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怎樣欣賞古琴音樂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人類情感溝通的橋樑,音樂以各種表現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古琴音樂在中國音樂史上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幾千年來影響著無數文人學者帝王將相。古琴與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古琴「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浩如煙海的藝術文獻,精美絕倫的文物珍品,特點鮮明的流派風格」為我們展現了我國音樂藝術寶庫中最光輝璀璨的一面。

已故的陳毅總理曾將古琴譽為一枝「極美麗的古代花朵」。聯合國將古琴藝術列入「人類口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說明古琴藝術的人文價值已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當了解古琴藝術,並有義務將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現在有很多朋友喜愛古琴,特別是古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古琴熱。古琴越來越受到關注,這是古琴文化傳承發展的基礎和希望。

為什麼在我國鋼琴、小提琴、古箏、二胡知識很普及,幾乎是家喻戶曉,學習這些樂器的人也很多。據說目前全國和東南亞,學習古箏的有近百萬人。這與近五十年來幾代音樂工作者研究、教學、演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為什麼要學古琴?有的是因為喜歡傳統文化,發現古琴在傳統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所以想要接觸一下古琴;有的是看了武俠小說,被書中描寫的俠客們撫琴舞劍笑傲江湖的意境所吸引,想學習古琴;有的是看了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撫琴的鏡頭,覺得很古樸很美,想嘗試一下。但是在學琴初始階段,真正因為被古琴音樂聲所打動,因為喜歡古琴音樂而學習古琴的人並不是很多。是古琴的音樂不能打動現代人嗎?難道說受過現代教育的人還不及古代的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漁夫、樵夫嗎?是不是古人比我們更能理解古琴的弦外之音呢?從實際情況來分析,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很多聽過古琴現場演奏的朋友,都被古琴音樂所特有的深沉、委婉、優美的音色所感染,都覺得很美、很動人。人們對古琴音樂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全面,對古琴音樂接觸的比較少,沒有機會參與到古琴音樂的實踐中來是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作為古琴藝術工作者,我們自己做的還不夠,在古琴藝術的普及宣傳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

一、古琴簡介

欣賞一種樂器所演奏的音樂,有必要對這種樂器做一個基本的了解。古琴作為我們國家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雖然它歷史悠久,在中國音樂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包括音樂文化工作者在內,並不是每個人都了解它。經常看到影視作品中畫面出現的是古琴,背景音樂確是古箏。還有的音樂CD,封面寫的是某某古琴曲集,卻附著一架古箏的圖片。去年底我們滄浪琴苑在蘇州某高校做了個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大都是文學院、傳媒學院的同學。其中有個問題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琴棋書畫」中的琴是指那種樂器?有很多同學沒有選古琴。古琴雖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五年了,在以學習文學藝術為主的高校里,學生們仍然對古琴知識知之甚少,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1.古琴的歷史

關於古琴的起源,因為歷史太久遠,已無法考證,因為沒有可供參考的實物。有伏羲、神農、黃帝造琴說,也有舜、堯造琴說。從有文字記載的文獻及出土的文物推斷,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如《詩經》的文字記載,湖北戰國曾侯乙墓、湖北郭家店一號墓出土的文物琴(分別有十根弦和七根弦;西漢馬王堆墓出土的琴長82公分,有五根弦,在八徽、九徽處有左手演奏的痕迹),這些出土文物與現在我們看到的「琴」的形狀略有不同。因為琴器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對琴的起源及最初的形制,我們目前還無法找到確切的答案。

2.古琴的構造及其音色特徵

古琴結構比較簡單,由上下兩塊木板拼合而成,下面有出音孔,也就是「龍池」、「鳳沼」這兩個孔,中間是共鳴腔。古琴的有效弦長有110-114厘米左右,能發出較低的聲音,而且古琴所發出的聲音主要由偶次諧波構成,使人聽了比較舒服,不會感到刺耳。古琴可以演奏出散音(即空弦音)、按音和泛音三種不同的音色,而一般的彈撥樂器只有按音和空弦音兩種音色。古琴所特有的蒼古的共鳴、深沉的韻味和獨特的泛音,是古琴器樂性的最顯著特點。

古琴與其他民族彈撥樂器的區別主要在於:

1).獨特的演奏方式,徒手不帶假指甲,演奏者的手指甲直接接觸琴弦,彈奏出的聲音更加柔和。

2).寬廣的音域範圍。古琴具有四個八度以上的音域,古琴的七根弦可以演奏多弦位同音高的音,不同位置同音高的音具有不同韻味,豐富了古琴的藝術表現力。

3).優美的泛音演奏樂段。古琴可以演奏出一百多個泛音,因而可以使用泛音彈奏出樂句或整個樂段。

4).獨特的走手音。古琴獨特的走手音(即左手在琴弦上移動所產生變化音高的音),融合了彈撥樂器和拉弦樂器的雙重韻味,具有獨特的器樂表現力。

古琴的缺點:音量小、指法繁複,就是人們常說的「上手容易彈好難」、視譜或即興演奏較困難。

3.古琴音樂的發展過程

古琴音樂自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是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漫長歲月。其間古琴的式樣、彈奏方式、琴譜記錄方法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很多與古琴有關的文物都從不同的歷史時期反映了古琴不斷變化、不斷完善的過程。而且、古琴也是至今留存曲譜最多的樂器,從15世紀初至19世紀末刊印的琴譜流傳至今的有150種,琴曲三千首之多。其中1425年的《神奇密譜》是現存最重要的琴譜,對研究隋唐宋元時期的古琴藝術,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為什麼這個歷史時期,出版了很多的琴譜,除了該時期印刷術的成熟發展為印刷琴譜提供了方便外,主要原因是當時古琴的普及程度較高。其中很多琴譜都是私人編輯印製的。

文人琴風:自娛修身正禮,「君子之近琴瑟,此儀節也」,「君子無故不撤琴瑟」。認為彈琴就是文人應該做的事,否則於禮不符。這是琴在文人中普及的思想基礎,推動了古琴在帝王將相、文人士大夫、才子佳人等人群中的普及。奠定了琴作為文人必修課「琴、棋、書、畫」四藝之首的崇高地位。

藝人琴風:把追求高超的琴藝和領悟深邃的弦外之音的意境作為主要目標,娛人、傳藝、授業為業。特別是春秋以來,無數琴師不斷探索琴藝並創作了大量的經典琴曲,對古琴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文人與藝人的琴風,自明代後期逐步統一,都講究演奏技法和新曲創作,從古琴藝術的發展過程來看,這兩個不同風格的琴人群體,在藝術上是互相促進,互補的關係,直至明代後期最終走上藝術風格相互融合的道路。這兩種不同的琴人風格,在不同地域的傳承交匯中衍生出眾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琴流派。所以說,古琴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無法從文人、藝人的角度來區分古琴的藝術風格,只能從其地域流派特點來區分其藝術風格了,這也是被古琴發展的歷史所證明的藝術發展的規律。

古琴演奏指法的演變:遠古時代古琴的特點是「聲多韻少」,古琴主要用來為弦歌伴奏,所以左手指法使用較多。隨著歷代琴人的不斷改進,古琴聲韻並重的演奏方式逐漸替代了主要用左手演奏的方式。琴人更注重琴曲的內在情感表現,左手指法更加豐富完善。

4. 古琴音樂的特點

(1)物理學特點:豐富的偶次諧波,低沉寬廣的音域,清亮如天籟般的泛音。適於修身養性、舒緩情緒、減輕壓力。 (2)曲式結構特點:無斷句的散、緩與抒情的自由性節奏。 (3)藝術表現力:適合抒發各種情感,演繹不同的音樂題材。

5.古琴音樂的屬性特點:音樂屬性和非音樂屬性並存 音樂屬性的特點: (1)深沉幽雅的藝術風格:古琴的器樂性特點,決定了適合演奏深沉典雅、舒緩的樂曲(拉弦與彈撥樂器特點的結合)。 (2)特別的走手音適合表現委婉、擬人化的旋律、似斷似連、若有若無、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美。 (3)藝術氣質:含蓄內斂不張揚、以聲帶韻、以韻傳情。

非音樂屬性的特點: (1)文化載體(美學、工藝、詩詞、書法、篆刻); (2)修身養性的工具:沐浴凈手、更衣、焚香、宜地、選時、擇人,四彈(對月、對花、對物、臨水)、五不彈(疾風暴雨、塵世、俗子、不坐、不衣冠)。及琴容的要求等,都是營造心理環境,修身養性的過程,是古琴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古琴音樂

1.古琴音樂的題材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載體,人類豐富的情感體驗,決定了古琴音樂題材十分豐富。

(1)勵志寄情題材:借景抒情,寄託情懷 如:《平沙落雁》、《欸乃》、《梅花三弄》、《漁歌》、《幽蘭》等。

(2)情感題材:旋律委婉抒情 如:《憶故人》、《秋風詞》、《鳳求凰》、《長門怨》、《陽關三疊》等。 (3)自然風光題材:主題明確 《良宵引》、《白雪》、《高山》、《流水》、《碧澗流泉》、《風入松》等。

(4)社會歷史題材:悲情為主基調 如:《文王操》、《離騷》、《廣陵散》、《瀟湘水雲》、《大胡笳》等。 (5)玄遠題材:主題深奧抽象 如:《玄默》、《忘機》、《神遊六合》、《釋談章》、《袍修羅蘭》等。

2.古琴音樂的表現形式

(1)古琴獨奏:風清月朗,景色怡人,或撫琴自娛,或三五知己,品茗共賞幽雅琴聲,是非常令人神往的高雅之事。所以,這種琴人聚會多稱為「雅集」。 (2)琴瑟與琴簫合奏:遠古多為琴瑟合奏,詩經中就有「我有佳賓,鼓琴鼓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記載。瑟因出土實物稀少,留存的文字記載和樂譜極少,及近失傳。近年來,我國民族樂器研究工作者已先後復原了五音瑟和十二平均律瑟,並運用於舞台演出。 琴簫合奏是近代古琴與其他樂器合奏最多的方式。特點是:簫聲與琴聲都具有低徊委婉的音色,合奏時能產生一種悠遠的意境,而且這兩種樂器體積都不大,便於攜帶。 (3)琴歌(弦歌):古代應用最為廣泛的古琴演奏形式之一。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弦歌不絕,以修心勵志」,「齊人詩三百,具歌之」。古時留存至今的很多琴曲,均有對應的可以歌唱的詞句。如為大家所熟知的《關山月》、《陽關三疊》、《秋風詞》等。 (4)古琴與樂隊:古代留存的文獻中就有琴與樂器合奏的記載,在古畫中也經常可以看到琴與編鐘、編罄、竽、瑟等樂器合奏的場景。近年來,大型民族管弦樂隊與交響樂隊為古琴伴奏的形式已十分普遍。

古琴與樂隊合奏,可以烘托氣氛,營造古琴曲所需要表達的藝術氛圍,使古琴音樂更能打動聽眾,是聽眾比較喜愛的一種古琴演奏形式。有樂隊或其它樂器伴奏的CD唱片也很受歡迎。但是受客觀條件制約,這種音樂會形式的演奏方式,不是經常可以聽到的。古琴目前還是以小範圍的雅集和古琴獨奏音樂會為主要演出交流形式。近年來也有古琴齊奏、古琴合奏等演奏形式用於演出。

3.古琴音樂的發展與創新

(1)古琴記譜法的改進 簡譜或五線譜與簡字譜對照:即以簡字譜標示指法與弦位,簡譜或五線譜標示節奏(簡字譜與簡譜對照的琴譜為顧梅羹先生首先應用,見《琴學備要》)。 五線記譜法:總結古琴簡字譜的指法運用規律,「以節奏為主要內容,以指法提示為輔助的古琴譜」。省略古琴簡字譜學習的困難,彌補古琴簡字譜沒有標示時值的不足,為當代人(特別是音樂院校學生)學習古琴提供可供挑選的新工具(見龔一先生所著《古琴演奏法》)。

(2)古琴演奏的指法創新 借鑒兄弟樂器的指法並加以改造,挖掘古琴的器樂潛力,豐富了古琴現代曲目的藝術表現力。借鑒對象主要是打擊樂、彈撥樂。如拍擊、搥打、彈擊面板或琴弦,直接採用或經改進後採用的琵琶、古箏等彈撥樂器的彈奏技巧用於古琴創作琴曲中,如創作琴曲《醉弦》等。

(3)古琴曲的新作品 解放以來,經過無數琴家的努力,在傳承挖掘整理傳統琴曲的基礎上,也創作了很多經典的新琴曲。其中如《山水情》、《春風》、《江雪》、《三峽船歌》、《風雪築路》、《梅園吟》、《樓蘭散》等均是其中的精品。部分創作琴曲已列入古琴藝術考級曲目,或列入藝術院校古琴專業的教科書。

三、琴曲賞析

欣賞一部音樂作品,如果能了解它所產生的歷史背景,或了解音樂所表現的題材,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它、欣賞它。音樂作品一般分為有標題、無標題、印象、抽象,寫實、抒情等類型。古琴曲一般都有標題,表現明確的主題。下面選三首典型曲目分別介紹:

1.古琴音樂的代表 —《流水》

提到古琴,很多人都會想到琴曲《流水》,相傳這是春秋時期的一首著名琴曲。樂曲描繪了由涓涓細流匯成滔滔江河的自然景象,表達了人們對華夏河山的讚美和熱愛。說到這首琴曲,就使人聯想起那個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感人故事。

在先秦典籍《呂氏春秋》中,記載著關於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伯牙的人善於撫琴,是著名的琴師。相傳他撫琴時,因為被他優美的琴聲所打動,魚兒都浮上水面,馬兒都會停止了吃草,傾聽他的琴聲。史書上記載說:「伯牙鼓琴,六馬仰秣」(荀子《勸學篇》)。可見他的琴藝非常高超。但是伯牙卻很孤獨,因為很少有人能聽懂他琴聲里的含意。國王聽說伯牙擅彈琴,就把他召進宮中為國王彈琴。可是聽了一會兒,國王就揮手讓伯牙走了,說「叮叮噹噹彈的是什麼呀,一點也不好聽,哪有女樂好玩」,隨即換上宮女起舞奏樂。伯牙收起心愛的琴,默默的離開王宮,心裡充滿了悲傷:「天下之大,就沒有人能聽懂我的琴聲嗎?」途中遇雨,附近沒有人家,伯牙只好在一塊大岩石下避雨。隨後有一農夫打扮的人擔了一捆柴也來岩石下避雨,伯牙並沒有留意此人。大雨不停無法上路,伯牙悶坐無事,就席地撫琴。山野雨聲、琴聲交響,伯牙也近入了忘我的境界。當伯牙彈到描寫崇山峻岭的精彩樂段時,旁邊避雨的人不由得脫口而出說「真美呀,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聽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錯了。這樣一個山野農夫也能聽出我琴聲中的含義嗎。伯牙就繼續彈,以試此人。當他又彈到描寫細流彙集成江河的樂段時,旁邊的農夫又忍不住說「真美啊,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非常激動,忙停止彈琴上前問道:「我叫伯牙,先生剛才是在說我彈的琴曲嗎?」旁邊的農夫忙施禮道:「我叫鍾子期,原來先生就是有名的琴師伯牙啊,剛才被先生的琴聲所感,不由得讚美出聲。」伯牙見子期能從琴聲中理解自己所表達的情感,認為子期是非常難得的知音。隨後伯牙又彈奏了幾首琴曲,子期都能說出其中的含義,伯牙大喜。兩人遂成為知已。臨別時,兩人依依難捨,相約兩年後再來此處相見。其間伯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知音子期,他又編了幾首新曲,期待著早日於子期相見,知音相聚再賞琴聲。兩年後,伯牙如期而至,在當年兩人相見的地方卻不見子期到來。詢問山中樵夫後才得知,子期已於一年前因病去世了。這一消息無疑于晴天霹靂,伯牙呆立良久,不相信這是真的。伯牙來到子期的墓前痛苦失聲,哭訴自己兩年來對子期的思念之情和失去子期的痛苦傷心。哭訴完,伯牙將琴摔碎於子期墓前,道:「知音已去,我的琴聲還有誰能明白」並從此再也不撫琴了。

這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動人民間故事被後人廣為流傳。1977年8月,美國發射的「航行者」號太空船上,放置一張可以循環播放的特製金唱片,其中錄有地球上大自然和人類的各種聲音,包括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這首曾經由春秋時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彈奏而與子期結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帶著探尋太陽系以外智慧生命的使命,到茫茫宇宙中去尋求人類的「知音」。

《高山》、《流水》原為一曲,至唐代才分為兩曲。現存最早的《流水》曲譜見於明代的《神奇密譜》,其後刊載《流水》的琴譜有三十餘種。以川派琴家張孔山《天聞閣琴譜》(1876)所載《流水》最為著名。為了更好的表現流水的特點,張孔山對此曲進行了加工,加入了很多古琴「滾、拂、上、下、進、退」 技法及上、下滑音,生動的模仿水流之聲。琴曲中「滾、拂」與「打園」、「進退」指法交替,著意表現喘急水勢的自然現象,據說有七十二滾拂之多。樂曲時而像潺潺細流、在山間鳴響,時而似曝布奔瀉,風急浪涌;有時似急舟穿過峽谷,令人驚心動魄;有時又似被雲水包裹,感覺身處群山奔涌,百溪爭流之境。當流水衝出山谷,融入江河逐漸遠去時,聽者的心情也豁然開朗,像經過了流水的洗滌,更加輕鬆舒暢。古人給予這首經過改編的《流水》以極高的評價,云:「洋洋乎!誠古調之希聲者」。後人稱經張孔山改編後的《流水》為「大流水」,該曲充分發揮了古琴的器樂化特點,展示了古琴所特有的藝術感染力,是古琴曲中描寫自然景象最為細緻、形象的作品之一。

2.借景寫意的經典之作—《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泛的一首琴曲,最早見於1634年的《古音正宗》琴譜,並先後被五十餘種琴譜所刊載。樂曲描繪了一幅清秋寥落、沙平江闊、群雁飛鳴的畫面,抒發了恬淡愜意徐舒幽暢的情趣。樂曲充分發揮了古琴深沉舒緩的器樂特徵,給人以平靜、沉穩、放鬆的感覺。此曲在歷史的傳承中,經過無數琴家的演繹,演變出眾多的譜本。

在古代文人心目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文人均以博取功名為唯一出路。飽讀詩書後參與朝廷的各種選拔考試,最終得到一官半職。但是在腐敗的君主制度下,大多數未得到功名的文人,空有滿腹經綸懷才不遇,得不到賞識,或對腐敗朝政不滿又無從發泄。這種孤傲清高、悲天憐人的情緒,常常通過詩詞歌賦琴聲等方式來宣洩。很多古琴曲也表現了這種「鬱郁不得志,散發弄扁舟」的文人失意、悲情的思想內涵。如琴曲《欸乃》、《山居吟》等都是表現這類題材的琴曲,《平沙落雁》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琴曲充分運用了古琴演奏的「吟」、「猱」、「綽」、「注」等技法,將黃昏落日、水邊沙灘、蘆韋歸雁這樣一幅充滿詩意的場景描寫的淋漓盡致。《天聞閣琴譜》曾評曰此曲:「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於舒緩平和寧靜的氛圍中,展現了文人化的情趣和意蘊。

如果將古琴曲分為「寫意」、「寫實」、「抒情」三類,《平沙落雁》無疑是寫意類琴曲中的經典之一。古人借景寫意的創作手法,含蓄、委婉。《山居吟》、《欸乃》(小雅查百度讀音和解釋以供博友明晰:ǎinǎi——1.象聲詞。搖櫓聲。 唐元結 《欸乃曲》:「誰能聽欸乃,欸乃感人情。」題註:「棹舡之聲。」 唐 柳宗元 《漁翁》詩:「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清黃遵憲 《夜宿潮州城下》詩:「艣聲催欸乃,既有曉行船。」2.象聲詞。棹歌,划船時歌唱之聲。 宋 陸遊 《南定樓遇急雨》詩:「人語朱離逢峒獠 ,櫂歌欸乃下 吳 舟。」 元 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聽長笛一聲何處發,歌欸乃,櫓咿啞。」3.象聲詞。泛指歌聲悠揚。 唐 劉言史《瀟湘游》詩:「野花滿髻妝色新,閑歌欸乃深峽里。」 宋 葉適《靈岩》詩:「亡王未亡時,絕色館孤峻。歌聲妙欸乃,俎品窮蛤蜃。」 )

等很多此類琴曲都有共同的藝術表現特徵。

《平沙落雁》是一首很富有詩意的琴曲,聆聽這首琴曲,猶如欣賞一幅意境悠遠的水墨畫,給人以寧靜飄逸淡遠的意味。

3.描寫社會題材的優秀琴曲—《瀟湘水雲》

《瀟湘水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琴曲,為眾多琴家所推崇。歷代琴人爭相彈奏,曾被四十餘家琴譜刊載。它是古琴曲中思想內容、曲式結構、技術技巧及旋律的優美可聽性等方面,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反映社會題材的作品。近年來曾被改編為「古琴與樂隊」、「古琴與人聲」、「古琴與鋼琴」等各種演奏形式在舞台上演出。

《瀟湘水雲》相傳是南宋時期著名琴家郭楚望作曲。琴曲反映了南宋時期,外敵入侵、山河破碎的形勢下,一批愛國文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抱負。整首作品既是一幅優美而內涵豐富的風景畫,又是一首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優秀音樂作品。近代流傳的《瀟湘水雲》,雖然有著各種不同的版本出處,但在旋律、段落結構、技法等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是以各帝王無能昏庸而得名的一個王朝。朝廷面對北方外族的入侵,不積極抵抗,甚至能打勝的仗也不想取勝,一味講和,一再南遷,直至最後宋王朝滅亡。

當時,郭楚望隱居湖南,瀟水、湘水是湖南境內的兩條河流。郭楚望經常在兩水合流處游航,每當他遙望九嶷山為雲霧所蔽,雲水奔騰的現象,就想起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心中充滿鬱悶感慨之情。史書記載他創作《瀟湘水雲》是「懷古傷今」、「撫弦三嘆」、「感慨而作」。可看出當時的時勢對很多文人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它反映了南宋時期,國破家亡的形勢下,一批文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抱負。在抗金、收復失地等方面,與主戰派都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郭楚望是主戰派代表、光祿大夫張岩家的門客,張岩在朝廷支持宰相抗金被罷官。郭楚望也被迫離開張岩隱居湖南。因為郭楚望具有著抗金及收復失地的思想,「懷古傷今」、「感慨而作」也就很自然的了。將此理解為《瀟湘水雲》創作的歷史背景,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

琴曲前半段主要描寫了「輕霧繚繞」、「水波蕩漾」的優美意境。隨著樂曲的展開,在激蕩的情緒中表現了「煙波縹緲」、「雲水翻騰」的景象。樂曲高潮部分,表現了作者情緒如層層波濤,洶湧澎湃。最終,樂曲趨向平緩低沉,表現了作者對世事變更無可奈何的凄楚情緒。琴曲對雲水奔騰的描寫,對山河破碎,百姓失所的感嘆,對時勢變化無奈的嘆息等情緒表現的優美自然。其結構複雜、指法得體、旋律優美、意境深遠,是一首藝術成就極高的古琴音樂作品。


推薦閱讀:

每年七月上,都只聽這一首歌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的一個小樂評
音樂和畫面美如畫,玩法簡單卻難到虐心 | 豌豆莢設計獎 ? 跳舞的線
華晨宇在《花兒與少年》裡面黑臉許晴是因為什麼?
孕晚期胎教音樂如何選 LeBei5.com

TAG:音樂 | 古琴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