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懂得安慰,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這是一個超級接地氣的公號

01

剛看了一則超感人的泰國廣告,一個小男孩兒非常喜歡踢足球,可他的基礎卻不太好,連頭槌都不會。媽媽在明知他有點差勁的情況下,還是鼓勵他,教練說你已經很努力了,你只需要再努力一點點,就會做得更好。

於是小傢伙只要有時間,就拚命練習,雖然一開始並不是很理想,他卻不肯放棄,一次一次跳起來用頭去頂那隻足球。最後,他終於在比賽時成功地把球頂進對方球門。

這個視頻,最打動我的,不是媽媽一直在想方設法鼓勵孩子「努力一點點」,而是媽媽在鼓勵之後對自己的質疑:我是史上最差勁的媽媽嗎?我是在告訴他一個謊言嗎?我這是在傷害他嗎?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有這樣的共鳴,因為當媽媽後,我也經常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面對孩子身上的一些現象或者突發問題,我並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常常自問,這樣做對嗎,這樣會不會傷害孩子,以至於發出「我是個合格的媽媽嗎」的詰問。

前段時間我曾被邀請去觀摩兒子張小又他們班的英語公開課。公開課結束之時,他突然流鼻血了,老師將他拉到洗手間,我見狀忙上前幫他止血。

原本沒哭的他,見到我來了,竟「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我一邊安慰他不用緊張,一邊用涼水拍他的額頭,告訴他血很快就會止住。

然而鼻血並沒有很快止住,他的情緒愈加糟糕,哭著提出要求:「媽媽,我想回家,你可不可以帶我回家?」

我怔了一下,因為我並沒有帶他離開的打算,更不曾料到他會流鼻血。這時他的鼻血還沒止住,而別的家長已經陸續離開了。

思考了幾秒鐘,我決定帶他回家,跟老師請假時,老師卻說:「你確定要帶他回家嗎?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我有些猶豫:不帶吧,孩子情緒不好,帶吧,我又擔心真的有所謂的「第二次」。

但最終,我還是決定帶他回家,因為我無法狠心將一個心情很壞的小朋友丟在幼兒園。

我並不知道那一刻,我做得是否正確,這樣的選擇,全都因為我於心不忍。

出了幼兒園,小朋友的鼻血已經止住了,他心情也好轉了,一路小跑像是在撒歡。

可事實證明,老師是對的。

第二天早上,張小又便哭鬧著說不想上學。因為我提前有和他溝通,說好第二天必須上學,所以我還是把他帶到了學校。他是抽泣著看我離開的,但總體上情緒還算穩定。接下來幾天,他幾乎天天哭鬧,而在這之前,他從不哭鬧的。

一直到第四天,上了一年幼兒園的小朋友才終於恢復成「開開心心上學去」的模式。

可是如果重新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可能依然不會把一個哭鬧的孩子丟在幼兒園。因為那一刻,我的孩子在流鼻血,我感受到了他的不安和無助,讓他迅速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我覺得我責無旁貸。

02

雖然我的媽齡已經快五年了,關鍵時候,我還是會忘記所謂的「育兒理論」,憑直覺行事,我只是希望孩子免於害怕、焦慮。

最近幾天,張小又又遇到了新問題。那天回家,他告訴我,老師說不聽話的孩子會被送到托班。

他說這些時明顯有點兒焦慮,並且很真地囑咐我:「媽媽,如果老師把我送到托班半天,放學你就去小四班接我,如果送托班一整天,你就去托班接我。」他還細心地告訴我托班的位置。

發現了他的焦慮,我便安慰他:老師只送不乖的孩子,你一向很乖,老師不會送你的。

可他依然很焦慮,又重複了好幾遍在小四班看不到他,就去托班接他。

我只好告訴他「真相」:老師是嚇唬你們的,送托班是件大事,必須經過家長同意才可以送,老師沒有權利私自送你們去托班。

他有點著急了,告訴我昨天就集體被帶去托班了(後來老師和我解釋他們經過托班時進去吹了會兒空調),因為這次「親身經歷」,他無論如何都不相信「不會送托班」這一許諾。

我只好再次安慰他:「送托班也沒什麼大不了,你該吃飯吃飯,該玩就玩,媽媽肯定能接到你的。」

這下他好像好受一點兒了,可第二天起床,他又一次念叨這件事情:媽媽,如果你在小四班看不到我,就去托班……

「好的,媽媽記住了,你放心,媽媽無論如何都能找到你。媽媽一向說話算話對不對?媽媽說到做到。」

這下他好像終於不再焦慮了,後來我只好拜託老師,告訴他不會送他去托班,他才徹底把心放進了肚子。

面對這種事情,我相信有的家長會順勢說:「那你還不乖乖聽話,否則老師會真的送你去托班了。」

我不能說別人是錯的,我是對的。我只知道我的孩子非常焦慮非常沒有安全感,如果不安慰他,他就無法愉快地上幼兒園了。所以,我寧肯他「有恃無恐」地「不乖」,也不要每天身處焦慮。乍一聽,好像是溺愛孩子,我的出發點卻只是想建立他的安全感。

03

作為媽媽,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常常會面對小朋友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措手不及。愛學習的媽媽可能關注了一些育兒公號,提前有了解應對策略,但面對突發問題,還會出現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情況。

比方,很多人都會遇到逗小孩兒的「熊親戚」,很多文章都告訴家長要制止那些逗孩子的人,甚至不惜翻臉。可如果你是那種「慫媽」,沒有勇氣第一時間張開翅膀將孩子護在羽翼之下呢?

那天我們帶張小又參加婚禮,我就遇到一個愛逗孩子的親戚,她拉過張小又說:「你知道嗎,你是爸爸媽媽撿來的,我帶你去找你親爸親媽吧。」

育兒理論告訴我,應當制止親戚。我如果不客氣地制止她,家人肯定會覺得我不懂事、情商低,此外,我可以阻止一個「熊親戚」,卻不可能時時跟著孩子阻止所有的「熊親戚」。

所以那一刻,我只是笨笨地和孩子解釋:「奶奶在逗你呢,你是爸爸媽媽親生的。」可那個親戚卻沒完沒了地繼續說:「我來前你親媽還和我說,她給你買了很多好吃的。」

那一刻我感覺略崩潰,只好把張小拉到一旁和他說:「你是媽媽生的,你是在205醫院出生的,是剖腹產。媽媽肚子上現在還有一個傷疤呢。回家給你看看。」

那時他剛四歲,那個瞬間,我猛然意識到我很失敗,因為從來沒有和他說起過他的「來處」。晚上回家後,我第一次詳細地給小朋友解釋,他在媽媽的肚子里待了9個多月,才來到人世。

但我依然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對的」,或者有沒有「更好的」做法?我唯一肯定的是,他知道了他是媽媽生的,而且知道了自己是怎麼來的。

很多時候,作為一個媽媽,我就是這樣懵懵懂懂的,所作所為只是憑著本能。但我也有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我不希望他焦慮不安的時候,我明明在身邊卻不幫他,我也不希望他傷心難過的時候,把他丟給別人不管。偶爾我也會自省:我這是在寵溺孩子嗎?我這樣做對嗎?

我知道很多媽媽都有類似的焦慮,尤其是初為人母之時。作為一個媽媽,我覺得愛和安慰的作用,有時候比「正確」更重要。一個好友說起兒子小時候總哭,自己卻狠心不抱他,硬是讓孩子哭得嗓子都快啞了,現在說起自己的「蠢」都會落淚:我聽人說越哭越不要抱,我便硬著心腸不去抱他的,現在想想,好心疼。

的確,我們也有做錯的時候,但是好在來日方長,我們還有機會慢慢彌補。有時候育兒,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也可能會犯錯,甚至背離初衷。當你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就憑著本能去做吧,請相信一個母親愛與呵護的天性。

我們可能不是最正確的媽媽,但有一點必須肯定,我們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好媽媽」,會在孩子難過、傷心、沒有安全感的時候,給他們鼓勵和安慰,希望他們不要那麼害怕。

這個世界,他們來得時間尚短,比他早來二三十年的我們,在他無助、迷茫時,給他一個愛與鼓勵的微笑吧,讓他們知道,不論發生了什麼,媽媽都在。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媽媽愛
寶寶8大「不願意」 媽媽有妙招
【有話要說】這位女孩的爸爸媽媽,請把你女兒從這可怕的邊緣拉回來吧!
無論你是什麼樣,爸爸媽媽都永遠愛你

TAG:孩子 | 媽媽 | 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