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太極拳362問【續】

61.是否整個套路運動過程都應做到拳勢呼吸?

答;太極拳運動並非呼吸操,套路的結構是從攻防技巧、動作前後連貫等考慮而不斷完善的。鍛煉時,不一定和呼吸處處配合。練拳時,常以拳勢呼吸和自然呼吸的調節結合起來,必要時可以一個短呼吸或自然呼吸加以調整。絕不可以用動作限制呼吸,機械搭配,用調息方法去捆縛自己的手腳。練拳時,切不可忘記「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拳勢呼吸只是練太極拳到一定程度時自然形成的一種呼吸運動形式,初學者不應把它放在首位。應先以自然呼吸的方法進行鍛煉,這對技術的提高和健康都有好處。功夫深了也不一定整套拳都用拳勢呼吸。太極拳的呼吸基本上要求速度均勻,深淺一致。但每一動作完成的時間{在勻速運動的原則下}卻不一樣,所劃弧線也不是一一相等長,要絕對做到拳勢呼吸是不可能的,只有功夫深的人善於因勢調節罷了。

62.練拳時應如何呼吸?

答;初學太極拳時,應自然呼吸,集中精神把式子、套路學好。到一定程度,呼吸運動就能夠在意識引導下自然與動作結合起來,形成拳勢呼吸。呼吸時,口微合,上、下齒輕輕叩合,舌尖輕舐上齒齦,以鼻吸氣,以鼻呼氣或以口呼氣都可以,切不可用口吸氣。要養成主體動作「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的習慣。

打太極拳時呼吸要比日常呼吸的深長,從主觀上通氣的快慢,加大潮氣量。呼吸運動的深淺快慢是影響動作柔和、緩慢程度的重要因素。肺活量越大,呼吸越深長,太極拳動作在拳勢呼吸的配合下就會越緩慢。

63.練太極拳要做到松靜自然,怎樣處理?

答;松靜自然是一條高度概括的訓練原則,它包含了內外,局部和整體的許多要領。松是指練拳時不必著意於肢體任何部分,無論指、腕、肘、肩、頸、腰、胯、膝、踝等諸關節都要放鬆,不用拙力,保持胸微含,肩略扣,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胯落腰,展指舒掌的自然姿勢。只有肢體做到松,動作才能做得柔。這個松字,初學時在短時期內極難做到,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有一定的長進。

松,不但指外形肢體的放鬆自然,還指內在精神心理的放鬆,這也是練太極拳重要法則。內里的放鬆條件就是心靜。練拳時,放下一切思想,心中無雜念,專心練拳,動作時不要緊張、急躁、心情放鬆。這樣,肢體動作也就放鬆了。

自然,指整體的效果而言,就是要動作恰到好處,不誇張也不煨瑣,舒展大方,不浮不滯,輕鬆柔和。於是上下相隨,左右連貫,內外合一,連綿不斷。只有松靜才能自然。

64.何謂虛、實?

答;太極拳運動中的虛實是指運動時肢體力量的輕重、運動力的大小、意識的有無、動作的主次、支撐體重壓力的多寡等等。

比如弓步,前腿謂之實,後腿相對謂之虛。又如虛步,支撐體重的腿謂之實,輕點地面的一足謂之虛。

又如「摟膝拗步」式的上肢動作,前推的掌謂之實,摟膝後按於胯腰側的另一掌謂之虛。

又如「搬攔錘」式,搬錘時,滾壓纏繞有勁的前臂謂之實,虛握之拳反謂之虛。又如「蹬腳」式,蹬出的腳謂之實,同側助勢的手謂之虛。在蹬出的腳掌中,著力的腳跟謂之實,足尖謂之虛。

練太極拳時虛與實是相對而言的,虛步是完全無勁,實也不是絕對的充足。

65.怎樣做到虛實分清?

答;虛實分清是演練太極拳技法上的一大關鍵,也是技擊的基礎。對於功夫深淺不同的鍛煉者,虛實分清的要求也就不同了。

對於初學者,虛實分清主要講下肢動作,在步型、步法上要分清兩足的虛與實,主要糾在於掌握正確的步型和動作時ikl身體的重心位置。

如做弓步動作,前弓腿必須做到膝與足尖上下對直,後腿自然伸直,前後腿橫向要有一定距離,使身體重心線落於兩足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二的連結點上。這時前足支撐了大部分體重,謂之實。

又如虛步動作,後腿承受了絕大部分體重,重心線落於足跟,前足虛點地面,作為一個支點承受極小部分體重。如果重心線落到兩足之間,則是虛實不分了,也可謂雙重。

步法上也要分清虛實。前進時,先移重心,落於前腿上,屈膝坐穩,然後挪動後足向前上步,待重心進一步穩定後再提膝邁步,自然地把後腿向前伸出,足跟著地{此時不可移動重心}。足跟著地後,在慢慢屈膝,將重心前移,壓於該腿上,使全腳掌著地用力站穩。這就是所謂的「邁不如貓行」,說明做到了虛實分清了。

66.何謂含胸拔背?

發;含胸拔背是指練太極拳時對身軀身型的一種特別要求。含胸的意思是指胸廓自然放鬆,兩側肩鎖關節略微向里扣,與沉肩相聯繫。拔背是指在胸廓放鬆的狀態下,背部肌肉群稍為張展,脊柱有上下拔長的自我感覺。其目的是使身型儘可能地做到舒展和正直。在含胸拔背意識引導下,胸廓既不會向前挺,使型態變得僵硬,也不會缺陷、駝背、使身型變得有壓抑感。因此對含胸拔背要有正確理解,切不可做成「陷胸凸背」。

67.何謂胸寬腹實?

答;胸寬腹實是太極拳運動過程中意識、呼吸與動作三者結合所造成的身型狀態。只有勁力完整、動作完成的瞬間才有這種胸寬腹實得表現。胸寬腹實,也叫胸空腹實,兩者是一個意思。一個動作做完了,在實向虛轉化的時候,胸寬腹實得狀態同時該變,變成胸腹舒松自然,特別是小腹部的松、實變化尤為明顯。

其實,胸寬腹實是指在發勁動作時,配合緩慢腹式呼吸的呼氣過程保持含胸狀態,同時,小腹變得微微飽滿充實,里外合一,使渾身勁力集中於一點。如「摟膝拗步」式,弓步完成與推掌的同時,松胯塌腰,胸肌松沉,小腹充實,呼氣加提肛,全身內勁由腿、腰和背而達於腕根及掌。此時的胸、腹狀態都可以稱之為胸寬腹實。

68.何謂陰陽?

答;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常用俗語,含義很廣泛,代表著矛盾變化中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太極拳借用陰陽以概言機體運動時內外、上下、左右、前後、進退的協調、配合、對立和統一。如;動為陽,靜為陰,實為陽,虛為陰,發勁為陽,蓄勁為陰,外為陽,內為陰,實為陽,虛為陰,動作之主為陽,次為陰,前進為陽,後退為陰。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69.陰陽在太極拳運動中代表什麼?

答;在太極拳運動中,陰陽泛指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面。即可以表示意念與動作的動靜、虛實、主次、勁力的開合、蓄髮、強弱、肢體的屈伸、升降、步法的進退、身型的含拔、松沉、形態的沉穩、輕靈、甚至呼吸等等。這種泛指,只起代稱作用,並指示人們不要只顧局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完整統一的概念。如;「摟膝拗步」式,向前推掌為陽,摟膝後下按於胯旁的另一掌為陰。有了陰陽統一的概念,完成這個動作就不會偏重於向前推而使身型、勁力都偏於前傾了,並且因為有了兩掌之間存在的陰陽關係的概念,從而保持了身體重心的穩定。又如;「百鶴亮翅」式,右手上掤為陽,左手下採為陰,兩臂弧形,上下對稱,渾如一太極。有了這樣的意識,動作就不會側重於上提,使形態向上漂浮,從而保證了上提與下沉的統一,虛領頂勁與氣沉丹田保持上下對拔長的一致性。

70.太極拳運動只講就陰陽好不好?

答;對太極拳運動的要領只講就陰陽二字,過於籠統,是很不完善的。陰陽只是泛指很多並存的對立關係,指導練拳時,要具體做到動作重心變化的虛實、肢體和勁力的開合、舒展和緊湊等細微之處。要說明問題,應具體地引述相應的述語,不能太籠統。有一位同胞練拳多年,推手功夫也不錯,但只知陰陽,不知虛實,不知虛領頂勁與尾閭中正,也不知提吊與松沉,走架時常常出現雙重、撐襠、翻臀、身型前附,形態不夠雅觀,缺少了武術的藝術感,這是很大的缺陷。

71.如何做到中正安舒?

答;中正安舒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好象它只是對外形的描寫,實際上它是里外合一的高度表現。中正,首先是指身型中正,即懸頂正容,含胸拔背,尾閭中正,松胯落腰,斂臀裹襠的綜合表現。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定的尺度,保持著一定的正確身型。

安舒是安泰自然,舒展大方,即神態安詳,動作純樸,毫不矯揉作態。完成動作時,肢體在保持松的原則下盡量地舒展開來,外觀完美大方,沒有局促之感。

要達到這樣的要求,首先要注意基礎,重視架子的一招一式和任何一個動作過程對頭、頸、胸、背、腰、胯、膝、肩、肘、腕、足的要求。在學習中不斷模仿、糾正、加深體會,建立起正確的動力定型,並形成習慣。其次,要不斷地提高技術,在姿勢正確的前提下,從放鬆入手,進而尋找動作意識,展握住剛柔、鬆緊的節奏,以技法的意念塑造動作的優美造型。在運動過程中,又處處把握其運動要領,不違反規矩。經過較長時間的鍛煉,必然會做到中正安舒。

72.用意不用力怎樣理解?

答;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運動的一條清規戒律,在理解上面常常有不同。但不能直觀地理解成只用意念練拳,不用力練拳。

用意不用力是指導我們在練太極拳時不要靜到心中無物,把自己處於虛無縹緲之中。而要集中精神,深化對招式內容的理解,從而在外形上把它表現出來,以意導體,做到內外合一,並且做到動作時不用僵硬的拙力,用拙力者則不可能舒松。

太極拳每招每式都有一定的技擊作用,如果不用力,如何有一定的動作造型?又何來掤、捋、擠、按?用意是用意引導動作,使有於中形於外,做出準確優美的動作。不用力是要用鬆柔的勁力,無太過或不及,要恰到好處。如;「展指舒展」式,就必須有意識地用些力,使掌心中空內含,虎空撐圓,手指微曲,自然稍張,如此等等。

73.如何做到用意不用力?

答;用意不用力是一條總則。初學太極拳時,因為動作不熟練,必然相當生硬,常會出現用僵力、拙力的情況,關節的屈伸也不夠自然。所以,初學時必須下功夫使動作純熟,同時做一些輔助性的基礎訓練,使大關節周圍的筋腱松展一些,做起動作輕鬆一些,那就可以減少拙力的出現。

在熟練的基礎上,加強自控能力的鍛煉,做什麼動作需要哪些部位出多大的力,就恰如其分,用一定的力,並使動作緩慢、均勻、無過或不及,做到恰到好處。動作時要經常注意上虛下實得特點。下肢一定要穩定,要有較大的支撐力,上肢動作一定要儘可能的輕。動作越熟練,下肢力量越大,重心就越穩,動作就越不容易出重滯,用拙力的機會就會越少。

要不斷地分協動作的技擊作用,有目的地動作,不是盲目劃弧,這就是用意鍛煉的一種方法。當然還有其它的用意方法,這裡就不一一指出。當然,在不同地階段,用意的程度也不一樣。初學時,做抱球動作,認為雙手抱一圓球就可以了,不必想像攻防。做擠式時,用意念使自己手腕相交『兩肘下沉,兩臂在胸前構圓就成。進一步提高,就可以在意念上假設敵人,想像自己正用這一動作擠倒對方。再進一步,便把假象抹去,在意念上體會自己的擠勁從何而來,怎樣「其根在腳」,怎樣「主宰於腰」勁力怎樣飽滿,做到勁整,等等。

74.意是什麼、練拳時怎樣用意?

答;意,是意念、意識、是大腦四維。練拳不光是四肢,軀幹的運動,它離不開意念的活動。初學時抱球、邁步、虛步、仆步等步型,都要集中思想去想,力求把動作做的準確。動作熟練了,要有動作的技法意識,並經常控制肢體,做到松、柔、舒、緩、速度均勻,這也是用意。練拳時用意就是要集中精神使四肢、軀幹所有動作合乎要求,並有精神,勁力,技法的表現。

75.勁和力有什麼區別?

答;力來源於橫紋肌肉的收縮,勁產生於意念,來源於氣;力有形跡顯示,而勁無形;力發時可以量度,勁則與生俱存;力發於外而浮於表,勁則發於內而入於里;力雖重而鈍,勁則輕而銳;力的作用時間短,而勁的作用時間綿長。【估計我們看了這段話也沒徹底搞明白到底勁和力有什麼區別,我是讀者,我來說說勁和力的區別。;「力是有方向的,它一旦發出,是不會改變方向,直到它要到得目的,或給它的推進力消失,它,也就是力,才會停止。比如槍膛里發出的子彈。而勁,它是既有方向又無方向的。怎麼說呢?勁,在練拳時,它是隨著我們的動作而不斷的改變方向,因要求我們在練拳時,掤勁不丟。所以說勁是無方向的。那麼勁是有方向的又怎樣解釋呢?我們在練拳時,需要發勁和放勁,在發勁或放勁時,是有方向的。是對準一個方向而去的。這樣就是;勁在柔時,是無方向的,在剛時是有方向的」。這種解釋勁和力的區別是比較好懂又容易分的清它們的概念。一一讀者;】。

76.什麼叫做勁整?

答;勁整,是用勁完整的意思。在太極拳練習中是一大要領。指太極拳行功中每一過程肢體間、意與形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即;上下、左右、內外的完整與統一。從全面來說,是一動俱動,一靜俱靜;從局部動作來說,則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這就是勁整。如果一個式子只有手動,沒有以腰為主宰,足無根,則顯得漂浮,動作起來支離破碎。

77.什麼叫懂勁?

答;懂勁就是懂得用勁的方法。太極拳用勁的法門很多;沾粘勁、走勁、化勁、引勁、發勁、纏絲勁等等。太極拳鍛煉有走架與推手兩大部分。走架練的是自己功夫,推手練的是知人功夫,在懂勁的培養上各有不同的要求。

走架的懂勁,是練就了架勢招式的著法,知其所以然。比如說,要知道什麼是掤勁。太極拳中,掤勁無處不在,使用掤勁時要知到它的意義、怎樣才能以意念把掤勁引導出來,最明顯的就是如何將「攬雀尾」式做的完美,{這也可算懂勁了}

在推手中,能感知對方用勁的方法及方向、大小等叫著聽勁功夫,而處於對策,隨機應變,設法化被動為主動,這也可謂算懂勁了。

78.何謂聽勁?

答;聽勁借用了「聽」字,並非真用耳朵去聽,而是以手、臂的皮膚和肌肉與對方接觸,通過神經傳導到大腦皮層的觸覺中樞。聽勁是指手臂與對方接觸而感知對方用勁的性質{多大分量、哪個方向},這就叫聽勁。

79.何謂走勁?

吊球;走有走避之意。走勁是指處處避免與對方以力對抗。太極推手主張「捨己從人」一遇對方以勁加之,則自己變虛,主動隨其勁的方向退讓,處處使對方落空,有勁使不上。待對方勁力至盡,處於失重狀態,伺機反擊。走勁要求有深厚的腰腿功夫,在避開對方進擊時,要始終保持自己的重心穩定。

80.何謂化勁?

答;化勁是在走勁的基礎上變被動為主動的方法,不但不與對方相抵抗,並在走的過程中把握時機,使對方的來勁方向被改變,直至使其成為背勢。故走、化常合稱。

化不是軟化,而是分化、化解的意思。化是以自己的一定勁力為基礎的,特別是須以掤勁與對方接觸,通過聽勁,分協對方的勁路,使對方處處落空,陷於被動。不可以力抗力,以力抗力謂之雙重。

81.何謂發勁?

答;發勁是發動自身勁力以攻擊對方。發勁並不是光使蠻力,而是化而後發。要有發勁的時機一一對方被化勁所控所造成背勢的剎那。這就是自身與對方勁力{因慣性的物理作用}的組合所形成的合力作用。

82.聽勁、懂勁、走勁、化勁和發勁有些什麼內在聯繫?

答;聽勁、化勁、懂勁、走勁、發勁是學習太極拳推手勁法由淺入深的幾個階段。這幾個環節在應用上、學習上必須循序漸進。

練習推手,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如何發勁取勝,應先打好基礎,學會聽勁。由聽勁而學會懂勁,隨時了解對方勁法,學知人的功夫,然後練習走勁、化勁。有了深厚的走勁、化勁功夫,就掌握了推手的精妙,然後練習掌握對方失重背勢的時機和發勁方法。如果沒有聽勁、懂勁、走勁、化勁的基礎,談不上發勁,只能是以拙力打人。推手時使用的是犟勁、僵力,更易受人所制,加於對方的僵力越大,會被人推的越遠。

83.「行氣如九曲珠」怎樣理解?

答;「行氣如九曲珠」一語出於武禹襄的《十三勢行功心解》。單純這一句話,比較費解。原文是這樣的:「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原注:氣遍身軀之謂};運勁如百練剛,何堅不摧。」前句言氣,後句說勁。意思是練太極拳時,要氣遍全身,不可滯於一處。這個氣並不是指呼吸氣息,而是指內在的精氣、神氣、內氣,亦即後人在《十六關要論》中說的「神貫於頂,流行於氣,運之於掌,斂之於髓,達之於伸」的意思。總的說來,就是指練拳時要氣遍身軀,動作起來,意到、氣到,如珠走盤那樣圓滑,沒有斷續,沒有停頓和挫折,上下、左右連貫協調,處處貫注著氣。這與《總勢歌》里「氣遍身軀不稍滯」是相同的。

84.練太極拳時配播音樂好不好?

答;練太極拳時播放音樂,是近40年的事,目的是活躍表演氣氛,使集體練拳整齊、統一。在教學方法上,是一創新。有了音樂的配合,學員易於記動作順序和方向。大量學員在學會整個套路而沒能連貫的階段,當集體練習時音樂節奏作為第2信號的條件刺激,與教員帶練動作形象聯繫起來,有利於練習和記憶。

輕鬆柔和得音樂旋律對大腦皮層是一種良性刺激,可以誘導入靜,起到強化太極拳本身對中樞神經興奮性的抑制作用。

【讀者再補充一點:練太極拳時,會在很靜的條件下練拳,有時突然的聲音會把練拳者驚嚇不輕,所以播放音樂,也是以躁音制躁音的一種方法。再說,古時也沒有放音樂的條件,因根本就沒有放音樂的設備。】

85.配音樂練拳對保健、治病有什麼好處?

答;為了保健、治病而練太極拳,只要求呼吸自然、動作連貫、圓滑柔和,不講究剛柔相濟,綿里藏針的武術意識。練拳時播發基本合乎連動節奏的柔楊的輕音樂,是有益的。現代療養院的氣功療法,也有音樂,用音樂誘導入靜的。還有一種藝術療法,用音樂治療大腦皮質功能失調的疾病。因此,不能絕對地說配音樂練拳是好還是不好,要視其鍛煉的要求作具體的分析。

86.怎樣理解太極拳運動中的開合?

答;在太極拳運動中,開,是開始、開展或發放;合時關閉、合攏的意思。開合是指太極拳動作的外在表現或動態。

太極拳每一個架勢在行動過程中都有起、承、轉、合、陰陽消長,虛實轉換的過程。起也是動作的開始,意與勁的發動,肢體從前一個完成式子的固定姿勢中作左右、前後分開、動作起來,這就是開。合就是動作終了,內外合一,由動歸靜,氣沉丹田,勁力完整的過程。前人曾這樣描寫過開合的含意:「開為伸展、放大,合為縮斂,收小」;「動作開時內外俱開,動作合時內外俱合」,「一開一合,足盡拳術之妙」。由此看來,太極拳所謂的開合,就不是只講外形的開合了。它是意識引導動作的,所以形之所開,必有意念在先,形之所合,也是內外合一的。開合與呼吸也是統一的。

舉例來說,孫式太極拳的開手為開,合手為合。楊式太極拳起勢為開,收勢為合。「百鶴亮翅」完成式為開,由該式向「摟膝拗步」式過度之時為合。

簡言之;從外形可見其里,當由實轉虛,勁力含蓄輕靈,肩胛開展,胸廓舒展時即為開;相反,當動作由虛轉實,勁力沉實集中,肩胛內含,胸廓收縮的時候為合。

87.太極拳運動中開冋合與呼吸有什麼關係,強調開吸合呼還是合吸開呼?

答;初學太極拳只能自然呼吸,與開合的意念配合不起來。及至純熟,便會懂得拳勢呼吸。關於拳勢呼吸的規律,太極拳理論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開呼合吸,一種是開吸合呼,其中本質分歧,是對開合的含義理解不同。一些古籍拳論說過於簡練,後人引用時未能深入理解其開合的原意。

李亦畲又說;「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的下,亦放得人出」。

表面上看,李亦畲好象在這裡強調了合吸呼開。其實不然,這裡之合,不代表防,而開也不代表攻。因下文「提得起」是說練拳者自身的精神提的起,意向上提,氣亦隨之,氣行則勁隨,亦能以此勁將人拿起來。拿是發提拿之勁,可見吸氣時也有發勁。

李亦畲又提到「。。。。。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寓合」。

這段話所講的開合,是講內勁問題。用開合來說明用勁方法,是開勁還是合勁。靜是合,動是開與王宗岳《太極拳論》中「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是一致的。二者均說到太極拳動作過程。一動俱動,一靜俱靜。太極拳每一個架勢在行功過程中都有起承轉合、陰陽消長、虛實轉換的過程。起也就是開始起動,意與勁的發動,肢體從前面固定的姿勢中作左右、前後分開。動作起來一一動之則分,這就是開。從上面例子的分協可以看出,此時便應吸。合就是動作終了。內外合一,由動歸靜,氣沉丹田,勁力完整,上下左右協調合一。這就是合,此時便應呼。

本來,呼吸是極其自然的生理活動,由於一二百年前的拳家們沒有運動生理學的理論和知識,才用開合的某一特定意義與呼吸聯繫起來。然而,開合在不同的文句中,意義又不盡相同,人們可根據自己不同的認識去借用開合,於是歷來都有人把太極拳運動中關於呼吸的理論搞糊塗了。事實上在運動的實踐過程中,有一定體會的人所作的拳勢呼吸,大抵是相同的。

就人體呼吸運動而言,任何一種運動方式都是必須順從生理要求的。發勁時呼氣,蓄勁時吸氣,這是武術運動的一般性呼吸規律。太極拳動作接近定勢時,要求沉穩聚合,勁力充實,這時應有意識地配合呼氣,做到舒胸、束肋、實腹,以氣助力。這是從實踐中得出的結論,充實、訂正合提高了傳統的理論,為現代太極拳理論的系統化、科學化和規範化作出了徹實的貢獻。

88.什麼叫做太極拳的體用總手?

答;一代宗師楊澄甫在其所著的《太極拳體用全書》說;「攬雀尾為太極拳體用兼全之手」。這是體用總手一語的來源。它的意思說,「攬雀尾」式太極拳在體育鍛鍊形式上和技擊實用上的基本技法。掤、捋、擠、按是十三勢中的4種主要技法,稱為四正手,也是推手的基本手法。練好這組動作對學習太極拳有著重要作用,因而被推崇為體用總手。

89.太極拳功夫是否今不如昔,有失傳的危險?

答;太極拳技術與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樣,都隨這時代在不斷發展。回顧太極拳兩三百年來的運動情況,從太極拳的質和量來看,都有很大的進步。

太極拳功夫,是指其技擊技術、運動技巧、藝術性對社會文化和人體健康的實用性等方面。說太極拳過去的功夫如何了得,現代人對過去的歷史應做全面基體的分協,不要受誇大事實,嘩眾取寵的傳說誤導。過去的太極拳家功夫之深,應以肯定,但要事實求是,不要盲目輕信傳說。

現代太極拳運動,不論從門派,套路編排的科學性和對功架的要求規範等方面,較50年前都有很大進步。現代太極拳在理論上、教學上、技術上和競賽規則的研究都走上系統化和科學化的道路。繼承、整理、充實、提高工作不斷進行。可能由於時代不同,極小部分的搏擊技術可能已人捨去遺忘,但大體上是發展了,進步了,豐富了。通過不斷地挖掘整理,充實提高和整理,充實提高和加強培訓,絕技也會充分地得到保留與繼承,大可不必有失傳的顧慮。對於民間絕技,應及時切實地去粗取精,保護和繼承。

90.如何觀看太極拳比賽?

答;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太極拳慢而柔靜,無甚熱鬧可看,要看就只有看看門道。

看太極拳比賽,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評價參賽者技術水平高低;

1.動作規範。每個步型、手型、身型、四肢是否附合太極拳運動特點的要求,是否做到了松靜自然;器械技法是否正確。

2,肢體協調。每個運動過程是否都以腰為車軸,一動無有不動,運作是否緊湊,器械動作與身法是否密切配合,協調一致。

3.精神勁力。運動中每一個動作過程,眼法是否合理,精神貫注還是渙散,動作的勁力是否合乎拳理,是否做到柔中有剛,剛柔相濟,動作是否表達了正確的勁力和意識內涵。

4.整體配合。每個套路是否連綿不斷,是否做到圓滑柔和,似松非松,將展未展,既舒松又含蓄,動作速度不疾不隨、均勻輕緩,上體輕鬆,下盤沉穩,身型是否高低起伏。

5.呼吸平順。看能否氣沉丹田,呼吸平穩,是腹式呼吸還是胸式呼吸,呼吸與動作是否協調。

6.分格特點。運動員是否中規中距節奏平淡還是洒脫輕靈,是剛柔相濟還是萎軟無力,是緊湊還是鬆散,是局促還是舒展大方。

7.特殊錯誤。起式與收式的方向是否相同,有沒有倒地、支撐、出了邊界沒有,刀彩劍穗掉地上沒有,器械有沒有脫手或折斷,表演服的扭扣是否打開,手上飾物、耳環等是否摘下等等。

8.發勁、跳躍。在太極拳比賽中,發勁和跳躍動作是可有可無的,{指非規定套路},必賽套路中並沒有編入,裁判也不會扣分。但如果做不好規定動作,裁判是會扣分。發勁動作必須含蓄、暴發力強,主宰於腰,力由脊發,跳躍動作則必須,輕靈敏捷,四肢動作協調,不可重滯。

綜合以上的觀察,對每一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就可以作出恰當的評價。對每個運動員同樣加以觀察,將其優缺點加以對比,誰優誰差,胸中瞭然。再參考裁判員的評分,就可以確定自己的鑒賞水平了。

91.怎樣當個好裁判?

答;一般說來,會練拳不一定會看拳,會看拳不一定能當個好裁判。

當裁判要有較高的鑒別能力和較豐富的知識。武術運動的內容豐富,五化八門,一個人不可能樣樣精通,做到一專多能也是極不容易的。武術比賽裁判工作,實質就是把參賽的運動員臨場競技狀況加以比較、鑒別,而定其優劣。因而裁判要有真才實能、有較強的鑒別能力以外,還要求記憶力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並要有較快的反應速度和決斷。

一個好的太極拳裁判,一定要有較厚的太極拳基礎和必要的理論水平,對各派的特徵、風格,以及對太極拳與其它武術的異同有深刻的認識,即有較好的學術修養,必須「識貨」,能辯別真偽,優劣。

同時裁判必須熟習規定的武術競賽規則,記住具體內容。要用規則去衡量每一個運動員,不能只靠自身的學識經驗。武術規則對參加比賽的項目功架要求,每類武術內容的具體動作都有一定的規範。

要記清場上失誤的具體扣分標準,不要時緊時松,也不要忘記或重複對同一錯誤的扣分。要求裁判員臨場工作精神特別集中,不能遺漏場上任何一個特殊表現。同時記住扣分細節,經常加以比較,反覆思考。每扣0·1分都要有足夠的證據,記錄下來,對水平相近的運動員評分尤其要仔細。

總的來說,要做到嚴肅、認真、公證、準確。嚴肅認真是態度,公證是道德,準確時技術水平和態度的綜合。一個好的裁判員必須具備優秀的全面素質。

三·入門、提高與教學

92.學太極怎樣入門?

答;學習要循序漸進,先在功架上下功夫,不要管什麼意識、呼吸、推手等問題,要緊的是要把動作弄清楚,一招一式,正確圓滿。因此,必須從步型開始,注意各種步型的結構,兩足間相互關係,同一下肢的腳與膝的關係,前後腿的配合、足尖的方向、重心的位置等等。

再多作步法練習,使之純熟,基本形成動力定型。必須在學習步法中首先掌握下肢的虛實分清這一要領。

進而掌握每招每式動作的全過程,知道其運動路線的起點與止點。同時掌握正確的身型和手型,做到式正招圓,並要下功夫練成動力定型。

經過招式的學練階段,漸向連貫、圓滑方面努力。套路練習有了點基礎,還不算入門。

通過不斷的練習,從中學習和體會放鬆、輕靈、柔和、沉穩、呼吸自然。再慢慢領會一些主要動作的攻防意識,在走架中不時建立一個對面假想對手,用意念指揮肢體動作,琢磨一下每個動勁力運用和氣沉丹田的意念活動,與拳勢呼吸的氣息配合,繼續在鍛煉中加深體會,這時可算入門了。

93.初學太極拳學那個流派好?

答;太極拳流派很多,代表性的流派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等五派,開始學那派套路,很難一概而論,要看u各人的喜好。以作者的經驗看來,陳式較剛勇,孫式小架靈活,氣氛較活躍,適宜青年人。吳式中小架子,溫文爾雅,女孩子學尤為合適,武式小架而樁步高,內動為主,外形藴籍,適宜平時極少運動的學界人士及高年老年人,楊式大架,開展舒暢,動中求靜,靜中有動,青老皆宜。

以楊式大架套路為基本技法的簡化太極拳,己推廣50多年,深受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的好評,都以此作為初學太極拳範本。因其舒展大方,套路安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刪繁就簡,即保留了傳統技術,又沒有難度太大的動作。24個架子,如果每天學習1小時,大約20天左右即可學會整個套路,是以學這個套路為入門初學較為合適。

94.想學太極拳,找不到老師應怎樣自學?

答;自學必須先找一本教材,一般選《簡化太極拳》。當然,還有更簡單易學的入門套路,就是《精簡十式太極拳》。如果當地沒有老師,又找不到會打太極拳的人的話,可先購一個優質教學錄像,邊看邊摸仿學習,也可約上三兩個相同愛好者一起研究,互教互學,你做給我看,我做給你看,按教材的講解互相指出錯誤,大家一起練習至熟悉為止。

初學時最好把每個式子分解成若干個動作,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學,並把每個分解式子手腳搭配好。第二天先複習一下,再弄清第二個分解動作。每天積累,不到2個月,就可以斷斷續續打完整套簡化太極拳了。如果不先弄清分解動作,一開始就想連貫一氣學完整套拳,很難掌握要領的,即使有人帶也難於學好。

初學太極拳要先想後做,按動作要領,學會每個分解動作,這是第一步,然後,邊想邊做,學會斷斷續續打整套拳,這是第二步,在這基礎上,每天堅持鍛煉,務使姿勢正確,步法穩定,動作柔和,做到相連不斷,這才是第三步。

自學太極拳,只要有信心、恆心和毅力,又懂得自學的方法、步驟,一個人拿著圖解,邊看邊練也是能學會的。

95.初學太極拳要注意什麼要領?

答;初學太極拳重要的是學會正確的功架。所以第一要掌握正一一身型正、步法正確,手型、手法也正確,每個招式都合乎規格。第二是圓一一姿勢的臂成弧形,動作均走弧線,完成式注意虛腋、圓襠。第三是輕一一出腳邁步要輕,分清虛實是做到輕的基礎。手法動作要輕,太極拳動作要求「一舉動俱要輕靈」,而輕是靈的先決條件。第四是緩一一動作不可急躁,要放慢一些,緩是慢加柔的成份。不但手的動作要緩,腳的動作也要緩,上下協調一致。第五式勻一一速度均勻。所有動作過程速度基本相同,沒有突快突慢。第六是穩一一平穩,成穩,姿勢不可有意高低起伏,要注意保持同一屈膝彎曲程度。並注意重心的前後移動和腳掌對地下的用力程度。要做到穩,下肢不可軟弱無力,上體要放得輕鬆自然,做到沉肩、墜肘,方無漂浮的毛病。當然要注意的地方還很多,以上六點是最重要的,必須一開始就養成習慣,至於如何做到柔和,剛柔相濟,鬆緊結合,似松非松,將展未展,以及呼吸、意識、勁力、氣勢和加大運動量等等問題都有待逐步深入與提高,在長期的鍛煉中逐一解決。

96.太極拳有那些主要步型,要把這些步型做好,應注意什麼?

答;太極拳的主要步型有弓步、丁步、虛步、歇步、仆步和獨立步等。

做弓步時,首先要注意重心。向前邁步時,上體不要連同前移,應當穩住身體,以一腿彎曲支撐全身{座腿},另一腿輕輕提起自然伸直邁出去,先以腳跟著地,慢慢移動重心。隨同前腳向下落地時,重心前移。當前腿膝蓋剛與腳尖垂直時,重心剛好到了恰當的位置。其次,注意邁不時雙腳左右搖右10一一30厘米的距離。如做「攬雀尾」式時距離可稍窄,做「野馬分鬃」式時,距離稍寬些,做「摟膝拗步」式時,距離約為一腳掌長{20一一30厘米}。雙腳沒有適當的距離是站不穩的。還要注意,做弓步時上體不要前傾,後腿不要顯得軟綿無力地屈膝,應當自然伸直。

做丁步時應注意的是支撐腿要屈膝坐實{俗稱坐腿},不要站直了。有些初學的人做弓步時,身型矮了下去,轉到做丁步時忽又高了起來,使整套拳在練習時的過程中,身型忽高忽低。這就顯的不夠沉穩,有漂浮的感覺,是常見的毛病。太極拳除了下勢之外,幾乎每個式子的身型高矮都是一致的。就是說,整個套路運動過程支撐推屈膝程度與起勢時兩膝的彎曲度基本相同。

做虛步時應注意松胯落腰,重心完全落在支撐腿上,脊柱與支撐腿的腳後跟成直線,步輻等於弓步的大半,前腳掌著地或翹起,與後腿跟對直,臀部不要凸出,前腿稍屈膝。

做仆步時則應注意不可用上身前傾來遷就雙腿下蹲前仆姿勢,盡量保持上體正直,前腳掌向內扣橫,腳尖與後腿腳跟相對成一直線,雙腳均須全腳掌著地。許多初學者為了把步子仆低一些,把後腳跟提起或把前腳掌的掌緣翻起向外,這都不對。

做歇步時,上體全蹲或半蹲。太極拳的歇步,下蹲不深,但雙腿必須前後交叉,保持上體中正安舒。

做獨立步時,支撐腿應微屈並站穩,另一腿提膝內屈,大推應高於水平以上,腳尖下垂。上體要保持正直。氣要下沉,頭要上頂,胸要放寬,脊要上拔。上體不可委縮下墜,臀部不可下垂後翻。提膝以側的髖關節{胯}尤應放鬆。

97.打太極拳何謂正?

答;正,是打太極拳第一要義。有兩重意思。首先,正是指運動時對身型的要求,身體要中正,包括頂頭懸,頭容正直,含胸拔背,尾閭中正,斂臀裹襠。其次,指運動中動作正確,中規中距。

98.怎樣做好頂頭懸?

答。頂頭懸是指頭頂上懸,也可解釋為頭向上頂直,如以百會穴為頂點把頭顱懸吊起來,不會向上仰,也不可向下俯,但可以左顧右盼。要做到頭頂懸,首先是頸項要放鬆,頸椎有節節對直的意念,下頜微收,百會穴直向上豎,精神向上提起。

99.虛領頂勁與頂頭懸有什麼不同?

答;虛領頂勁與頂頭懸雖講法不同,實際意義基本一致的。虛領頂勁又有人寫作做虛靈頂勁,恐怕是訛音之誤。靈與領一字之差,意思完全部同,但對於練太極拳要領的總體來說,二者均是對的,並無廖誤。

何謂虛領?此言出於晚清,當時的人所穿衣服均為圓領。練太極拳時要求頭不向後仰,亦不向前俯,頸項就好象只居圓領中央,不著圓的邊際,就象領子周圍留有一圈虛位,因而稱這種狀態為虛領。而頂勁,即為頸項放鬆自然上豎,如頭頂中央有物,需要稍用點力往上頂住的意思,合起來則稱虛領頂勁。

虛靈則不同,靈為天靈,即腦海也。虛靈則是講腦海里無思無念,保持心靜的意思。頂勁與上面解釋一致,也是頂頭懸的意思。而心靜作為太極拳運動的一大要求,與形體的要求之一小點相提並論,顯然沒有虛領頂勁來得自然貼切。所以提到這一要領時,仍寫虛領頂勁而較妥。

100.何謂頭容正直?

答;頭容正直是頭直容正之謂,又稱懸頂正容。意思是說在頂頭懸的情況下,由於下頜微收,百會穴上豎,整個頭部及容貌無偏歪現象。頭容正直、懸頂正容、頂頭懸、虛領頂勁寫法不同,其實質是基本相近的,有相同的內容。


推薦閱讀:

太極拳纏絲式螺旋運勁的作用
如何練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的八大特點(一.二)
太極拳——拳論

TAG:太極拳 | 轉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