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廬人文網 --首頁
尋廬茶吧講座預告聽眾評析講座內容講座視頻館藏一覽新書速遞鄉賢著述書作賞評書海拾貝尋廬風流八面文萃史事經緯懷人憶舊鏡匣人間茶事春秋民情風物傳說故事名勝古迹飲食特產尋珍探寶探索爭鳴宗教一覽民間問計縱橫看九江他山之石用藥指南名醫有約院際特色心裡助療教育秘方家教地圖拜師學藝信息速遞視點九江尋廬文訊關於九江住在九江購在九江吃在九江玩在九江自然風貌古建遺址攝影天地美術廣場藝術舞台文學長廊
主辦:九江市圖書館九江市第三中學 E-mail:jjlib2006@163.com 今天: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當前位置: >> 尋廬人文網 >> 講座內容周敦頤與《太極圖說》 主講:蔡厚淳發布時間:2009 - 04 - 13 編輯:鍾劍 來源:尋廬人文網
一、生平:周敦頤,字茂叔。原名宗實,恰好與宋英宗的舊名相同,遂改名惇(dun--)頤。到南宋時,其名又犯宋光宗趙惇的御諱,於是宋人又將他改名敦頤,這已是他身後一百幾十年的事。【關於周敦頤的名字,張端:《貴耳集》卷上說:「周濂溪以舅官出仕,兩改名。先名宗實,因英宗舊名改惇頤,後又以光宗御名改敦頤。」可見,周宗實改名周惇dun頤,乃他生前自改,而周惇頤改名周敦頤,乃南宋人為避宋光宗趙惇名而改。】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生於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享年57歲。謚號元,稱元公。其父周輔成,賜進士出身,官至賀州縣令,於周敦頤15歲時去世。年少的周敦頤隨其母從營道到京師開封,投靠任龍圖閣直學士的舅父。周敦頤被舅父看作是有出息的孩子,愛若己出。24歲時,因其舅父的蔭子關係,(「蔭子」制度是宋代—種特殊的補官制度。凡文臣到一定級別的都可以享有子孫補官的特權。它不僅「蔭」同姓子孫,也可以「蔭」異性親戚。)周敦頤被朝廷任命為洪州分寧縣主簿。(主簿是主管文書事務的。縣主簿為九品。)該縣有一件疑案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後,只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初次顯示了他的才能。以至於當地人都驚嘆地說:「老吏弗能如也!」慶曆四年(1044年),調南安(現贛州大余。大余縣古稱南安,位於江西省西南端,贛、粵、湘三省交匯處,與信豐、南康、崇義和廣東南雄、仁化等縣接壤,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任司理參軍(宋代縣以上的行政機構也稱為州(與州同級的有府、軍、監),由知州與通判掌握審判權。知州下置有判官、推官、司理參軍、司法參軍等具體負責審判的官吏。案件通常是先由司理參軍審訊,傳集人證,調查犯罪事實;由司法參軍根據已經審得的事實,檢出應當適用的法規,評定應處的罪刑;再由判官或推官定罪量刑,作成判稿;最後由知州決定判詞、宣判。)(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庭庭長,大致副處級。)第二年,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南安有一囚犯,按照宋朝的法律是不應當處死的,而路轉運使(關於宋代的「路」:「路」是州縣之上的一級正式行政管理層級和行政區劃。宋代的"路"是一種權力多源化、分權制衡、集權於中央的新型地方行政體制,是宋代政治精英們對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設所做出的創新和貢獻。常設的官職有三個:經略安撫使(掌管一路兵民之事)、轉運使(掌管一路財賦)、提點刑獄公事(掌管一路刑獄)。從這樣看,轉運使只是路的長官之一。但轉運使有一段時間權力很大,那就是宋太宗時,轉運使受令兼管行政、司法、軍政和監察。但不久,所兼管各事由中央派其他官員管理。)王逵卻決定嚴加處置,王逵,是一個非常嚴酷兇悍並且個性很強的官僚,眾官雖覺不當,但他們懾於王的權勢,不敢出面講話,惟獨周敦頤一個人站出來和王逵據理力爭,王逵不聽,周敦頤便把笏板扔在地上,並且打算棄官回家,氣忿地說:「當官不能依法理案,這樣的官還能當嗎?為了討好上司而亂殺人,我不幹。」(《宋史.道學一》本傳)王逵終於省悟,放棄了原來的意圖,囚犯免於死刑。部使者趙汴被一些毀謗周敦頤的話所迷惑,對他的態度很嚴厲,周敦頤表現得特別坦然。後來,周敦頤當了虔(qian/)州(現在的江西贛州)通判,(宋代為了控制司法和監督地方官吏,在各州特設通判,作為州的副長官。全州的行政公事都須經過通判,才得施行。)趙汴是虔州的知州,他長時間仔細觀察了周敦頤的所作所為後,才恍然大悟,握著他的手說:「我差點失去你這樣的人才,從今以後算是了解你了。」熙寧初年,擔任郴(chen-)州的知州。由於趙汴的推薦,又做了廣東轉運判官(轉運使的副職),提點刑獄,(提點刑獄公事(掌管一路刑獄)。主管複核州、縣的案件和稽查州、縣案件的積壓等事項。)他以昭雪蒙冤、澤及萬民為己任。周敦頤巡視所管轄的地區不怕勞苦,即使是有瘴氣和險峻遙遠之地,也認真仔細地視察。他盡職於事,一直為當地百姓所懷念。這個地區多是荒崖絕島,人跡罕至,疫癘流行。他為了了解案情,還是到各處查詢,以洗冤情,就因為這樣,他染上了重病。(「竟以此得疾」)。熙寧五年(1072),因為有病,所以請求改任南康的知軍,於是把家安置在廬山的蓮花峰下。趙汴第二次擔任成都知府時,打算奏請皇帝重用他,但此時周敦頤病情沉重。熙寧六年(1073)六月七日周敦頤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七歲。嘉定十三年,賜謚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在30年的政治生涯中,周敦頤一面做官,一面潛心於儒家學說的研究和傳授,他既是一個官員,又是一位出色的儒學大師。據《年譜》說,他在郴縣為縣令時,「至縣,首修學校,以教人」;在合州五年,與士大夫廣為交結,「士之從學者甚眾」。在代理邵州時,更是大開講學之風。當時的荊湖北路轉運史孔延之在《邵州新遷學記》中讚頌他說:「周君好學博通,言行政事,皆本之六經,考之孟子,故其所設施,卓卓如此。異時宋史書周君之善,以為後世法,未必不以邵學為先」(《周子全書》卷17)。在周敦頤的傳道講學活動中,表現出他是一位善於啟人心智的高明導師。據《宋史》記述說:「侯師聖學於程頤,未悟。訪敦頤,敦頤曰:『吾老矣,說不可詳。』留對榻夜談,越三日乃還。頤驚異之,曰:『非從周茂叔來耶?』其善開發人如此。」程頤的學生侯師聖聽不懂老師所講的道理,就去向周敦頤請教,經周的開導與啟發後,茅塞頓開,程頤知道後,立即猜測到,這個學生一定向周敦頤請教過了。這件事不僅說明周敦頤啟發了侯師聖,同時也說明程頤當年受周的開發教導記憶猶新。另據周敦頤《年譜》記載,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王安石為提點江東刑獄時,聞周敦頤之名,特向他請教,二人相遇「語連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寢食。」由此可見,周敦頤不僅善於開導人,同時也說明他當時在學者中具有很好的社會影響。二、成就與評價:(一)周敦頤是北宋理學思想體系最早的開創者。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繼承了《周易》和《中庸》的思想,吸收道教和佛教的一些觀點,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他的這些觀點,在以後的七百多年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均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二)周敦頤是中國古代把世界本原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肇始者。(三)周敦頤一生教出來兩位理學大師——程顥、程頤(程太中,慧眼也。)《宋史》載:「博學力行,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又著《通書》四十篇,發明太極之蘊。……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於學者也。」(《宋史》卷四百二十七,中華書局1977年版)黃庭堅給予了周敦頤很高的評價,稱讚他「人品很高,胸懷洒脫,像雨後日出時的風,萬里晴空中的月,不貪圖獲取名聲而銳意實現理想,淡於追求福祿而重視得到民心,自奉微薄而讓孤寡獲得安樂,不善於迎合世俗而重視與古人為友」。三、主要著作:周敦頤一生流傳下來的著作不多,主要有《太極圖說》、《易通》(又名《通書》)、《愛蓮說》、《拙賦》等。有清康熙張伯行刊《正誼堂集?周濂溪集》、清乾隆董榕輯《周濂溪集》(簡稱董本)、《四庫全書?周元公集》(簡稱四庫本)等。他一生流傳下來的作品全部加在一起,僅6248字,但思想博雜,影響深遠。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太極圖說》。四、周敦頤與九江的緣份:(一)曾在九江當官:1041年第一次出仕即在現在的九江(分寧主簿);1071年,周敦頤又知南康軍。(「軍」是宋代縣以上的一個行政區域,一般設在衝要之地,一個軍等於一個州或府,直轄於路。軍的長官一般由中央派員,稱「權知軍州事」(意謂暫時主持地方軍隊和民政事務),簡稱「知軍」。知軍實際是宋朝時以朝臣身份任知州,並掌管當地軍隊。)(二)晚年在九江安家:周敦頤知南康軍時,為廬山的山水所吸引。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並將其書堂取名為「濂溪書堂」,遂定居於此。次年六月於此去世。故後人又稱他為濂溪先生,把他創立的學派稱為「濂學」。(三)在九江修煙水亭:九江的煙水亭最初也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四)在九江作《愛蓮說》:周敦頤酷愛蓮花,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五)在九江安息:濂溪墓是周敦頤家族的墓地。位於九江廬山區的馮家村。1073年,周敦頤終老九江,因愛廬山之勝,後人遵其遺囑,將周公與其母其妻同葬於此。濂溪墓經歷代迭修,至明清時規模已相當恢弘,曾為江洲八景之一。日軍侵華時,遭日寇破壞。文革期間,濂溪墓遭到毀滅性破壞,地面建築僅存墓穴。文革結束後,周氏後人集資在原址重修濂溪墓。2006年,濂溪墓被江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五、「太極」與「無極」:太,至也;極,極限也。太極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至極之理,也包括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但有窮。無極則是無窮。乃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之狀態。莊子《逍遙遊》云:「無極之外,復無極也。」即宇宙無邊無際,無窮之外,還是無窮。朱子則認為無極就是太極。六、黃宗羲之《太極圖》來源考:關於《太極圖》, 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黃宗羲之弟黃宗炎曾作過《圖學辯惑》,就《太極圖》的來源作了一番考證。據他所考證,這個《太極圖》是漢朝的河上公作的,講的是「方士修鍊之術」,原來的名字是《無極圖》。魏伯陽得到這個圖,作了一部書,就是《參同契》。鍾離權得到這個圖,傳給呂洞賓。呂洞賓和陳摶同隱華山,就把這個圖傳給陳摶。陳摶把它刻在華山的一個石壁上,又把他傳給穆修,穆修傳給周敦頤。按黃宗炎的考證,這個圖原來是從下面看起,自下而上。周惇頤得到這個圖,就把對於這個圖的看法顛倒過來。不是從下往上看,而是從上往下看。並把這個圖的名字改為《太極圖》。黃宗炎說:「蓋方士之訣,在逆而成丹,故從下而上。周子之意,以順而生人,故從上而下。」有生就有死,生死是自然的程序,也是自然的規律。道教的修鍊的目的是長生不死,這是反自然的程序和規律,就是所謂「逆」。周敦頤把對於這個圖的看法顛倒過來,不是用以表示方士修鍊的階段和過程,而是用以表示宇宙演化的程序和過程。這是黃宗炎對於《太極圖》的考證所作的結論。這個看法是很有見地的。黃宗炎考證的意義,在於指出《太極圖》是從道教來的,這一點也是重要的。七、《無極圖》與《太極圖》(一)解《無極圖》,從下往上看!1、「玄牝之門」:是內丹修鍊的起點,指人身的下丹田門兩腎空隙之處。這是人身祖氣所在之地,一切根基,都從此開始。故又稱為「得竅」。2、「煉精化氣、鍊氣化神」:指提起第一圈的祖氣,進行化煉,將先天之精化為後天之氣,再將後天之氣化為先天之神。這功夫,叫做「煉己」。3、「五氣調和」: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五藏之氣攢簇為一,稱為「五氣朝元」,「五氣調和」,故又稱為「和合」。4、「取坎填離」:(坎中滿、離中虛)到這一境界,已經獲得體內的精華,煉丹之葯成熟,叫做得葯。5、 煉神還虛 ,復歸無極:指在得葯的基礎上,進一步回返到無極,那便是虛空大道了。整個煉內丹的過程便告完成,脫出凡胎,成為仙人,所以叫做脫胎求仙。(二)解《太極圖》,從上往下看!1、第一層:為大白圓,表示宇宙萬物自其所出。上標「無極而太極」。2、第二層:為「陽動陰靜圖」。「圖中的小白圓即第一層之太極,然後分為兩個半圓,左半圓為陽、為動;右半圓為陰、為靜。兩半圓又各有黑白相間、左右相對的半圓三層。白者為陽、為動;黑者為陰、為靜。左邊兩白一黑,說明陽中有陰,動中有靜;右邊兩黑一白,說明陰中有陽,靜中有動。3、第三層:陰陽的變化交合,就產生了「水、火、木、金、土」 五 行之氣。4、第四層:陰 陽、五行 結合凝聚,由乾健之性生成陽男,由坤柔之性生成陰女。5、第五層:陽男和陰女二氣交接感應,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宇宙變幻無窮。附:八卦的符號:八、《太極圖說》詳解(一)《 太 極 圖 說 》全文250字(按朱子則為249字。《宋史 ?周敦頤傳》亦錄周敦頤《太極圖說》全文。與《周子全書》所錄《太極圖說》相校,則微有出入,「四時運焉」改作「四時行焉」,「唯人也得其秀而為靈」改作「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余盡同。所謂《太極圖說》是周敦頤對《太極圖》所作的文字解說。)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 ,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 ,神發知矣 。五性感動而善惡分 ,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 ,斯其至矣!(二)《太極圖說》釋解:宇宙之初是從「無極」狀態演變為「太極」狀態。「太極」狀態運動起來就生出「陽氣」。而當運動的速度達到極快,運動的規模達到極大時,就會產生靜(不動)的感覺。(其實還是在動,只是看起來,似乎是靜止的)這種「靜」的狀態就生出「陰氣」。當這種「靜」的狀態達到極致(即認為它完全不動)的時候,就會發現它其實還是在「動」的。(可見,「動」與「靜」是相對的)。動和靜,互相成為對方存在的根據;分出了陰陽以後,就逐步形成了「天地」這兩個儀態。由於陰陽的變化與融合,就生出了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形態。(五行)「五行」按照順序分布與排列,春夏秋冬四季就出現了。(綜上所述),可見:五行,來源於陰陽;陰陽,來源於太極;太極,來源於無極。(《廣韻》:「一者數之始也」。故「一」有起始之意。)五行產生之後,它們各自就具有了其自身的特性。無極的真諦,陰陽、五行的精妙,均來源於巧妙的融合與凝聚。由乾健之性生成陽男,由坤柔之性生成陰女。這兩種形態的交感融合就衍生出萬物。(此語出《周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陽也、天也、雄也;坤,陰也、地也、雌也)。乾道即天道,坤道即地道。(二氣,非專指男女,而是乾與坤所涵蓋的陽陰、天地、雌雄、男女等的綜合形態)。萬物生生不息,所以宇宙也就變化無窮了。只有人類 ,得到了太極的真性 、陰陽五行的精粹 ,因此在萬物中它最靈慧 。人的形體一旦生成,精神、思想就產生了 ,人憑著思想而獲得知識,五行的本性逐步被人感觸和認識,通過對五性的感知認識,人分辨出善惡,從此,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出現和發生了。聖人定下 「中正仁義 」的原則並提倡「無欲」、「主靜」的修養方法。這就確立了做人的根本準則 。所以聖人的德性與天地相符,明智與日月相合,行事的次序與四時的推移相協調,趨吉避凶,與鬼神的功能相一致。君子按照這個原則來修身 ,所以總是吉利,小人違背它行事,所以難免兇險。因此說:確立天道的準則,叫做陰和陽;確立地道的準則,叫做柔和剛;確立人道的準則叫做仁和義。也可以說:開始到終結總是周而復始進行的。(開始是另一個終結,終結是另一個開始。)由此,我們也就可以悟出生與死的規律和道理了。這樣的大道理實際上是很容易理解的啊,而恰恰是這樣簡易的道理卻說出了世界的真正根源和本質!附:太極圖簡捷的畫法圖中,一條曲線將它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為陽,黑者為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這一圖,與前面講到的周敦頤太極圖有密切關係,可以說是前者的更加簡明的表述。它深刻而形象地說明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陰陽二氣、二性這樣兩種對立的勢力相互聯結的統一體。不存在孤立的沒有內在矛盾的成份。有時人們又在其外面圍以八卦,表示太極是一切運動的發動者。九、《太極圖說》的貢獻(一)宇宙論:《太極圖說》是一個言簡意賅的宇宙發生髮展論綱。其全文僅250字,卻被奉為「宋理學之宗祖」。因為它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完整地論述宇宙發生、發展的著作,它對爾後儒家學說的更新與發展產生了極其重大的推動作用。《圖說》將宇宙演化過程歸納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無極而生太極」;第二階段:從「太極」到陰陽;第三階段:從陰陽到五行;第四階段:從「五行」的運動到萬物化生。綜上所述。周敦頤的宇宙發生論,可以概括為這樣一個公式: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天地萬物。(二)動靜論:在談到動靜問題時,《太極圖說》比較好地解決了陽動與陰靜的關係問題。他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在周敦頤看來,陽動與陰靜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而且還相互轉化的。也就是說,就具體事物而言,運動與靜止是相互排斥的,是不能並存的,運動時沒有靜止,靜止時沒有運動。但是對於宇宙大化來說,則是靜止中有運動,運動中有靜止。這便是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的基本規律。900年前的周敦頤就能如此精闢地闡釋「運動與靜止」這一哲學範疇,確屬可貴!(三)人生論:《太極圖》雖然至「萬物化生」已經完結,但圖意尚未盡,因為周敦頤作《圖說》的目的在於把宇宙論和人生論結合起來,從宇宙發生論引出他的人生論,故「圖」止而「說」未止。關於「人生論」,他作了兩方面的強調:一方面,人亦是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宇宙的產物之一,亦是「太極」本體的展開。另一方面,人是稟陰陽五行之靈秀而成,具有思維能力,更有萬物不備的善惡觀。突出了人之特出處在於道德品性,並以此作為立「人極」的標誌,從而強調人當以「中正仁義」作為尺度,以「主靜無欲」的方法進行修養。《太極圖說》的最後周敦頤強調唯有對大「道」有真切生命體認的人才享有最寶貴的財富。這是一種因自我生命之原發舒展獲得的充實的和快樂。它不同於對象性的審美愉悅,而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是對生命本質徹悟的境界。今天,當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以寧靜的心態再次品讀《太極圖說》的時候,面對蒼穹,面對宇宙,反觀人生。我們或許真能從心靈深處體味「大哉,易也!」這句迴響千古的至理名言!今天的講座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尋廬人文網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註明「尋廬人文網訊」或「尋廬人文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尋廬人文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尋廬人文網」。違反上述聲明者,尋廬人文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2、凡本網註明「尋廬人文網訊」或「尋廬人文網」的所有作品,未經尋廬人文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尋廬人文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尋廬人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13979228535
`
`尋廬人文網:主辦單位 九江市圖書館 九江市第三中學 | 執行單位:尋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法律顧問:九江摯誠律師事務所 | 技術支持:九江新聞網聯繫電話:13979228535 13607926272 | 電子信箱:jjlib2006@163.com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中國神話和西方神話中的荒誕角色?比如吳剛和西西弗斯
※哲學和科學在同一個進步的維度上嗎?「哲學」這種人文知識有進步一說嗎?如果沒有,這種「不進步」性質的思考有什麼價值?
※翻譯練習
※絕對理性的世界會是一片死氣沉沉嗎?
※對於上層社會的人來說,真的「只談利益、絕不能談感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