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患胰腺癌這6年(健康與我)
中糧集團總經濟師鄭弘波2007年5月患胰腺癌,當時被國內多位專家預測還有3到6個月時間。而如今,鄭弘波坐在中糧福臨門大廈的辦公室里,跟《健康時報》記者分享著這6年的求醫、抗病之路。請聞其詳:病人得了癌症,家屬常常採取隱瞞病情、說假話等方法。但病人一般都是很敏感的,隱瞞不可能持久,如果是鬱悶加猜疑轉化為抗拒,其治療效果一定是最差的。因此我不贊成隱瞞病情的做法。許多高明的醫生也不採取這種方式。不知自何時起,在癌症治療中普遍存在著過度治療的習慣。由於得了癌症,不管是本人還是家屬,往往都心急如焚,想方設法進行治療。飢不擇食的現象普遍存在。到處求醫問葯,難免治療過度。治病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的過程。選擇醫生,選擇醫院,選擇醫療理念,選擇治療方案。治病不停,選擇不止。我認為,一般較重一點的病,都應該有至少兩類醫生:西醫和中醫,西醫之中最好還應有各個相關專業的專家為好。這樣他們的意見綜合起來才會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祖傳式坐堂大夫」特點是有所謂秘方,下猛葯,排斥其他醫生。治好了說不清,治死了不負責任。或許有一兩例治好的同類病例,大肆宣揚;但可能有更多的治死的病例,隻字不提。這種類型不靠譜,我不敢用。醫生和患者因病而結識也是一種緣分,不過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會遇到他們無法解釋的問題,在健康這條路上,我們都是求知者,需要不停探索,偶爾會有失誤,但仍然需要積極向前。時至今日,患病六年。回想當初「3到6個月」的「宣判」,慶幸之餘,感慨良多。6年的時間雖不算長,但在癌症患者看來已是相當長的時間了,更何況是胰腺癌患者。甚至一些早期知道我得病的醫生和不經常聯繫的朋友,後來聽別人談到我時竟驚訝地問道:他還活著?這句脫口而出的話雖然不那麼講究,但那真實的驚訝是可以理解的。作為患者,幾乎所有人都希望借鑒前人的經驗。我希望,我的這些真實的經歷和真誠的表述,能夠對癌症病人在與疾病抗爭中有所幫助。哪怕是一點啟示,也算我沒白得這個病,沒白經歷一回。「嚇死了」和「治死了」作為一個病人,適應這個角色還真需要一個過程。我是2007年5月28日在新疆發病的,入新疆軍區總醫院後被初步確診為胰腺癌(晚期)。隨後轉院到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不久又轉院到北京協和醫院。6月2日,當中央電視台播放黃菊同志逝世消息的時候,正是我住進北京協和醫院的第二天。當時一家人正在吃晚飯,我愛人急忙關了電視機。雖然大家沒有明說,我還是能感覺到這次的病,很重。家人的隱瞞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多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這個觀點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患者被癌症嚇死,無非是恐懼和心理負擔過重導致疾病加重。而恐懼和心理負擔往往來自認識的偏差,即對癌症的認識不科學,不正確。比如,認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已經有無數事實證明,癌症只是種慢性病,只要治療得當,大多數的癌症病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再比如,得了癌症就要承受大量治療,其實有些癌症患者剛發現時體征並沒有什麼異常表現,是過度治療後人變得越來越瘦弱了。一些發現較晚的,癌症已經使病人消耗了許多,再接受過度治療。勢必造成病人體力不支。如果能夠使癌症患者首先做到科學和正確地認識癌症,消除恐懼,「嚇死了」的比例會大大降低。為了病人不被癌症嚇死,人們常常採取隱瞞病情、說假話、做假病歷等方法。但病人一般都是很敏感的,隱瞞不可能持久,如果是鬱悶加猜疑轉化為抗拒,其治療效果一定是最差的。因此我不贊成隱瞞病情的做法。許多高明的醫生也不採取這種方式。我的病情就是協和醫院趙玉沛院長向我說明的,他不但解釋了病灶現狀,也說明了常規治療方法,即首先考慮手術。雖然由於腫瘤生長部位的原因手術很難做,但「藝高人膽大」,他還是決定應該做。我表示同意,並簽了字。在準備手術的過程中,我跟醫生提了個要求,讓我見見以前胰腺癌術後的病人,我想跟他們聊聊。5天過去了,誰也沒幫我找到手術後還活著的胰腺癌患者。於是我猶豫了。如果手術後的存活率很低,我寧可選擇不手術的保守治療方法。拒絕手術後,我轉院到了一家腫瘤專業醫院。在化療和放療科室的嘴仗中(他們都說自己的方法更好,而對方不好),我最終選擇了放療的同時配合口服化療藥物。做治療前,醫生告訴我,必須把身體養得棒棒的,因為治療是消耗性的。於是我選擇了運動量不大但適合我的高爾夫運動。在開始治療前,我可以輕鬆打完18洞,行走10公里左右,但治療開始後第五天,我在病房裡去洗手間要扶牆走。醫生告訴我,現在只做了5次,這樣的治療總共需要21次!全部做完之後,腫瘤不會長大。我聽了之後非常失望:「如果這樣消滅腫瘤的話,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我殺了。」不知自何時起,在癌症治療中普遍存在著過度治療的習慣。這也是我所思考的「治死了」的問題。在患者方面,由於得了癌症,不管是本人還是家屬,往往都心急如焚,飢不擇食現象普遍存在。到處求醫問葯,難免治療過度。患病後,別人勸其堅強,患者只能硬挺,期待奇蹟出現。就是在這樣情況下,過度治療被掩蓋了。在醫院方面,從手術到放化療,都有著加量的情況。人們願意接受的邏輯是:因為癌症是絕症,一定要抓緊治,盡量治,寧可過之而不能不及。「嚇死了」和「治死了」,這兩種發生在醫院的社會現象,至今還普遍存在於癌症治療過程中。與腫瘤同歸於盡我不認可,看來我得另想辦法了。於是我又堅持了兩次,總共做了7次放療就堅決出院了。我所理解的「與瘤共存」放棄化療後,我對腫瘤的認識有了根本的改變。在腫瘤醫院住院期間,我逐漸了解和認識了西醫對於癌症的「三板斧」(即手術,放療,化療)和「一絕招」(斬盡殺絕)。對我而言,手術不適宜,放棄了;放化療反應太大,效果不好;而對癌症「斬盡殺絕」的話,可能腫瘤還沒怎麼樣我先不行了。當時我的說法是:「只要腫瘤不要我的命,那我也可以不要它的命,和平共處,與癌共存」,事後得知,醫學界也有了這樣的觀點,取名「帶瘤生存」。「與癌共存」最初都是迫不得已的,但如果停留在迫不得已的階段,往往不會長久,總會受到「斬盡殺絕」的影響而去採取極端措施,最終還是患者受難。我的博士導師當年得的是肺癌,本來控制得挺好,但家屬和一些朋友只把癌症當敵人,應乘勝追擊把它徹底消滅!於是又去做了一种放射治療,結果走著進的醫院,抬著出的醫院,直到沒過多久去世再也沒站起來。如果把癌症當一個必須接受的朋友來對待,研究分析和掌握它的規律,想方設法與之和諧相處,就一定能夠長期共存。「與癌共存」的真諦在於長期共存,越長越好。因此,不應該簡單地把它看成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治病不停,選擇不止有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接下來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治療最合適?得病以來,我先後去過新疆軍區總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醫科院腫瘤醫院、上海民生診所、北京軍區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解放軍第411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上海瑞金醫院、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等。先後接觸的醫學專家包括中西醫癌症專家、內外科胰腺疾病專家、糖尿病專家、冠心病專家、免疫學專家、放射線醫療專家、微創治療專家等。6年實踐告訴我,治病過程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醫生、選擇醫院、選擇醫療理念、選擇治療方案。治病不停,選擇不止。手術、放療、化療這「三板斧」既然不認同,那中醫如何呢?輾轉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我先後拜訪了數十位中醫大夫。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年骨幹,還有比較年輕的優秀分子。他們大都是人們口碑相傳的名醫。經過分析,使我對中醫形成了大致的分類。一類是「祖傳式坐堂大夫」,其特點是有秘方,下猛葯,排斥其他醫生。治好了說不清,治死了不負責任。或許有一兩例治好的同類病例,大肆宣揚;但可能有更多的治死的病例,隻字不提。這種類型不靠譜,我不敢用。第二類是「官辦中醫」,其特點是作為西醫的附屬,根據西醫治療癌症情況輔助做些事情。你要問他:中醫能不能獨立治療癌症,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不能!這種類型的我也沒有用。第三類我取名叫「科學中醫」,其特點是不排斥西醫,當然也不排斥其他中醫,又不依附於西醫,在熟悉西醫的基礎上,中西醫結合以中醫為主。最好這類中醫中有治療胰腺癌經驗的,就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了。按照這個標準,同事向我推薦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何教授對醫學哲學很有研究,比如他認為,治療癌症必須要有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中醫完全可以治療癌症而且有很多效果很好的例證;西醫的「過度治療」和中醫的「以毒攻毒」的確是當前治療中存在的問題,現狀和事實是胰腺癌的手術和放化療效果都不盡理想他還介紹了「帶瘤生存」的理念等等。談話結束後,我決定按這位大夫的辦法試試。我接受了系統的中醫治療。在何裕民教授提議下,我選擇到解放軍某醫院接受伽馬刀治療。幸運的是,並不是對人人都有效的伽馬刀治療,在我身上效果還不錯。我先後做過三次伽瑪刀治療。兩次轉移灶,一次原發灶。現在,轉移灶已消失,原發灶明顯萎縮且無活性。選擇醫院和醫生是患者的權利,我認為,一般較大一點的病,都應該有至少兩類醫生:西醫和中醫,西醫之中最好還應有各個相關專業的專家。這樣取長補短,最為合理。醫生和患者因病而結識也是一種緣分,不過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會遇到他們無法解釋的問題,在健康這條路上,我們都是求知者,需要不停探索,偶爾會有失誤,但仍然需要積極向前。三種能力和七大要素我認為,像癌症這樣的重病,一般都是由綜合原因導致的,因為少考慮了一兩項因素而治療失敗是非常可惜的。比如,只注意了飲食,忽略思想情緒控制,結果總是想不通自己怎麼就得了癌症了?——整天著急上火,治療急於求成,儘管吃得很健康,癌症也會發展得很快。我的體會是:打針吃藥是治病,而生活規律、體育鍛煉、控制飲食、調整心態也是治病。也正是因為病的原因,我才開始對健康問題進行思考。我發現,體力、免疫力和恢復能力這三種力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藥物、保健品、體育鍛煉都能提高免疫力。但免疫力看不見摸不著,它表現在哪裡呢?在我看來,主要表現可能就是我們俗稱的體力。沒有體力,渾身沒勁一定是正氣不足,免疫力低下了;相反,體力充沛,勁頭十足一定是免疫力強。體力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面,如面色、聲音、精神狀態、力量等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恢復能力。年齡稍大一點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天下來,感覺很累,休息挺長時間之後仍然難以恢復。回想年輕時,一天不管多累,但是到第二天早晨起來,精神飽滿、渾身是勁,又是一條好漢。這就是恢復能力的差異。如何才能健康是一個經常讓人們困惑的問題。我的體會是,健康有7個重要的因素,這也是實現健康的最重要條件。首先是基因。遺傳基因是人健康的第一位的因素。基因好,身體素質就好,不但抗病能力強,而且恢復能力也強。尤其對於癌症患者,如果直系親屬中患有癌症,那你就要早做癌症篩查了。第二要素是心態。心態除了影響飲食、睡眠外,也會影響到人體的某些器官和機能的狀況,使它們發生一些不利於健康的變化。第三要素是運動。我之所以把運動排在後面幾項的前面,主要是因為運動會促進飲食,運動會促進睡眠,運動能減少醫藥和使之更加有效,運動有助於人的規律生活,養成良好習慣。第四要素是睡眠。睡眠之於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為主要是源自前述的「恢復能力」。作為健康的最重要標誌,恢復能力的實現途徑主要靠睡眠。第五要素是飲食。人的能量消耗全靠飲食來補充。常言道:人是鐵,飯是鋼。從補充能量角度重視飲食對健康的作用無需多說。但「病從口入」恰恰說明,損害健康的東西往往來自飲食。第六要素是醫藥。醫藥之於健康在於治病。了解一些醫藥知識,尤其是針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學習掌握一些必要的醫學知識和藥物知識,對於防止意外,應急處理,以及建立信心和保持健康都大有好處。第七要素是習慣。包括飲食問題,運動問題,睡眠問題,前面幾個要素中都說到了,不再啰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生活規律,特別提出來。規律生活是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對於自身健康有利,還可以言傳身教,對子女和親友起到很好的示範效益。也許,這就是癌症教會了我如何維護健康吧!特別提示鄭弘波先生的治療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病友,僅供參考。科學就醫、良好心態等是戰勝疾病的基本原則。祝病友們早日康復!(轉自8月29日《健康時報》)
推薦閱讀:
※希臘移民到底適合哪些人?
※14歲上大學的女學霸,締造了海外第一華人交友網站!
※歐美學生都穿什麼樣的鞋子?
※「讓孩子換個活法」—中國白領掀起海外生子潮
※第三國護照使用技巧丨中國籍人士如何用好兩本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