間。(6)了解一些藥物的毒副作用。不要不明不白地亂用藥,尤其是皮質類固醇激素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應用,不要認為任何葯都是萬無一失的,當每用一種新葯時,一定要向醫生諮詢清楚再用。皮膚濕疹患者在飲食上該注意些什麼?濕疹患者宜食哪些食品?粥類食品:(1)土豆粥【配方】土豆 100g ,粳米 100g ,桂花 100g ,白糖 100g 。【製作】將土豆去批洗凈,切成小塊待用。洗凈粳米,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燒沸後加入土豆熬煮,米快熟時,再調入桂花、白糖稍煮2~3沸,即可食用。【用法】早晚餐溫熱食用。【功效】調中和胃,健脾益氣。(3)蓮花粥【配方】蓮花5朵,糯米100g ,冰糖15g 。【製作】取初開的蓮花,用清水漂凈備用。將糯米洗凈,加適量水熬煮成稀飯,待粥熟時倒入冰糖、蓮花稍煮2~3沸。即可食用。【用法】早晚餐溫熱食用。【功效】安神寧心,益色養顏。另外,患有皮膚濕疹的患者,還宜吃以下食物。赤小豆根據歷代醫家的經驗,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用,皮膚濕疹多因脾虛失運,濕毒為患,藉助赤豆健脾利濕、清熱利水的作用,皮膚濕疹患者食後有利於康復痊癒,故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將赤小豆研為極細粉末,撒患處或用雞蛋清調和塗患處,亦頗適宜。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濕、清熱的作用,皮膚濕疹,濕熱為患,食之頗宜。《本草新編》云: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陰陽不傷,濕病易去。……用薏仁一、二兩為君,而佐之健脾去濕之味,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濕而健脾,利濕而不傷正,補脾而兼能利濕,葯食兼用,最為有益。白扁豆性平,味甘,亦葯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葯療食療之效,有葯補食補之功。《藥品化義》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於治癒濕疹頑症。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於祛濕清熱。冬瓜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瓠子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水濕。有醫藥書中說它治瘡毒,皮膚濕疹也可以說是一種瘡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濕熱則濕疹可愈。《滇南本草》載:治諸瘡膿血流潰:瓠子用蕎麵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這與頑固性濕疹伴感染相似。簡單有效的食法以煎湯服用為宜。絲瓜性涼,味甘,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醫學入門》中曾說: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並乳癰、疔瘡。這類病症,多因濕熱為患,同皮膚濕疹一樣,食用絲瓜,均能達到去濕熱、解濕毒的目的。西瓜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膚濕疹者宜食,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飲,同樣可以收到清利濕熱的效果。山藥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於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藥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白茯苓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滲濕,故皮膚濕疹者宜食。《用藥法象》中說茯苓淡能利竅,益脾逐水,除濕之聖葯。《藥品化義》中說它:治下部濕熱,淋瀝水腫,便溺黃赤。這些都與下肢皮膚濕疹一樣,同為濕熱為患,故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馬蘭頭性涼,味辛,有涼血、清熱、利濕、解毒的作用。《四川中藥志》稱除濕熱,利小便。《本草正義》認為馬蘭最解熱毒,能專入血分,止血涼血,尤其特長。所以,濕疹患者,食之最宜。枸杞子性涼,味甘苦。《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消熱毒,散瘡腫。皮膚濕疹患者如感到皮膚瘙癢或發出紅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黃,口鼻火熱的現象,可能是血熱所致,枸杞頭有清理血熱作用,用枸杞頭煮湯飲服,可見療效。黃瓜性涼,味甘,可除熱、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載:解瘡癬熱毒。《本草求真》說,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故濕熱為患的皮膚濕疹病人,宜常吃黃瓜,生吃、涼拌、燒食皆可。金針菜俗稱黃花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併感染者,均宜常食。《日華子本草》云:金針菜治小便赤澀。《本草綱目》說它消食,利濕熱。實質皆取金針菜涼降之性,濕去熱清,濕疹自愈。近代有學者認為,常吃金針菜,能增強皮膚韌性和彈力,保護表皮與真皮組織細胞,加速皮膚毛細血管血液循環,抵禦內外各種不良因素對皮膚的刺激侵蝕,對皮膚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水芹性涼,味甘苦,能清熱,又能利水。《貴州民間方葯集》說它解熱利尿,驅風。皮膚濕疹可以通過利水濕、清邪熱,而改善濕疹病人的癥狀。荸薺性寒,味甘,能清熱、化痰、消積。唐·孟詵說它消風毒。《本草再新》記載: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膿血。前人還有用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這些都說明荸薺有消風、清熱、利濕的功效,故皮膚濕疹患者宜食之。金銀花性寒,味甘,最善清熱解毒,皮膚濕疹合併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載:金銀花清熱,解諸瘡。《生草藥備要》說它去皮膚血熱。《本草備要》亦稱:治疥癬。尤其是急性和亞急性皮膚濕疹患者,用金銀花煎水代茶,頗有裨益。蛇肉有祛風、殺蟲之功,歷代醫家多用於治療皮膚病。《本草綱目》早有記載:蟒蛇肉去手足風痛,殺三蟲,去死肌,皮膚風毒癧風,疥癬惡瘡。《藥性論》載:烏蛇肉治熱毒風,……瘸癢疥等。《開寶本草》亦說;烏蛇主諸風瘙癮疹,疥癬。《食物中藥與便方》中介紹:皮膚化膿性疾病(即皮膚濕疹反覆發作、膿皰癤癰等):取大的烏梢蛇1~2條,宰殺後煮作菜(一般烹飪法),喝湯食肉,連吃3~4次,用以預防有一定效果。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皮膚濕疹者宜食。《醫林纂要》認為:鯽魚性和緩,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所以可貴耳,《本草經疏》認為鯽魚能主諸瘡久不瘥。並說鯽魚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烏魚俗稱黑魚。能補脾、利水,歷代醫家常用以治水腫、濕痹、疥癬等。《醫林纂要》曾介紹:治一切風瘡頑癬疥癩,年久不愈者:烏魚一個。去腸肚,以蒼耳葉填滿,外以蒼耳安鍋底,置魚於上,少少著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勿入鹽、醬,功效甚大。慢性皮膚濕疹亦屬一切風瘡頑癬之類,也可依照此法,是取烏魚利水除濕之功。泥鰍性平,味甘,既能補中氣,又可祛濕邪,急慢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記載:煮食治瘡癬。現代《四川中藥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膚瘙癢,疥瘡發癢。此外,皮膚濕疹還宜食用的物品有蘿蔔、菊花腦、青菜、黃芽菜、豇豆、蠶豆、節瓜、玉米須、金花菜、馬鈴薯、黑木耳、百合、苤藍、茭白、芋頭、莧菜、蕹菜、菊芋、慈姑、藕、地瓜、綠豆芽、豆腐、胡蘿蔔、番茄、蒓菜、番薯、菜瓜、地耳、菱、豆苗、梨、蘋果、橘子、枇杷、柑、橙子、柿子、草莓、鴨肉等。
推薦閱讀:

濕疹分類
濕疹皮炎真菌病這些妙招用起來
濕疹食療方
濕疹的治療
濕熱加重濕疹,瘙癢難耐,村中老方子,去濕2周趕走濕疹不反覆

TAG:濕疹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