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黑猩猩,人與人的基因差異有多大?
06-19
人與黑猩猩,人與人的基因差異有多大? 方舟子的「 再請「基因專家」不要製造基因的神話」引用了對楊煥明採訪的一個對話:「記者:不同的人種之間,基因含量有多大的不同? 楊煥明:人種之間基因相差不是很大。白種人和黃種人差異不到1%,也許只有千分之幾的差別。 楊教授也許覺得自己是在消除種族主義的誤解,但是正如楊教授以前覺得自己是在批判遺傳決定論而實際上是在為遺傳決定論提供依據一樣,他這也是在為種族主義提供依據。我以前一再強調過,在遺傳學上,種族劃分沒有意義。這一期的美國《科學》雜誌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所做的導言就總結得很好: 「在一個物種內,比如人類,只有相對很少的差異;例如,任意兩個人的DNA序列的差異,只有千分之一。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表面差異,比如種族,若用於劃分人類,從遺傳學的觀點看,是沒有意義的。」 將這段話和楊教授的談話做個比較,就可發現楊教授犯了兩個常識性錯誤: 第一是數量級的錯誤。他估計白種人和黃種人的基因差異有千分之幾,還以為這相差不大,而事實上,這差異大得不得了。要知道,人和黑猩猩的DNA差異也只有大約1%,而任意兩個人的DNA差異是千分之一,如果白種人和黃種人的基因差異竟有千分之幾,幾乎就是兩個物種了,至少也是兩個亞種。這當然是種族主義的觀點。」 ( 再請「基因專家」不要製造基因的神話,方舟子,原載《生活時報》2000年07月22日) 童增說,「全世界有白色人種、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由於遺傳基因的差異,不同人種對疾病感染是有差異的。他引述中國遺傳學專家楊煥明的觀點說:「現在測的人類基因組是白種人基因組,白種人基因組和黃種人的基因組肯定還有差異,現在看至少差千分之六左右,可能還要更高一些。」(《北京青年報》系列報道之四:水稻這本天書,2001年) 童增2003年10月的大作《最後一道防線——中國人基因流失憂思錄》一書,理應引用國際人類基因組的正版圖譜於2001年2月12日公布的結果,但他卻引用了楊煥明很不負責任的數據,其學風可見一般。 人與黑猩猩,人與人的基因差異有多大?1,人和黑猩猩基因差異由原先認為的2%修正為只有0.75% 科研人員對人、黑猩猩、大猩猩、長臂猿和獼猴的標本測序所得到的系統進化樹,也再一次證明了和人類具有最近親緣關係的是黑猩猩,而非大猩猩。人類和黑猩猩的分歧時間是493萬年,而和大猩猩的分歧時間是726萬年。人和黑猩猩是在大約500萬年前從同一祖先那裡走向不同進化道路的。今天,二者雖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在腦的發達程度上,卻有天壤之別。科學家認為,在這1%的鹼基序列差別里隱藏著關於人的高度智慧和能力的秘密,它們將成為今後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報道還說,黑猩猩的染色體數量為48條,比人多2條,鹼基序列的差別並非平均地分布在各條染色體上,很可能是集中在某個區域里。 1,1新華網東京(2002年)1月6日電(記者張可喜)一個國際科研小組經過比較推定,人和黑猩猩在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鹼基的序列上僅有1.23%的差別。 據此間各新聞媒體轉載美國《科學》雜誌1月4日一期上刊登的一篇論文說,由中國、美國、德國、韓國和日本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製作了可比較人和黑猩猩的鹼基序列的基因組圖譜,黑猩猩的基因組圖譜選取了從它的基因中取出的6.4萬種DNA片段。在對二者比較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二者在鹼基序列上98.77%都是相同的,有差別的地方只佔1.23%,而不是原先認為的1.5%至2%。 這個國際科研小組今後還將對黑猩猩第22對染色體的鹼基測序,然後把它與人的基因組比較。 1,2人和黑猩猩基因差異只有0.75% (2003-08-05 14:21:39 新華網)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近日成功完成了人和黑猩猩基因序列差異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人和黑猩猩基因的功能區域差異只有0.75%。 2,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2,1 0.1%的差異在2000年6月26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與英國首相布萊爾聯合發表人類基因圖譜定序的草圖,已由18國科學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和美國的瑟雷拉生技公司共同宣布完成,並將研究成果公諸於世。繼「人類基因體計劃」解開了人類的生命藍圖的後,2000年9月,科學家將更精密的繪製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基因地圖」。每兩個人的基因只有約0.1%的差異。 2,2 0.01%的差異 國際人類基因組的正版圖譜於2001年2月12日公布,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極小,約為0.01%,人與人之間基因密碼的相似程度高達99.99%。但是人們僅膚色的差距就有黑人、白人、黃種人、棕色皮膚的人之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到底有多大? 2,3「人的膚色在科學上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概念」 但是人們僅膚色的差距就有黑人、白人、黃種人、棕色皮膚的人之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在人類基因組序列測試研究中,以文特爾為首席科學家和董事長的塞萊拉公司為了一項證明:「人的膚色在科學上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概念」,挑選了四個不同種族的人的基因進行測序。結果發現,不同個體的基因只有約0.01%的差異,而人與人之間基因密碼的相似程度高達99.99%。 2,4 SNP的差異 基因測序研究的結果說明人與 人的基因差異很小,但並不是說人與人之間沒有差異,至少還存在著0.01%的差異。這0.01%的差異對於維繫人的參差多態的世界至關重要。在0.01%的差異裡面包含了巨大的差別,因為研究人員已經鑒定出了人與人之間210萬個不同的基因序列,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NP)。 正是這種SNP的差異使得人們分為膚色不同、面貌不同、各種遺傳特徵不同的人種和一個個特定的個人。而且即使是同一人種或有著親緣關係的人也存在著SNP的差異,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綠葉一樣。 3白種人和黃種人是兩個亞種嗎? 人和黑猩猩基因差異只有0.75%。方舟子言中,如果白種人和黃種人的基因差異竟有千分之六以上,「幾乎就是兩個物種了,至少也是兩個亞種。」楊教授犯的常識性錯誤,是偶然的嗎?童增就是利用了這點,作為他們 「非典基因武器」的「依據」,真是天大的笑話!! 4,CCR5基因 《最後一道防線》中提出基因差異高達千分之六,而有網友(1943)指出,世界上科學家認為人的基因差異最多超不過千分之一。 「對此童增先生的解釋是:大家知道有一個叫CCR5基因,高加索人很少有這種基因,因此他們就不容易得性病和愛滋病。但現在分析,其他種族的人有這種基因就容易患性病和愛滋病。因此,世界上客觀存在基因的差異,決定了對外在物質的攻擊是不一樣的。」[1] 童增先生的解釋完全是所答非所問,他迴避了這一要害問題。 有的研究表明:「最大的區別在於CCR5有基因變異性,如果它一變異,艾滋病病毒就無法進入白細胞,就像把守細胞大門的門衛,CCR5換了一身服裝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艾滋病病毒無法辨認的和難以攻入的金剛門神,艾滋病病毒既不敢輕易冒犯也無法侵入T細胞了。 美國的調查發現,黑人比白人容易患艾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黑人的CCR5基因變異率較低,也即是黑人體內的CCR5不太會裝扮改變自己,不能阻止艾滋病病毒的入侵。研究得知,黑人 的CCR5變異率僅為1.6%,而美國白人的CCR5基因變異率為10%,歐洲人則為8%。只有俄羅斯人的CCR5基因變異率最高,為12%。顯而易見,黑人的艾滋病易感率也就高得多。然而不幸的是我們中國人身上的CCR5基因的變異率可能是世界上所有人種中最低的。」[2] 但解放軍302醫院傳染病研究所王福生博士說:「以目前的研究結果得出「中國人更易感染艾滋病」的結論是不準確的,宣傳中一些媒體的說法是在我們的研究結果前刪去了一個很關鍵的定語,那僅僅是「在遺傳水平上得到了證明」,而實際上艾滋病易感人群的確定還要受到其他很多方面的影響。......從目前的研究結果看,雖然在三種抗HIV的主要遺傳因子中,基因CCR5的突變率中國人比歐洲人的低很多,但研究也顯示出另外兩種基因中國人又明顯比外國人佔有優勢,這兩種基因的作用是延緩艾滋病的發病。由此可見,確定艾滋病的易感人群還需要做許多的工作。」[3] 人們已經知道某些特定的基因型能夠導致HIV感染緩慢發展成艾滋病,現在美國癌症學會的Martin等又發現CCR5基因的啟動區存在一種變異,能夠引起HIV感染更快地擴展為艾滋病,尤其是在早期感染階段。估計約有7~13%的人攜帶這種可疑基因。以往人們認為CCR5基因變異與抗HIV蛋白有關,並認為其能延滯艾滋病發展。Martin等的研究則表明,在CCR5啟動區出現的變異非但不能防止感染相反還會促進感染。他們針對5組艾滋病患者的調查顯示,攜帶啟動區等位基因CCR5P1的患者病情發展最快。CCR5P1是首次發現的會加速艾滋病發展的等位基因變異。這項研究可以作為開發艾滋病新療法的理論基礎。 (原文:Genetic Acceleration of AIDS Progression by a Promoter Variant of CCR5, by M. P. Martin, et al.) 不管「中國人更易感染艾滋病」的結論是否準確,有一點是肯定的雖然在三種抗HIV的主要遺傳因子中國人比外國人是優劣互現。以CCR5基因的變異率而論,無論是什麼人,黑人 ,美國白人,歐洲人,俄羅斯人及中國人變異率都不高,88%以上的人均無CCR5基因的變異, 「基因這種最本質的生物分類,對於區分人群和民族並不可靠。而在此基礎上研製的基因武器,也不可能具有特異性和針對性。所以基因武器一旦研製出來,那一天或許就是人類毀滅的開始。」 ( 岷江,人類會不會毀於基因武器 2002-11-01 01:02:11) 非典武器論,到底有多少根據? [1]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17日17:26 搜狐星空 為何在非典病毒中沒有發現拼接痕迹? 《南方周末》載文中道,有專家指出在研究當中,沒有發現非典病毒基因有拼接痕迹,這點被做為「非典武器論」不可能成真的論據。對此《最後一道防線》的作者童增表示,他特地在10月13日,走訪了有關部門,並取得諮詢意見。關於目前非典病毒沒有發現拼接的痕迹問題,首先是我們國家的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起步較晚,設備儀器落後。這就客觀制約了我國這方面的研究,很難能達到國際上先進水平。 人為製造的病毒如果留下痕迹,這在世界上屬於低層次的研究。這種拼接留下的痕迹,可以通過遺傳密碼的修改進行消除。這叫「點突變」概念。目前這種技術手段在世界上已經具備。如果非典是基因武器,投放者不會留下任何痕迹。 有關部門的專家所舉了一個例子:你在房間里打一個洞,然後就這個洞進行修補,肯定會留下痕迹。但你把整個房間重新裝修就不會留下痕迹,外人是看不見的,也不會知道房間里有個洞;但重新裝修整個房間的人知道洞在哪兒。 因此,非典如果是基因武器,遺傳密碼只有研究者知道,其他人是很難知道的,除非其他人再次重新裝修這個房間,一點一點的尋找,才可能找到這個洞在哪兒。但要花費很長時間。 人類之間基因差異到底有多少? 《最後一道防線》中提出基因差異高達千分之六,而有網友指出,世界上科學家認為人的基因差異最多超不過千分之一。 對此童增先生的解釋是:大家知道有一個叫CCR5基因,高加索人很少有這種基因,因此他們就不容易得性病和愛滋病。但現在分析,其他種族的人有這種基因就容易患性病和愛滋病。因此,世界上客觀存在基因的差異,決定了對外在物質的攻擊是不一樣的。 非典和基因之間到底有無確切關係?童增先生的說,台灣專家通過研究,發現非典病毒與人的基因有聯繫,這方面目前有很多的報道,但美國其它專家認為這樣的樣本量太少,不足以成立。因此他建議這種樣本量可以擴大到香港、大陸、新加坡以及加拿大,從人種及遺傳基因角度來分析,非典是否與中國人的基因有關。 點上,台灣的研究走在我們的前面。另外,他還有一個要求,因為負責安徽項目的哈佛大學的一名教授肺病和病毒學專家,對中國人的大量肺病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基因進行研究,其結果應該向全世界公布。最近中國某報社的一位非典患者在住院期間,曾多次被要求為哈佛大學提供血清。 王勝軍主任醫師:基因武器是可能存在的 關於基因武器到底是否可能存在,特約嘉賓中國銀行天津培訓中心醫務室主治醫師王勝軍認為:肯定講,不同個體包括不同人種之間在基因序列上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表達在基因產物上,存在著組織相溶性抗原、次要組織相溶性抗原、組織特性抗原以及非MHC抗原,利用雙特異性分子橋理論,可與病毒顆粒相結合,從而指導病毒感染特異性靶細胞。 近年來採用基因重組技術,在病毒外殼表面插入細胞因子可特異性感染表達細胞因子基因受體的細胞。如將EPO(紅細胞生成素約150個氨基酸)插入逆轉錄病毒的env中,從而使逆轉錄病毒特異性感染表達EPO受體的靶細胞。目前這一雙特異性分子橋試驗方法和理論逐漸完善和成熟(特別應用於抗癌領域),這一實驗方法和技術路線為基因武器製造提供了可行的理論依據。 關於目前有專家對利用不同種群基因差異製備基因武器的提法持有異議,王勝軍先生認為這只是某些專家的個人觀點,這可能與專家所從事領域的局限性和能力有關,並不代表其他人的觀點,更不代表其它國家正在從事基因武器研製的研製,或許正在逐步取得某種成功。 他並且真誠邀請對基因武器提出質疑的洪濤院士和楊煥明專家,在網站或在專家指定的任何地方對該問題進行學術探討。 用基因手段戰勝艾滋病[2] 張田勘 如果艾滋病基因發病原理得到進一步證實並以此找到防治的方法,如果基因封閉法既有療效又安全,那麼人類就有可能—隨著人類基因組的破譯和基因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戰勝艾滋病的最大希望只能是依賴於深入的基因研究成果了。將征服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基因研究上是基於下面一些理由。 首先是在艾滋病的發病機理上,基因起了關鍵作用。根據人類基因組研究的基本發現,人與人、民族與民族的不同是由於人們的基因具有SNP,即單核苷酸或鹼基(基因)多態性。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大約在每1000個鹼基對中便會有一個差異,這種差異就構成了SNP。所以在是否感染HIV並發病的問題上存在著基因差異,也意味著基因是決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的關鍵。 美國研究人員認為,人體內的一種叫做MIP-1ALPHA的變異基因是感染艾滋病的關鍵,擁有這種變異基因的人不容易患艾滋病,例如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有13%的人群從上一代那裡獲得 了這種變異基因,因而他們很少患艾滋病。而一個人如果從雙親那裡都獲得了這種變異基因 ,那麼他抵禦艾滋病的能力更強。 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一些變異的基因可以抵禦艾滋病的發病。過去的研究表明,HIV是依賴於一些蛋白分子進入人體免疫T細胞的,如CD4和CCR5分子。但是CCR5與CD4受體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在於CCR5有基因變異性,如果它一變異,艾滋病病毒就無法進入白細胞,就像把守細胞大門的門衛,CCR5換了一身服裝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艾滋病病毒無法辨認的和難以攻入的金剛門神,艾滋病病毒既不敢輕易冒犯也無法侵入T細胞了。 美國的調查發現,黑人比白人容易患艾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黑人的CCR5基因變異率較低,也即是黑人體內的CCR5不太會裝扮改變自己,不能阻止艾滋病病毒的入侵。研究得知,黑人 的CCR5變異率僅為1.6%,而美國白人的CCR5基因變異率為10%,歐洲人則為8%。只有俄羅斯人的CCR5基因變異率最高,為12%。顯而易見,黑人的艾滋病易感率也就高得多。然而不幸的是我們中國人身上的CCR5基因的變異率可能是世界上所有人種中最低的。 我國兩位科研人員王福生和蔣建東在國內各地隨機抽取1300人的基因,經測定表明,只有3人的CCR5基因有突變,也就意味著中國人比黑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因此如何主動利用MIP-1ALPHA和CCR5變異基因有可能成為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或方向。 SNP還可以用在解釋艾滋病病毒所導致的人體免疫系統自相殘殺,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機理上。由於HIV進入人體的帶有CD4分子的免疫T細胞中,並在T細胞的DNA中複製HIV自己的遺傳物 質,因此這樣的T細胞一方面喪失了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則由於它的基因變異而導致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把T細胞當成外來分子或病毒來消滅,即自己人打自己人,結果T細胞便越來越少,人體免疫力便越來越弱,最後艾滋病患者便死於免疫缺陷。 研究人員認為,艾滋病就像一種傳統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即外來的移植物與宿主人的免疫系統互相排斥,造成疾病。或者說艾滋病是一種「宿主抗基因組」疾病,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HIV進入T細胞之前通過各種蛋白因子的基因組的密碼安排而找到入侵T細胞的路徑,二是HIV進入T細胞後又通過在T細胞中編碼自己的基因而形成異形基因,從而使T細胞的基因 也發生變化,產生新的變異物質,因而使得體內的免疫系統把異常的CD4T細胞當成異類和敵人來攻擊,悲劇也就發生了。如果針對這種機理來研究疫苗和基因療法,有可能找到根治艾滋病的方法。 其次,在艾滋病的治療方面,基因療法也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這種基因療法是多種基因療法中的一種,稱為基因封閉法,即用一種與目的基因相反的反義RNA,以封閉目的基因的信使RNA,從而抑制目的基因的表達。HIV是在人體T細胞中的DNA中轉錄自己的遺傳物質RNA的。美國等國家的試驗表明,對艾滋病病人注射與HIV相反的反義RNA,就可阻斷HIV的RNA以互補的方式來轉錄、裝配、合成和複製。由於HIV不能複製,它就不可能損害人體的T細胞,也就能治療艾滋病。當然這種基因療法還得通過多次臨床試驗後才能確定療效和是否對人安全。 (《科學時報》2000年8月28日) 中國人易染艾滋說法不實 三種抗艾滋基因佔優[3]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04日01:59 北京娛樂信報 目前我國的艾滋病患者越來越多,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美傳染性疾病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一個令國人備感震驚的話題:中國已面臨艾滋病發病的第一個高峰。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北京一家媒體還曾發出消息「醫學研究顯示:中國人更易感染艾滋病。」 信報訊 有媒體報道:中國人更易染艾滋。但這一聳人聽聞的消息,經記者採訪證實,純屬胡說八道。據記者了解,該消息源於一個科研成果,但發布時被斷章取義。 據悉,被歪曲的是解放軍302醫院傳染病研究所王福生博士研究成果。他主持的「人類基因組中與HIV-1感染相關的基因多態性及其意義」的課題,曾獲得「2001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嚴重失實的消息稱,有三種基因是抗HIV(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遺傳因子,其中CCR5是最重要的因素,CCR5突變後能對HIV產生抵抗力。歐洲人CCR5的突變率是10%,而中國人的突變率只有0.16%。用個通俗的比喻:前者是含水量高的物質,不容易被火焰點燃;後者是含水量低的物質,容易被火焰點燃。於是,便根據這一邏輯推斷:中國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但是,王博士氣憤地告訴記者:以目前的研究結果得出「中國人更易感染艾滋病」的結論是不準確的,宣傳中一些媒體的說法是在我們的研究結果前刪去了一個很關鍵的定語,那僅僅是「在遺傳水平上得到了證明」,而實際上艾滋病易感人群的確定還要受到其他很多方面的影響。 王博士說,他在美國學習和工作期間,注意到黑人比白人更易感染艾滋病,相關研究發現除社會原因外,遺傳因素對艾滋病的易感性也有很大影響。 由此他開始探討中國人和外國人相比也應有自己的特點。回國後王博士便著手從基因層面分析中國人的艾滋病。從目前的研究結果看,雖然在三種抗HIV的主要遺傳因子中,基因CCR5的突變率中國人比歐洲人的低很多,但研究也顯示出另外兩種基因中國人又明顯比外國人佔有優勢,這兩種基因的作用是延緩艾滋病的發病。由此可見,確定艾滋病的易感人群還需要做許多的工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調和你們性的差異
※李冠云:鄭玄王肅禮學思想的主要差異
※郭彧 鄧洪波 宋炯輝 等:邵雍先天圖與朱熹先天的差異
※男女差異大不同
※細數男女的情愛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