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作者劉慈欣:想像與現實
2015年8月23日,
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
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
這是首次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人。
2015年10月18日,
憑藉《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
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勳章;
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
才有資格把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勳章攬入懷中。
劉慈欣,1963年6月出生,
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
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
最近,央視《面對面》記者採訪了劉慈欣。
中國科幻文學從邊緣位置到熱門話題,
來自於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的「強心」。
劉慈欣說:「可以說,雨果獎的作品,一直伴隨著我成長……」
他認為,雨果獎離自己很遙遠,只能「望塵」。
但當國家空間站美國宇航員宣布獲獎者姓名,
劉慈欣收到中國一位航天員發來的祝賀簡訊,反而顯得很平靜。
他說,這樣發布獲獎信息的形式,
使他擁有夢幻般的的感覺,很開心。
宇宙是劉慈欣寫作科幻、釋放想像力的舞台;
代表作《三體》當中,地球文明因為暴露了坐標,
要直面更高級的三體星人的剿殺,異常兇狠;
這個宇宙,文明間的沒有脈脈的溫情,只有黑暗森林法則。
而奇思妙想的起點,來自劉慈欣7歲時仰望的一片夜空。
《三體》後記:
童年的一個夜晚在我的記憶中深刻而清晰:
我站在一個池塘邊,那池溏位於河南省羅山縣的一個村莊前,
那是我祖輩生活的村莊。
旁邊還站著許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
我和他們一起仰望著晴朗的夜空,
漆黑的天幕上有一個小星星緩緩飛過。
那是中國剛剛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那是1970年4月25日,那年我7歲。」
劉慈欣認為,那一晚「東方紅一號」衛星,
改變了不少人的人生軌跡;
那一瞬間,
把他那種很狹隘的人生和十分廣闊的星際空間聯繫在一起;
這種感覺確實難用語言來形容。
在劉慈欣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
他看到了凡爾納寫的一本《地心遊記》,信以為真;
父親告訴他,這是科幻小說;科幻震撼著他的內心。
閱讀,給年幼的劉慈欣的想像力帶來啟蒙,也成為他日後寫作的養分。
到初中,他已經是一個科幻迷,迷在夢幻中。
無邊的幻想,需要尋找一個出口;他需要圓夢。
1979年,16歲的劉慈欣開始嘗試科幻寫作,
表達自己好夢幻般的內心。
宇宙間極大或極小的東西,
都以數字的形式存於心中,但又很形象生動。
1989年,劉慈欣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發電廠工作,
與「程序」如影隨形。
在國企工作,晚上沒事,就打牌打麻將,賭錢爭贏。
有一天晚上,劉慈欣輸了八百元,一個月的工資,非常心痛。
於是,,劉慈欣想干點別的事,起碼不賠錢傷情。
劉慈欣說,他的愛好就是用想像力構造一個世界;
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想像力,
只不過有善於表達與不善於表達之分;
研究前沿科學的想像力用方程式表達,一般人看不懂;
科幻文學的想像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工科出身的劉慈欣,對科學極為敏銳;
在大學期間,他廣泛閱讀量子力學著作,也鑽研過狹義相對論;
嚴謹真實的理論、方程式與想像力相遇,
兩個看似矛盾的屬性碰撞,
構建科幻文學最本質的魅力,很動人。
科幻文學最本質的東西似幻似真;
劉慈欣認為,在遠古時代,遠古人認為神話就屬於真;
科幻文學提供了一種現代神話的特質,就像大地連著風箏。
科幻有可能變成現實,夢幻可以變真。
科幻設定,技術設想,與基於現實的想像,
讓劉慈欣的作品特質鮮明。
從1999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開始,
他連續7年拿下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
同時,還將兩屆華語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收入囊中。
而從2006年開始連載的《三體》,
更代表了中國科幻小說的里程碑,引發廣泛的「熱效應」。
有更多人喜歡追尋劉慈欣背後的故事,聚焦其人。
有的人認為他懂天文地理,談得了軍事,聊得來人工智慧,
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
他數次說明,自己只是在計算機方面還行。
有人認為,劉慈欣的想像力,
來自於他閉塞的工作環境和苦行僧的生活。
劉慈欣認為,他的創作得益於自己的平凡與清凈;
如果被人感興趣,那就壞事了。
因此,他不希望外界注意他本人,而是注意他的作品。
他不肯接受任何媒體到家中採訪,不願談及個人。
有人認為,
他的《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冰冷的秩序,以及絕望的結局,
來自他冷酷的道德觀,沒有人之常情。
劉慈欣承認,這有現實的影,更多的是來自閱讀的歷程;
描寫那種負面的競爭和激勵的環境,更便於說故事、吸引人。
獨特理念催生的《三體》,連載以來就受到科幻界的熱捧。
今年,《三體》獲得雨果獎,更是吸引眾人。
《三體》已被人改編成電影,很快就要上映。
思考和感想:
劉慈欣成夢源於7歲時所看見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觸動,
源於《地心遊記》的啟蒙、打麻將輸錢的心痛與勇於追夢。
人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想像力,
人人也可以成為科幻「神童」,寫出《三體》一樣震撼世界的作品,
關鍵是,有沒有夢想的「觸發點」?
有沒有廣泛的閱讀?有沒有追夢的決心與行動?
要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想像力;
保存一顆基於現實而敢於浮想聯翩的「火種」,
就會產生一種追夢的熱情,以至走向成功。
展開聯想與想像的翅膀吧,創作、工作和生活需要創新。
腳踏實地,還需要仰望星空。
無邊的宇宙與現實關聯,想像力就能發揮連線的作用。
放飛「幻想」的風箏,飛往無邊無際的星空。
當「風箏」的連線還拽在自己的手上,還連接地球人,
「幻想」的風箏還是很實用。
孩子們,請勇於造夢、追夢、成夢吧,你會樂在其中……
作者:追夢979
2015年10月23日
推薦閱讀:
※那些青春期的孩子,比你想像中的可愛許多
※全腦學習想像力
※尚傑:惡的想像力
※論詩歌生命的翅膀:想像
※超乎想像 國內保姆和菲佣差別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