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格律知識
詞也是中國詩歌的重要形式。詞這種文學形式,是在唐代產生的,它最早產生於民間。
詞最初是配樂的詩。在隋唐時,由西域傳來的音樂和中原地區原有的音樂融合,產生一種新的音樂,叫"燕樂",詞就是配合這種音樂的歌詞。所以,最早的時候, 詞叫"曲子詞"。可見,詞和音樂有密切的關係。一首詩全是五言或七言,唱起來就會顯得單調、呆板,因此,必須"雜以虛聲"(即在五言和七言之中另加上一些 音節),再進一步發展,句子就變得長短不一,平仄和韻腳也發生了變化。到後來,詞和音樂逐漸脫離,於是詞就變成一種特殊形式的詩歌。這種特殊形式,說明詞 和詩畢竟有區別,不僅表現在句子的長短不齊,而且也表現在平仄、用韻等方面。因此說,詞是從音樂和詩兩個母體結合發展而來的,它具有音樂和詩兩個方面的屬 性。在民間文學的影響下,中唐時期的一些文人也有寫詞,如白居易、劉禹錫都寫過一些詞,晚唐的溫庭筠是第一個大量寫詞的作家。經過五代到宋,詞發展到了極 盛時期。宋詞和唐詩一樣,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極為光輝燦爛的一部分。
(一) 詞的分類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調或詞牌。如《南江子》、《念奴嬌》、《水調歌頭》等。
按詞牌分類,根據兩部較全面的詞譜文獻統計,《詞律》收唐至元末詞牌共660調,1186體;《詞譜》收唐至元末詞牌共826調,2306體。
按字數多少分類:一般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58字以下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詞的字數多少不一,差異頗大。最短的《十六字令》,只有16個字,最長的《鶯啼序》有240個字。
按節奏兼顧長短的分類:唐宋詞中常見到的有"令、引、近、慢、序"等詞牌。"令"即一般字數較少的小令,如《十六字令》、《調笑令》等。《毛澤東詩詞 選》中也有三首《十六字令》。"引"來源於大型樂曲的前奏,就是引子的意思。一般每片六拍。"近"一般屬中調,如《好事近》、《祝英台近》等。"慢"即慢 曲、慢調,一般多為長調。每片八拍,節奏舒緩。"序"是從唐宋大麴散序或中序中摘取製成的,一般均為長調。
變調分類:有些詞調有變格,而變格也有各種不同方式,主要有:犯調、轉調、攤破、減子、偷聲等。
按詞的分片分類:有單調、上下片、三片、四片等不同的結構。分片也叫分段。一首詞也可稱做一闋,一闋詞的上下段或上闋、下闋,不分上下闋的即為單調,重疊的稱雙調,三片、四片的也稱三疊、四疊。
(二) 詞調、詞牌和詞譜
詞調,是指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詞牌,如《念奴嬌》、《西江月》等,是各種詞
調的名稱。從隋唐開始到明清時代,詞牌數多達近千個。由於歷史的演化,一個詞牌有的有幾個名稱。如《南柯子》也叫《南歌子》、《鳳蝶令》;《江城子》也叫 《江神子》等。詞牌名稱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原來就是樂府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等,有的取詞的首句或尾句命名,如《憶江南》、《如夢 令》、《秦樓月》、《大江東去》等;有的餓按詞意取名,一般就是詞的原題,如張志和的《漁歌子》,內容就是寫漁夫的生活;有的用人名作詞牌,如《西施》、 《虞美人》、《師師令》;有的用地名作詞牌,如《南浦》、《甘州》等;有的自度曲、自製曲,由詞人自行命名,如周邦彥的《六丑》、《側犯》等;有的取數字 為名,如《十六字令》、《三字令》、《一七令》等。
詞牌既與詞的聲情無關,又與詞的內容無關,所表示的就是僅僅是詞的句式、平仄和用韻。比如《憶江南》這個詞牌,就規定這首詞應該是多少句,每句各有多少字,何處用平,何處用仄,何處押韻,押平聲韻還是押仄聲韻等。
詞牌的名稱和對某一詞牌的詞的字句、平仄、押韻的規定,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逐漸形成的。當各種詞牌的字句、平仄、韻律等大致定型以後,就有人把 它們彙集在一起,編成詞譜,讓人照譜填寫,所以創作詞叫作"填詞"。這表明詞、曲分離以後,詞譜隨著詞牌而存在,但它已不是曲譜,而主要是詞的格律的裁 體。比較通行的詞譜有清朝萬樹編的《詞律》和清朝王奕清等奉康熙皇帝之命編寫的《欽定詞譜》。
(三)詞的用韻
詞的用韻是後人根據宋詞的用韻歸納出來的。現在比較通行的詞韻是清代戈載所編的《詞林正韻》。他把詞韻分為十九部,其中舒聲十四部(包括平上去),入聲五部。詞的用韻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一韻到底。或者都是用平聲韻,如《浪淘沙》、《水調歌頭》等;或者上、去聲韻,如《漁家傲》、《魚家兒》等;或者都用入聲韻,如《蘭陵王》、《念奴嬌》等。
一種是同捕平仄互押。這裡指舒聲十四部中,同一部的平聲和上聲互押。
一種是平仄換韻。"通押"和"互押"都是在同一韻部之內,換韻則是改變韻部。何處換韻是固定的,如《菩薩蠻》前後闋都是兩仄韻,然後換兩平韻。
(四)詞的平仄
詞和詩不同,不僅僅是五言句和七言句,而且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所以詞的平仄要比近體詩複雜一些。詞常見的平仄是:
一字句。用平聲,入韻。
二字句。或用於律句的下三字。常用的是"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
三字句。相當於律句的下三句。上用的是"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
四字句。一般相當於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平平仄仄"(第一、三字可平可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可平可仄)。還有 一種"仄平平?quot;也常見。
五字句。詞的五字句平仄,大體和近體詩的五字句相同。
六字句。相當於七言律詩的上六字。"平平仄仄平平"(第一、三字可平可仄)、"仄仄平平仄仄"(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三字必仄)。還有一種常見的六字句,即"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仄)。
七字句。就是七言句平仄比近體詩更嚴格。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兩種,在近體詩中,都是"一三五不論"的,而在詞中,它們的第五字必平。在有的詞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七個字的平仄都必須固定。
八字句以上的句式,都可以看作是由上述句式複合而成的。例如八字句一般是上三下五,九字句可分拆為上三下六,或上五下四等。其三字、四字、五字、六字的平仄大致超不出上面的範圍。
(五) 詞的對仗
詞也講對仗,但詞的對仗和近體詩對仗有所不同。
近體詩的對仗是詩律的要求,如頷聯和頸聯,必須是對仗的。對仗是平仄相間對;餓而詞的對仗是自由的,詞的平仄由詞譜確定,其對仗可以平仄相對,也可以不相對。
近體詩的對仗有一定的位置,詞的對仗,位置多不固定。
詩的對仗不能同字相對,詞的對仗卻可以不拘。
詞的某些詞牌在一定位置上雖常用對仗,但也可不用,不算格律要求。
詞的對仗不限於五言、七言句,凡相對兩句字數相等皆可對仗。
推薦閱讀:
※格律詩寫作四步法及二十八式格律表
※【江南散文】淺習古詩中古體詩和格律詩的區別-竹葉兒-江南煙雨-江山文學網
※格律通則
※程瑜:當代格律詩守舊與革新之爭述評
※怎樣寫格律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