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通解之六之 太極與兩儀

易經通解之六之 太極與兩儀 太極與兩儀

《易經·繫辭》上傳的第十一章中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樣一個說法。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太極、兩儀,四象和八卦以後再專門說。

先說太極。

先來看看太極的樣子,見圖6-1。

圖6-1 太極圖

太極圖中的黑白兩種顏色,代表著陰陽兩方、天地兩部。其中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的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中的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太」字,《康熙字典》上說:「《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玄、大廟、大學。。。。。。」「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別小大之大」。

「極」字,《康熙字典》上說:「《說文》:驢上負也。《篇海》:為木版跨驢背以負物者」。

歷代對太極的理解,比較一致的是,「太極」就是「泰一」、「大一」。認為「極大曰天,未分曰一」「故曰大一也」。也有人認為「太極」就是絕對的「一」,還有人說「太極」就是「混沌」。但這些說法卻都歸結於「太極」是天地的根源、是天地未分時的原始態、是宇宙起源的原點狀態。

上述觀點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感覺又不盡然。既然「太」就是「大」、「極」就是「一」,為何不用「大一」而稱「太極」?要知道古人可是惜墨如金呀,為什麼會舍簡就繁?為什麼古人又非要在「大」字上加上一個點?為什麼說加點是為了以別小大之大?如果和小大之大加以區別,不就恰恰說明和小大的大不一樣、不是大的意思了嗎?

文化的發展是講究源流與傳承的。文字的演變當也如此。今天的文字的意義自然會與古文字有著必然的淵源。從今天的文字的意義入手,必然會對理解古文有所幫助,雖然肯定不會字字如此。

在現代漢語中,用到「太」字的片語,如「太過分」、「太勉強」等等,其中「太」字大都有「極」、「過於」的意思,比如「太大」、「太小」。如果將「太」字簡單的理解為「大」,那必然是說不通的了。所以,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太極」的「太」就是「太大」「太小」的「太」?

想想看,在現代漢語中,「極」字常常和哪些字在一起?用到「極」字的常常是哪些詞?「極端」、「極其」、「極大」、「極小」、「電極」、「南極」、「北極」等,「極」字通常有「太」、「端」、「頭」之意。所謂「驢上負也」,就是一種「形」與「象」,說的就是一個東西的「尖」和「端」部。

由此不難看出,「太」與「極」兩個字,並不一定局限與大的方面,而應該是講的「大」和「小」兩個方面。「太極」之「太」,在「太極」這一詞中是一個形容詞的角色,而「極」則應該是一個名詞的角色。所以可以認為,「太極」一詞,說的就是事物的本一,這個本一,可以大而無象、也可以小而無形。

這一認識和古人傳統的認識是有很大區別的,古人認為「太極」就是「大一」,而實際上卻可能是「太極」即可以是「大一」也可以是「小一」,其本質是「一」,這個「一」即可以至大、也可以至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反證法來證明古人的不對。大家都知道《易經》講易,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是對所有事物而言的,而這所有事物,自然不僅僅包括天地。僅僅將太極解為宇宙之初,就不免有掛一漏萬之嫌了。

「儀」字,《四角號碼》解為「容貌態度」、如「威儀」之「儀」;《說文解字》解為「度也」;《康熙字典》上說。從中可以看出,這個「儀」字,其實就是說是這麼個「樣子」或者「式樣」。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講的就是「易」說的是有這樣一個東西或者事物,它可以生成、生出或者說可以劃分成或者包涵兩種東西、兩種不同「式樣」的「樣子」。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氣」和「陰陽」的概念來。

萬物本於一氣、一氣而分陰陽,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那麼「氣」與「陰陽」和「太極」與「兩儀」這兩組概念之間是不是會有某種內在的聯繫呢?如果有聯繫,那麼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聯繫呢?

氣是萬物乃至宇宙的本源,萬物本源於一氣,氣至大無外、至小無內;太極是萬物的本一,可以是至大的大一也可以是至小的小一。說來說去讓人覺得似乎是氣與太極說的就是一樣東西。事實或許就是如此。氣與太極,其實說的就是同一樣東西同一樣事物。它們說的,都是宇宙與萬物!

可以這麼說,氣是宇宙及其間萬物的質、太極是宇宙及其間萬物的體,氣是萬物的本質、太極是萬物的體現,氣是萬物的實質、太極是萬物的表象。萬物生於氣而始於太極,萬物成於氣之質而始於太極之形。氣和太極,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定義和描述,氣說的是事物的本源與本質,太極講的是事物的表現與形式。打個比方說,就象我們指著一棵樹,有人說:「這是植物。」有人說:「這是棵樹。」兩者都沒有錯,只不過是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給出的名稱。

陰陽和兩儀的關係也是這樣。一氣分陰陽、太極分兩儀,都是講的一可以分為二。太極生兩儀,說的是一件事物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或者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兩個不同的樣子,一個象會分成兩個不同的象。一氣分陰陽,說的是一件事物內部會分成性質不同的兩個方面,是事物內部兩個方面的性質和屬性。兩儀和陰陽,一個是講的事物的形態和形象、一個講的是事物的性質和屬性,一個從形、一個從性。當然它們之間也有著必然的聯繫。太極分兩儀、這分出的兩儀的屬性必然會是一個是「陰」一個是「陽」,一氣分陰陽、這分出的陰陽也必然分別就是太極分出來的兩儀。

再往下剖析的話,「兩儀生四象」,其實也就是陰陽之內又分陰陽的的繼續。「兩儀」之中的每一個「儀」都可以是一個新的「太極」,自然可以再分為兩儀,這新分出的「兩儀」又必然分別有著或「陰」或「陽」的不同屬性,「兩儀」各生「兩儀」從而成為「四象」,「四象」之中必然有兩對兒「陰陽」。

這樣看來,「氣」與「陰陽」和「太極」與「兩儀」,應該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發展起來的一系列分別在不同層次上的概念。「氣」與「陰陽」著眼於性與質,「太極」與「兩極」則落腳在形與象。兩個不同體系的概念,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定義了事物不同層次上的「意」與「象」。

兩組概念,除了上述對於事物的描述的統一與聯繫,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從不同的側面告訴了我們一而二二而一的辯證思想。所謂一而二二而一,就是一分為二的觀念與合二為一的觀念的辯證統一。萬事萬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而又萬變不離其宗。準確地認識和把握這一思想,對於深刻理解和領會《易經》的實質,是至關重要的。


推薦閱讀:

晚上陰氣重,這些地方盡量別去!
《易經》全書的結構是怎樣的?
《易經繫辭》通講(二十二)
《易經》啟示:領袖要權力更要魅力
易經閣

TAG:易經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