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妙印法師談怎樣修學才有機會契入「觀音菩薩耳根圓通」

[轉載]妙印法師談怎樣修學才有機會契入「觀音菩薩耳根圓通」

妙印法師談怎樣修學才有機會契入「觀音菩薩耳根圓通」

《楞嚴經》是娑婆世界有情眾生,明心見性,入菩薩乘,速證菩提的第一經。

文殊菩薩在此經中說:「娑婆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於聞中入。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吾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又說:「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又說:「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依耳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七佛之師,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當知,三藏十二部,般若波羅蜜多第一。行深「般若波羅蜜」,也就是「真如三昧行」。而般若波羅蜜之體,就是六根的「根性」。所謂的根性,總說是一個,即是佛性,即是阿賴耶識,即是身內真如,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若依六根來分,根性,在耳叫聞性,在眼叫見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味性,在身叫觸性,在意叫知性。總之,總說是一,分說是六。名字雖多,但始終是說同一個東西-----即真如自性。

從理論上講,在六根的任何一根,修根「性定」,都是修「自性本定」,都是在修般若波羅蜜,都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能達到「從一根返源,得六根解脫」的目的。

二十五圓通,前二十四圓通敘述完畢之後,從第六卷開始,整卷經文,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然後,文殊菩薩奉佛旨意,實事求是地出來講評了二十五圓通法門的不同特點和彼此差別,為阿難及我們娑婆世界末法時期的修行者,選擇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文殊菩薩指出:『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顯示耳根聞性圓、通、常三真實功德。並說:『我亦從中證,非惟觀世音。』以鼓勵當時法會大眾,及末世學人,修習耳根圓通法門。在這裡,文殊菩薩,睿智犀利,言辭不寐,只肯定了一個圓通,判定了二十四個非圓通。

然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特別為我們娑婆世界的大眾,挑選出了耳根,作為修習般若波羅蜜的第一圓通根。而把其餘五根,從眼根,鼻根,舌根,身根到意根,都判為非圓通根而勸我們捨棄勿修。這究竟是什麼道理,文殊菩薩在經中,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不過,為了幫助大家能夠深入理解,我們在此對什麼是圓通,稍作一點解釋。所謂圓通:圓是指空間方位,若見(或若體悟到)自性充滿十方,則為圓(立體球形,自性充遍十方如電磁波充滿虛空的狀況類似。)通,就是必須悟見自性或根性,或者說必須要通達到「真實」。簡言之,通,修行者必須要通見「自性」,也就是禪宗所說的要「明心見性」;圓,就是要體悟到自性十方圓明。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個「圓明」中的「明」,不是光明的明,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明」,用六祖慧能的一句話說,就是「不愚」,是「明了」之意。當知,光明、黑暗都是無明,無明不是自性。

而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唯有「耳根」,既「通」又「圓」。反聞「聞性」,是通達自性,是通「真實」;「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就是自性遍十方,對自性存在的感知,圓滿無缺。而其餘五根,雖然都「通」,但是並「不圓」。例如「見性」,若依見性起修,則有「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道理很簡單,我們在反見見「能見或見性」的時候,感覺見性在自己的後面,而前面是色塵,這就失去了「見性在眼睛前面也同時存在」的感覺,除非轉過身來,才能再體會。而事實上,見性,也是充滿十方的。所以,修「見性定」,不是圓通修行。說具體一點,它是「通而不圓」之法。

另特別提醒一點,其餘的六塵和六識法門,也就是十二種「所謂的圓通」法門,既「不通」,更談不上「圓」。因為,六塵,六識,都是生滅幻化,都不是自性實體,若依這些生滅法「為本修因」,肯定是蒸沙煮飯,肯定得不到不生不滅的涅槃佛果,因此,他們決定不是通「真實」的法門(當然,這只是對「初機」而言。)又因為,自性尚且 「不通」,所以,也就更談不上自性十方圓明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到,本經中所謂的二十五圓通,對於娑婆世界的我們來講,只有一個是真圓通,而其餘二十四個圓通,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圓通法門,都叫做非圓通。

簡言之,六根法門,只有一根是圓通,耳根聞性;其餘五根根性,都通而不圓;六塵六識法門,既不通,也不圓。所謂「七大」修行法門,依然不出「六根、六塵、六識」,當知「七大」,乃是 「十八界」的另一套「名相」而已,故不必贅述。

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為什麼要依圓通根---「耳根」修呢?佛說:「得循圓通(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在耳根修反聞自性,入三摩地,比在其他五根入三摩地,速度最快,成效最高,簡單的理解就是,依圓通根修,速度快,依非圓通根修,速度慢。快慢的差別,以圓通根修一天,能抵非圓通根修一劫,其差別之大,可見一斑。換句話說,從意根轉向耳根,如同從馬車轉乘飛機一樣。這是佛陀的金口玉言,不能不重視。

然而,我們也不難發現,世間幾乎所有宗派,在修學「般若-波羅蜜多」時,大都是在「意根」堅守「真如三昧行」。所以我們看到,以禪宗和密宗為代表的任何一個宗派,開悟自性,乃至悟後起修,都沒有離開「意根」用功夫。而《楞嚴經》的傳入,開啟了般若波羅蜜「圓通修習的新時代」。在《楞嚴經》里,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我們開示了離苦成佛、最究竟了義的修習法門----耳根圓通,這就是所謂的「大佛頂首楞嚴王」,這就是所謂的觀自在菩薩的「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而我們長久以來所堅守的「意根」,大智文殊菩薩,只用了一句話,就給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做了一個明確的交代:「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想念不可脫,云何獲圓通?」

那麼怎樣修學才有機會契入「觀音菩薩耳根圓通」呢?

請首先熟讀《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重點:從「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要重點多次重複;接下來,是文殊菩薩的圓通揀選文:

重點是從「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凈。

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成圓明凈妙。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

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到最後,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 若能達到背誦最好。(切忌:在此期間,絕對禁止參考任何關於這段經文的任何「註解」,務必要謹遵虛雲老和尚的教導,只管讀誦和解悟原經文,不必參考任何註解。否則,你學一輩子也不見得能入這個法門。切記!切記!!!)  與此同時,自己平時一定要嚴持在家五戒!要清心寡欲,絕對忌諱吃肉沾葷,一定要堅持每天持《楞嚴咒》,要能放得下世間乃至出世間的「一切萬緣」。有了這些基礎,待將來時機成熟時,一經點播,即可妙然契入「反聞聞自性的狀態」。沒有這些基礎的人,很難修此法門。縱然能夠學會反聞,因為不持戒或不持咒,要想始終保持反聞,很難很難,各種干擾巨大。當知觀音耳根圓通,是娑婆世界的成佛第一方法,修楞嚴大定(反聞自性),魔障很大,因為修這個「定」,能摧毀魔王宮殿以及鬼神住所,因此,不持戒,不持咒,看不破,放不下,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當然,會了這個法門的人,除了當生就得到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利益之外,臨終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決定上品上生。南無阿彌陀佛!願觀世音菩薩加持你!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慚愧釋子——沙門·釋妙印


推薦閱讀:

海濤法師《人間菩提》3
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第27集
凈空法師法語:這一生就可以脫離苦海
會性法師講述--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
六祖壇經(1) 慧律法師

TAG:轉載 | 菩薩 | 法師 | 觀音 | 機會 | 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