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阿 Q 為什麼舒服?

明空妙覺者,無壞無滅生。

妄心根境識,隨緣和合生。

作者 | 雪漠

文章來源 | 《真心》節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阿Q為什麼?

魯迅小說《阿 Q 正傳》中有這麼一個情節,阿 Q 揪了一下小尼姑的臉,覺得綿軟軟的很舒服,他因此覺得該娶個老婆了,於是就對吳媽說,我和你睡覺。

要是小尼姑沒有出現,他就沒有機會去摸她的臉;要是他不去摸小尼姑的臉,就不會產生那個觸覺,也不一定會產生那樣的妄心。

妄心的存在

可見,妄心並不是本來就存在的,更不會永遠存在,它只是由自己的六根、六識和六塵作用的結果,其中一項發生改變,結果也會跟著改變。

明白這一點之後,你也就明白了煩惱產生的原理。

不過,道理上明白煩惱是如何產生的,然後僅僅給自己施以心理暗示,要求自己不去執著每一個念頭,不要鑽牛角尖,這也是很難奏效的。

為什麼呢?

因為思維總是比生命的本能更為遲鈍,也更為軟弱,假如不養成時刻關注心靈的習慣,一旦受到某種外來的刺激,你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妄念越走越遠,陷入煩惱之中, 直到你終於想起煩惱生成的原理,並且重拾對心靈的控制力,不再胡思亂想,更不把妄念當成真實而永恆的存在,才能從煩惱中掙脫。

所以,古人們才會說:「不怕念起,唯恐覺遲。」

舉個例子

假如阿 Q 在摸到小尼姑的臉時僅僅覺得綿軟軟的很舒服,便不再往下多想,也就不會產生想要娶個老婆的衝動, 更不會對吳媽說出要跟她睡覺的話來。

所以

想要解決煩惱,或者不產生煩惱的話,就要記住,當世上的諸多存在顯現在你的心性中時,你的那個真心要永遠靈敏明朗,不要昏昧糊塗。

也就是說,在面對外部世界的時候,你必須時刻保持寧靜與清醒,注意觀察內心的每一個念頭,不要讓紛繁變化的事物把你的心牽著走,不要放縱自己沉浸在某種情緒之中,更不要昏昏沉沉,一點反應都沒有。

在生命的每一個剎那都能保持寧靜與清明,對眼前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又不會被概念、經驗、慾望和偏見等妄念所左右,更不會沉湎其中,並且能夠憑藉這種清醒的覺知來做事、處事和思考,這就是覺醒、明白、覺悟。

覺醒於當下,明白於當下,覺悟於當下,這才是真心的妙用。

心變,則世界變。

當然

從現象上看

真心的妙用也是

妄心

因為它也是根、境、識相結合的產物,但是它跟我們一般所說的妄念還是不太一樣。

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妙用是一種直覺智慧,它不會撼動真心本體,即便對外部世界的一切都保持著靈敏的覺知,能夠生起妙用,但真心的本體仍然是湛然空寂、歸於空性的,它就是佛的法身。

而我們所說的妄念,則會像不斷繁殖的樹蛙一樣,將你的內心世界攪得亂七八糟。

比如,聖者品嘗一道菜,知道它是甜的還是鹹的,但是他不會因為它不合胃口而對廚師大發脾氣,也不會因為它非常美味而吃太多導致胃痛。

又比如,聖者口渴了想喝水,但恰好沒帶水,他不會把時間花在懊惱上面,也不會因口渴而感到煩躁,他只會環顧四周,看看有沒有賣水的地方,或者有沒有其他能解渴的東西。即使沒有找到解渴之物,他仍然會快樂地接受這一切。

因為他明白,渴也會很快過去。他雖然也知道渴, 但它同時還安住於他認知到的那個真心之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你知道嗎?一切都會過去。。。。。。

處於寧靜與清明之中的時候,你會發現,無論什麼樣的經歷,都會過去。

一旦過去,一切就僅僅只是回憶。

如果你執著於某個痛苦經歷,回憶就延續了它對你的傷害。

如果你不在乎它,它就不過是夢幻泡影,與一些使你愉悅的經歷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

它們只是你人生路上的若干片段,稍縱即逝,共同構成了你生命的痕迹與證據。

所以說,執著於個人得失的人總是比無私的人更容易產生煩惱和痛苦,因為他們總有太多的慾望得不到滿足,他們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乎世界對自己的態度,在乎自己的付出有沒有回報。

他們總是牢牢抓住太多虛幻的現象不肯放手, 總是以為這是一種精明和清醒,甚至不屑於反思這種精明會不會是另一種謬誤。

但是他們不明白,痛苦的來源正是這許許多多的在乎與精明。

看不透這一點的他們,當然不是真正清醒的人,也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更不可能懂得如何去愛他人。

他們也許能獲得很多世俗的成就,也許不能,但可以肯定的是,精於計較的他們一定活得很累。

為什麼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因為,什麼都放不下的凡夫即使活上一百年,也不如智者自在、坦然、滿足地活上一天。

推薦閱讀:

對貓來說,撫摸和摟抱其實讓它很不舒服
李鴻恩:讓人舒服,是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活著 要讓自己過得舒服】
有哪些聽著就很舒服的詞語?
毛衣扎人不好穿?洗衣時這樣做,立馬變得柔軟舒服!

TAG: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