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摘錄

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過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在游擊戰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知識工作不能用數量來衡量,也不能用成本來衡量。衡量知識工作主要應看其結果,而不是看機構的規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繁簡。

管理者必須面對四類非其本人所能控制的現實難題。

1、 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於別人,而不屬於自己。

2、 管理者往往被迫於「日常運作」,除非他們敢於採取行動來改變周圍的一切。

3、 管理者本身處於一個「組織」之中。只有當別人能夠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算有效。

4、 管理者是身處於一個組織的「內部」,受到組織的局限。

人數越少,規模越小,內部的工作越輕,組織就越接近於完美,就越有存在的理由。而組織存在的惟一理由,就是為外部環境提供良好的服務。

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埋頭苦幹,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反過來收,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機構的經營績效負責。

一位管理者如果僅能見人之短而不能識人之長,因而可以避其所短,而非著眼於發揮其所長,則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僕從眼中無英雄。與英雄接近的人,總能發現英雄的缺點。但僕從眼中所見英雄的缺點,無害其為英雄,更無害於他們在歷史舞台上呼風喚雨。對一個沒有突出表現的人,尤其是一個沒有突出表現的主管,應該無情地調職,這是管理者的責任。任他留下來,必將影響全體人員,而且對於整個組織也是不公平的。對他得下屬,則尤為不公平,因為主管無能,則不啻剝奪了下屬發揮長處的機會。用人所長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是一個組織工作是否有效的關鍵,也是知識工作者和社會不可或缺的素質。

決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決策,有時候不做任何改變,事情也不會出問題。我們問:「保持現狀,會有什麼後果?」如果答案是:「不會有變化。」那我們又何必橫生枝節?即使問題頗為惱人,但問題並不重要,也不致有什麼嚴重後果,我們也沒有改變的必要。

2000年前羅馬律法就曾說過:「行政長官不宜考慮雞毛蒜皮之類的事情。」

組織僱傭管理者並不是要他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管理者的責任是要把該做的事做好,具體地說,就是要進行有效的決策。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分析時間記錄,及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第二步,是管理者應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第三步,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訓練更為重要。管理者必須增進其知識與技巧,必須養成各種新的工作習慣,同時也必須放棄舊的工作習慣。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個人的真正發展。這種自我提高應該包括從技術性細節到工作態度、價值觀、品格等各個方面,包括從履行工作程序到承擔各項義務等各個領域。

今天的社會有兩種需要: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這兩種社會需要相輔相成。

推薦閱讀:

優秀管理者之路
成在經營,敗在管理
管理者到底該忙還是該閑?
管理者應如何釋放員工的最大勢能?
管理者要注意的10個細節

TAG:管理 | 管理者 | 蹲坑 |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