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徒打進皇宮:給嘉慶致命打擊的謀反事件
嘉慶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813年8月13日),嘉慶帝一行啟程前往承德北部的木蘭圍場行獵。滿族尚武,從康熙帝起每年都舉行大規模的行獵活動,這一活動有個專門的稱謂--木蘭秋獮。
由於這一活動要歷時四五十天,所以,臨行前嘉慶帝就北京的工作做了布置,命令儀親王永璇、大學士勒保、吏部尚書鄒炳泰、兵部尚書福慶等人留京辦事,然後興緻勃勃地策馬北上。二十四日,嘉慶帝抵達承德。應該指出,此時雖然已經過了立秋的節氣,但依然酷暑難耐,所以,嘉慶帝入住避暑山莊,一邊避暑,一邊處理軍國政事,等待著秋天的到來。
承德天高雲淡,和風習習,一片寧靜的氣氛。嘉慶帝勤政之餘,忘情于山水之間,頗感愜意。然而,他哪裡能想到,一張危險的大網正在編織,大清朝將面臨一場千年未遇的嚴峻挑戰。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
教徒起事,密謀闖宮
乾隆晚年以來,伴隨人口的劇增,經濟危機的加深,中國北方民間出現了數不清的秘密結社。這些結社大多以佛教的某些教義、活動方式為掩護,從事危害朝廷的政治活動。清政府將其一概稱為「邪教」,殘酷鎮壓。白蓮教大起義被平定後,北方的秘密結社依然活動頻繁,雖然名目各異,一概否認自己是白蓮教,但實際上這些數不清的秘密結社都跟白蓮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根據《靖逆記》這部作品記載,就在嘉慶皇帝啟程前往承德的時候,北方的秘密結社的首領在河南滑縣的道口鎮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決定將北方的秘密結社聯合組成一個新組織--天理教。經過推算,確定了起義的「良辰吉日」--九月十五日,約定這一天在山東、河南、直隸、山西等地同時舉事,向北京進發,一舉推翻清朝。其中,北京的天理教首領林清負責執行攻打紫禁城的任務,裡應外合,接應各地大軍進京。
林清是北京大興宋家莊(今屬丰台區)人,根據《嘯亭雜錄》記載,林清有這樣四個特點:第一,會點兒武術,當然,談不上武功多麼高強,會比劃幾下子;第二,長得很特別,據說他「頎身黧面,髯張如蝟」。意思是說,林清是個黑大個,連鬢鬍子,而且,鬍子都是直的,不打卷,像個刺蝟;第三,「自以智謀過人,其實愚魯異常。」也就是說,林清自我感覺很聰明,但實際上很蠢;第四,是個富人。他本來很窮,還在清軍中服過一段兒役,但自從做了秘密結社的領袖後,手下的成員向他交「會費」,因此脫貧致富。此外,根據各種材料判斷,林清還是個「社會活動家」,交際甚廣,在清朝官場也有不少朋友。
林清領受了攻打紫禁城的任務,不過,他信心並不充足,因為他手下的幾千名秘密結社成員由農民、市民、無業游民等組成,此外,還有極個別的太監、宮女參加。這些沒有任何訓練的烏合之眾能打下紫禁城?說起來鬼都不信。
林清信心不足,河南、山東的結社首領紛紛架弄他,給他打氣鼓勁,又承諾派「大軍」贊助,加上幾杯酒下肚,林清一時豪情萬丈,而且,不久出現了彗星,嘉慶帝又去木蘭圍場行獵,這樣一來,京城空虛,林清信心大增,決定如期舉事。
從九月上旬開始,各地前來贊助的「大軍」陸續向北京「集結」,都裝扮成小商小販的模樣,分住在前門外的客棧裡面。林清也從北京天理教徒中挑選精幹成員,組成了一支天理教「聯軍」。這支「聯軍」一共有多少人呢?一共二百多人,您別看人數不多,但據說個個武功高強,身懷絕技,所以,估計佔領紫禁城綽綽有餘。林清決定按期分兩路於十五日中午攻打紫禁城的東西兩門--東華門和西華門。林清布置好了以後,回到宋家莊,在家裡靜候佳音。
其實,對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的計劃,清政府並非一無所知,但麻痹大意,未予重視。
從上面的介紹能夠看出,像天理教這樣的秘密結社成員十分複雜,也缺乏嚴密的組織、管理,所以,他們的計劃也很難保密。山東、河南、直隸的清政府地方官很快偵查到了天理教的動向,立即採取抓捕行動,結果沒等到九月十五日,在九月初各地就爆發了小規模的軍事行動。當時交通、通信條件落後,北京不能及時得到消息,更何況嘉慶帝不在北京,所以,這類消息也不會往北京報。但儘管如此,北京當局對林清的計劃也不是一無所知。
林清並沒有刻意地保密,他的街坊鄰居都知道他是天理教首領,連日來家裡人來人往,大宴賓客,地方官已經接到了報告。但地方官感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況林清與地方官大多有些交情,平日里稱兄道弟,所以,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當時,一名叫祝現的天理教骨幹分子是豫親王的庄頭,祝現的弟弟祝嵩慶知道了哥哥參與謀反,就向豫親王舉報。但是豫親王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他與林清多少也有些來往,怕舉報後自己洗刷不清,結果就把這個消息給壓下了。統治集團麻木不仁,對大禍臨頭缺乏敏感。
晴天霹靂,槍響禁城
九月十五日(10月8日)中午,天理教徒正式發動了對紫禁城的攻擊。兵分兩路,東路攻打東華門,西路攻打西華門。
先說東路。
東路以陳爽、祝現等人為首,太監劉得財帶路。散住在各處的天理教徒身穿長衫,暗藏兵器,按約定時間、地點集合。但時間已到,前來集合的天理教徒不到三十人,其餘的人不知去向。不能再等了,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吧,於是,陳爽下令進攻東華門,天理教徒快步向東華門走去。
誰都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接近東華門的時候,一隊運煤的馬車經過,造成交通不暢,天理教徒先跟趕車的車老闆幹起來了。天理教徒紛紛脫下長衫,拔出兵器,吶喊著要跟車老闆拚命。東華門守軍見狀趕緊關閉城門,陳爽一邊喝令停止鬥毆,一邊向東華門衝去,結果陳爽、劉得財領著幾人沖了進去。其他天理教徒見東華門已經關閉,於是紛紛前去拍打大門,叫了一陣兒見叫不開門,狠狠教訓了一頓車老闆之後,扔掉兵器,穿上長衫,各自散去。
陳爽等天理教徒衝進東華門後,在太監劉得財的帶領下向北奔去,清軍趕緊追趕。天理教徒又遇到清軍崗哨的攔阻,但陳爽等人奮勇衝殺,終於衝進了蒼震門,這就算進了大內了。
當清軍氣喘吁吁地追到蒼震門口的時候,總管大太監常永貴攔住追兵。
清軍將領懇求:常總管,趕緊讓開路,我們進去拿賊。
不行,內廷住的是皇后、嬪妃,除了皇帝、皇子,就是咱們太監能進,你要是踏進一步,死罪難逃。
常總管,您聖明,您知道咱們大清朝沒有女兵,十萬火急,想來皇上也不會怪罪。
不行,無論如何你們不能進,這樣吧,內里的賊我們自行捉拿,你儘管放心。
太監也能上陣殺敵?清軍將領半信半疑。不過常總管立即集合太監,一人一枝木棍,做完戰前動員,太監躍躍欲試,太監劉得財也混在人群中要去抓天理教徒,並且自告奮勇,前去帶路。他剛剛把這幾名天理教徒帶進了紫禁城,現在又帶著太監去「捉賊」,他以為別人不知道他做的好事。衝進紫禁城的五名天理教徒此時已經暈頭轉向,筋疲力盡,而且大多身負刀傷,所以,太監亂棍齊下,五名天理教徒二死三傷,陳爽受傷被俘。太監七手八腳地把死傷的天理教徒拖出蒼震門,交給清軍。常永貴立即前往養心殿,向嘉慶帝的次子綿寧報告。綿寧本來隨嘉慶帝一起木蘭秋獮,但奉旨提前回宮,結果趕上了這場變故。這年,他三十二歲,現在成了眾人的核心,王公大臣紛紛往宮裡趕,圍在他的周圍,一起商量對策。現在宮中可用之兵只有百餘人,又不知道來犯者人數、趨向,不敢貿然出擊。最後商量出了三個對策:第一,立即調集援軍;第二,各宮門戒嚴;第三,準備車輛,以備疏散后妃。這時常永貴趕到,向綿寧報告,衝進來的天理教徒全被消滅。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突然,從西邊隆宗門那裡,傳來了陣陣吶喊和隆隆的撞門聲。不好,有情況!原來,從西華門進宮的天理教徒殺過來了。
大家可能會問,進攻西華門的這一支隊伍怎麼現在才趕到?
這支天理教軍進展較為順利。他們裝扮成賣柿子、白薯的小販,挑著筐,筐里藏著兵器,叫賣著來到西華門外,拿出兵器,殺進了西華門。守軍猝不及防,結果他們佔領了西華門,一共衝進來將近六十名天理教徒。不過,帶路的太監要官報私仇,先將他們引到了內務府,一頓打砸搶,然後又把他們引導到內務府的尚衣監,拿今天話說,是個服裝廠,負責給皇家做衣服。當然,太監有些縫縫補補的活也找尚衣監。根據《嘯亭雜錄》記載,給天理教帶路的太監楊進忠「嘗乞其補綴而不與值,司衣者拒之。楊以是隙,遂引賊入,全行屠害,存者無幾」。殺紅了眼睛的天理教徒還順路洗劫了文穎館,殺死了幾個在裡面校書的編修。這樣一來,等趕到隆宗門的時候,已經費時不少,隆宗門守軍聞訊早就關閉了大門。
天理教徒估計這道大門叫是叫不開了,找來幾根大木頭,想把大門撞開。於是,喊著號子,抬著圓木撞向大門,多次撞擊,大門紋絲未動,反倒把天理教徒累得夠嗆。
天理教徒知道,隆宗門是進入內廷的關鍵,一旦打開,內廷就任其出入了,所以,一定要打開這道門。天理教徒見撞不開門,於是決定翻牆入內開門。
援軍還沒有趕到,宮中只有常永貴率領太監手持棍棒,四處巡邏。綿寧聽到撞門之聲已經提高了警惕,他站在養心殿的台階上,緊張地觀察著。抬頭一看,只見養心殿對面的御膳房的房頂已經爬上了幾名天理教徒,他果斷地舉起鳥槍,一槍將一名手執白旗,好像在指揮的頭目打落,然後迅速裝填火藥,慌亂中找不到鉛彈,一把扯下胸前的金扣子裝進槍膛,再開一槍,又擊斃一名天理教徒。其他天理教徒見受到阻擊,紛紛敗下陣來。太監吶喊歡呼,然後一擁而上,掄起棍子猛打墜地的天理教徒。
這時,增援的官兵趕到,來的是北京最精銳的部隊--火器營的官兵。史書記載「凡千餘人,魚貫橫槍,意甚踴躍」。趕到宮中的王公大臣也手持刀矛,領著家丁僕人,跟在火器營後面,向隆宗門殺來,快到隆宗門的時候,清軍開槍了,頓時槍聲響徹紫禁城。
天理教徒早置生死於度外,他們從值房拿來棉被、桌椅,準備火燒隆宗門。但那時沒有像今天這樣簡易的引火工具,搗鼓半天也點不著火,這時見到火器營官兵趕到,趕緊順著來時的路往回跑。一路上死傷被俘多人,活著的天理教徒不少人一口氣跑上西華門城樓,沒有跑上西華門的天理教徒有的投御河自殺,有的藏匿於草叢中,陸續被清軍撈出或搜出,有幾名天理教徒偷偷跑上了午門,清軍沒有發現。
西華門上的天理教徒手執白旗,向城外搖動呼喊。他們喊什麼?原來他們在招呼救兵。林清承諾在他們佔領紫禁城之後,河南、山東的天理教起義軍就會前來接應。他們哪裡知道,各地天理教起義軍基本上已被清軍控制。此時,西華門外遠遠聚集著不少北京市民看熱鬧;西華門下面則聚滿了清軍士兵,把西華門包圍得水泄不通。
天黑了下來,清軍擔心天理教徒乘夜色逃脫,於是,登上城牆,堵住天理教徒逃竄之路。同時,紫禁城各門均分兵把守,半夜時分,清軍在城上拿獲了太監張泰,這才知道太監中也有天理教徒。
黎明前,一場大雨從天而降,清軍士兵被淋成了落湯雞,手中的火槍也成了「燒火棍」,無不連聲抱怨,事後才知道,此時藏在午門上的天理教徒正準備放火燒樓,火已經點著了,但被這場大雨澆滅。
天亮了,八旗軍又來增援。清軍登上西華門,天理教徒束手就擒,一共二十四名天理教徒被押下城來。王公大臣緊急提審,得知很多內幕,立即動手緝拿。總管太監常永貴也根據報告,擒獲了劉得財等參加天理教的太監。至此,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事件以失敗告終。十七日清晨,清軍敲響了在宋家莊靜候佳音的林清的家門,林清披衣開門,然後束手就擒。
皇帝流淚,下詔罪己
嘉慶帝回京途中,就不斷收到河南、直隸等地天理教起義的報告,他開始重視這一問題,然而,令他絕對沒想到的是,十六日,他抵達薊縣白澗行宮,收到了皇次子綿寧從北京發來的「六百里加緊」的奏摺,向他報告紫禁城遭到襲擊。這簡直是晴天霹靂,嘉慶帝頓時感覺天旋地轉,有點支持不住了。
紫禁城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是皇權的象徵,建城以來的四百年間還從未遭遇過攻擊,怎樣向天下交代?怎樣向祖宗交代?而且,紫禁城中有自己的至親骨肉,有皇后嬪妃,她們現在怎麼樣?奏摺寫於十五日下午,宮中的戰鬥還在進行,最後的結果如何?一切不得而知。嘉慶帝不禁痛哭失聲,淚流滿面。
嘉慶帝痛哭失聲,群臣也慌了手腳,揮淚之餘,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嘉慶君臣的面前,下一步往哪裡走?紫禁城變成了戰場,現在「回家」成了「上戰場」,還回不回北京呢?
如果不回北京,也不是沒路可走,往東,可以回到祖宗發祥的盛京(今瀋陽市),那裡有現成的宮殿、城池;往北,有廣袤的蒙古草原,蒙古貴族把清朝皇帝供奉得跟神靈一樣。但是,一旦走上這條路,就意味著流亡,何時能重返北京,會不會出現南宋那樣的局面?
大學士董誥主張不要猶豫,立即返回北京,這樣對天下的臣民、對北京的將士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而且,董誥判斷,此次攻打紫禁城事件應該屬於「滋事」--一般的治安事件,很快就會接到平定的消息。果然,當天下午,又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六百里加緊」的奏摺,是儀親王永璇領銜上的奏摺,標題是《剿辦賊匪事已大定折》,儀親王詳盡地彙報了紫禁城事件的處理經過。至此,嘉慶帝下定了回京的決心。
同時,嘉慶帝下發一系列諭旨:
首先,稱讚皇次子綿寧身先扞衛,忠孝兼備,可嘉之處,筆不能宣。嘉慶帝把扞衛紫禁城的首功算到綿寧頭上,明顯言過其實,這也可能有他深刻的用意。隨後,封綿寧為智親王。
其次,將負責紫禁城守衛的各級官員革職,聽候查處。
最後,責成北京方面嚴拿殘餘天理教徒,尤其是紫禁城內外必須徹底詳查,不許放過一名天理教徒,並指示加強紫禁城、圓明園等地的警衛。
十七日,嘉慶帝向全國發布他的檢討書--《遇變罪己詔》,表達了三層意思:第一,敘述事變經過;第二,表示對這場事變的不理解,因為就算自己沒給老百姓做什麼好事,畢竟也沒有害民的苛政,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打擊?第三,痛罵清政府各級官員,指責他們「因循怠玩」,「悠忽為政,以致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責問「諸臣若願為大清國之忠良,則當赤心為國,竭力盡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則當掛冠致仕,了此一身。切勿尸祿保位,益增朕罪。筆隨淚灑」。
十九日,嘉慶帝終於回到了北京,清晨時分,皇帝策馬進入朝陽門,滿朝大臣聚集在朝陽門御道兩側跪迎,現場氣氛壓抑而緊張。嘉慶帝不理睬迎駕的王公大臣,而是出人意料地下馬,走向站在路邊執行警戒任務的清軍士兵,噓寒問暖,士兵受此殊榮,激動不已。隨後,嘉慶帝命群臣前往乾清門,跪聽他的《罪己詔》。據史書記載,聽完皇上的檢討書,群臣痛哭失聲,哭得抬不起頭來。
嘉慶帝命令開放北京的各個城門,以安人心。又聽說在搜剿天理教徒的兩天一夜裡,士兵只吃了一頓飯,還是由好幾個人分吃一個燒餅,根本不可能吃飽,立即下令要管士兵們一頓飽飯,並讓御前侍衛親臨「會餐」現場監督,保證士兵確實能夠吃飽。
二十日,嘉慶帝在乾清宮召見大臣,根據當時在場的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這部書中記載,嘉慶帝說:「近日諸大臣因循怠玩,有為朕宣勞者,眾必陰擠殺之,以致有此大變。」
又夸夸其談:「前日朕聞報時,即命迴鑾,皇父陵寢在咫尺間亦不能謁。前訛言有賊三千,直犯御營之語,朕諭御前王大臣不必驚懼,俟賊果至,汝等效死御之,朕立馬觀之可也。」
嘉慶帝最後說:「我大清以前何等強盛,今乃致有此事,皆朕涼德之咎!」聽到這裡,群臣全都嗚咽痛哭,叩頭請罪。
二十三日,嘉慶帝在中南海豐澤園親自審問這一事件的大逆要犯,御前侍衛佩刀環立,威風凜凜;文武官員分立皇帝兩側,莊嚴肅穆。其實,對這些犯人的審訊早已結束,嘉慶帝不過顯示一次皇權的威嚴並作最後的宣判。
首先提投靠林清的太監到堂。在這次事件中,一共有七名太監涉案,分別擔任帶路、接應等任務,一名在戰鬥中被擊斃,其餘六名太監早已嚇得魂不附體,趴在地上,連呼主子饒命。嘉慶帝冷冷地說,你們是朕的內侍,但現在你們既然投靠了林清,咱們之間就不是主奴關係了,用你我來相稱吧。我平日里是不是苛待了你們?
太監紛紛表示皇帝天恩寬厚,近日又加賞錢糧,怎麼會怨恨皇上 ?
嘉慶帝追問既然如此,為什麼投靠林清,要謀大逆!
太監伏地嗚咽,不敢抬頭,並對謀反之事供認不諱。嘉慶帝命令:每人重打四十大板,然後凌遲處死。
接著提林清到場,首先責問他謀反的動機。林清表示這一切都是天意,是「劫數」,一切在劫難逃。
問林清有哪些同黨,林清毫不迴避,直言相告。嘉慶帝再問身邊的朝廷大臣,大臣向他報告有的已經正法,有的剛剛緝獲,有的正在通緝。
嘉慶帝起身,宣布將林清凌遲處死,將首級在直隸、山東、河南三省邪教泛濫地區巡展,家屬連坐,立即執行。此外,從逆人犯一律斬決,然後拂袖而去。幾百名侍衛、官員簇擁皇帝回宮。
後來,嘉慶帝又對官員做了處分,很多官員被撤職充軍。總管太監常永貴疏於約束,眾多太監加入天理教,理應重懲,但能協同拿賊,功過相抵,免於追究。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那天身在北京但不到紫禁城與皇家共患難的大學士劉權之、刑部尚書祖之望、禮部尚書王懿修等人一律勒令退休。多半年後,嘉慶帝得知豫親王接到舉報不上報,將他革去了爵位。
幾十名天理教徒打進了皇宮內院,交戰兩天一夜,攪得森嚴神聖的殿堂天翻地覆。在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嘉慶帝親口承認這是「漢唐宋明未有之事」,而禮親王昭槤乾脆地說:「洪荒以來,有此事乎?」也就是說,這件事兒算得上開天闢地頭一遭了 。難怪嘉慶帝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痛哭失聲,痛心疾首。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根據《清仁宗實錄》記載,嘉慶帝說:「朕雖未能仰紹愛民之實政,亦無害民之虐事,突遭此變,實不可解。」 嘉慶帝找不出原因,最後把責任推給各級官員,說他們腐敗,不負責任,導致了這場變故的發生。其實,官員們也不服氣,當時滿族大臣鐵保私下不滿地說:「我輩若此盡職,而皇上惟言叢脞,何也?」 鐵保的意思是說,我們已經夠恪盡職守的了,而皇上光說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嘉慶君臣互相推諉,找不到問題的原因,在這個事件已經過去一百九十多年後的今天,是非曲直可能更明朗一些。首先,當時中國人多地少,無業游民增多,社會矛盾尖銳,鬥爭頻繁,而當時國家沒有別的渠道來疏通化解矛盾,一場較大規模的起義已經不能避免。對於嘉慶君臣來說,他們解決不了這些社會問題,惟一的辦法就是採用鎮壓的政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實際上是在火上澆油,從這個大背景來看待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這一事件,可見它具有必然性。
其次,利用宗教、甚至迷信來發動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的普遍現象。我們必須承認,宗教、甚至迷信對於發動、組織分散的農民確實十分有效,但是,有的時候,虔誠的信仰會蒙蔽理性的分析,這些信徒依仗神威可能會過於自信,從而做出超乎理性的舉動。攻打紫禁城就是這樣一個結果,要不是信了天理教,哪一個頭腦清醒的人會帶領幾十個人進攻國家的政治中心?這不是等於自殺嗎!
最後,當時王朝腐敗到連個大門也看不住的程度,如果東華門、西華門的官兵能將這幾十名天理教徒阻擊在紫禁城之外(應該具備這個能力),事情也不會發展到後來的嚴峻程度。所以,社會矛盾、宗教因素、王朝腐敗三者一結合,就導致了這個事件的發生。
這一事件對嘉慶帝的打擊是致命的,他不得不承認他改變不了王朝沒落的大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高,難免走向懈怠。可以斷定,以此為界限,嘉慶帝勤政圖治的時代就算結束了
推薦閱讀:
※安邦智庫:印度教徒與穆斯林衝突,華人作為緩衝
※佛教徒生活中的煩惱
※現在許多佛教徒都在「抄經」後「焚燒...」
※家庭祭壇:清教徒為什麼教導孩子敬虔?(周畢克)
※(48)佛教徒怎樣如法地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