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為了子女離婚,有人勉強維持幸福假象...貌合神離家庭的娃, 和單親家庭的娃, 到底哪種更不幸?
本周DrBing作為一隻反應慢半拍的度假狗,每次有吃瓜新聞都不在第一線。所以只能8人家吃剩的瓜了,嗚嗚。。。
這次,全世界最高調的一對夫婦離婚了。吃瓜點在,離婚理由居然是子女教育問題。
作為一隻高實用技術型吃瓜人士,今天藉機聊聊中國現實中的情況——和這對夫婦的反面——為了娃不離婚,湊合將就一個貌合神離的家庭。
普遍來說,中國夫婦感情破裂卻堅持不離婚(大多情況是經濟弱勢女方),理由就是為了娃:不想給娃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很多時候娃只是借口。
事實只是弱勢女性不敢失去自己的生活依附而已。DrBing不是聖母道德婊,我對她們的真實初衷是理解的。好像王菲、朱莉這些翅膀硬硬噠女子,婚嘛,簡直就是愛離離,next please,別磨磨叨叨的。
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離也就算了。但很多人還偏偏要這樣:
「小學時候父母鬧離婚, 母親天天對我抱怨父親如何不好, 婚姻如何不幸, 最終以"要不是為了你, 我早和他離婚了"來收尾. 其實只是把我當作發泄負面情緒的垃圾筒而已。.愈演愈烈, 最終母親甚至會失控大喊"我不幸都是因為你!"之類的話. 在這種每天的言語轟炸下, 我產生了很強烈的自我厭惡意識, 覺得只要自己不在了父母就都能得到幸福, 最終發展到差點自殺。 發現了這點的父母猛然悔悟過來, 從此再也不當著我的面吵架, 當然也沒有離婚. 只是對於我來說, 離不離婚真的無所謂了, 只要不再對著我大喊"都是因為你!"就好. 每次父母爭吵的時候, 我都會說 "我同意你們離婚, 你們快離婚吧", 結果父母反而會說: 明明說是為了你才不離婚,你狼心狗肺,。這樣的大人, 實在是太好笑了。
所以,貌合神離婚姻下生活的娃, 和單親家庭的娃, 到底哪種更不幸?
調查調查證明,大部分娃受父母離婚的影響都是短暫的,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遠比大人想像中的要強大。
心理學家賀興頓的研究發現,很多孩子會經歷來自離婚的短期負面效應,特別是焦慮、憤怒、震驚和不信任。這些反應通常在父母離婚的第二年底都消失或減弱了,只有少部分孩子的痛苦會持續更長時間。社會學家保羅·阿瑪托跟蹤研究父母離異的孩子,直到他們進入青春期。平均而言,這些孩子和家庭完好的孩子之間的差異非常小。1985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某些在父母離異前暴露在高度不和諧家庭範圍下的娃,反倒會調整得更好更快,因為會覺得離婚使得自己從父母爭鬥中解脫了。
而如果婚姻內的衝突看似溫和,突然告知孩子父母離婚時,孩子會毫無準備,對新家庭狀態感到恐懼,進入失落、沮喪,意志喪失。(DrBing就是屬於這類,所以學業受到了影響)
無論如何,離婚常常給父母雙方帶來更多的沮喪、焦慮或惡語相加,也會導致在平衡工作與關愛子女間產生很多阻力和困難。這些問題也會損害父母為子女提供安全和愛的能力,而這正是子女在此刻急切渴求的。一項延續25年的跟蹤研究發現:25%的父母離異的成年人經歷過嚴重的社交、情感或心理問題,與之相對,完整家庭的子女中這一比例只有10%。但這一差異並非由離婚本身引起,更可能是由其他可變因素導致,例如,伴隨著婚姻解體而至的較少的父母關愛。
孩子的成長軌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人格品行, 擁有完整, 健全, 高尚的人格的父母, 才能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優質的成長和教育環境, 拋開父母的人格不談, 單純討論家庭是否形式上完整是沒有意義的.。在關乎"人的主觀感受"這種問題上, 永遠不存在"標準形式"。
真正決定家庭成員幸福的, 是每個人的付出和愛。所以這就牽扯到父母品格如何,品格不過關的人,在離異後更容易把精力放在處理自己的問題(尋找新配偶,處理自己的精神危機)而忽略了自己對娃應該首先承擔的責任。
父母是腦殘、脆弱、自私鬼的娃,在怎樣的家庭形式下都沒幸福的。
勉強沒幸福有研究在娃身上裝心率檢測儀,發現當娃在安靜的看書寫作業或玩耍時,如果父母的聲音提高、可以壓低、爭論埋怨一些事情時,娃的心跳會急劇加快,雖然看起來他還是安靜的在做自己的事。娃的觀察力、感覺是很敏銳的,表面風平浪靜,內心翻江倒海。小朋友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他把精力暗耗在擔心父母上時,難免其他方面(生理心理健康、學習等等)會受到影響。
再進一步,感情破裂的夫妻通常會經歷從"爭吵階段"進化到"冷戰階段"的過程——就是連吵都不想吵的程度。這種感情狀態下的兩人如果勉強維繫婚姻, 對娃而言又未嘗不是一種冷暴力? 又如何斷定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呢?
所以,為了孩子而湊合的婚姻往往存在兩大問題:1、雖然沒離,但暗戰連連,孩子私下「操碎了心」;2、夫妻將婚姻的不幸歸咎於孩子,讓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如果婚姻有問題,那麼夫妻要想辦法解決婚姻問題,不要覺得解決不了,迴避問題。即使選擇了為了孩子繼續婚姻,那麼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勇敢面對這條路上的荊棘,著手去解決它:可以去婚姻諮詢機構進行婚姻諮詢,學習相處之道。
降低傷害如果婚姻那條路真的真的走不下去了,選擇離婚,也要學習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去婚姻諮詢機構進行離婚輔導,效果還是不錯的。
1、盡量做到共同撫富養
盡量讓孩子和父親、母親都有接觸的時間與機會,保持一定高質量的親子時間,如果離婚後存在異地問題,也盡量以定期探訪、視頻、電話等方式實現。父母都該時刻意識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而是一個人,不要因為自己對伴侶的恨而剝奪孩子獲得父愛、母愛的機會。
2、儘快適應新角色,控制負面情緒
婚姻的結束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漫長而煎熬的過程,雙方都要學習適應新的覺得,承擔新的責任,比如獨自照顧孩子、面對親戚朋友的關注、或者是搬回和父母同住等等。這個過程很難,但請努力承擔,不要把這種痛苦推向孩子。3種不良情況尤其普遍,切忌:
·
A)沉浸在痛苦中:以淚洗面或靠煙酒麻痹自己,無法給孩子提供正常的照顧,如按時做飯、洗衣清潔等等,甚至孩子得承擔大人的角色,反過來安慰照顧父母,幼小的孩子承擔這麼多,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
B)將怒氣投射到孩子身上:舉個栗子:這娃長得那麼像那個沒良心的!越看越氣!
· C)沒有安全感:擔心娃偏向配偶,不愛自己,再一次拋棄自己,從而不斷從孩子身上汲取安全感,給娃造成心理負擔。比如說,將孩子作為打聽工具,每次孩子從對方那裡回來,各種打聽,打聽完之後將對方批判咒罵一番。
3、各歸其位
爸爸做好爸爸,媽媽做好媽媽,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即使被傷害,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對方(請找閨蜜、基友去吐槽)。互相詆毀,會讓幼小的孩子困惑,最親近的人都不值得信任,那麼我可以信誰?
總結只要做到 「雖然離婚了,但對孩子的愛不變」,孩子是可以和在那些完整和諧家庭的娃一樣,健康完整成長的。當然,這個愛不是說說的,要實實在在做出來。只有做出來的,才是實實在在的愛。
﹀
|這是DrBing公眾號第322篇文章|
推薦閱讀:
※家庭光伏發電,市政府有補貼嗎?
※父親51歲,不停失業,不停找子女伸手要錢。子女怎樣做才合情合理?
※父母的界限感,決定一個家庭的幸福
※出軌家庭不願意選擇離婚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