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活出基督||人啊,你往何處去(17)

第十七章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第六章十二節

決志歸主,開始查考聖經之後,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你和神恢復和好,不再與他為敵。你的罪已得赦,所思所想已脫舊日罪淵,躍登廣闊光明新天地,生活有了新眼光、新視野;你的整個世界煥然一新。你從此站在主耶穌的立場,用他慈祥目光看待四周的人。舊日的意念和理想都成過去;那些裝在腦里的固執成見已一一消失;從前為人處事的自私自利,現在也不復見。你聽到過有人問:「我豈是我兄弟的看守者嗎?」(注)你聽到有人回答:「我不是看守者,我是他的好兄弟。」你從前不明白這話的意思,現在當已完全明白。(註:人類最早的一對弟兄該隱和亞伯,因獻祭給神,亞伯蒙悅納,而未看中該隱的祭物。後者忿恨之餘把亞伯殺了。神問他,「亞伯在那裡?」,他撒謊,回答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這是罪進入世界後的第一宗謀殺。罪逼人殺害親手足。今天,因主基督的救贖,人可脫罪,重生作新人,內心充滿主愛,遵守他「愛人如己」的教訓,視人人如親手足。)

許多人不接受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只見到消極的一面、沒有見到積極的一面。他們認為做了基督徒以後,便和一切愉快的、有利益的事絕緣。他們說,基督徒好象女人,抱怨凡是人生值得做的事,不是違背道德就是觸犯法紀。要是貪嘴,又會長得痴肥。

其實不然。作基督徒決不等於與一切真能令人愉快的事絕緣。基督徒應該棄絕的,只是神所禁止的敗德林行——以犯罪作惡為樂的行為。一個人如果完完全全接受了基督,又決心遵依天父的旨意行事,立刻可以得到世上唯一快樂的泉源——與主基督為伴,享受主里的甜蜜。對沒有重生得救生活經驗的人來說,這那能叫做樂事;但凡是嗜過與基督為伴的美好生活的人,都知道其中快樂世上無他物可以取代。

英國劍橋大學已故名學者劉易士(一譯:魯益師)教授在給好友G·麥克唐納的文集寫的序中說:「他為人豪放,深愛一切金錢能購到的真正名貴華麗事物;但沒有這些,他一樣能稱心滿意生活。」

麥克唐納自己寫道:「冬天,我當然愛見到屋裡有熊熊爐火歡迎我;夏天,有美麗的花朵向我微笑。要是沒有,可以想想有時的那份快樂,帶著這快樂埋首寫作。一個人不用鄙視得不到手的東西來獲得滿足。」

《詩篇》的作者說:「他們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卅六8)。另一作者說:「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行動正直的人」(詩八十四11)。使徒保羅說:神「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提前六17)。

能夠天天與主基督有交通,才可以度真正腳踏實地的生活。基督化的生活方式,不要我們放下正當的興趣,合理的抱負。聖經告訴我們,基督隨時會再臨;聖經也教訓我們,應該平安度日,直到主來。

試以古代挪亞的日子為例:那時代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這並沒有什麼不妥,毛病出在他們沉緬其中,忽略生活中靈性的一面(路十七26)。古代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也沒有什麼不妥,毛病出在所用的方法邪惡(路十七28)。在挪亞和羅得的時代,人的根本錯誤,是只關心吃喝、婚嫁、買賣等等,尋求的只是個人歡樂,為自己積財添產,沉迷於今生的物質生活,完全不要神。這當然不能討神的喜悅;他因此刑罰了背逆的人。

有人說得好:「神要人寫聖經,不是鼓勵人關注今生,因為人已經過份注意今生的事。聖經要人重視的是更重要也更有價值的屬靈的事,並從這角度來看屬世的事。」。

聖經教導我們,在世度日應盡一己本份,並趁白日作工;人來到世間,有他應負起的那一份責任。凡是基督徒都應該工作,並且竭盡所能把工作做好。

聖經讚許比撒列,因他是個好工匠,能用五金、木頭、石塊,製造各物。他充滿了聖靈,能想出各種藝術設計:「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能想出巧工,用金銀銅製造各物;又能刻寶石,可以鑲嵌;能雕刻木頭,能作各樣的工」(出三十一3-5)。雅各和他的眾子都是牧羊人;約瑟位居宰相;但以理是朝中大臣;耶穌和他的父親約瑟是木匠;他的門徒裡頭有許多是打魚的人。那位在曠野遇見傳道者腓利而受冼歸主的埃提阿伯太監,是古代北非干大基女王的財政總管、婦人呂底亞是賣紫色布匹的。使徒保羅和亞居拉夫婦是織造帳篷的;還有路加,保羅稱他為「所親愛的醫生」。

波爾罕在他一篇寫得出色的論文中,引用了《以賽亞書》木匠勉勵銀匠的話(四十一7),舉了許多例子,說明拿撒勒人耶穌這位木匠怎樣鼓勵過歷代以來的銀匠。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從拿撤勒人耶穌得靈感;最偉大的藝術家、音樂家、雕刻家,也從耶穌這位木匠得到創作的泉源。

主耶穌也幫助我們解決社會問題;很可能基督徒在這方面為人誤解。世人是從我們日常的工作和怎樣處理社會問題中來看基督。

我的岳父鍾仁溥醫生在《美南長老會刊》寫過一篇文章。他說:「主日你赴禮拜,看見你的人會以為你是基督徒。但若不是主日在禮拜堂,而是平常的日子在街上、辦公廳,或者商店裡,或者數不清的其他地方,你無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許多人。你和他們在一起,人家會怎樣看你呢?做個基督徒當然會參加教會的許多活動,搞節目,但是,我們養生的工作、家庭的責任、每天起居作息,這一切在在考驗我們的信心生活和信仰。在每天的無數接觸里,別人會怎樣看我們?能讓人家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嗎?與人偶然相遇,對方能發現我們與不信主的人不同嗎?真的,基督徒品德的真正考驗是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

「基督徒之為基督徒可從許多方面看出:例如言語——我們說什麼和不說什麼;例如行為——我們作什麼和不作什麼。基督信仰的本質著重內心,但有諸內必形諸外,也可以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從我們說話、習慣、消遣、價值觀以及志向等等方面表現出來;我們的談吐能讓基督得到榮耀嗎?我們的習慣,他能同意嗎?我們的消遣、娛樂,他會參與一份嗎?我們在公眾地方吃飯,低頭謝飯嗎?從我們對待物質的態度,人家能看出我們所注重的是上面的事而不是地上的事嗎?人家看見我們追求地位與聲望,會覺得與基督徒的身份不符嗎?我們應該把這些和許多類似的問題拿出來問自己;因為人家是在這些事上辨別我們是不是基督徒。」

我的岳父去世後不久,吾妻雇了一個人來替我們的山居修路。有天,她上城裡去,特地停下來和他攀談。那人出乎意料地問她:「你是鍾醫生的女兒嗎?」她說是的。那人肅然起敬地告訴吾妻:「你知道嗎,他是我認得的最了不起的基督徒!」

我們對不同種族的人抱何態度?對性的態度又如何!我們對勞資有何看法?對墮胎、吸毒、酗酒和因而導致的問題抱何立場?我們能接受婚外情,視之為一種生活時尚嗎?這些都是很實際的日常問題,應該有我們的立場和解釋,並且在實際生活中表達出來。」

我們與周圍的人相處,基本指導原則是主耶穌的一句話:「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六31)

許多人批評所謂的「社會福音」,但是主耶穌教導我們,應把福音帶到人群中間去。事實上,根本沒有「社會福音」這回事。這是一個用得不當的名詞,因為只有一個福音:「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一9)。《提摩太前書》五章八節也告訴我們:「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我的兒子佛蘭克熱心社會工作,是一間基督徒救濟機構的主持人。新聞界最近訪問他,他告訴記者:「我們的首要責任是傳揚福音。」他促請教會的救濟與開發機構,別忘記了為基督而工作,領人歸向他。他說:「所付託於基督徒的是福音,不是開發。」

主基督要我們給需要的人一杯涼水,是在接受福音之後,有時可以在接受福音之前;但一杯涼水不能代替福音。基督徒當然應該比任何人更關心社會問題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多少個世紀來,教會在提升社會價值標準上作出的貢獻,比任何一個機構都多得多。今天,童工已為法律所禁止;奴隸制度也在許多國家中廢除;婦女的地位已提高到史無前例的程度。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社會改革,都是在主基督的教訓影響下促成的。基督徒立身社會中,應有道德的勇氣,堅決主張並支持一切合理的、公義的和可敬的事(參腓四8)。

做個良好公民

首先,基督徒應該做個好公民。聖經教導我們,基督徒應該守法,並應向國家盡忠。愛國和忠於自己的國家,並不等於不能批評不公平的法律。聖經說,神不偏待人。人人機會平等。神的管治方法應是我們的模範。

聖經也教訓我們應和政府合作。使徒保羅勉勵提摩太:「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應如此」(提前二1-2)。有人問耶穌:「納稅給該撒可不可以?」耶穌後來交了稅,為永世後代立下榜樣。政府運作需要資金,維持治安和秩序也須用錢。逃稅的人是社會的寄生蟲,等同偷盜;真正的基督徒決不逃稅。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可十二17)。我們不應以做個納稅人為己足,單是守法也不夠。我們應該努力做有益國家的事,有時甚至為國捐軀。我們應該認真地盡個好公民的本份。

我們應該樂善好施,幫助有需要的人,幫助那些盡心照顧貧苦人的機構。我們既是神負責任的管家,也應注意各種慈善團體是不是廉潔自守,值得信賴。大眾捐給政府的救濟金是不是發給了指定的受惠人。

基督徒應該關心孤兒院、醫院、精神病院、監獄等等社會或政府機構。耶穌說:「要愛人(鄰舍)如己」(太廿二39)。一個國家要是沒有了慈善事業照顧鰥寡孤獨,誰願住在這樣的國家裡。

我記得曾訪問一個國家,那裡有政府辦的老人院,也有基督教會管理的老人院。在基督教會辦的老人院里,可以處處見到愛心與關懷;但在政府辦的老人院里,那種照顧只是官樣文章,潦草塞責。同時照料兩家老人院的醫生告訴我,住在基督教老人院的老人份外快樂且長壽。我們都喜歡在充滿友愛關懷的地方居住。我們應該參加社區活動,應尊敬負有公眾責任的人,支持他們,與他們合作。「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羅十三1)。

樂意接待人

其次,基督徒應該「樂意接待遠人」(提前三2)。聖經教訓我們善待客人,使他們體驗到我們有基督同在。我所認識的最快樂的一些基督徒家庭,都是非常好客的:鄰居喜歡到他們那裡坐;年輕人高興來訪,老人家受到殷勤的款待,兒童在那裡感到主人的熱愛。天父給我們的應該與人分享。我們若能做到這些,神一定賜福我們的家,使它興旺。

對兩性的正當態度

第三,我們應該在兩性關係上站穩基督徒的立場。聖經上沒有說性本身是罪,只有濫交才是罪。而性關係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所自始,應該是極富意義且滿足的人生奇妙經驗。

本來是男女二人間最華美也最完全的愛,卻被帶著罪性走向自我毀滅的人弄成既低劣又無恥且骯髒的行為。兩性關係要是沒有了責任感,沒有了互愛與互尊,失去了給對方音樂與滿足的心意,便會淪為獸性的發瀉,與動物無異。聖經對此屢加儆戒。

聖經對兩性關係有極為坦率的教訓,其坦率的程度為他書所少見;這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聖經決不避諱此問題;什麼是正當,什麼是不正當的性關係,聖經都—一提出,毫不躲閃。把性當作秘密,難為情,羞於啟齒,完全是人為的。

文明世界為了糾正把性神秘化和避諱的態度,開放了性言論。可惜,所強調的只是性的機械的一面,完全忽略了其精神的層面。兩性之愛的發揚,必須以精神和心靈的相契為基礎、為根源。

試看今日離婚案件之多,究其根源,都因男女雙方沒有堅固的精神價值為結合基礎,以致不能同偕白首,嘗到生活越久越有的甜美。

性愛是人生一部份;人間若無兩性之愛,人類便會滅絕。性愛是世上一切生命得以延續的行為,應該是人生奇妙且富意義的經驗。正當的性關係能給家庭歡樂,誤用則可變家為地獄。善用它,可以作你的良仆;濫用它,可成為最恐怖的主人。

基督徒見到黃色報刊渲染色情,廣告以女性胴體為號召,而電影以低劣三級片來吸引,難免悲憤,深感人性尊嚴被辱;同為人,何以竟有此種敗類,墮落、愚蠢、卑下到把神延續人類生命的行為變相變質,誠堪浩嘆!

基督徒的婚姻觀

第四,凡是抱持基督徒正確兩性觀的人,一定會抱持基督徒的正確婚姻觀。一個人締結婚盟前,應注意到婚姻關係的精神層面,明白心靈的真愛才能使地上的婚姻牢牢繫結在天上。我們從小長大以至成熟,逐漸懂得相愛之道:愛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的朋友、後來愛上可以終生廝守的一個人。經歷這個過程實在不易,因為未曾重生的罪人,易為肉體情慾所誘。

許多仍處世俗網羅中的男女,為肉體和魔鬼所困,卻不得不選擇伴侶,這是很不幸的事。兩個在心靈里對神毫無認識的人、締結姻盟,全無真愛基礎,大半時間不能真正相愛,其婚姻那能永久。難怪許多婚姻破裂,走上離婚之途。

婚姻關係所以神聖,是因為二人可以攜手同行,為靈性長大的共同目標而生活。神設立婚姻制度,他知道男人需要配偶的幫助,女人也需要男人的保護。神希望做丈夫與做妻子的不可忘記設立婚姻的原來宗旨。妻子應盡一己所能愛丈夫,幫助他、安慰他;丈夫應該愛妻子,保護她,供給她和子女所需。這樣,家庭才能充滿天父的愛與和諧。夫妻應互敬互信,無猜無忌,生活在完美的愛里。

締結姻盟對,雙方若能清楚體認神設立婚姻制度的目的和他所定的規範,世上根本毋需離婚法庭。沒有達到這婚姻標準的男女(實在太多),應該先學習神所要求於夫妻雙方的是什麼,然後祈求他的指示與幫助,來實現他的美意。

基督徒的勞資關係觀

第五,在勞資關係中,我們應站穩基督徒的立場。聖經說:「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象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不僅僅是地上的主人)。那行不義的(偷懶的與偷竊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在他面前,主人與僕人是平等的)。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西三23一四1)。(括弧中的話是照菲利浦英文新約譯本作的補充。)

要是我們能讓基督在一切勞資關係中做主,遵行他的教訓,何須有罷工,也不會有雙方堅持不下,互不相讓的談判僵局。資方會慷慨待工人,工人會盡忠職守,不只為了工資而工作。

聖 經教導我們,凡是誠實的工作都是可敬的。基督徒工人應該是最忠心、最有效率、也最願意擺上的人;他在工廠和公司里也會儘力主張公道。

同樣,基督徒的僱主應敬重工人,並且一本愛心對待他們,成為僱主的好榜樣。一個真有基督在心中的人,不會不注意工人的安全預防、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人的福利。他眼中的工人不只是勞動力,也與他一樣是人。

勞資雙方都應記得,今天勞工工作條件的能有改善,彼此工作能有增進,從美國的情況來說,是一次大靈性復興的結果。事實上,工會的設立,若追溯起源,乃來自教會和十八世紀由衛斯理所領導的復興運動。基督徒領袖夏福德士伯,不顧家人反對,畢生致力勞工環境的改善:鼓吹縮短工時、增加工資、善待工人。爭取工人社會地位的運動自此始。

基督徒對種族的看法

第六,基督徒應從基督的眼光來看種族問題。聖經說,在基督里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不分希利尼人與化外人,無分貧富與性別,都是平等的,在主耶穌里成為一體。十字架前人人平等。基督啟開我們屬靈的眼睛後,我們所見到的已不是膚色、階級、貴賤,而是人自己。他們也象你我一樣,有願望、有恐懼、有需要,也關心自己的前途。我們能象基督一樣來待人,他們就都能成為我們的朋友。

基督徒對物質的態度

第七,應本基督精神處理錢財等經濟事務。主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錢財是好僕人,也是壞主子。財富乃供人使用、分享與施捨,不可囤積。使徒保羅說,貪愛錢財乃「萬惡之根」(提前六10)。財富當然有其用處,但不可讓它作主。貪財是看財富重過人,將人鎖在錢眼裡,成了金錢的奴隸。貪財使心變硬,不辨是非,生命的意義盡失。

應在凡百事物上謹防貪念。基督徒務須儆醒、禱告、自製,嚴密防備落入貪心中。生命珍貴,其價值不可用金錢、屋宇、土地來衡量,也不靠賺錢的能力或經濟上的成就評高下。千萬別貪婪,喪失作人的自由,淪為物質之奴。

兩兄弟爭奪遺產,請主耶穌解決,他拒絕了,並且警戒他們,給他們講了個非常出色的比喻,把天上的信息應用在世界的問題上。他講了一個田產豐富的財主,心猶未足,要得到更多的財富,作了長期的計劃,希望享盡人間福氣與尊榮。此人一定很有本領,精於打算,勤儉誠實,待人處事也講究道義,但毛病出在不知滿足,而且一心一意只為自己打算,就象許多現代人一樣。

他眼裡的成功,是擁有良田千畝,積穀難數,來滿足難填的私慾。他的生命為錢財所圍繞,自己成為世界的中心,心裡所思所想無非全是個人享受,沒有把神放在心上,也不知道人生的短暫與難測。

誰知生命操在神手中。這位財主的百年大計還未開始,死亡已臨到他,一切轉眼成空。他千辛萬苦積聚的財富從他冰冷僵硬的手指間溜走,給人家瓜分、浪擲、散盡;他卻必須站在神面前,無法交代,因為他雖積財在地,在神那裡反一貧如洗。

基督徒應該比誰都清楚知道。我們來到世上時兩手空空,而離去時也是空空兩手。事實上,人活在世上,財產也好,人也好,根本都非他所有;神才是萬物的所有人。我們在世短暫的年月中,只是他財產的管家;我們環顧四周,所擁有的東西,只不過是從神那裡借來,並不屬我。我們貪得無厭,是因為忘記了這個普遍的真理。

我們抓住一物或一人,說「這是我的」,又或看見別人有而你沒有的東西,紅起眼睛,不擇手段要「把它拿過來」。我們這樣做,都因為忘記了一件事,這就是不問我們拿到什麼,將來在神的審判台前交代時,都不能拿走。

這不是說地上的財物是罪,聖經並沒有這樣說。聖經清楚告訴我們,神希望我們利用已給我們的環境,盡量發揮一己的才能與本領;只是要注意,取得金錢與權力的方法應該正當。太多的基督徒對此有誤解,他們以能置身貧窮為榮;看見子女受苦,無法照顧,卻說「願主的旨意完成」。這種有罪的屬靈的驕傲為害不淺!使徒保羅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提前五8)。

主耶穌講過一個最發人深省的比喻,可以用來說明這一點。他講一個富戶出外旅行前,給了他的僕人每人一筆錢,要他們去投資。主人回來時,發現有的僕人很有智慧,投下了的錢賺了好幾倍,他誇獎這些僕人的忠心和才幹。但那拿到錢害怕得要命的笨仆,想不出怎樣使用,只好把錢藏在地里,以防賊來偷;這個僕人受到責備。

我們可以盡量賺錢,但應遵循神的教訓;我們可以用錢,但應遵照他所吩咐的,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你的初熟的土產,獻給主,忠實履行聖經的教導盡信徒的責任(箴三9)。什一之外,還應捐輸,幫助需要的人。若對物質的價值難作定奪,可以閱讀聖經,看主耶穌怎樣教訓我們對金錢的正當態度,以及怎能賺和怎樣用。你可以問自己:「遇到這種情形,主耶穌會怎樣處理呢?」這是你的唯一指導原則。

我的好朋友當中,有一位是非常富有的實業家。有天我們一道進午餐,他若無其事地告訴我,說他頭一天售出一點產品,凈賺了美金一千三百萬元。接著他興高采烈地對我說:「讓我告訴你今天清早我讀聖經的一點心得。」他很快便換了話題;他最大的興趣不是金錢而是神的話語。他知道輕重與先後。

基督徒對受苦之人的看法

第八,基督徒應關心四周受苦的人。關心貧民窟和貧苦的鄰居,協助慈善機構減輕人間疾苦。許多人把有用的時間花在不切實際的計划上,對眼前的貧苦人的需要反而一毛不拔。誰是我們的鄰舍呢?一切與我們最接近的人都是:可以是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也可以是住在隔壁的那些人。我們的鄰舍,可以先從最近的開始,然後輪到本城或自己的同胞,然後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這都是我們應關懷幫助的鄰舍。我們的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便應給人幫助。

聖經說,耶穌四圍的人都喜歡聽他。耶穌無論走到那裡,就醫治患病的人、安慰憂傷的人、鼓勵灰心的人。幾年前,一位英國聖公會的主教告訴我,英國今天的社會福利機構,沒有一個不可以溯源於過去已有的一些福音復興運動,連防止虐畜會也不例外。

凡是基督徒都會關心設立醫院、孤兒院、老人院等慈善機構,幫助社會上的鰥寡孤獨。凡是基督徒不但會關心自己的同胞,也會關懷別的國家的需要,支持有聲譽的國際性社會福利團體,去帶助不幸的人。應注意的是,捐錢給一個機構,你作為神的管家,應該留意這些錢怎樣用出去。有許多負責任的慈善工作值得我們支持、代禱;但也有不應給予支持的。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避世,而是教導我們入世,應與他人一齊來幫助不幸的人。神需要社會工作者、監獄官、慈善工作者、警察、醫生、護士以及千百種幫著減輕人類痛苦的職業。

愛你的弟兄

第九,基督徒之間應親愛如弟兄。信徒都是天父家裡的人,應本超乎世間的愛去愛他們。「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人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約壹三14)。

我們要愛仇敵,甚至愛迫害我們和「捏造各樣壞活毀謗我們」的人。

但是我們最大的愛是愛主里的弟兄姐妹,也就是一切信主的人。主耶穌說:「你們要彼此相愛,象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十五12)。

聖經也教導我們彼此服事:「弟兄們,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加五13)。

主啊,求你幫助,

使我能忘記自己為人活;

就是跪下禱告時,

也為他人代求。

幫助我,在一切的工作中

都能城實,都能真;

明白為你作的一切

都是為了他人。

為他人,主啊,為他人,

讓這成為我的座右銘;

讓我能長為他人而活,

活出基督來。

聖經說,基督徒之間有責任互為榜樣。保羅說:「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這不是建議,可以由你決定做不做;而是命令,一定得遵守;也不是可聽可不聽的勸告,而是應履行的責任。我們都應做個模範基督徒。

聖經又說,我們應該彼此饒恕,「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弗四32)。主耶穌說過,你若不饒恕你的弟兄,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罪。他又說,「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可十一25)。

聖經又告訴我們,不要論斷人,不要做弟兄的絆腳石。

聖經說,我們應彼此順眼,看他人比自己強。我們應該「恭敬人,彼此推讓」。也就是尊敬他人,讓人走在前頭,自己走在後面。

我的岳母在世上的最後六年,因心臟病發後得坐輪椅。我的岳父鍾仁溥醫生,本為十分活躍的運動員、醫生、作家和傳教士,現在全心全意照料我的岳母。有天他告訴吾妻:「這是我們二人一生最快樂的時光。能照料你的母親,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凡是見過他怎樣照料妻子的人,都知道他說的是心坎里的話。

基督徒也應該分擔彼此的重擔。有的擔子必須自己擔,別人擔不了。他要是不理,便不會有人理。可是,有些擔子,例如憂傷、不幸、試煉、孤單,心靈的苦惱,家裡有人吸毒、坐監、或者小孩失蹤,這一類的擔子,朋友是可以幫助的。不過,不要為這些擔子憂慮、應該把它交給天父,仰望他給我們力量支持下去。可是,我們也有責任幫助他人挑起擔子。

聖經說,基督徒應彼此相顧。我們有責任照顧孤寡,幫助窮人。聖經說,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接待遠客,為聖徒洗腳,安慰受苦的。主耶穌說:「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施比受更為有福。」「捐得樂意的人是上主所喜愛的。」這些都是基督徒之間應盡的社會責任。

待人應仁愛

最後,基督徒應該仁愛。仁愛是基督徒最重要也最偉大的一種品德。我們信仰基督,這種信仰的力量,有時候會讓我們覺得,只有我們才對,別人都是錯的。要是我們信念的所本是聖經,是聖經教導的「你們應該」和「你們不可」的原則,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意念,這種傾向與感覺當然很好。不幸的是,教會裡面許多不同的派別,常常互相攻訌,走人的道路;沆瀣一氣的人組成的小團體,堅持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題目的看法,大家都說只有他們講的才對。

已故H·艾朗塞德博士說得好:「謹防錯把成見當成了我們的信仰。」

對邪惡、罪惡和錯誤的事,我們深惡痛絕,我們不能寬容罪。很可惜,這種值得稱讚的對罪的不寬容,太容易轉變成為對罪人的不寬容。主耶穌恨惡罪,但他愛罪人。

不久前,有位很有宗教背景的人,告訴他的電視觀眾:「你們沒有見過耶穌和有問題的人在一起。凡是在基本觀念與態度上不是耶穌認為可敬且正當的人,耶穌都不和他們來往。」我聽了後覺得很有趣也十分驚訝。

以他的背景,應該知道耶穌從不害怕與人來往,不管他是誰。文士和法利賽人批評耶穌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樂意幫助人,與他們交談,聽他們傾訴,不管對方是誰,稅吏也好、強盜也好、有學問的人或者妓女、貧與富、一律歡迎。連耶穌的門徒都不贊成耶穌與之交往的某些人。這些批評與反對,絲毫未減耶穌對人類中窮苦、瞎眼、掙扎求存的每一個人的憐憫與慈愛。

主耶穌心胸之廣被與開敞,人世間實無其匹。他知道自己是誰,確知自己來到世上的使命。這種堅強、確定、不能動搖的信念,使他能與任何人來往,但不受其感染。我們因為害怕自己的觀念被攻擊,才不願意聽別人不同的看法。主耶穌沒有這種害怕,不那麼小心眼,也不用為了自己的安全而遠離誰。他知道怎樣去愛人,同時站穩立場;我們應向他學習。他為我們立下了輝煌的榜樣,堅守真理,且有無限慈愛。他離世前告訴我們:「你去照樣行罷」(路十37)。

以上所說為基督徒社會責任的犖犖大端者。我們不可以遺世獨立,過隱士生活;我們是社會的一員。這也是為什麼主耶穌常常教導我們一些待人接物應持的原則。

查考聖經、閱讀聖經、實行聖經的教訓,這樣,你才能向迷失方向、無所適從的世界,發揮那住在你裡頭的基督改變人心的力量。

葛培理牧師(William Franklin Graham或Billy Graham,1918年11月7日- ),生於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佈道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經常擔任美國總統顧問,在蓋洛普20世紀名人列表中排名第7。


推薦閱讀:

耶穌基督嘉言錄
世界上最偉大的預言 | 舊約聖經中預言耶穌是彌賽亞的證據
作為基督徒,你和神的關係是怎樣的?
怎麼分辨各基督教派別?
02 在基督根基上所建立的工程 | 悉尼特會

TAG: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