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陝西是我的根 延安是我的魂(三)

陝西是我的根 延安是我的魂(三)   陝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

  ——習近平陝北插隊情結側記(三) 

張思明

第三章 新的一課剛剛開始

他一踏上這塊黃土地,似乎覺得有一片看不見的靈光便將他們包裹了起來。父輩們說的對,陝北是革命的搖籃,過去培養出多少傑出的將士人才和優秀青年。我們來到這裡,就是虛心接受教育的,不是以後輩人的身份來參觀延安的,而是以先行參加社會實踐者的腳步來接受鍛煉的。熱血沸騰吧,他將以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心裡的誓言。

梁家河村邊經過一天的休息後,在隊長張貴利和幾名社員的帶領下,習近平他們投入到勞動熱潮中去。 今天勞動安排的活兒是砍柴(陝北稱「拾柴」),目的是為解決燒飯、燒炕取暖;燒柴是在農村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大家乾的十分認真,很賣力氣。 這裡的柴禾主要是「格針」,渾身上下都有刺,鬧不好要扎破手腳,扯破衣褲的。 習近平緊緊跟在張隊長的身後,模仿著他的動作。一根一根地用力砍著。張貴利告訴他,光砍桿,柴不受燒;要連根挖出來才耐燒。習近平按照張貴利所說的挖法,費勁力氣挖呀,挖呀,一天竟然挖了一大堆。但是,挖出來的柴,自己卻不知道怎樣才能捆好。於是,張貴利又教他怎樣擰草繩,示範著幫他捆好。直到太陽落山,習近平終於背著一捆自己砍拾的柴禾回到了村裡。梁玉明見了,直誇他「人小志氣大」,做飯的大娘也誇他是北京的好後生,並幫他挑出扎在手上的格針刺,縫好被柴枝扯破的褲子。 晚飯後,同學們個個累的渾身象散了架,全都倒在炕上呼呼地睡著了。習近平仍然堅持他的學習計劃,一個人在油燈下看書。他的書箱里,除過幾件換洗衣服外全是書。有政治經濟學,有毛選和馬列著作等等,還有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他把書全編成號,有秩序地讀。每次讀完,再認真地寫筆記。

當年習近平等北京知青曾經住過的一孔窯洞

這裡的冬天勞動不算太忙,除了拾柴外就是在牲口圈裡挖糞積肥。習近平邊挖邊挑,從不說個累字。別看他年紀小,卻很有鮮明的個性和主見,因此誰也不敢慢待小瞧他。他平常接觸最多的是同學雷平生和村裡的鐵鎖;因為他們年齡相仿,能談的來。鐵鎖之所以一有空就往他住的窯洞里跑,一是為學文化知識,二是想聽他說說新鮮事。 一天,下雪了,社員們都在家休息,鐵鎖又來找習近平。見近平正在看書,炕頭上還堆放了幾本。於是,他順手拿起一本翻了翻,沒想到,習近平有些不高興了。 「請你不要亂翻,我放的都是有秩序的。」 鐵鎖不好意思地趕快放回原處。 「對不起,因為我把看過的書全作了記號,一亂我就不好找了。」 鐵鎖點點頭,問:「別人呢?」 「到一隊會同學去了。」習近平這才收起書本問他啥事。鐵鎖說:「我來還是想聽你說說這沼氣咋能產生電的知識。」 習近平給他認真講解這一科學道理,然後說:「咱們村只要努力創造條件,也照樣能行。」 「那太好了!我只在縣裡和公社見過電燈。咱村多少老年人還沒見過電燈哩。要是咱村能有電燈,那可要把人喜死了!」鐵鎖心情激動難平,兩人探討了一下午。 來村三個月後,由於實在放心不下家裡的情況,習近平便向村裡請了假回了趟北京。誰知,回到北京後,竟然找不到家人了。原來,在他到陝北插隊後不久,全家人又都被送到「五七幹校」去了。這樣,他一家人,被「監督改造」的,下鄉插隊的,去「五七幹校」的,四下分散,北京的家竟沒有人了;後來連房子也被原單位收回去了。就這樣,習近平回到北京,竟然「舉目無親」、「無家可歸」了。更大的悲劇還在後邊,由於他回到北京後「無家可歸」,晚上徘徊在街頭時,在當時形勢特別緊張的情況下,竟然被治安巡邏隊當作「可疑流動人員」管制了起來。後來,在說明了情況被「保釋」放出來後,習近平只好再次返回陝北延安。這次回到梁家河村後,他發誓,下定決心,今後幾年再不回北京,安心紮根不動搖(他說到做到,在這次之後,一直到1975年離開陝北到清華大學上學之前的這幾年之間,他竟再也沒有回過一次北京,始終在梁家河村)。

從北京回來後,習近平天天起早貪黑,一心一意跟著社員們上山幹活,從不缺勤。在勞動中,他虛心向農民學習,從不怕吃苦,而且臟活累活搶著干,認真掌握農業技術,對農活耕地、施肥、下種等等樣樣農村活都學會了,受到了鄉親們由衷的稱讚。 轉眼間第二年到了春天,滿天遍野的山丹丹花全開了。繁忙的春耕生產開始了。 自從這伙北京知青來到陝北後,當地的老百姓無不充滿了新鮮感,象一股新鮮空氣,吹沸了一江春水,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使一個個小山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潛移默化中,人們學會了說普通話,開始注重向北京知青學習衛生習慣了。尤其是習近平他們這伙北京知青不僅個個能幹農活,彌補了村裡勞動力的不足,而且還給農村帶來了城裡的文化。逐漸,在「北京娃」的啟發幫助下,農村辦起了學校,掃除文盲;辦起了醫療站,組織了宣傳隊,搞起了農業科技試驗,從而打破了當地傳統耕作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 從此,農村的信息靈了,學文化的人多了,文化娛樂生活活躍了,開展科學種田的生產隊多了,各村信神鬼的人漸漸少了。許多人生病後總愛問北京知青,愛找知青「赤腳」醫生。他們給這塊世代在黃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們帶來了勃勃生機,成了陝北青年積極效仿學習的榜樣。

這一年,剛剛進入秋季,縣上來了招工指標。有的同學心動了,想離開這塊黃土地。於是有的找書記,有的找公社,有的直接跑到縣裡找知青辦公室。而習近平卻無動於衷,照樣進行著他的「三部曲」:勞動、讀書、做飯。 晚上,當有的同學疑惑不解地問他:「哎,近平,你咋不報名?」習近平從書中抬起頭回答:「我連想都沒想,剛來才幾年,我的勞動課才剛剛開始。」 沒過多長時間,全大隊的同學中有4名被招錄走了。剩下的同學,雖然也有些思想波動,但長久的勞動磨鍊,使得他們漸漸平靜了。後來,隊上調整了住宿,他搬到呂候生家的邊窯里去住。從此,他又多了一位年齡相仿並很能談得來的好朋友呂候生。

村裡有位孤寡老人,叫武玉華。習近平常常抽空去給老人擔水掃院子,幹些零活,和老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老人非常喜歡他,逢人便說:「大城市還有這麼好的後生。」 文安驛公社的白光興書記和縣知青辦的同志常來隊上看望他們,關心他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不少鼓勵。在此期間,習近平自覺投入到艱苦的勞動中,主動和鄉親們打成一片,春節也不回家,並積极參与生產隊的管理工作,以及他刻苦學習攻讀馬列著作的精神,等等,都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一天,公社白書記又來到了村上,公布了習近平等4名知青被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並要組織大家近期到延安去參觀毛主席舊居,進行傳統教育。這是習近平早已盼望的心愿,因為在這幾年之中,他還從來沒有時間和機會去過那裡。

光陰似箭,歲月如波。一晃兒,習近平來梁家河村插隊已三年多了。在這三年多農村生活勞動的身心鍛煉中,習近平個子比以前長高了,身體也結實了,思想也更比前成熟多了。知青的生活條件也有了一定改善,並住進了新窯洞。弟弟習遠平不久從北京剛來村看望過自己。家裡的情況,兄弟姐妹下鄉的情況,彼此相互間都有了了解,因此他越來越安心了。 只是,父親至今還沒有落實政策。他覺得,無論就感情還是理智,他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的父親。無論是因為習慣的政治敏感,還是因為眼前家庭沉重的氛圍,他始終相信黨中央毛主席,遲早會明察秋毫,把父輩們頭上那頂本不該戴上比石磨還重的帽子,會像紙片般地吹落! 幾年來,通過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親身體驗和感受中,他深深地感到農民是那樣的淳樸可親,他們內心深處美好的情感是那樣的豐富;儘管當時當地的農民身處貧苦的生活狀態中,但他們仍然盡其所力,像親人一樣關心照顧北京知青;農民身上所擁有的樂觀精神和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這,就是整個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存發展的強大底蘊呵!那麼,我們怎樣盡我們的力量,幫助鄉親們改變這貧窮落後的現狀呢?於是,一個強烈的念頭產生了! 入黨!做一個中華民族先鋒隊伍中的光榮成員。這是習近平終生的願望呵!為此,他放棄了一切顧慮,一天晚上,久久地坐在油燈下,寫了整整半夜的入黨申請書。這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寫成的。

第二天一早,他帶著入黨申請書,敲開了支部書記梁玉明家的門,莊重地雙手遞給他,併當面又表了決心。 又過兩天,梁玉明找他長談了一次話,從黨的知識到黨員的標準,從他的出身到農村的現實表現…… 三個月過後,梁家河大隊召開了黨支部大會,梁玉明就習近平的入黨申請到他的現實表現,向大家作了介紹。全村的黨員給予了習近平以充分的肯定,並一致通過了他的申請。 第二天,梁玉明步行到文安驛公社黨委,將習近平的申請、支部大會表決通過的材料一併送去批准。公社書記接下了材料,卻遲遲沒有表態,只是心情沉重地對梁玉明地說:「習近平還年輕,先讓他好好鍛煉鍛煉再說!」 時過了三個月,審批一事沒有了消息。習近平沒有灰心,第二份又堅定地遞了上去。

梁家河老書記梁玉明家中近影

一天,梁玉明通知他,縣委書記申易要找他談話。望著梁玉明那關切的目光,習近平心裡很是感動,心情卻又很不好受:為了培養他入黨,苦了梁書記不少心血和腿腳;為了他這份特殊的入黨申請,現在甚至驚動了縣委領導。第二天一大早,習近平來到延川縣委,走進了縣委書記申易同志的辦公室。申書記這位頭腦清晰、面目慈善的老幹部,習近平是十分熟悉的。因為,申書記過去曾多次關照過他們北京知青。這次,習近平一見到他,身上就帶有一種十分溫暖的感覺。倆人促膝交談了長達兩個小時。回村不久,就在1974年1月,習近平這位腳踏實地十分優秀的北京知青,終於被縣委批准成為一名正式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習近平莊嚴地舉起了右手,一字一句沉穩地向黨宣誓……

1973年底,全隊的北京知青,除他和雷平生外,全部招工招干走完了。而在此時,他和這片黃土地,和這裡的人們,愈發擁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全力為這裡的鄉親百姓們好好做些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事情,忠心耿耿地為他們服務;否則,自己算得上什麼共產黨員?!三年多來,習近平從剛進村時的不習慣和不適應,到現在擁有了深厚感情和堅定的信念,是個極大的人生轉折點。現在,他在農業生產上不僅是把好手,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補衣服、做飯、拆洗被褥,跟老鄉學會了捻毛線、織毛襪,為自己的生活自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習近平入黨後,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黨支部的領導及鄉親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都為梁家河村能夠出現這樣一個好「北京娃」而感到高興。此後不久,由於政治形勢需要,縣裡要搞路線教育,於是,習近平被縣上抽去到賈家坪公社搞路線教育工作去了。這項工作,也為他了解農村更多的基層情況又增添了一個新的機會。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陝西:村民在後院挖出2500年前青銅器12件(圖)
陝西萬人公祭軒轅黃帝 習馬會寫入祭文|軒轅黃帝|習馬會
泥叫叫里的老故事
海翔眼科醫院將於5月12日免費為陝西一名近4800度的患者重獲光明

TAG:陝西 | 延安 |