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介紹

中國文學有著優良傳統。在眾多的文學形式中,駢文、律詩和對聯,最能體現漢字的力『塊結構和表意特性。相對而言,駢文和律詩是早開的花朵,都有過繁盛之時,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而對聯的發展高峰卻較遲緩,明清時代始出現一個高潮,作品繁多,呈現出斑斕多姿的色彩。對聯是文學作品中一朵鮮花,名勝古迹離不開它的映襯,日常生活需要它來點綴;它能給佳節慶典增添熱烈的氣氛,也可供人們傾抒悲悼之深情;交際應酬中也常要用到它,托物言志時也要它;……實際上對聯早巳成為適用範圍甚廣的文學形式之一。對聯句式整齊,內容凝練含蓄,表現手法靈活多樣,它充滿生氣,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並與民俗緊密結合,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學形式之一。一、對聯的產生與發展對聯是一種文學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藝術,始生於唐代,宋元間得到發展,至明清而大盛,歷久不衰。其中春聯的產生為最早。春聯的前身是桃符。古時迷信,以為桃木能驅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桃符上一般書寫神荼、鬱壘二神名;相傳二神居於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能食百兔,故俗畫其像、書其名以驅鬼。隋杜台卿《玉燭寶典》說:「『元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書神荼、鬱壘之字。」(《說郛》卷十引馬鑒《續事始》)其後,桃符上開始出現詩句,傳統的說法以為產生於五代,粱章鉅《楹聯叢話》說:「楹帖始於桃符,蜀孟昶『餘慶、長春』一聯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謂:「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置寢門左右。末年,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云:『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禱杌》亦有類似記載。但從這段文字看,孟昶並不是最早題寫春聯的人,因為「歲除」題聯之風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經產生。據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文獻,我國最早的春聯出現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著一些聯語,如: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延新日慶壽無疆寶雞能僻(辟)惡瑞燕解呈樣用語樸實,正表現出春聯始生時期祈福禳災的實用特徵,並帶有集體創作的色彩。至晚唐時期,應對聯已在文人中間流行起來。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五十四「溫庭筠」條:」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云: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溫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這一口頭對答,已是很成熟的對聯了。後代試才鬥智的對聯即濫觴於此。掘福建《福鼎縣誌》載,唐咸通年間,林嵩曾題靈山草堂一聯:「大丈夫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台閣佔山巔。」又福建《霞浦縣誌》載,唐乾符年間,陳蓬曾題居室二聯,一為「竹篙疏見浦,茅屋漏通星」,一為「石頭磊落高低結,竹戶玲瓏左右開」,可認為最早的居室廳堂聯。至於釋文瑩所撰《玉壺野史》稱,後唐進士范質曾題白扇;大暑去酷吏清風來故人將暑熱比作「酷吏」,涼風喻為「故人」,既別緻又貼切,而這副具有裝飾性的對聯也出現在孟昶題聯之前。《楹聯叢話》「故事」類收有蘇軾、樓鑰、韓絳等人的聯語,而尤以朱熹所題為最多。如朱熹自書精舍聯:佩韋遵考訓晦木謹師傳愛君希道泰憂國願年豐前一聯言遵循父師之教誨,後一聯抒忠君愛國之志向,均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後所附聯語亦多,可見南宋時楹聯已逐漸得到推廣。元代聯語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但據《濯纓亭筆記》所載,元世祖忽必烈曾命書法家趙孟頫為皇宮大殿與應門作春聯。趙題大殿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題應門的一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兩副對聯都屬歌功頌德之作。他還有兩副名作,一副是應揚州迎月樓酒館主人之請而作: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語言流利,格調清新,頗能傳神。另一副題於杭州靈隱寺;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不僅對仗工整,語言典雅,而且以靈隱澗(龍澗)和靈鷲峰之奇景壯觀來突出靈隱寺的非凡氣象。對聯的繁榮與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關係。朱元璋喜歡作聯,《金陵瑣事》載其贈中山王徐達聯就有兩副,其一為:始余起兵於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茲定鼎於江南,遂作擎天之拄《列朝詩集》也收錄他贈翰林學士陶安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這幾副對聯不僅氣魄很大,而且造語甚為工巧。「春聯」這個名稱,據說也是由朱元璋首創的。陳尚古《簪雲樓雜說》稱:「春聯之設,自明孝陵防也。時太祖都金陵,於除夕傳旨:公卿土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偶見一家獨無之,詢知為閹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為大書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歲時紀勝》云:「春聯者,即桃符也。」可以說,至遲到了明代,桃符已變成紅紙墨書的春聯了。自明代開始,創作對聯,蔚為社會風氣。有人集前人詩句為聯,如王百穀集杜甫詩為聯: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人們之間,相互贈勉、自勉、喜慶、哀輓之聯也層出不窮。由於時代潮流的影響,在明清小說中騁才答對的活動也有所反映。馮夢龍《醒世恆言》就有《蘇小妹三難新郎》即蘇小妹於新婚之夜出難題考秦少游的故事,雖非歷史事實,但文藝作品中出現這種試才鬥智的聯語,就能說明對聯在當時市民階層中的流行程度。《紅樓夢》一書中的對聯更多,第十七回專寫「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寶玉所擬對聯及橫額,無不狀景貼切,且與居住者的個性相符,這正反映出對聯創作在清代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時期,民間出現了不少撰聯能手。太平天國起義軍就留給我們許多珍貴的聯語。如石達開早年的言志聯:忍令上國衣冠,淪諸異域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李秀成的天王寢殿聯馬上得之,馬上治之,造億萬年太平天國於弓刀鋒鏑之間,斯誠健者東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無罪良民於水火倒懸之會,是曰仁人天王府龍鳳殿又有一聯云: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按此聯原是元末劉福通紅巾軍、明代中葉劉六劉七起義軍的口號與綱領。聯中「堯舜」二字,原作「大宋」,劉六劉七起義軍接過來改為「混沌」,到了太平天國軍又改作「堯舜」。這是為適應形勢需要而改聯之例。清代是對聯發展的鼎盛時期,幾乎事事都可用對聯表達。或描繪祖國山川,為勝跡增色;或抒寫個人懷抱,揮灑淋漓;或揭示生活哲理,發人深省;或評議今昔人物,數語關情;或概括地方掌故,補正史之闕。總之對聯已成了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文學形式。從它給我們留下的極其豐富的楹聯資料中,可以發現,清代在表現技巧方面是更成熟、更靈活多樣了。各種題贈聯、格言聯、諧巧聯、哲理聯、諷刺聯到處流傳。如李嘯村贈鄭燮: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十個字既贊鄭的藝術造詣,又把鄭罷官時心情比之陶淵明,頗為巧妙。諷刺聯如佚名諷李鴻章翁同龢: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用雙關手法聯繫被諷者官職、籍貫予以譏嘲,鋒利而深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長聯的出現,開闢了對聯藝術的新天地。它的篇幅長,內涵量大,有極強的表現力,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比普通短聯更廣更深。清代康熙年間,孫髯翁所撰昆明大觀樓楹聯長達一百八十字,上聯描寫滇池風物,下聯回顧雲南歷史。此聯採用鋪陳手法,以長短自如的句式和流暢典雅的語言,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融於一爐,氣勢雄偉,詩意濃郁,韻律優美,可謂集詩文詞賦各體之長而又富於創造,無怪在當時就備受讚賞,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而清末鍾雲舫所題江津縣臨江城樓長聯,竟達一千六百一十二字。民國是清代楹聯發展的繼續階段。解放後,尤其從80年代開始,輯錄、研究對聯的出版物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各地征聯賽聯活動相率舉辦,掀起了一個「對聯熱」的高潮。在對聯創作中處處反映了時代風貌。如南京保溫瓶廠聯(董澤夫作):攜來建業一壺水暖遍神州萬戶心既切「南京」「保溫瓶」廠名,又宣傳了該行業對社會的巨大功勞。龍年春節聯(沈微作):春明花似錦歲紀人逢辰這裡妙在」辰」字雙關,表面指「龍年」,實際指「好世道」。另有一副農村新貌聯(藍啟發作):茅舍換高樓,陽台花卉知春早新街遮古道,市集車船載笑多刻划了當前經濟繁榮、人心歡愉之情。以上寥寥數例,已足以顯示對聯這一紮根於民族文化沃壤中的文學樣式,具有歷久不衰的生命力。二、對聯的種類與功用從清代道光年間梁章鉅的《楹聯叢話》迄今,對聯的分類始終耒取得一致的意見。因為標準不同,有的按創作方法分為新擬、脫化、集句等;有的按篇幅長短分為短聯、中聯、長聯等;有的按內容分為喜慶、哀輓、名勝、行業、題贈、諧巧等,都各自有其理由。茲依內容為標準分六類略作介紹。(一)喜慶聯這是為喜慶之事而作的對聯,其中春聯是產生最早、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春聯不僅能為新春佳節增添歡樂的氣氛,更代表著人們在辭舊迎新時的美好心愿和期望。傳統慣用的春聯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舊時往往有以本歲干支分冠聯首.如甲午年春聯:甲第迎祥至午風送暖來春聯每年都需更換,在歲末貼春聯早已成為我國的一種民族習俗。北宋王安石《元日》詩就記載了這種風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後來,人們把這首詩縮成一副對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成為非常流行的通用春聯。解放後首屆全國迎春征聯,其中寫首都風光的一副是:十里春風,長安兩路千年曉月,永定一橋充分反映了首都人民精神振奮、社會安定團結的時代風貌。喜慶聯中用於祝壽的稱作壽聯。慶賀婚嫁等事的則稱婚聯或喜聯。壽聯常稱頌壽者功業、祈祝壽者健康。如一九一七年張元濟賀康有為六十壽聯形其量者滄海何以壽之名山聯語認為康有為年青時「公車上書」,提出變法圖強的維新主張與措施.其器量像滄海一樣廣闊,他的著作,可以藏之名山,傳於後世,表現作者對康有為事業學問的高度讚揚。壽聯多為他人所撰,但也有自壽的。自壽聯則常為抒寫情懷、言志寄慨之作,如鄭板橋六十自壽聯: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棱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寫得筆調輕鬆,襟懷坦蕩,隨遇而安,不自求煩惱,於詩書畫中覓情趣,正是鄭板橋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喜聯也多以吉祥如意的語言慶賀之。如通用的婚聯:志同道合花好月圓專用的如方爾謙賀女成婚兩小無猜,一個古泉先下定萬方多難,三杯淡酒便成婚方爾謙與袁克文都喜收藏古錢幣,兩家兒女訂婚時只交換了一枚珍稀古泉幣,至民國初年完婚時婚禮也非常簡單。此聯純是紀實,文字雖淡,而格調高雅。(二)哀輓聯簡稱輓聯,也稱喪聯,是專用於悼念死者的對聯。這類對聯多是綜述死者生平,評價死者業績,表彰死者精神和情操,言簡意賅,感情深沉,如若以淋漓酣暢之筆出之,真乃長歌當哭,最為動人心魄。如林從龍挽友聯:何幸識君,幾年客地棲遲,心上長留明月在終生抱恨,從此鄉關望斷,雲中無復錦書來聯語哀婉凄愴,感情真摯。上聯憶昔,將友情比作心中明月,純潔無邪;下聯傷今,痛失良朋,錦書難再。終生抱恨,想見傷友之情,是心中流血之嘆。與自壽聯一樣,也有人在生前自撰輓聯的。如革命先烈熊亨瀚1926年就義前自挽:十餘載勞苦奔波,秉春秋筆,執教士鞭,仗劍從軍,矢忠為黨,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熱心中血一家人悲傷哭泣,求父母恕,勸兄弟忍,溫語慰妻,負荷囑子,含冤終可白,再世當為天下雄先抒壯志未酬之憾恨,後寫革命必勝之信念,表現出一個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自輓聯由於帶有遺言性質,發自肺腑,尤顯得真切動人。如某林氏婦自挽: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願後日重訂婚姻,莫向生妻談死婦兒依嚴父艱哉,小孩子終當有母,倘異時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自知死期將近,猶以丈夫、兒女為念,拳拳之心,感人至深,讀之催人淚下。(三)名勝聯這是題於名勝古迹的對聯,多帶有永久性的特點,與勝跡互相映襯.融為一體,成為各地風光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吳恭亨稱:「山川祠廟,非借文人之題詠,即名勝亦黯然寡色」;「江山之奇,借文字而益顯」(《對聯話》)道出了名勝聯產生的原因。據陶岳《五代史補》雲,廣順元年(951)杭州錢塘江干碧波亭寺僧契盈曾作一聯:三千里外一條水二十四時兩度潮以時間對空間,切景切題,當是最早的勝跡聯。名勝聯的顯著特點是專用性,不能移置於他處。例如濟南大明湖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不能用到杭州西湖。而魚戲平湖穿遠岫雁嗚秋月寫長天所描寫的也只能是西湖」平湖秋月」之景,決不可以用來形容大明湖的湖光山色。許多勝跡聯只要一讀便能知道出於何處。如:擱筆題詩,兩人千古臨江吞漢,三楚一樓那必定是武漢黃鶴樓上用的,因為上聯提到了兩位與黃鶴樓有關的唐代詩人。據辛文房《唐才子傳》載,崔顥曾作《登黃鶴樓》詩,李白為之擱筆,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下聯又點明了這「一樓」的地理位置:武漢位於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戰國時屬於楚地。聯中的「三楚」,即指楚地,古有西、東、南楚之分,故名。黃鶴樓有楚地第一名樓之譽,所以稱「三楚一樓」。又如:天浮一黿出山挾萬龍趨此聯與無錫太湖邊的黿頭渚一定有關。因為太湖中的三山與黿頭渚正相對。從三山往北看,岸渚恰似浮在水面伸入湖中的黿頭;而從黿頭渚南望,三山則好像挾制萬條水龍往岸邊奔來一般,氣勢澎湃,蔚為壯觀。(四)行業聯這類對聯的特點是專業性很強,既要點明行業性質,又有招徠顧客的作用。有的表現出行業的意義及宗旨,有的反映了勞動者的自豪情懷和高尚技藝。如從前的旅店常懸掛這樣的對聯:喜迎東西南北客待君兄弟姐妹情配以「賓至如歸」橫額,使旅客一看即知為客舍。併產生親切感。行業聯由於專業局限,較難寫得工巧,但也不乏佳構傑作。如有一副理髮店聯:雖屬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寫得含蓄有味。此聯採用雙關手法:「毫束」既指頭髮,又喻細小;「頂上」明言頭頂,暗說上乘。理髮雖然只是小技,但卻也有上乘的功夫。這副對聯寫出了理髮師的自負和自信,對顧客當然也有一種吸引力。(五)格言題贈聯格言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它或給人以警策,或給人以勸勉,或講修身處世之道.語意精闢,境界崇高,發人深思,引人向上,因此常用來贈人或題於座右,藉以自勉。如王夫之自題湘西草堂: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聯中「清風」喻清朝,「明月」喻明朝,含蓄地表現了作者的政治態度和民族氣節。又如李大釗改動前人成句而成的贈友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既喻自己的人格、志向,又含有對友人真誠的勸勉。再如李苦禪自題畫竹: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更虛心既是題竹,更是題人,寫得意味深長,耐人咀嚼。人們日常交際應酬時贈人的對聯,其措詞一般也多警策語。如徐特立贈王漢秋: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語重心長,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前輩對青年的無比關心和殷切期望。(六)諧巧聯這類對聯雖然實用價值不大,甚至在思想內容方面並無可以稱道之處,但是藝術性或觀賞性很高,有的以技巧逞能,有的以諧趣見長。如:天星閣,閣落鴿,鴿飛閣未飛水陸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傳說從前有個姓周的官員到水陸洲天星閣遊覽,吟成上聯;下聯則是一村童所對。此聯將頂真手法與異字同音現象結合在一起,讀起來就好像繞口令。而且又以「洲不行」諧「周不行」,暗寓譏刺嘲諷之意,顯得構思精巧。有些巧聯以雙方聯句形式出現,帶有試才鬥智和切磋技藝的色彩。如明代解縉幼時對曹尚書: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曹尚書出句)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解縉對句)三、對聯的特點作為文學的樣式之一,對聯與詩文詞賦等固然有共性,但其個性也是很明顯的。對聯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二:一是字句靈活,二是對仗嚴格。先說字句靈活。律詩每首8句,五言的40字,七言的56字;絕句每首4句,五言的20字,七言的28字。詞按詞牌填寫,各有規定字句數,如《浣溪沙》上下闋各3句,共42字,《滿江紅》上下闋各11句,共93字。對聯則不然,字數句數完全根據內容要求,可多可少,最短的聯,《挽九.一八死難者》:死「生」(註:此「生」字倒寫)只有2字。《廬山含鄱口石坊》聯湖光山色共4字。人名巧對:孫行者胡適之共6字。各都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至於上下聯各4字者,比比皆是,無須列舉。長聯更無字數句數限制,梁章鉅認為40字為長聯,而孫髯的《大觀樓》聯共l80字,鍾雲舫《四川江津城樓》聯長達l612字。正由於不受字數限制,作者可以繪景抒情,敘事寫意,縱筆議論,揮灑自如。聯語句式可以長短錯雜,有似宋詞。有時為對仗需要還可用錯位方式,如無情對:五風十雨梅黃節二水三山李白詩「梅黃」應作「黃梅」,為使「梅」與「李.對,「黃」與「白」對,錯位為「梅黃」。程硯秋由上海到北京演出,有人贈以聯:艷色天下重秋聲海上來聯首嵌硯秋原名,下聯為使「上海」與「天下」對,故錯位為「海上」,有時為強調某一成分而倒裝,如格言聯: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原是「有未曾經我讀之書」「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意思平淡,現在把「有」的賓語「書」,「無」的賓語「事」提到主語位置上,讀起來就增加了警策性。然而對聯最主要的特點是對仗.它的要求是嚴格的。所謂對仗,就是要兩兩相對、成排而出,如同古代的儀仗一樣。要求上下聯詞類相同、句法結構一致,而且還要求平仄協調,這與律詩頷、頸兩聯的對仗要求是相同的。清人李漁有《笠翁對韻》,內容涉及到對仗的各個方面的要求。我們試以「一東」開頭一節來分析:一、二兩句「天對地,雨對風」,是要求上下聯相應位置上的詞詞性相同,也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漢語中名詞最多,於是古人又將名詞分為若干小類,如天文、時令、地理、宮室、服飾、飲食、文具、文學、器物、植物、動物、人倫、人事、形體等;嚴格的對仗當然要像《笠翁對韻》所舉的那樣讓同一小類內的名詞相對。但這確實很難,如杭州西湖岳廟內有一副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其中「山」對「鐵」、「骨」對「臣」,都是不屬同一小類的名詞,實際上只要詞性相同就可以了。接著六句「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這是說上下聯的結構應該相應.也就是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等等。最後八句「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這裡有三層含義:第一,節奏要相同,句式要相應。「風高」兩句都是「二三」節奏.「牛女」兩句則同為「四三」節奏。「十月」與「三冬」聯雖較長,但也是由「二二、四三」節奏構成的。第二,平仄要協調。古人將字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三聲因為「不平」,所以通稱為仄聲。對聯上下聯的平仄聲一定要相對,這樣讀起來才和諧悅耳。平仄相對的方法,與律詩相同。以五言為例,一種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一種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風高」兩句的格律就屬後一式。七言的格式也有兩種,在五言的基礎上於每聯句首加兩字,逢平加仄,逢仄加平;所加兩字的平仄聲相同。對聯的句型長短自如,平仄協調。總的原則是寓變化於整齊之中.即每聯內平平仄仄必須相間,兩聯間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須相對。五、七言對聯由於與律詩詩句相同,因此格律要求也比較嚴格。儘管如此.也仍有可以變通的地方。一般來說(以七言為例),節奏點(即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聲是固定的,不允許改變。但第一、三、五字則有時候是可以變動的。如「牛女」兩句的聲律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聯第一字「牛」該用仄聲而用了平聲,第三字「二」則應用平聲而現在用了仄聲,這都是允許的。第三,聯腳(即上下聯的最末一字)的平仄也是固定的。上聯用仄聲收,下聯用平聲收。這與律詩的情況也一樣。如果上下聯內又包含有幾個分句,那就要注意分句句腳的平仄協調。如「十月」幾句的格律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聯兩個分句的句腳是「平、仄」,下聯句腳為「仄、平」,正好相對。以上有關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句法結構一致、平仄協調幾方面,是對仗的一般規律。對於那些立意新、內容好的對聯,即使在對仗上稍有小失,也不必求全責備。尤其是撰寫長聯的時候,由於文字較多,節奏與句法不免複雜,要求詞性、結構、平仄嚴格相對.比較困難,因此更允許有些變通。出於對仗的需要.上下聯同一位置上避用相同的字,是對聯寫作的常規。如湖南嶽陽樓聯: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著兩個「天下」,以突出洞庭湖之壯觀和岳陽樓的雄奇,實際上已成為一種修辭現象,這種變通,未嘗不可。對仗是對聯的生命,它既表現在形式上,同時也反映在內容上:上下兩聯語意必須相聯而不重複。從上下聯關係上對仗可分為正對、反對和串對。正對,上下聯在內容上是並列的,明代解縉有一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下聯互相補充,沒有主次之分,妙在藉助比喻諷刺了那些徒有虛名、不學無術的人。正對忌合掌,也就是上下兩聯不能說的完全同義。雲澤清光滿洞庭月色深雲澤是洞庭湖的古名,清光就是月色,「滿」與「深」都是月朗光足之意,因此上下聯完全同義。反對,上下聯在內容上一正一反,對比鮮明。如: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上聯正說,下聯反說,把治學之道闡述得十分透徹。又如鍾馗廟聯:奇才人不識怪貌鬼能欽鍾馗是傳說中的一位貌丑心美的捉鬼之神,他對鬼凶而對人善,民間奉之以辟邪驅鬼。傳說他活著的時候卻懷才不遇,屢試不中,羞歸故里,觸階而死。上下聯首二字互文,而以「人不識」與「鬼能欽」來對比映襯,抒發了無限的感慨,給人強烈的震撼。串對,也稱流水對,上下聯在內容上或為連貫關係,或為假設關係,或是目的關係,等等。如果兩聯分別獨立開來,意思就不完整,或不明白。如廣州鼎湖半山亭聯:到此處才行一步望諸君莫廢半途在內容上,下聯是緊承上聯而發的。給人以忠告,使人增添前進的勇氣。又如啟功有聯曰: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上聯假設,下聯推論,寫得耐人尋味。對仗決定了對聯的勻稱性,而勻稱性也規定了對聯的書寫格式。對聯直行書寫,懸掛張貼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字數較長的對聯如一行寫不完時,可換行寫下去,但上聯是從右往左排,而下聯從左往右排,以求對稱平衡。換行後第一字也應與前一行排齊,不得高於或低於前一行。四、對聯的修辭撰寫對聯與欣賞對聯都離不開修辭。所謂修辭,就是修飾文句,使表達恰當、準確、形象生動,富於情趣。比起其他文學樣式來,對聯的修辭手段種類多,變化大,這也是它的一個特點。為了突出某人某地,把人名地名嵌入一定位置,保持其相對獨立性,使對聯意中有意,稱為嵌字。嵌字要求不露痕迹,文通意順,自然貼切。據《陔余叢考》卷二四,蘇東坡自杭將還朝坐中有營妓高瑩求從良,東坡判其牘尾雲「高山白早,瑩骨冰肌那解老。」當為嵌名之始。按照傳統習慣,七字聯各個位置都可嵌字。①鶴頂格,將所嵌二字分置於上下聯中第一字。如韜奮圖書館聯:「韜略終須建新國,奮起還得讀良書。」②燕頷格,嵌字置於上下聯第二字。如山海關聯;「群山盡作窺邊勢,大海能消出塞聲。」③鳶肩格,嵌字置於上下聯第三字。如柳燕新村聯:「桃紅柳綠開詩境,鶯歌燕語展畫屏。」④蜂腰格,嵌字置於上下聯第四字。如贈魏蓉芳聯:「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自心。」⑤鶴膝格,將嵌字置於上下聯第五字。如題松鶴圖聯:「萬花開處松千尺,眾鳥鳴時鶴一聲。」⑥鳧頸格,將嵌字置於上下聯第六字。如香墨齋聯:「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⑦雁足格,將嵌字置於上下聯第七字。如贊巧珠聯:「聰明會乞雙星巧,珍重應量十斛珠。」除此以外,將嵌字置於上聯首字與下聯末字的稱為「魁斗格」。如青城山上清宮聯:「上德無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嵌在上聯末字與下聯首字的稱為「蟬聯格」。如贈翠玉聯:「黛螺淡點三分翠,玉髻斜簪一抹紅。」嵌在上聯二字下聯六字的稱為「雲泥格」。嵌「酒花」:「飲酒願人容我醉,怡情與子賞花開。」嵌字置於上聯第五字下聯第四字,或上聯第六字下聯第五寧的稱為「捲簾格」。如「袍」「到」二字的五四捲簾:「偶攜游屐到琴峽,待脫征袍隱鑒湖。」將三字人名或地名,兩字置下聯首尾,一字置上聯中間,成為鼎足之勢,稱為「鼎峙格」。如龍安鄉聯:「跨鳳乘龍終有日,安居樂業在斯鄉。」反之,一字置下聯中間,兩字置上聯首尾亦可。嵌字法除了上述各種常見形式外,還有許多變化。如:史鑒流傳真可法洪恩未報反成仇(諧承疇)此聯將史可法、洪承疇兩人姓名拆開分嵌於上下聯的首尾。嵌字更多的還有清代廣東雷瓊道官府大堂楹聯定安全之策,坐鎮瓊山,開樂會以會同官,統府,州、縣群僚,獨臨高位澄邁往之懷,清揚陵水,佐文昌而昌化理,合萬、儋、崖諸邑,共感恩波將雷瓊全道十三州縣之名都藏於其內:上聯藏定安、瓊山、樂會、會同、臨高五名,下聯嵌澄邁、陵水、文昌、昌化、萬州、儋州、崖州、感恩八名。另有一種缺字法。如相傳宋代呂蒙正曾作有這樣一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上聯缺少「一(諧衣)」,下聯缺少「十(諧食)」。配上橫額「南北」(沒有東西),共缺去四字,含蓄地表達出作者早年「缺衣少食沒東西」的困境。好的對聯在切中對象的根本特徵的同時,又往往富於奇思妙辭.頗能引人人勝。如廣西桂林陽朔畫山聯:水作青羅帶山為碧玉簪不直接說山水秀麗,而以比喻出之,顯得更為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想像和回味的餘地。還有一副題菊花的對聯:不容牡丹稱前輩只許寒梅步後塵採用比擬手法,讓菊花自述,而使贊菊的主題表達得別具一格。誇張在對聯創作中也是常用的,如固原六盤山聯:峰高華岳三千丈險據秦關百二重就是把六盤山山峰的高峻和形勢的險要加以擴大和突出,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排比也是一種加深印象、增強感染力的有效手法。清人鄧石如自題碧山書屋聯就以排比取勝: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上下聯各用九個排比句來攝取山川奇觀、羅列詩文絕藝,真可謂精英薈萃,使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而其運筆又先分後總,一氣呵成,尤顯得恢宏開張。正由於排比句利於表現出行文的氣勢,所以在長聯創作中用得特別多。人們還喜歡用頂真、迴文等手法來構思對聯。如「天然居」茶樓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此一迴文聯不論順讀還是倒讀,都很通順,但意思不完全一樣,迴文具有文字遊戲的色彩。對聯中還有一種近於遊戲的修辭手法稱為析字。析字是利用漢字的形體特點來進行分離或組合。將一個字分離成幾部分,而這幾部分又都有獨立的意思,此為拆字。南宋人《苕溪集》有拆字詩:「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里,永言詠董鶴,志士心未已。」當為最早之例。西湖天竺頂竺仙庵有聯曰: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個山人上聯「品」字解釋為「三口」,「泉」字拆成「白水」。下聯「竺」字解釋為「二個』,「仙」字拆成「山人」。據說庵中住有兩人.故有「二個山人」之說。析字的另一種形式是合字。合字與拆字正好相反,如電影《三笑》里有一副試才的對聯: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上聯為祝枝山所出,「十」、「口」、「心」三字合成「思」字;下聯是唐伯虎所對,「八」、「目」、「尚」三字組成「賞」字。在對聯創作中,重疊手法是一特色。如浙江天台山方廣寺聯: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天擊鐘聲,無聲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聲」、「色」兩字在上下聯中各重複七次,其目的在突出佛教「無聲不寂」、「有色皆空」的思想。這是重字法。重字法還可跟其他修辭手法結合使用。如1897年戊戌政變後,譚嗣同(字復生)等六君子遇難,康有為亡命日本,十六年後回國時曾作聯云:復生不復生矣有為安有為哉這是重詞法與一詞多義現象相結合。上聯「復生」,前指譚嗣同,後據字面意義解釋為「再活過來」。下聯「有為」,前指康有為自己,後是「有所作為」的意思。此聯情感沉痛,手法巧妙,而尤顯得自然渾成。還有一些對聯將分句加以重複,如曹民甫挽宋教仁:不可說.不可說如其仁,如其仁這就是重句法,前後分句的語氣、感情都是不同的。前一分句都顯得深沉哀痛,有一種迴腸盪氣的壓抑感;而後一分句則都變為激憤有力,似乎火山爆發一般,是對反動勢力的強烈譴責。也是對宋教仁的高度讚揚。重疊手法的另一種形式是疊字,詩詞中已有先例,如《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疊字可以增加詩句的音律美,使景色描寫得更牛動、更形象。如杭州「西湖天下景」亭聯: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通篇疊字,配上蘇東坡的詩句「西湖天下景」作橫額,真可謂珠聯璧合。這副疊字聯不僅生動活潑,而且還能調動讀者的想像和啟發讀者的思索。如有人就曾將此聯一字不少地改成重字聯:山處明,水處秀,山明水秀晴時好,雨時奇,晴好雨奇疊字法以字詞疊用兩次者較為多見,但也有疊用多次的,如濟南千佛山趵突泉聯:佛腳清泉,飄飄飄飄,飄下兩條玉帶源頭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濟南多泉水,素有「家家泉水,產產垂柳」的美譽,故有「泉城」之稱。濟南的三大名勝都與泉水有關:大明湖即由珍珠泉等泉水彙集而成,而千佛山與趵突泉正是本聯描摹的對象。上聯寫千佛山山腳的清泉,由於地勢較高,恰似空中飄下一般;下聯寫「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湧上進、噴騰不息之狀。全聯又以「兩條玉帶」和「一串珍珠」分喻兩處泉水,可謂絕妙絕佳。字詞疊用次數最多、最為著名的是山海關孟姜女廟的一副楹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此聯巧妙地利用了一字多音和同音假借的原理,應讀成: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原來它是以海水、浮雲的多變來襯托一件不變的事,那就是孟姜女世世代代為人同情和敬仰。作者的巧思妙辭,使此聯具有人見人愛、過目不忘的魅力。紀昀寫過一副嘲諷庸醫的對聯: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用的是脫化手法,由唐人孟浩然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變化而來,幽默風趣,饒有新意。為了豐富對聯的內容,並使表達變得含蓄、委婉,用典也就成為對聯創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如岳陽樓有一副楹聯云: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范仲淹字希文,上聯由其《岳陽樓記》來,「後樂先憂」即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意思。杜甫字少陵,下聯意出其《登岳陽樓》詩:「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作者由岳陽樓想到古往今來的登樓人,由登樓人想到范仲淹和杜甫,想到他們兩人有關岳陽樓的詩文,想到他們詩文中表現出的胸襟抱負和憂岡憂民的思想。於是,此聯就從讚頌范、杜兩人落筆。「始可言詩」,典出《論語.八佾》,是孔子表揚子夏(姓卜名商)的話,原文是「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上聯「庶幾知道」也是贊語。這副對聯引述范、杜兩人的詩文,以切中題詠的對象岳陽樓,而對范、杜的讚頌又反映出積極的思想感情,給登樓遊覽者以有益的啟迪.是一副情文並茂的佳聯。借代也是對聯修辭的一種手法,運用得當,也同樣能獲得很好的藝術效果。如長沙嶽麓山屈原祠聯: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上聯「三戶」指楚,《史記.項羽本紀》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下聯「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處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僅是出於對仗的需要,而且更能豐富「心」字的含義。王逸《楚辭章句》稱屈原作《九歌》.「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風諫」,則是「風諫」之「心」。朱熹《楚辭集注》認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那是「忠君愛國」之「心」。這樣的聯想都是因落實到《九歌》而生髮出來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詞,效果也許就不會如此明顯。這副屈原祠聯在藝術表現上的妙處,是綜合了用典、借代、雙關、嵌字等多種修辭手法。上聯「招魂」一語雙關,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聯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詞又利用雙關和借代,暗藏《天問》之名。一語雙關,自然就豐富了對聯的含蘊,這種修辭手法也常為作者所採用,而其變化也比較多。如民國年間劉師亮曾撰聯:民國萬稅天下太貧這是針對當時國民黨粉飾太平、高叫「民國萬歲」、「天下太平」而作的。它通過諧音雙關,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諧音雙關是利用異字同音關係,而一字(詞)多義又可構成了借義雙關。如有一副諷刺袁世凱的對聯: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從字面看,「六君子」與「二陳湯」都是中藥湯頭名。而實際上上聯的「六君子」在這裡是指嚴復、劉師培、楊度等六人,他們組織籌安會擁立袁世凱為帝,這裡點出了袁世凱起病之因在夢想當皇帝。下聯」二陳湯」實指袁世凱的親信陳樹藩、陳宦及湯薌銘三人。他們三人見袁稱帝後遭到全國上下的唾棄,知大勢已去,為了保全自己,於是先後叛袁「獨立」。袁世凱受此打擊,不久就死了,所以說「送命二陳湯」。此聯的諷刺性很強,而借義雙關的手法也運用得十分巧妙。借義雙關利用一字(詞)多義現象,使對聯形成表裡不同的兩層意思,但其著眼點並不在表層,而是在深層。還有一種雙關,與借義十分相似,但表層意思是其主要著眼點,而深層意思不是非常明顯,帶有一種象徵色彩,或者說,是通過表層寄寓著一定的思想內容,因此可稱之為寓意雙關。如太平天國首領石達開在起義前曾寫過一聯: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何如這是為理髮店題撰的,很切題。但字裡行間透出一股粗獷豪邁之氣,顯然是與其寄託著作者的革命抱負有關的。漢語中所有的修辭手法,幾乎都能在對聯中見到。手法雖然有不同,但目的卻是一個,即增強對聯的感染力。所以,在欣賞對聯的時候,就特別要重視其修辭的特色。


推薦閱讀:

誰編的,這才是知識大全!夠用一輩子,趕緊存手機里!
連接器的基本知識
六爻基礎知識1
林毅夫張維迎貨幣知識之不足,張維迎和林毅夫談經濟都是扯淡
占卜基礎知識7

TAG:知識 | 對聯 | 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