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夏季祛濕,四大名穴不可不知

原創許林玲「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淮南子》里描述的立夏節氣剛剛到來,身處江南的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些許的潮濕悶熱。書生和朋友們這幾天周身困重的感覺特別明顯:早晨起不來,勉強起床後發現自己四肢沉重,伸個懶腰都不利索,吃飯沒食慾,工作時頭重如裹,效率低下,有時候還有無名火,煩躁不已。這些癥狀的發生和這幾日纏綿的陰雨有關,也跟大家開始穿衣貪涼、飲食生冷脫不了干係,風、寒、濕邪紛至沓來,雜糅而作。才剛立夏,我們的身體就出現了諸多不適應的癥狀,提醒我們要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調節自身免疫,以適應變化無常的天氣。首先認識下「濕」邪: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由於濕為陰邪,陰勝則陽病,故其侵犯人體,最易損傷陽氣。脾為陰土,乃運化水濕的主要臟器,性喜燥而惡濕,故濕邪外感,留滯體內,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所以臨床常以健脾祛濕為治療原則。濕性重濁,「重」,即沉重或重著之意,指的是感受濕邪後,可見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等癥狀。出現上述癥狀後,大家就要開始反思和尋找感受濕邪的原因,尤其需要注意改善飲食及居住環境。濕性粘滯,是指濕邪致病導致的患者臨床癥狀多粘滯不爽,如排出物和分泌物澀滯不爽;也可指濕邪致病導致病程纏綿難愈,反覆發作。大家經常說「風濕」、「濕熱」、「寒濕」,可見濕邪作祟還喜歡夾雜著其他的致病因素,使病情更複雜、病程更漫長。濕性趨下,易傷陰位,是說濕邪致病多導致身體下部的癥狀出現,比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此外,濕邪下注可致淋濁、帶下、泄痢等病證的發生。還記得我們說風邪風性輕揚嗎?風邪和濕邪夾雜,上下俱犯,使「風濕」病成為大家心中的慢性病代名詞。了解濕性的特點後,給大家介紹具有健脾利濕之效的四大名穴: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豐隆,這些穴位在針灸臨床治療濕邪為病的使用排行榜上佔據半壁江山。陰陵泉和三陰交是脾經穴位,具有健脾利濕之效;足三里和豐隆是胃經穴位,脾、胃兩經相表裡,足三里是胃經下合穴,合治內腑,具有調理脾胃之效,豐隆是胃經的絡穴,可治療表裡經疾患。時常按揉四穴,可以改善你困重的狀態噢!在日常生活中除按揉法外,還可以試試艾灸這四大名穴,比較方便的是艾條灸,其中懸起灸最適合大家自行操作,包括溫和灸、雀啄灸和迴旋灸溫和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後,與穴位保持一定距離,用食指、中指分張置於腧穴的兩側,用以感受灸熱程度,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雀啄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後,對準穴位似鳥雀啄米狀,一上一下地進行艾灸。多隨呼吸的節奏進行雀啄。一般每穴可灸15分鐘左右。迴旋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後,與穴位保持一定距離後往複迴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鐘。如果你想要更快的療效,請來針灸科做針灸治療吧!陰陵泉定位: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功能:健脾利水、通利三焦。三陰交三陰交定位:屬足太陰脾經,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功能: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滋陰瀉熱。

足三里定位:屬足陽明胃經,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功能:調理脾胃,補虛化濕。

豐隆定位:屬足陽明胃經,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兩橫指(中指)。功能:和胃健脾、化痰利濕。


推薦閱讀:

教你9款夏季開胃養生粥 祛暑清熱養胃
有種習俗叫「送夏」!
有哪些適合女生夏天背的小眾包包?
糖友夏季降糖吃什麼菜好
鄭多燕強勢回歸!狂練瘦身操夏季一個月腰瘦15cm!

TAG:夏季 | 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