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擅權,誰是背後的支持者?

  《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人性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縱觀中華幾千年歷史,又有幾人真正能夠做到功成身退呢?

  說起康熙帝繼位時的四大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那可都是大清的開國功臣,四人之中又數鰲拜武功最大。

  提到滿洲國第一勇士鰲拜,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臉上紋著「反賊」兩個字,一副張揚跋扈的形象。

  鰲拜早年戰功赫赫,可以說大清的半壁江山都有他的功勞,而且他對於皇太極和順治皇帝可謂忠心耿耿,為什麼在康熙繼位後擔任輔政王時突然變的專權跋扈了呢?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忠臣和反賊都不是天生的,你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就是對皇權最大的威脅。對付手握兵權的功臣,歷代帝王各有各的道,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直接誅殺功臣,宋太祖趙匡胤就比較有人情味,來了一個「杯酒釋兵權」。一直待在幕後不願垂簾聽政的孝庄皇太后會怎麼對付大清朝武功第一的異姓王鰲拜呢?

  順治帝「說走咱就走」,也不知道到底是掛了還是敲木魚去了,反正孝庄皇太后為他舉喪,就當他死了唄。同年,八歲的康熙帝玄燁繼位。

  吸取順治登基時攝政王多爾袞擅權的經驗教訓,孝庄皇太后為了不讓玄燁的叔輩們覬覦皇位和皇權,所以使用了四位異姓王為輔政大臣。

  四個輔政大臣,兩黃旗的索尼和鰲拜本來就是盟友,兩人都曾經在擁立肅親王豪格時與恭親王多爾袞結怨,因為堅持「皇子必立其一」的堅決態度,也都曾在多爾袞任攝政王時受到迫害,他倆算得上是過命的交情。

遏必隆和鰲拜同屬鑲黃旗,他沒有主見,凡事多附和於鰲拜。正白旗的蘇克薩哈,以前是多爾袞的人,多爾袞死後,他立即投向孝庄皇太后,靠出賣多爾袞、幫助肅清多爾袞餘黨,而獲得現在的政治地位。他在四個輔政大臣之中顯得比較孤立無援,因為自己當年跟隨多爾袞,難免跟索尼鰲拜有嫌,再說,正白旗和兩黃旗本來就勢不兩立。

  很明顯,四位輔政大臣這格局不太合理,達不到互相牽制的力量平衡,難道是孝庄皇太后布錯了局?當然不是,讓我們追溯一下正白旗和兩黃旗之間的恩怨。

  當年皇太極也是說走就走,沒留遺囑,其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立,鑲黃旗護軍統領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皇位之爭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與兩黃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與多爾袞的正白旗對抗。

  由於雙方勢均力敵,誰都不敢輕舉妄動,最後折中處理,立福臨為帝,也就是順治皇帝。多爾袞為攝政王。

  攝政王多爾袞專權,多次對政敵鰲拜和索尼進行打擊報復,當時鰲拜還在剿殺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一邊立功一邊受處分,還幾度被「論死」,最後直接貶為庶民,你說窩不窩火?多爾袞還強圈原本屬於鑲黃旗的地,劃給正白旗。

  蘇克薩哈現在統領多爾袞的正白旗,加之其人是見風使舵出賣主子的小人,索尼和鰲拜一向都看他不順眼。所以即便他和鰲拜有姻親,兩人卻依然勢同水火。

  (1666)元月,鰲拜因本屬鑲黃旗之地被正白旗所佔,久耿於懷,決意更換。輔臣索尼、遏必隆都支持他,鰲拜遂移文戶部,並以土地不堪為理由。戶部尚書、隸正白旗的蘇納海認為土地分配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間土地不許再圈聖旨,反對更換。鰲拜暗欲置之死地。」

  鰲拜對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分別以蘇納海「藐視上命」、撥地遲誤,朱昌祚、王登聯「紛更妄奏」的罪名,俱論死罪,索尼、遏必隆附和,蘇克薩哈知道自己若反對極易惹火燒身,只好沉默不語。小皇帝仁德,只是批准刑部將三人各鞭一百,沒收家產。鰲拜公然無所顧忌,最終竟矯旨將三人處死。然後強行換地。

  就連輔政之後一直養病裝糊塗不問事的索尼也支持鰲拜為了換地而掃除障礙,可見換地既符合兩黃旗的利益,又能迎合上頭的心,所以鰲拜才敢於替年少不能決斷的康熙帝做出誅殺三人的決定。上頭是誰?當然是孝庄皇太后!如此看來,四大輔政大臣的布局,是她有意而為之,藉以打擊和削弱正白旗,鞏固皇權的穩定。正白旗畢竟原屬多爾袞,而蘇克薩哈雖然投向孝庄皇太后,但是這樣見風使舵出賣舊主之人,孝庄又如何信得過他?

  換地之前,為了防止異變,孝庄已經為康熙帝鋪好後路,那便是給康熙和索尼的孫女大婚,此舉一箭雙鵰,既與索尼聯姻,為康熙拉取支持,又為康熙親政做好鋪墊。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此時,小皇帝玄燁已年滿14歲。臨死前,索尼上書請小皇帝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七月,康熙親政,輔臣仍然佐理政務。蘇克薩哈便上疏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願往遵化守護順治陵寢。這個舉動別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蘇克薩哈已經卸任(此時索尼已死,他在四輔臣中已經排名第一),那麼鰲拜、遏必隆兩人按理也應辭職。

  蘇克薩哈請辭,其實是以退為進,拉鰲拜共同下台,藉以自保。

  鰲拜當然不會輕易放過他,上奏康熙帝,稱蘇克薩哈羅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提出應處凌遲、族誅之刑。康熙雖然不認為蘇克薩哈該殺,卻仍然無力保全蘇克薩哈一命。鰲拜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

  孝庄皇太后的借刀殺人此時已經奏效,既削弱了多爾袞舊部的力量,又使康熙帝不至於得罪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從而鞏固了康熙帝皇權的穩定。

  至此,鰲拜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按理說應該交出權力,解除自己的輔政大臣職務,但是他捨不得。於是便開始成為了孝庄皇太后眼中的刺蝟。

  後來,康熙帝之所以能夠用一些學摔跤的少年就擒住曾經斬殺無數將領的滿洲國第一勇士,鰲拜除了猝不及防之外,恐怕也根本就沒有反抗。因為鰲拜始終沒有反心,所以才不會防備小皇帝設套坑他,正因為問心無愧,所以才不會在被擒時反抗。

  「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卒於康熙八年(1669)」

  有趣的是,蘇克薩哈和鰲拜,歷史上居然都沒有記錄生於何年,只有卒時年份,這不是有死無生嘛。

本文來源:知歷史 原創作者/不文


推薦閱讀:

你支持嫁得好還是幹得好?
謝楠是一直支持吳京的嗎?
中越支持泰國軍政府
周潤發無奈被捲入封殺傳聞 並未支持佔中
陳方安生李柱銘結束「美加求援」 稱爭取外國支持香港民主

TAG:支持 | 背後 | 鰲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