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靈禪語(1)——逆風的香

心靈禪語編輯製作:林夕夢逆風的香林清玄阿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阿難獨自在花園 里靜坐,突然聞到園中的花,隨著黃昏吹來的風,飄過來一陣一陣的花香。平常有風吹著花香的時候,由於心緒波動,不一定能聞到花香。當心靜下來的時候,又不一定有風吹來,所以也嗅不到花香。那一個黃昏,阿難的心情特別的寧靜,又是春天——花朵最香的時節;正好春風颯颯,緩緩送。在這麼多原因的配合下,阿難聞到了有生以來最美妙的花香。花香圍繞著阿難,花香流過他的身心,然後流向不可知的遠方。這些花香使阿難從黃昏坐到夜裡捨不得離開,這些花香也使阿難非常感動。在感動中,阿難寧靜的心也隨花香飄動起來,他想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草木都是開花的時候才會香,有沒有不開花就會香的草木呢?花朵送香都限制在一個短暫的因緣,有沒有經常芬芳的花朵呢?春花的香飄得再遠也有一個範圍,有沒有瀰漫全世界的香呢?所有的花香都是順風飄送,有沒有在逆風中也能飄送的香呢……阿難想著這些問題,想到入神,竟然使他在接下來的幾天無法靜心,有一天,阿難又坐在花香中出神,佛陀走過他靜坐的地方,就問他:「你的心緒波動,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阿難就把自己苦思而難解的問題請教了老師。佛陀說: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開花結果才有芬芳,即使沒有智慧之花,也會有芳香。有禪定的心,就不必要在因緣里尋找芬芳,他的內心永遠保持喜悅的花香。智慧開花的人,他的芬芳會瀰漫整個世界,不會被時節範圍所限制。一個透過內在開展戒、定、慧的品質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飄送人格的芬芳呀!阿難聽了,垂手肅立,感動不已。佛陀和藹地說:「阿難,修行的人不只要聞花園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內心開花——有德行的香。這樣,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會聞到他的花香!」如果我們的內心就是一個花園,人生的哪 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們的內心春風洋溢,人生的哪 一個時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如果我們有著憐愛、珍惜、欣賞的心,即使在人生的無寸草處行走,也會看見那美麗神奇的一瞥。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裡種花。

謙卑心林清玄(一)謙卑比慈悲更難。慈悲是把眾生當成自己的子女,從心底生起自然的慈愛與關懷。謙卑是把眾生當成自己的父母,從心底生起自然的尊崇與敬愛。我們知道,無條件地愛子女是容易的,無條件地敬父母則很少人可以做到。所以,謙卑比慈悲更難。(二)通常,我們對身份地位權勢比我們高的人,容易生起謙卑之念,不易生起悲憫的心。反而,我們對身份地位權勢比我們低的人,容易生起悲憫之念,不易生起謙卑的心。這是我們的我執未破,在人中有了高低。修行的人應該訓練自己,對眾人敬畏位高權重的人,發起悲憫;對地位卑微生活困頓的人,生起謙卑。有名利地位的人不是也很值得同情悲憫嗎?沒有名利地位的人不是也很值得感恩尊敬嗎?對富貴豪強的人悲憫很難,對貧賤殘弱者的謙卑更難。(三)悲憫使我們心胸寬廣,善於包容;謙卑令我們人格高潔,善於感恩。慈悲是由感恩而生的,感恩則源於真正的謙卑,驕傲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而由於感恩,我們才可以無憾地喜舍。這是四無量心慈、悲、喜、舍的發起,謙卑的感恩是其中的要素。有一位偉大的噶膽巴上師教導我們,思考某些因果關係,來發展我們的四無量心,這思考的方法是:「我必須成佛,是第一要務。我必須發菩提心,這是成佛的因。悲是發菩提心的因。慈是悲的因。受恩不忘是慈的因。體認眾生皆我父母,這個事實是不忘恩的因。我必須體認這一點!首先,我必須念念不忘今世母親的恩,而觀想慈。然後,我必須擴大這種態度,以包括所有還活著的眾生。」透過這種思考,我們可以愉快地觀想,不斷地念:「當我快樂時,願我的功德流入他人!願眾生的福澤充滿天空!當我不愉快時,願眾生的煩惱都變成我的!願苦海乾涸!」我們的觀想可以得到真實的謙卑,謙卑乃是感恩,感恩乃是慈悲,慈悲乃是菩提!(四)謙卑就是謙虛,還有卑微。謙虛要如廣大的天空,有蔚藍的顏色,能容受風雲日月,不會被雷電烏雲遮蔽,而失去其光明。卑微要如無邊的大地,有翠綠的光澤,能承擔雨露花樹,不會被污穢垃圾沉埋,而失去其生機。謙虛的天空不會因破壞而嗔恨,卑微的大地不致因踐踏而委屈。永遠不生起嗔恨、不感到委屈,是真實的謙卑。(五)我一向不願穿戴昂貴的服飾,不願擁有名牌,因為深感自己沒有那樣名貴。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裝革履、衣香鬢影的場合,因為深感自己沒有那樣高級。我要謙虛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謙卑的野草是自在地生活於大地,但野草也有高貴的自尊,順著野草的方向看去,俯視這紅塵大地,會看見名貴高級的人住在擁擠的大樓,只有一個小的窗口。我不要人人都看見我,但我要有自己的尊嚴。(六)一株野草、一朵小花都是沒有執著的。它們不會比較自己是不是比別的花草美麗,它們不會因為自己要開放就禁止別人開放。它們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謙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七)宋朝的高僧佛果禪師,在擔任舒州太平寺當住持時,他的師父五祖法演給了他四個戒律:一、勢不可使盡----勢若用盡,禍一定來。二、福不可受盡----福若受盡,緣分必斷。三、規矩不可行盡----若將規矩行盡,會予人麻煩。四、好話不可說盡----好話若說盡,則流於平淡。這四戒比「過猶不及」還深奧,它的意思是「永遠保持不及」,不及就是謙卑的態度。高傲的人常表現出「大愚若智」,謙卑的人則是「大智若愚」。(八)南泉普願禪師將圓寂的時候,首座**問道:「師父百年後,向什麼處去?」他說:「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說:「我隨師父一起去。」禪師說:「你如果想隨我去,必須銜一莖草來。」在舉世滔滔求凈土的時代,願做一頭山下的水牛,這是真正的謙卑。(九)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時,曾在街上對他見到的每一個眾生禮拜,即使被喝罵棒打也不停止,只因為他相信眾生都是未來佛,眾生都可以成佛。我們做不到那樣,但至少可以在心裡做到對每一眾生尊敬頂禮,做到印光大師說的:「看人人都是菩薩,只有我是凡夫。」是的,只有我是凡夫,切記。(十)我願,常起感恩之念。我願,常生謙卑之心。我願,我的謙卑永遠向天空與大地學習。不可四盡金躍年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時候,其師吳祖法演曾謂之曰:「住持此院,也就是給你自己的勸誡。」其師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分別有以下四點:一是福不可受盡。二是勢不可使盡。三是好話不可說盡。四是規矩不可行盡。獲此戒的佛果圜悟禪師獲得上乘的智慧,成為宋朝的大禪師。法演四戒給了我們人生中很好的啟發。我們經常會過於沉溺在上天賜給我們的幸福中,但如果你不知愛惜的話,這個幸福的源泉就會逐漸枯竭,同時,為你帶來幸福的「緣絲」也會為之斷絕。人很容易順著時勢去做一些事情,但這正是危機。若能懂「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的哲理,便能使危機變轉機,就不會使勢行盡了。不論怎麼樣的好話,如果過於詳細地解說凈盡,則其味必減半,會給人一種平易的膚淺感。昔日的佛陀在森林中枯坐六年,以及當時見到的印度苦行外道的苦行情況,終不能證道。所以佛陀見其弊,終不從,後來才在菩提樹下悟道、證道。後為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無數眾生,是深知「規矩不可行盡」的大智慧者。公平一座廟裡的石地板,對香客膜拜,香火不斷的石佛像憤憤不平:「你我同是石頭,來自同一座山,為什麼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萬人朝拜,萬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後微笑道:「賢弟,世間事大體是十分公平的。你我的確材料相同,來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之前,師傅只是嚓嚓幾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送出山,在你走後的三年中,師傅對我砍呀,鑿呀,刻呀,磨呀,從未間斷,我才成了今天的樣子。既然出山前我們的歷練不同,今天的際遇又有什麼不公平呢?」禮物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污衊他。最後,禪師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禪師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茶與禪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麼用溫茶?」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 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頃,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輕人俯首 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年輕人想要去端杯,釋圓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瀰漫開來。釋圓一共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相差這麼大嗎?」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釋圓點頭:「用水不同,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覆幾次,茶葉沉沉浮浮,才能釋放出茶的清香。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沖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大師與凡人寧白有個信徒問惠海法師:「您是有名的禪師,可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惠海法師答:「有。」信徒問:「是什麼呢?」

惠海禪師答:「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有什麼區別呢?」惠海法師答:「當然是不一樣的!」「為什麼不一樣呢?」信徒又問。惠海法師說:「他們吃飯的時候總是想著別的事情,不專心吃飯; 他們睡覺時也總是做夢,所以睡不安穩。而我吃飯就是吃飯,什麼也不想; 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惠海法師繼續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中穿梭,囿於浮華的寵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請客謝志強一休禪師來到將軍府,門衛擋住他不准他進去。一休說將軍請他吃齋。可是,門衛不屑地打量他。一休衣服襤褸邋遢,還散發出難聞的異味。門衛像驅趕野狗一樣,揮手說:離遠點。一休便返回,換了一件簇新的袈裟,再次登門,門衛沒有為難他,立刻放他進去了。一休和將軍面對面坐著用齋。將軍發現,一休禪師並不往嘴裡送齋,而是不住地往衣袖裡裝。將軍疑惑,便是問:師父,你這樣是替家母和學僧帶菜吧?請您只管享用,我會叫廚師再多燒些送去就是了。一休禪師說:你口口聲聲叫我師父,可你今天是請衣服用齋。將軍說:師父真幽默,我確實請師父用齋呀。一休禪師說:我第一次登門,穿了件破舊的法衣,門衛不准我進門,我只得回寺套了件新做的袈裟,門衛很客氣地放我進來了。將軍說:門衛大概還不知我已拜您為師了,這樣對待您,回頭我處罰他。一休禪師說;不必了,怪我無知,沒遵守將軍府的規矩,我只是以為,穿舊衣和穿新衣,我被看成兩個相反的人,竊以為你請客是在請衣服,我忍不住就給衣服用齋了。將軍說:師父,弟子慚愧。矛盾的人弟子問大師:——我想知道人類最古怪的地方是哪兒。大師答說:——他們的想法總是很矛盾: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時,又彷彿他們從未活過。命運王玉北一個生活平庸的人帶著對命運的疑問去拜訪禪師,他問禪師: 「您說,真的有命運嗎?」「有的。」禪師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窮困一生呢?」他問。禪師讓他伸出左手。指給他看: 「這條橫線叫做愛情線,這條斜線叫做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然後禪師讓他跟自己一起做了一個動作,把手慢慢握起來。握得緊緊的。禪師問:「你說這幾根線在哪裡?」那人迷惑地說:「在我的手裡啊!」「命運呢?」那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薄薄的銀子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帶他到窗前,說:「向外看,你看到了什麼?」富人說: 「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學家又特地帶他到鏡子前,問: 「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 「我看到了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說: 「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是這一點銀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舌與牙商容是殷商時期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時候,老子來到他的床前問候說:「老師您還有什麼要教誨弟子的嗎?」商容張開嘴讓老子看,然後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大惑不解地說:「當然還在。」商容又問:「那麼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全部落光了。」商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老子說:「你明白這是什麼道理嗎?」老子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想這是過剛的易衰,而柔和的卻能長存吧?」商容點頭笑了笑,對他這個傑出的學生說:「天下的許多道理幾乎全在其中了。」

求佛問佛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麽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我問佛 :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經意的夜晚 ?佛曰: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為何人有善惡之分?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我問佛:如何能靜?如何能常?佛曰:尋找自我。------------------------------------------------------------我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我問佛:人為何而活?佛曰:尋根。我問佛:何謂之根?佛曰:不可說。-----------------------------------------------------------我問佛:你多大 ?佛曰: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佛曰: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我再拜無言,飄落,墜入地獄無間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佛曰: 一切皆為虛幻 。我信緣,不信佛道。 緣信佛,不信我。------------------------------------------------------------佛曰: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佛曰:剎那便是永恆。------------------------------------------------------------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佛曰:將生命結束在愛人面前,瞬間的痛苦,永恆的幸福,無法抵擋的誘惑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佛曰: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須臾。佛曰: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凈矣。佛曰:凈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實在有違做人之道。佛曰:少欲,則少煩.佛曰:出口即錯。人曰:說錯即對。-------------------------------------------------------------佛曰: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人曰:人在蓮台上,不動即佛。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動不傷。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動即亡。-------------------------------------------------------------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今生匆匆一瞥 。-------------------------------------------------------------對於一切所遇境緣(如遇到的人、事、物),要明白本身都是虛幻的,是一個所見的幻象而已,所以不用執於去放下它,也不要把它住在心裡,這樣才可以保持我們的一如真心。也就是說不加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才是我們的真正的心念。再通俗點講,也就是佛教導我們碰到一切事不要太執著,有時候靜下心來反而能得到正確的答案.法觀點:「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命由已造,福自已求」,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證據。「命」雖有天定,但「運」完全在自己手中掌握。正是「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可參閱袁了凡先生寫的《了凡四訓》。充分的論述和分析了為何命由已造?-------------------------------------------------------------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我也解釋不好。但只覺得此段話與《金剛經》里的內容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許就會心領神會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語言、文字又何嘗不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不可說】:  紅塵十丈,卻困眾生芸芸,仁心雖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則冰融,冰融則火滅。故此,佛曰不可說。--------------------------------------------------------------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佛云:一剎便是永恆。佛曰:縱有弱水三千,只取其一瓢飲.佛曰:凡事太盡,則緣分勢必早盡。佛曰:一切皆有因果。佛曰:慾海無邊。佛總是佛,佛重視禪,佛曰乃禪曰,佛道乃禪道,悟佛乃悟禪。------------------------------------------------------------我說:我情願做紅塵路上一顆憂鬱的石子。水湄,綠堤,楓橋。一瀲柔波,撩了風動,軟了塵心。你說,前世我們約定,在紫藤花鋪香的月晚,我們相見。紫藤花……地老天荒!長相守,意悠然,纖指冰弦,琴瑟永合。願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緣。佛曰: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你們只有思之苦,無姻之緣,未看破紅塵方為上岸。我說:我仍願做紅塵路上一顆憂鬱的石子.莫愁湖,風寒輕攏煙霧...長亭路,目斷不知歸途...碎香,凝寒露,心仍執著。於是佛曰:蒼生難渡<取 水星 竹六月,佛陀一行走在路上,天氣十分炎熱,太陽照在頭頂,黃黃的土路上,就像燃燒著一團大火球。大家都覺得口渴難耐,時間已經到了中午,佛徒們實在是有些走不動了,希望取水做飯,在此歇息。佛陀看看頭上的太陽,對弟子羅漢說,前邊有一條小河,你去取些水來,大家就在這裡等待,暫時都不要走了。弟子羅漢提著裝水的皮囊來到了小河邊,由於天氣炎熱,一條小河已經被蒸發得成了一條小溪。而路人都來這裡取水,車馬還從小溪中穿梭而過,溪水被弄得十分污濁,下面的黃土全都翻了上來,水面上全是沙子,根本不能喝了。羅漢無奈,只好提著皮囊回到佛陀的身邊,告訴大家那水已經很臟,無法將它取回來解渴做飯。建議佛陀帶領大家繼續前行,去找另一條河水。佛陀看看頭上的太陽,再看看疲憊不堪的眾人,對羅漢說,你還去那裡取些水來吧,上午我們就走到這裡,吃了飯我們再趕行程。羅漢心想,那條小溪里的水怎麼能夠喝呢,再去也是浪費時間,但佛陀已經下了指領,他只好提著皮囊再次來到溪邊。溪水依然污濁不堪,上面還漂著一些枯枝爛葉,還是無法食用。這一次,羅漢不敢空手回去,便從小溪里取了半袋泥沙回來。佛陀看了污濁的泥水,對羅漢說,我不是不信任你,你沒有必要取半袋泥水回來給我看,而是應該等在那裡,等事情自己的變化。羅漢說,如果我們去尋找另一處水源,大概就不是這種情況。佛陀說,不,這不符合天下人做事的道理。也許另一條河水也是這樣,那你又該怎麼辦呢?現在你再回去,還是到那條河裡去取水,這才是最近,最方便的辦法。也是我們做事的一貫道理。羅漢很是犯難,又不能不回去,不禁道:大師讓我再去取水,是否有什麼辦法,使那溪水變得清澈純凈,我將按照大師的指點去做。佛陀說:你什麼也不要做,只要等在那裡就行,否則你將會使溪水變得更為混濁,如果所有人都不進入那條水域,溪水早就有了變化。現在你要做的,只需要等待那裡,等它自己變化就行。羅漢第三次返回溪邊,這時流動的溪水已經帶走了枯葉,水裡的泥沙也漸漸沉澱了下去。只一會兒功夫,整條小溪便變得清澈明亮,一塵不染,純凈之至了。面對這樣的情景,羅漢先是驚訝,接著就笑了起來,快樂地取回水來。佛陀說,今天還沒有向大家講法開示,羅漢三次取水,就算是我今天向大家的開示吧。羅漢驚喜地道:大師的教導真是奇蹟,感謝你利用讓我取水的事情,給我們上了一課。佛陀說,天下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也就是說,根本沒有什麼事物是恆常不變的。只要你看透了這一點,你就會懂得耐心地等待,什麼變化都有可能發生。好的,會變成壞的,壞的,也能變為好的。這就是我們說的無常。每一樣東西都是轉瞬即逝的。所以,做為人,我們沒有必要讓煩惱長久地停留在我們的內心。一條河水是這樣,生活的道理也是這樣。不管怎樣,泥沙都會沉澱,我們沒有必要不快樂。如果煩惱過不去,那一定是你自己在擾動,而並非煩惱本身不走。人生的背負一位年輕人陷入山窮水盡之境,無計可施,於是跪下來祈禱。「主啊,我無法前進,」他說,「我背上的十字架太沉了。」主答道:「孩子,如果你扛不起這個十字架,那就把它放在這裡,再去打開一道門,選擇你想要的十字架吧。」年輕人如釋重負,說:「感謝主!」然後照做了。打開另一道門,他看到很多很多十字架,有的大到連頂都看不到。這時,他看到遠處牆上斜靠著一個極小的十字架。「主啊,我想要那個。」他小心翼翼地說。主答道:「孩子,那就是你剛才背進來的那個十字架。」當生活的重擔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時,環顧一下周圍人們的處境,對你是有幫助的,你也許會發現自己遠比想像中的要幸運得多。潤澤心靈林端華《五燈會元》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由於戰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師答一偈子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研討和交流股市和外匯運行規律無人的時候,無人的地方,對任何一個人都是一個真正的考量。大盤,股票,外匯K線,趨勢,實戰 聽聽「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聽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大盤,股票,外匯,K線,趨勢,實戰那些偷雞摸狗,欺世盜名之流該汗顏了吧!內心真誠之人,即使像蘭花一樣獨處於幽谷,無人知曉,也始終會散發出淡雅的芬芳。如果心老為自己跳在夢裡、高高的苦藤山上,我遇到一位最有權威的、白髮白須的哲仙、他告誡我:人一生下來,就帶來百分之百的痛苦,如果心老為自己跳。我皺著眉頭問:「怎樣才能減少這些痛苦呢?」哲人說:「若你的心能與公字共振,可減少百分之六十的苦。」我深深吐了口氣,又問:「那還有百分之四十的苦,怎麼力?」哲人繼續指點:「若你的心能為他人供血,又可減去百分之三十的苦。」「太好了,」我高興地跳起來,「剩下的百分之十的苦就留給自己吧。」這回輪到哲人皺眉頭了:「你不想把痛苦百分之百地甩掉?」「對」「為什麼」「心要一點不為自己跳,我就不存在了。」哲仙點頭:「看來,人是不能離開痛苦的。」清點你身上的財富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 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鬚髮俱白的老人 ,問:「年輕人,幹嘛不快樂?」「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老人不正面回答,反問道 :「假如今天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一千元,你干不幹?」「不幹」年輕人回答。「假如斬掉你一隻手,給你十萬元,你干不幹?」「不幹。」「假如讓你馬上變成八十歲的老人,給你一百萬,你干不幹?」「不幹。」「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你干不幹?」「不幹。」「這就對了,你已經擁有超過一千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哀嘆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道。青年愕然無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思的樣子。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個星期中離開人世的一百萬人更有福氣了。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痙和忍飢挨餓的難受……,你已經好過世界上五億人了。如果你能夠參加一個宗教聚會而沒有侵擾、拘捕、施刑或死亡的恐懼,你已經比三十億人幸福了。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夠的衣服,有屋棲身,你已經比世界上百分這七十的人更富足了。剛剛過去的聯合國「世界糧食日」數據顯示,全球有三十六個國家目前正處於糧食危機當中;全球仍有八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第三世界的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在發展中國家,有兩成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而在非洲大陸,有三分之一的兒童長期營養不良。全球每年有六百萬學齡前兒童因飢餓而夭折。如果你的銀行戶口有存款,錢包里有現金,你已經身居於世界上最富有的百分之八之列。如果 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如果你能抬起頭,面上帶著笑容,並且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了。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這樣做,但是他們卻沒有。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有福氣了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治療了。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那你更是擁有了雙份的福氣,你比二十億不能閱讀的人不是更幸福嗎?看到這裡,請你暫且放下書然後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話:「哇,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是的想想這些,你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哈哈哈。
推薦閱讀:

禪語為何如此震憾人們的心靈?
時常給自己的心靈洗個澡
曾經喝過的心靈雞湯都是假的!
心靈的超越
心靈換位

TAG: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