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燦爛玉文化—浙江區域出土古玉欣賞(一)
浙江省不僅是經濟大省,其悠久的歷史文化也非常繁盛,其中以良渚文化發源地著稱於世,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位於浙江省境內各個地區的館藏出土玉器。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環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器。厚1.5—0.8厘米,直徑11.8厘米,環徑6.3厘米。青色玉質,受土浸。對鑽孔及環面打磨光滑,環面留有幾處凹槽,緣薄身厚,光素無紋。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雙孔玉鋮
此展品為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玉器。高0.8厘米,長12.2厘米,寬8.2厘米。青玉,體扁薄、平面呈梯形,正鋒弧刃。上部有一大一小兩孔,均系對鑽而成,鋮面部份土浸。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玉琮
此展品為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玉器。長8.2厘米,寬8厘米,高5.6厘米,內徑5.6厘米。玉琮為青玉,由於受土浸嚴重,色呈灰白。器身分上下兩組獸面紋飾,雕刻線條纖細有力,而區域間隔線條則粗獷圓熟,全身各部位有多處殘損。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玉環
此展品為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玉器。直徑13.5厘米,好徑5.5厘米。青玉,土浸,色呈灰白,環孔對鑽痕迹明顯,環面光滑,製作精細,規整。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南宋水晶璧
此展品為南宋玉器。直徑6.6厘米,厚0.9厘米,孔徑2.2厘米。璧形,透明水晶,厚薄均勻,光索無痕。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元白玉螭紋龍鉤
此展品為元代玉器。此龍鉤龍首平整,丹鳳眼形,三撮細發後飄,蟠螭伏貼鉤背。此鉤為白玉,一側受土浸。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新石器玉璧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文物,青玉質。受沁呈青灰色,雜有墨綠與黃褐色斑塊及灰白色筋條。該器素麵、圓整、體大、厚重、製作規整、磨製精細光滑。中孔顯雙面對鑽台痕,孔璧平滑。現收藏於嘉興博物館。
新石器雙孔玉鉞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文物,薄形扁體,略呈長方形。長13.8厘米,背寬8.3厘米,刃寬10厘米,近背處有垂直小圓孔二個,均為二面對鑽工藝,孔內留有明顯的斜面台痕。刃部平直,鋒利並逐寬於鉞身。鉞面磨製精細,拋光,瑩潤。通體顯蟹青色夾雜灰白色筋斑。此玉鉞屬良渚文化器形中難得的精品,並有確切的地層關係作依據,具有極高的研究和鑒賞價值。現收藏於嘉興博物館。
新石器玉玦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文物,鐲形玦,乳白色,平素。外徑7.4厘米,內徑5.8厘米,高0.7厘米。斜斷面(缺口)平直毛邊。玉質細膩,磨製精細,光潔體大,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同類玉器中屬罕見。現收藏於嘉興博物館。
新石器玉錐形器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文物,長13.9厘米,厚0.6厘米—0.9厘米。青玉質受沁後呈灰綠褐色。並帶有白色筋條狀斑,斷面圓形,素麵無紋,前端稍粗略扁圓,並琢有1厘米長的小短榫,榫上雙面對鑽一小圓孔。該器磨製精細、光滑、光澤度強,屬良渚古玉精品。現收藏於嘉興博物館。
新石器方玉錐形器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文物,方玉錐形器斷面作方形,頂端飾一穿孔圓錐小柱,尾部尖銳。上半部刻有六組簡化的獸面紋,以3.5—3.7厘米的長度為一組,每組以兩面相對稱的半個橢圓形為雙眼。全器共有二十四個簡化獸面紋,通體呈粉白色,玉質光滑細膩。而且長度大大超出一般玉錐形器,可見良渚時期用玉之風的大盛。現收藏於嘉興博物館。
玉環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文物。直徑7.6厘米,好徑6.2厘米,肉寬0.7厘米,高1.9厘米。佩飾品。圓環形,截面、外壁平直,內壁微弧凸,邊棱規正。玉環整體素麵,玉料呈雞骨白色,有褐色沁斑,磨製精細、光滑。也是一種禮器。現藏於紹興博物館。
玉管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文物。佩飾品。直徑1.7厘米,長7.9厘米,孔徑0.8厘米,壁厚0.5厘米。圓管狀,整支粗細勻稱,內孔貫通。玉管整體素麵,外壁有一處削痕,玉料呈雞骨白色,有褐色沁斑,打磨光滑。浙江良渚遺址出土的玉器,代表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制玉的最高水平。現收藏紹興博物館。
玉珠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文物。佩飾品。直徑0.4~1.4厘米,長0.8~1.7厘米。橢圓狀,兩端平截,內孔貫通,共12枚,大小不等。玉珠皆為素麵,玉料呈雞骨白色,有褐色沁斑。其中最大一枚外壁有一處殘損,玉質密度稍差。現收藏紹興博物館。
鏤孔玉龍
此展品為春秋時候文物。禮器。長23厘米,寬7厘米,厚0.5厘米。鏤雕龍蛇組成主體紋飾,工藝精美,形象逼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中華民族崇尚禮儀,這件越地製作的玉戈,為儀仗用器,用制獨特,是越為禮儀之邦的重要標誌, 現收藏紹興博物館。
南宋玉蛋形瓶
此藏品為南宋時期的玉器。高6.3厘米。青玉雕成蛋形,線刻魚鱗紋,大端刻菊瓣紋,小端截斷成瓶口,另配蘑菇狀瓶蓋,蓋面亦刻菊瓣紋。蓋柄長1厘米,可插入瓶口,瓶口兩側及蓋面各鑽二孔,可穿線提掛。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繩祖與繼配楊氏合葬墓中出土,出土時瓶內盛有硃色粉末。現收藏於衢州市博物館。
南宋青玉筆架
此藏品為南宋時期的玉器。高2.3厘米,長10.5厘米,厚1.1厘米。青玉質,長方形,頂端等距離挖三個直徑1.8厘米的凹形擱筆孔,架身線刻海濤紋。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繩祖與繼配楊氏合葬墓中出土。現收藏於衢州市博物館。
南宋玉荷葉形杯
此藏品為南宋時期的玉器。長11.5厘米,寬9.8厘米,高3厘米。白玉質,正面刻成二片荷葉,大片為杯身,小片為杯把。頂飾線刻葉脈,背面略同,並附浮雕蓮花、蓮葉,其莖捲曲成杯把,造型生動。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繩祖與繼配楊氏合葬墓中出土。現收藏於衢州市博物館。
南宋玉兔形鎮紙
此藏品為南宋時期的玉器。縱2.6厘米,橫6.7厘米,高3.6厘米。青白玉質,兔作伏卧狀,雙目前視。以簡練的陰線刻飾眼、耳、須、腿、爪、尾。四足間略飾毛飾,余皆光素無紋。此器形體生動,紋飾簡潔,陰刻線纖細挺拔,是南宋琢制玉質動物形鎮紙的代表作。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繩祖與繼配楊氏合葬墓中出土。現收藏於衢州市博物館。
南宋玉印
此藏品為南宋時期的玉器。高3.1厘米,底邊3.2×3.2厘米。白玉質,獸鈕,印面未經篆刻,素麵。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繩祖與繼配楊氏合葬墓中出土。現收藏於衢州市博物館。
南宋玉雲璧連環器
此藏品為南宋時期的玉器。通高6.8厘米,寬5.7厘米,厚0.7厘米。玉質,由二片合成。上似垂雲並刻有雲紋,下為玉璧,直徑6,內徑1.8,厚0.5厘米。表面無紋。一側有方形鈕,連接上片的方孔,可以活動,系整塊青玉雕鏤而成。1974年11月,南宋咸淳十年史繩祖與繼配楊氏合葬墓中出土。現收藏於衢州市博物館。
海棠形玉水盂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長:9.7厘米,寬:7.4厘米,通高:5.3厘米,通體海棠形,直口,平扁,直腹,矮圈足上布四半圓支足點。腹部飾一微凸粗弦紋。海棠形蓋上有海棠形小口。玉色白中泛青。現收藏於寧波博物館。
龍紋翡翠帶扣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縱:8.8厘米,橫:3.1厘米, 高:2.5厘米。此器分成可相勾連的兩部分。鉤首端做成龍首,另做一環相扣,器面鏤空,似架起狀,鏤雕遙相對應的龍紋,底部雕四帶狀穿孔。此器選材構思精巧,龍紋均為翡翠,呈翠綠色,底部為綠玉。現收藏於寧波博物館。
鏤雕蟠螭紋碧玉香爐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足距:6.9厘米,通高:16.4厘米,敞口,束頸,鼓腹,鋪獸銜耳,微圜底,三獸足。口沿與蓋沿均飾回紋帶,腹部雕琢一周夔龍紋,蟠螭紋鏤孔蓋,上鑲白玉鏤雕盤龍紋蓋鈕。現收藏於寧波博物館。
明玉卧馬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馬作卧伏狀,四肢盤曲,馬首回顧,玉色不純,一面以灰綠為主,一麵灰綠中半呈灰黃綠,似系片裂所致,馬之神態極其安閑。高4.6厘米,長8.4厘米。現收藏於臨海市博物館。
明玉冠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冠用白玉製成,梁冠狀,有四道直梁,屬古代男子之束髮冠。玉色部分泛黃。橫5厘米,高5.3厘米。現收藏於臨海市博物館。
推薦閱讀:
※8000年前紅山文化區域的先民最先吃小米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5月底正式出台,這些區域即將迎來大爆發
※阿里鐵軍總監:怎樣看一個區域的銷售潛力?有些市場早不行了!
※民族區域自治: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選擇
※跨區域用鹽犯了什麼"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