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見」之後的周一解讀我們的各種態度 錢江晚報
本報記者 鄭琳 庄小蕾 陳宇浩
「周一見」的一周,微博著實沸騰了一把。某種角度說,新浪應該感謝文章、姚笛、馬伊琍,在微博逐漸式微的年代總算借著桃色八卦蓋過了微信,揚眉吐氣。 從八卦價值的角度說,「周一見」遠沒有當年的艷照門勁爆,可是圍觀議論、集體搞笑的勢頭卻如此之猛,始料未及。 在「文章出軌」事件一周後,在這個周一,我們在沸沸揚揚的各種八卦和娛樂背後,見到的是現代人的婚戀觀。
文章、馬伊琍、姚笛
也許,這仨組成的三角關係,實在太具典型性,戳到了我等大眾最普遍最深刻的戀愛、婚姻、家庭之痛。男人怎麼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女人怎麼抵禦小三,婚姻怎麼才能挺過某些坎兒,這古今中外永恆的命題,借著文章,我們又感悟到了什麼。
●一周回放:
上周一,出軌消息剛被曝光,文章簡直是「快死」的節奏。因為幾乎所有輿論導向,都一邊倒地向他噴來尖錐狀唾沫——「渣男」、「負心漢」等名號,也成為文章的前綴。
不過事態發酵至今,我們卻發現,社會口風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轉變。各種對文章明的暗的聲援,各種「寬容論」,開始浮現於江湖。
最直接的是馬雲。前幾天在某慈善活動是上,馬總公開力挺文章,稱其「犯了一個基本上男人都會犯的錯」,「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理解之心,寬容之心。文章參與了公益,他告訴大家什麼是自閉症,這些事不能因為一個錯抹殺。希望大家能夠原諒他,過去的都過去吧。」
●解讀:
有話語權的男人
價值觀會很不同
——陸琪(暢銷書作家)
這種社會輿論的變化,其實我從一開始就預料到了。類似出軌的負面新聞,傳播節奏無非是分幾步走:一、爆炸式地傳播;二、圍觀者震怒、指責(絕大多數是女性);三、相同立場的人出來幫忙說話。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因為中國人還是會有那種三妻四妾的傳統意識。換句話說,許多有話語權的男人,價值觀是有偏差的。
所以你看文章這件事,一開始看熱鬧、口誅筆伐的,基本上都是女性,而不是那些有話語權、有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人。後者的「發聲」,往往會是在事態相對平息的階段,以一種所謂「客觀」、「寬容」的角度。
●一周回放:
上周一,馬伊琍發微博,也就是後來成為流行語的「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隨後,馬伊琍的父親又發了長微博,更是打足了感情牌。且不論這篇文章究竟是否出自她父親之手,是否帶有危機公關的性質,或者是否真的如文中所寫的那樣毫不猶豫地原諒了出軌的女婿,至少父母一輩的情感邏輯,對兒女家庭的關愛,對外孫女的心疼,對媒體、公眾揪著家庭隱私不放的難以理解,這些人之常情打動了很多人。
「大凡中國家庭發生這種事,只要夫妻感情在,都會用息事寧人、包容的方法處理。」這句話道出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
●解讀:
婚姻除了愛
還需有包容和理解
——馮鋼(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
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契約關係,從道德和責任的角度講,無論怎樣都應該遵守約定,也的確對多數人產生了應有的約束效應。但在現實中,由於人們每天都在接觸外界,有各種社交行為,遇到誘惑,難免有人會把控不好,出現違約行為。
一旦出現配偶出軌的情況,人們會怎麼辦?這個取決於出軌以前雙方建立起來的感情基礎和其他羈絆。所以,很多人在這件娛樂新聞里,找到了各自的家庭觀落腳點——很多男人雖然出軌,但他們很清楚家庭的重要性,他們不會為了外面的人而放棄家裡的;有的女人也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往往在丈夫犯錯誤之後會選擇包容和原諒。
當今社會,一個比較好的婚姻應該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然後互相有包容和理解。
●一周回放:
在這樁懸念迭出的「周一見」事件中,姚笛是唯一還沒有開口回應的當事人。上周一,有疑似姚笛的好友在朋友圈中鳴不平:「文章一直承諾,明明就是大尾巴狼。」
而最新的消息是,姚笛正默默地拍戲呢。昨天,網友「薔薇泡沫Ss」在微博發了一張姚笛在深圳拍戲的照片——姚笛穿著綠色短裙正在認真工作,「真人十分瘦,可能是受此次事件影響」。
有別於其他「出軌門」小三被一邊倒地唾棄,姚笛也贏得了網友的少許同情,甚至連預告「周一見」的《南都娛樂周刊》執行主編謝曉也說,「我都有點可憐姚小姐了」。
●解讀:
只有具備獨立的人格
才能做自己的主角
——陶思璇(國家心理諮詢師)
從大家對姚笛的態度來看,整個社會的容忍度要寬很多了,起碼網友還沒有把姚笛批死,沒有一邊倒地「千夫所指」。
那些認為文章辜負了馬伊琍的同時也辜負了姚笛的網友,我覺得還挺可愛的。
弱勢不弱勢的,這恰恰是女人給自己貼的標籤。如果你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弱勢群體,不管你在合法的關係里還是在不道德的關係里,你都是配角。只有具備獨立的人格,才能做自己的主角。
有一句話要送給現在的年輕姑娘們,婚姻出問題是很正常的,如果期待著一結婚就一輩子不變,那種想法太幼稚,最重要的是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而不是一方壓抑強忍著。真正美好的愛情,是兩個人能夠一起面對問題。
推薦閱讀:
※2012地球日:我們可以做這8件事來保護地球!
※我們再次相會在美國死亡谷
※新華社:與其指責星巴克定價高 不如反思我們
※警惕戰略盲區:我們為何常常錯看小國(完整版)
※讓「喪偶式育兒」遠離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