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除了錢,我們還能給孩子留下些什麼?

最近,一位日本媽媽每天逼4歲女兒做菜的新聞在朋友圈瘋轉。開始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賽客君的第一感覺是島國媽媽太狠心了,這麼小的孩子,手部的小肌肉還沒發育好呢,就要拿刀切菜做飯,這是親媽么?可是把新聞讀完,除了心酸,就是對這位媽媽滿滿的敬意。

這位媽媽叫千惠,她的女兒阿花出生9個月時,她的乳腺癌複發,剩下能陪伴家人的時間屈指可數。面對年幼的女兒,千惠是這麼想的:「我只能教會她做飯、做家務,讓她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即使一個人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於是,她開始了對阿花的訓練。女兒4歲生日那天,千惠送她的禮物是一條漂亮的圍裙,「阿花,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從此,阿花就開始了自己的「家務」生涯。

照片里的阿花,小小的個子,小小的手,卻像個大人一樣拿著菜刀,在手心切著豆腐,表情專註得讓人心疼。賽客君似乎能理解千惠的希望:「當我離開了,我不想別人覺得,因為沒有媽媽這孩子什麼都不會。雖然我不在了,她也能好好走下去。」

千惠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媽媽。以前見過類似的新聞,一些患絕症的媽媽,給孩子準備了從幾歲到20幾歲用的錢。愛子之情固然可貴,但是千惠的做法更讓我們反思,家長應該給孩子留下什麼?

非常重要的錢、財產、衣食保障,真的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需要的嗎?相比錢而言,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樂觀而堅強的品質、獨立生活的能力才真的會陪伴孩子更長久。

最終,千惠還是離開了阿花,但是她留給女兒最寶貴的「遺產」:獨立生活的本領,樂觀的人生哲學,以及認真努力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態度。

媽媽去世後,阿花踐行了與媽媽的約定:小小的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為爸爸煮味增湯,然後彈鋼琴,學習一會兒,再去學校。放學後洗衣服、晒衣服、整理衣服、做飯……就算爸爸不在家,也完全能照顧好自己。勇敢樂觀的阿花,也給了爸爸生活的信心,這也是千惠留給愛人最寶貴的禮物。


推薦閱讀:

與孩子對視
如何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時,是因為你不懂共情
沒有「攻擊力」的孩子,也沒有生命力
搜集出軌證據,房子和孩子都要

TAG:孩子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