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領》講義(六)——因地法行:一切從心性入手
「彼瞿然曰:斷煩惱,除業障,離苦得樂,此乃佛法正宗,云何而猶未盡?布施持戒,禮拜供養,誦經念佛,持咒修觀,此乃佛法正行,云何而猶未盡?吾將以此自度度他,豈尚有遺憾耶?」
他們都非常驚訝地說:斷煩惱、消業障,而希望離苦得樂,這是佛法正統的思想啊,為什麼你說仍不徹底?布施持戒、禮拜供養、誦經念佛、持咒修觀,這都是佛法正確的修行方法啊,為什麼你說還不究竟?我們就是這樣修行的,希望將來能夠自度度他,這難道還有遺漏缺憾嗎?
「余曰:且稍安毋躁,當為子說之。」
我說:請大家稍安勿躁,不要激動、不要著急,我慢慢為你們解說。
「大凡談理必窮根源,作事必問根由。子所談者,在佛法中非無其義。但是枝葉末節,若向這裡做去,立志雖佳,枉費精神。」
我們平時談論道理,一定要探究這個道理的根源、源頭;我們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先問問理由、原因。你們剛才所說的,在佛法中並不是沒有這樣的義理,但這都屬於旁枝末節。一棵大樹有樹根、樹榦、枝葉,我們學佛不能舍本求末,甚至本末倒置,《證道歌》說得好:「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又說:「入海算沙徒自困。」如果我們學佛,只是向你們所說的這個方向去做,雖然志向看上去還不錯,但實際上是枉費精神和力氣。
「經云:「未知真實法,不名為布施。未知真實法,不名為供養。」余今例此,再作數語:未知真實法,不名為持戒。未知真實法,不名為禮拜。未知真實法,不名為誦經。未知真實法,不名為念佛。未知真實法,不名為持咒。未知真實法,不名為修觀。君未說到真實處,所以我不認可。」
經上說:「未知真實法,不名為布施。未知真實法,不名為供養。」我按照這個例子,再加幾句:「未知真實法,不名為持戒。未知真實法,不名為禮拜。未知真實法,不名為誦經。未知真實法,不名為念佛。未知真實法,不名為持咒。未知真實法,不名為修觀。」正因為你們都沒有明白究竟真實的法要,沒有說到究竟真實的地步,所以我不認可。《六祖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還沒有明白自己的本心、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法,那你所做的布施供養、持戒禮拜、誦經念佛、持咒修觀,都是做做表面功夫、搞搞形式主義,不是真正的布施供養、持戒禮拜、誦經念佛、持咒修觀。
「經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又曰:「欲修大行,須知因地法行。」」
經上說:你修行的因地如果不真實、不正確,你將來所得到的果報也同樣曲折和虛妄不實。經上又說:你要做一個真正的大修行人,那麼你一定要知道「因地法行」。什麼叫「因地法行」?我們前不久剛剛學過《圓覺經》,《圓覺經》說:「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你看,一句話就說清楚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什麼是「圓照清凈覺相」啊?大家學過是不是已經忘了?我們剛講過的《心經》,大家是不是也忘了?我們講《心經》,濃縮濃縮再濃縮,濃縮到後來,就講一個字,什麼字啊?對!「觀」字!這個「圓照清凈覺相」當然是指我們自性的般若觀照,也就是覺照,照什麼?「如珠吐光,還照本體」,自性覺照、覺照自性,自觀自在,這句話就是說:一切的如來為什麼會成佛呢?因為他修行的因地都是從心性入手,都是從觀照自心入手,一直觀照到我們原本清凈圓滿的自性,找到並全然發露了我們的如來覺性,自然永斷無明而成佛。
上午有師兄在群里問觀心的要領和次第,「老僧只管看」是第一步,等你妄念不生、心地清凈後才有資格做第二步:「看念頭從何處生起」,參究我們的念從哪裡來?你堅持觀,功夫到了,就能發明本來,觀照到我們原本具足的自性。好,「圓照清凈覺相」後怎麼樣呢?《圓覺經》說:「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凈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我們只要一切從心地入手,不斷凈化此心、觀照此心,一定會發明此心的,就是《六祖壇經》說的「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這個自性的清凈法身如如不動,這個自性的如來藏不生不滅,這個自性的靈明本覺真實永恆,遠離一切相對的知見,遍滿法界虛空,究竟圓滿。所以這個「圓照清凈覺相」、這個自觀自在、這個自性觀照,稱為「因地法行」,菩薩以這個因地而發清凈心,將來究竟成佛;我們末世眾生依此因地修行不墮邪見,將來也決定成佛。
(愛笑的小玉米根據共修講課內容摘選整理)
推薦閱讀:
※迎請供養十六大阿羅漢
※佛說正法之衰變因緣(3)佛法背誦口傳的弊端【原創】
※何為大壞佛法之人?
※正常狀態下的心——阿姜查
※為何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