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將奇謀:一百三十二、巧布疑陣 金蟬脫殼
一百三十二、巧布疑陣金蟬脫殼
———氏叔琮平安撤軍
這個故事出自《舊五代史·氏叔琮傳》、《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藩鎮間連年征戰。朱溫和李克用是兩個最大的藩鎮,也是死對頭。他們之間的戰爭更是連綿不斷。
天復元年(901年)十一月,唐昭宗被大宦官中尉韓全晦劫持到鳳翔(今屬陝西,當時李茂貞據此稱歧王。李茂貞本名宋文通,以軍功賜姓名)。朱溫以勤王為名揮兵西向,攻掠關中。天復二年(902年)正月,李克用將李嗣昭、周德威率河東兵進攻沁、慈、隰(治今山西沁源,吉縣、隰縣)等地,以分朱溫兵勢。朱溫聞訊,於二月初一還軍河中(治今山西永濟西)。李嗣昭、周德威等相繼攻取慈、隰二州後,又進逼晉、絳(治今山西臨汾、絳縣)。十二日,朱全忠派其侄朱友寧領兵會同晉州刺史氏叔琮攻擊河東軍。
氏叔琮(?-904),尉氏(今屬河南)人。中和年間(881—885),氏叔琮應募為騎兵,最初效力於朱溫的親腹將領龐師古麾下,後來因作戰勇猛,功出諸校,受到朱溫的器重,自行伍間把他提升為後院馬軍都將。在朱溫與其他藩鎮的連年征戰中,氏叔琮每次都身當矢石,奮不顧命,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李嗣昭襲取絳州後不久,絳州又被汴軍將領康懷貞(即康懷英,後避梁均王友貞名,始改名懷英)奪取,李嗣昭等退往蒲縣(今山西永濟)屯紮。十八日,氏叔琮率軍十萬在蒲縣以南紮營,乘夜截斷李嗣昭歸路,並攻破其營壘,俘斬河東兵一萬餘人。二十二日,朱溫離開河中,於二十八日到達晉州(治今山西臨汾),坐陣指揮。
三月初二,氏叔琮、朱友寧向李嗣昭、周德威的營寨發起進攻。汴軍橫陣十里,而河東軍僅有數萬,又深入敵境,全軍上下惶恐不安。周德威出戰失利後,密令李嗣昭帶領後軍先行撤走,自己率領騎兵亦退。氏叔琮與朱友寧長驅追擊,河東兵驚慌潰逃,兵器糧秣幾乎全部丟棄,李克用的兒子李廷鸞也被汴軍俘虜。朱溫命令氏叔琮、朱友寧乘勝進攻晉陽(今山西太原)。
周德威、李嗣昭收集餘眾,循西山(晉陽西南接介休之介山、綿山)返回晉陽。汴軍遂取慈、隰、汾(治今山西臨汾)三州;十五日,進圍晉陽。
氏叔琮指揮有方,手下將士用命。在氏叔琮的猛烈攻擊下,晉陽守軍連戰皆敗,軍心渙散。李克用甚至一度想放棄晉陽。
然而,天公不作美。正在這節骨眼上,氏叔琮軍中卻突然流行大疫。生龍活虎的將士,一下子四肢無力,再無鬥志。氏叔琮無奈,只好撤兵解圍。
晉陽守將李嗣昭、周德威遠遠望見攻城隊伍如潮退去,不禁心花怒放,便率兵猛追。一時煙塵滾滾,殺聲盈野。
氏叔琮看著自己這支幾乎喪失戰鬥力的隊伍,不免心急如焚:「再不想出錦囊妙計,真就要全軍覆滅啊!」他一邊率軍撤退,一邊苦思良策。當隊伍退到石會關(今山西榆社西)時,望著道路兩旁高高的山崗,氏叔琮不禁眼前一亮:「有了。來個金蟬脫殼之計!」
於是,氏叔琮把諸將叫到身邊,一五一十地吩咐開來。將士們遵照主帥的命令,紛紛忙碌著。不一會兒,高高的山崗上插上了一排排整齊的旗幟,一些戰馬也給系在剛釘好的木樁上。
大隊人馬繼續撤退……
李嗣昭、周德威率領人馬氣勢洶洶地撲到石會關,一座地勢兇險的高高山崗撲入眼帘!但見崗上旌旗飄揚,又隱約聽到戰馬的嘶鳴聲。兩人互相打量著對方,不禁心裡發毛:「莫不是氏叔琮做了圈套,先假裝退兵,在此設下埋伏!」他們嘀咕了一會兒,再也不敢向前追擊。「嗣昭等以為有伏兵,乃引去」(《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六十三)。
這樣,氏叔琮率領的大軍平安無事地撤回目的地。
氏叔琮於二十一日率部撤離晉陽,河東軍雖乘機又攻取了慈、隰、汾三州,但自此以後的數年不敢與朱全忠相爭。
氏叔琮後來官至保大軍節度使、檢校司徒。天祐元年(924年)八月,氏叔琮與朱友恭同受朱溫密旨,殺唐昭宗於大內。朱溫為了洗清自己,將氏叔琮降職遠調,並強迫他自盡。氏叔琮臨死時,高呼道:「賣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謗,其如神理何!」(《舊五代史·氏叔琮傳》)
推薦閱讀:
※段永基「金蟬脫殼」黃光裕主動前行?
※李自成金蟬脫殼沒有死 隱身隱居張家界武陵源
TAG:金蟬脫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