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青春期教育是愛的教育(2)

四、解讀少年少女的交往——「早練」還是「早戀」?

在孩子青春成熟期和人格成長期,異性之間的交往是他們社會化過程不可缺少的內容。這種交往擔負著戀前訓練和婚前準備的重要任務,是孩子們不可被剝奪的基本需求和權利。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仍有太多家長和老師還在用「早戀」這根大棒圍追堵截孩子與異性的交往,其結果是適得其反。須知,禁忌只能加劇饑渴感,壓制必然助長逆反心。

少男少女處在十多年的「性待業期」,性衝動、性壓力甚至「性風暴」困擾著孩子,如果他們沒有正大光明的途徑去緩釋,就會從歪門邪道上去爆發。

具體說來,少男少女交往至少有如下重要功能。

1.愉悅身心,增進健康

今天,應試教育的壓力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它剝奪了孩子的金色童年,黯淡了孩子的花季天空,他們有做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然而,孩子生性是要玩樂的。兒童時,父母陪孩子玩,哄著玩,買玩具給他們。可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聽哄,也不愛玩具,更不願與父母玩了。他們跟誰玩呢?今天的獨生子女,沒有同胞兄弟姐妹當玩伴,只好在家庭之外找同齡夥伴玩了。

為什麼同齡的異性夥伴之間最好玩?因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體內性激素註定他們成為不同的性別磁場,女孩是陰極,男孩是陽極,發生陰陽互吸的「磁場反應」。磁場反應中產生的「性愫」、「情愫」,給孩子們帶來特殊的滋養,使少男少女在一起的遊樂活動更富有情趣:唱歌、跳舞、過生日、逛馬路、聊天......無不有異樣的感受。「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成年男女不也有這樣的體驗嗎?世界上許許多多高雅的文體活動都是為男女共同參加而設計的:交誼舞、探戈、華爾茲、花樣滑冰、男女聲二重唱等等,多麼有趣,多麼優美,多麼高雅,誰能從中看出什麼低級趣味嗎?學校應儘可能組織有少男少女共同參加的文體活動。誰家的孩子有這樣的機會在大庭廣眾之中、光天化日之下參加這類活動,誰家的孩子就更陽光、更健康,就不需要偷偷摸摸轉入地下去約會異性,也不必到網吧去感受虛擬的異性交往之歡。

記得幾年前,教育部就曾通知:中小學生不必再做第七、第八套廣播體操,小學生可以跳集體舞,中學生可跳探戈、華爾茲。這是為什麼?因為「性待業期」的少男少女需要正大光明地通過男女接觸釋放性壓力。跳集體舞要手拉手,肌膚接觸,跳交誼舞還有身體的接觸,這不就是一種光明正大地釋放性壓力的方式嗎?「公開放電,比較安全,私下放電,十分危險;集體放電,很是安全,個體放電,難免危險。」智慧的教育者們如是說。

家長和老師們在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後,應積極支持和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參加集體活動。例如,節假日鼓勵孩子約上親戚朋友、鄰居同事的異性同齡夥伴出去玩耍,體驗異性交往的樂趣。

2.完成第二次斷乳期,為今後的戀愛擇偶做早期準備

家長們都記得孩子第一次斷乳吧?那時他(她)哭呀、鬧呀,多可憐你也得給斷奶。那麽,「第二次斷乳期」呢,是指性心理的斷乳。女孩到達青春期,成為陰極磁場,不自覺地被身邊那個最親近的陽性磁場吸引。那是誰呢?那就是她的父親。人們通常可以發現,青春期的女孩在父親面前的表現很矛盾:她羞澀躲避,但同時又對父親充滿神秘和好奇,欲求親近。一位優秀的父親可能成為女兒心目中第一個異性「偶像」。兒子到了青春期,對母親也有同樣的性心理反應。這是少男少女青春發育初期對異性家長的眷念和對同性家長有所排斥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女兒長期「戀父」或兒子長期「戀母」,形成所謂的「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那就會造成性心理發育不良,影響到他們今後與同輩異性之間的交往,甚至形成擇偶偏誤。所以,作為父母,應當儘早地幫助孩子把青春期的磁場反應對象儘快轉移到同齡異性群體中去,這個過程叫做「第二次斷乳」。

此時,孩子沒有「談婚論嫁」的目的,不承受「搞對象」的壓力,坦然、從容地走進異性世界,去見識異性朋友的千姿百態,去發現同輩異性與長輩異性之間的差別,同時,體察到哪類異性與自己比較「投合」。如果這種交往與未來戀愛擇偶有什麼關係的話,那就是為戀愛擇偶進行早期「訓練」。前面講到,一個人不能等到考試再讀書,而是先讀書,再考試,就是這個意思。孩子們將有一天去和一個異性建立天長地久的夫妻關係。建立與維護夫妻關係的知識、智慧、能力、技巧什麼時候學習和訓練?那就是現在。如今很難想像,一個不曾在青春期有過充分、自然的男女交往的青年人,到他(她)20多歲就突然懂得怎樣物色對象和建立幸福婚姻了。

看看今天某些大學生吧!他們中學時代不惜「寒窗苦讀」,到了大學則瘋狂戀愛,動輒同居,把同居當做練習本,合則留,不合則散,由此造成了多少身心傷害?大學校園的悲情故事甚至毀命慘案,難道還不能喚起今天中小學生家長和老師們的思考嗎?更有些青年男女,不曾練習過男女交往,貿然與初識的異性成婚,把婚姻當成了「練習本」,輕率結婚又輕率離婚,此類悲劇屢見不鮮。因此,我們建議把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交往視為「早練」,而不是「早戀」。既然是練習,父母就別那麼緊張,孩子也不要肯定。家長要指導孩子把握分寸,不做冒險的事。但這個「練習」的過程是不能缺少的,否則將以什麼知識與智慧去應對未來的人生「考試」呢?須知,在婚姻大事上的「考試」若不及格,比任何一次中考或高考失敗的後果都要深遠得多。

近年來,有大量遭遇戀愛挫折或婚姻失敗的男女去尋求心理援助,其實,心裡援助只能幫助他們應對失敗的後果,而失敗的原因則多半在於當事者對戀愛、擇偶、婚姻的無知和缺少異性交往的實際經驗。所有這一切,都在提醒今天的男孩女孩,將來做夫妻和做父母,就像將來去求職謀生和做專業人士一樣,需要儘早學習知識和技能。這一學習的階段即青春期是不可耽誤的。

3.消除不良情緒,維護心理健康

少男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煩惱。例如:「體像障礙」,即不悅納自己的青春體貌;加上學習壓力,人際關係摩擦,父母不和造成家庭氣氛惡化等等。煩惱中的孩子,就像掉入一個泥坑,必然痛苦掙扎。此時多麼需要一條「救命繩」將其拔出泥坑。誰來提供這條「救命繩」?當然首先應當是父母。然而,今天的家長們,少有人能夠走進孩子的心扉,理解孩子在泥坑中掙扎的苦境。家長們大概認為,既然孩子交給了學校,就由學校負責心理疏導吧。可是要知道,學校有一兩個心理輔導老師,哪裡能夠及時幫助每一個有心理需求的孩子呢?一個班主任帶領五、六十個學生,哪裡能那麼及時和仔細地發現每個孩子的每一個細節問題?每天在孩子身邊的父母,難道不應當更及時地了解和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嗎?可是,家長們普遍地將目光聚焦在孩子的考試分數或作業本上,忽視了分數背後更重要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誰在提供甚至充當著「救命繩」,救助著那些處於困境中的同伴?那就是同齡的朋友,身邊的同學,尤其是異性朋友或同學。為什麼異性同學最能起到「救命繩」的作用呢?那是因為異性同學帶著其性別磁場,在相互的磁場反應中,給困境中的夥伴提供了特有的「性愫」和「性愫」滋養。當青春期的孩子處於煩惱與困頓中,異性的搭救往往是最及時而有效的。這就是為什麼煩惱中的青少年更渴望異性的友情。一位異性走進對方心扉,說出幾句安撫的話語,也許並無多高水平,但那種話語來自同齡人之口,最能設身處地;來自異性之口,具有強烈的「磁力」。就這樣,困境中的同伴如獲救命稻草,茅塞頓開,心曠神怡,很快逃出泥坑,走上正軌。不錯,此時的一對,頗顯親密無間,關係特別,但家長和老師們大可不必緊張和擔憂其「早戀」。只是此時此刻此地,煩惱中的孩子急需對方救助;但當其走上正軌,漸漸感到手中的「救命繩」不再有用,於是信手拋掉了。這就是為什麼在心理困境中萌生的異性之情往往脆弱短暫,無需持久。但這種友情救助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往往是家長和老師難以替代的。作為師長,應當感激施救的異性同學,而不應當去斥責甚至羞辱他們。正是獲得了這樣的救助,泥坑中的孩子才避免了從心理困擾到心理疾病,才無需去求助心理醫生。

然而,有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異性交往太過敏感,常常以成年人的偏見去誤導孩子。有位母親到「青蘋果」諮詢室來求助,稱她的兒子上學期成績下降,情緒欠佳,虧了有位女生上門來給兒子補課,陪他上學放學,兒子情緒很快好轉,期末考試成績名列前茅。這位母親心裡很是喜歡那個女孩,說她長得俊俏,學習又好,家裡還是知識分子,於是就「默認」了。可是她發現,這學期那個女孩再也沒來了,常陪他兒子上學的是另一個女孩。這位母親很是疑惑,她問:「我的兒子會不會像他爸爸那『個花心大蘿蔔』?」諮詢專家反問這位母親:「一個小姑娘給你兒子補補課,陪他幾天上學放學,你就「默認」了?你默認什麼?默認你家的兒媳婦搞定了?是你早戀還是你兒子早戀?」這位母親不過是直白地講出了自己的荒唐想法,像這類敏感多疑乃至誤導孩子的父母,可能大有人在呢!

4.提升智慧,促進孩子自尊與自信心的發展

青春期是孩子智慧增長的高峰期。腦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男性和女性在智商上並無差異,但智力結構和發展方向上有所差異。一般來講,男性比較長於邏輯思維、抽象記憶,地理方位感強;女性長於形象思維、機械記憶,女性的語言功能一般強於男性。男女各有優勢,但優勢背後是劣勢。男女在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切磋,有利於優勢互補,克服性別帶來的智力局限,為今後選擇專業和職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所以,現代文明國家,一般不再保留男女分校的傳統,因為女性也有機會進入男性的傳統職業領域如工程師、律師、政治家等,而男性也可選擇傳統上屬於女性的職業如辦公室文員、護理、幼兒教師等,這就大大拓寬了現代男女的擇業範圍,以適應職業市場的變化。

青春期又是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確立的關鍵期。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最怕丟面子的事是在其喜歡、在乎的異性面前遭遇打擊;反過來說,他們在其珍愛的異性面前總是努力「掙表現」,以獲取好感,滿足自尊的需要。那麼,家長和老師們知曉孩子有了要好的異性同學時,應當持有何種態度呢?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兒子十來歲時,還不講究衣著,甚至不注意清潔衛生,蓬頭垢面就去上學,老師批評訓斥也許都不曾管用。但有一天,兒子偷偷地在鏡子面前端詳自己,對衣物、用品也開始講究起來。為什麼?也許已經「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了;注視他的那雙眼睛是異性的還是同性的?多半是後者。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某重點中學重點班高二年級的一位男生小馬,原本學習成績優秀,初中畢業時與同班一位女生被保送到這個重點學校。但從高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小馬學習成績迅速下滑,一年來,已是三門功課不及格的劣等生,他把全班的期末考試的總平均分數拉下來,害得這個班從先前的年級第二降到第末。同學抱怨、老師批評都不管用。第三學期寒假裡,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那天正是同學們返校開班會的日子。散會後大家一窩蜂湧進情人卡商店,有的買三五張,有的買十張八張。這位「劣等生」也隨大流進了商店,轉來轉去,最後買了一張情人卡。躊躇良久,決定送給與他一起保送來的那位女生,班裡的學習委員小周。小馬在小小卡片上寫下兩句肺腑之言:「我想和你做朋友,但願你不會拒絕。」小周拿到這張情人卡,頓覺尷尬。該怎樣回答他呢?他學習成績那麼差,想與我交朋友,什麼意思?小周回到家,忍不住把這張卡片給媽媽看了。她媽媽在大學教心理學,見到女兒的表現有些迷茫,便笑著對女兒說:「你是班裡的學習委員,不覺得有責任幫助這位男生嗎?再說,我看卡片上那兩句話沒什麼毛病。人家求助於你,或許欣賞你,期待你,有什麼不對?你應當回答他。做朋友便是幫助他的機會。」

有了母親的開導和鼓勵,小周勇敢地回贈了小馬一張情人卡,在詩情畫意的小卡片上也寫下了整整齊齊兩行字:「我很願意和你做朋友,希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共同努力學習,你要追上班級的步伐啊!我相信你能夠再現你初中時代的輝煌,加油吧!」小馬收到這張寶貴的卡片,內心感動之極。開學時,他遞給了小周一封長長的信,傾訴了他內心的悲哀:「高一下學期,父母鬧離婚了。媽媽下崗,爸爸在外邊有了女人,他們很快離婚了。父親本應每月付我300元撫養費,但三個月後他就人間蒸發了。媽媽無力承擔我的學費和生活費。我只好向爺爺奶奶求助,他們都是退休工人,生活也很清苦。從那時起,我就感到自己成了大人的包袱,整天想著如何自力更生。我看到麥當勞有招聘廣告,就去應聘。人家要我出示身份證,可我還不到十六歲啊!我有時想退學算了,但又不捨得離開這麼好的學校。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初二曾經說過永遠愛我的那個女生,有一天與一個男生親熱地走在大街上,從我身旁走過去連個招呼都沒打。那一刻,我連活下去的勇氣都快要喪失了。擺在我面前的似乎有兩條路:一條是離開這個城市,到一個誰也不認識我的地方去打工養活自己;另一條是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好讓爺爺奶奶不再背我這個沉重的包袱......」。小馬在信的末尾寫道:「是的,我現在是班裡最差的男生,拖了班極的後腿,對不起老師和同學們。但是,請你相信,從下學期開始,為了你,我要成為班裡最優秀的男生!」

小周收到這封信時非常感動,她把信給母親看了。母親對女兒說:「你看,少男少女之間的友情原本很美好,它給人巨大的激勵。這個男生,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爹媽,都沒有下決心成為班裡最優秀的男人,為了你,要成為班裡最優秀的男生。這就是青春友情的價值,不值得你去行動嗎?」

我多麽希望家長和老師們都有這位母親的胸懷!然而,人們常見的情形卻是:當父母發現女兒書包里有那麽張小紙條,好似如臨大敵,如遇洪水猛獸,定要女兒供出是哪個「流氓」乾的。其結果如何,大家可以想像。

總之,少男少女的交往,是青春期不可延緩的任務,父母應當幫助和督促孩子認真去履行這一任務。(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青春期教育二三事
爸媽是怎麼發現你在談戀愛的?
女生青春期各方面有哪些表現啊?
如何評價青春期4?
沒有愛情的青春期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教育 | 青春 | 青春期 | 青春期教育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